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学会看病》导学案 学会看病阅读题答案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
班 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20学会看病
学习
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积累喜欢的词句。
2、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点
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母亲的感情变化,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
2、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意识。
导学流程
训练内容
展示交流
自我完善
一、课前导学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标上段序,整体感知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4、搜集歌颂母亲的诗文或歌曲。
①自主训练(相信自己,我能行)!
(5分钟)
1、认读生字:打蔫 噢 怔住 喋喋不休
艰涩 坠入 忐忑不安 拖沓 倚靠
2、理解词语意思:打蔫 残忍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来日方长 艰涩
忐忑不安
3、检查抽读难句、难段。
4、课文讲的是 的事。
二、课中导学:
1、再读课文,在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局,整个过程中,文中的母亲感情有什么变化?
2、在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中,文中有哪些语言和心理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那位母亲的儿子,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②合作训练(我们最能干!)
(20分钟)
1、课文可以从三个阶段理解母亲的心理活动及变化:
儿子独自看病前,母亲先是 后又 ,儿子看病时,母亲既 又 更 ;孩子回来后,母亲的 又回到心里。母亲心理产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是 。
2、勾画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我从中体会到 ;我想对妈妈说:
。
3、分角色演一演或读一读。
导学流程
训练内容
展示交流
自我完善
③拓展训练(我是最棒的!)
(5分钟)
1、交流展示课外搜集的歌颂母爱的诗文或歌曲。
2、交谈生活中自己所感受过的母爱。
3、做一件最能表达感谢母亲的事或唱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或写一首赞美母亲的诗。
课后反思:
④达标训练(我一定能过关!)
(10分钟)
1、给下列多音字注意并组词
jiǎ( ) mó( )
假 磨
jià( ) mò( )
kàn( ) jiào( )
看 觉
kān( ) jué( )
2、解词: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与其……不如…… 既然……就……
即使……也…… 虽然……但是……
(1)( )我是母亲,( )应该及早地都会他看病。
(2)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 )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3)( )我们已有效地控制了“流感”,( )不能掉以轻心。
(4)( )在这边死等着,( )想办法自己趟过去。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回忆曾经学习过的课文《乌塔》。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家长对我的朗读评价 请对子评价我的朗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会读这些词语,这是对学的重点,这些字词要在下课前检测,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加油!)
打蔫 残忍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毫无疑义 来日方长 聊胜于无 磨炼 谴责 拖沓 瞬间
三、默读课文,我会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2、感情朗读你认为“我”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3、文章第4自然段中,我在找药时“怔住”,是因为我决定要 ,文章第20自然段中“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因为
,而文章的21、22、23自然段是
“我”在感到 时的感受和想法。到文章的26
自然段,“勇气又渐渐回到我的心里”,是因为
。
4、文中儿子的表现好吗?结合课文说出你的看法。
五、拓展
学完课文你的感触一定很多,请你分别对以下这些人说上一句话:
对文中的母亲:
对文中的儿子:
对自己的父母:
对自己:
六、达标测评:
1、学完课文,请你评价一下文中的母亲: 。
2、学完课文,我的收获是: 。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朋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3、父母爱我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浮现,我要好好孝顺他们。二、预习我最棒。1、我能和它们交朋友。
字 音节 音序 部首 共几笔 结构 组 词 蔫 噢 怔 喋 艰 涩 坠 忐 忑 沓 倚
2、多音字组词。 zhèng ( ) huàng( )怔 晃 zhēng ( ) huǎng( ) tà ( ) yǎ ( )沓 哑 dá ( ) yā ( )三、独学。1、我能把字写漂亮。喋喋不休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雪上加霜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来日方长 ———————— ——————— —————忐忑不安 ———————— ——————— —————四、群学:合作、探究。1、说一说你生病后,你的妈妈会怎样照顾你?2、文中的“妈妈”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儿子的?3、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说一说你的甜蜜,与大家一起分享。五、当堂练习。 猜猜我是谁:1、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2、比没有要好一点。( )3、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 )4、按照画像去寻找好马。( )
六、学习小结。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掌握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学习准备:搜集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
学习过程:
学 案
导 案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本课导读提示,说说让你知道了什么?
——————————————————————————。
2、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知道了课文主要内容讲了( )。
1、 我通过阅读课文,掌握了下列词语的读音。
( ) ( )( )( )( )( )
打蔫 残忍 怔住 坠入 艰涩 拖沓
( ) ( ) ( )
喋喋 不休 、 忐忑 不安 、按图索 骥
4.我通过查字典和( )等方法解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拖沓:———————————怔住:————————————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
二、细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
2、文中的母亲面对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
3、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母亲的感情变化是:(作出决定)—( )—( )—( )—(勇气回升) 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思想感情)
三、我来闯关:
1、把四字词补充完整。
( )( )不休 按图( )( )( )( )于无
毫无( )( )雪上( )( ) 来日( )( ) 2、我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可以写诗,可以唱歌,可以制作爱心卡片等)————————————————————————————————————————————————————————————————————————————————————————————————————————————————————————
学习收获: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5
学习目标:
1.掌握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预习准备:
1.读熟课文。
2.回顾在生活中母亲关心自己的事一两件。(整理在笔记上)
二、识字写字、积词用词。
1.学法指导:读通读顺课文,找出生新词,注上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达标训练:
(1)正确读准下列的词语,并给生字标上拼音:打蔫儿 怔住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艰涩 坠入 忐忑不安 拖沓 磨炼 冷漠 聊胜于无
(2)文中易写错的生字是:
(3)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蔫 niān 骥 jì沓 tà 倚 yǐ
(4)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注明在书上。)雪上加霜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聊胜于无
三、初读感知
1.学法指导:带着以下的问题,认真默读,边读边想。
2.达标训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四、细读品味。
1.学法指导:细读课文,边读书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里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达标训练:
(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她为什么这样做?
。
(2)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并在书上注明体会。
(3)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母亲的感情变化是:
(作出决定)—( )—( )—( )—(勇气回升)
(4)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 ,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 。
(5)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母亲的感情。
(6)选择下列场景中的一个场景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
a、妈妈决定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
b、妈妈改变主意了,要领我上医院( )。
c、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 )。
(7)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举例说说:
。
五、质疑问难: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的问题不理解:
。
六、谈论收获: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还有什么收获? 。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6
【教材内容】
《学会看病》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第20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母亲感情变化,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队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
(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 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 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其中有叠词的成语,再照样子写出三个成语。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与其……不如…… 既然……就…… 即使……也…… 虽然……但是……
⑴ ( )我是母亲,( )应该及早地教会他看病。
⑵ ( )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 )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⑶ ( )我们已经有效地控制了“流感”,( )不能掉以轻心。
⑷ ( )在这边死等着,( )想办法自己趟过去。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7
【教材解读】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一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活用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母亲对儿子的爱。
2、教学难点:
活用部分词语,体会母亲的爱。
【教学理念】
1、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全面认识母爱。
2、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部分课文,在读中感悟并说出体会。
3、加强课外拓展的方法: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8
师: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想以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她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三八妇女节那天/ 我给妈妈献上一束鲜花/ 妈妈把我抱在怀里/ 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师: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拥有妈妈的爱真是太幸福了。
生:妈妈太关心我们、太爱我们了。
生:我也被妈妈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师: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
(献给母亲的歌。)
2、叙述“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 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 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让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母亲── “冷漠”处理 尽责的“爱”
儿子── 独自看病 “路线图”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母亲对儿子的爱。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三.【课时划分】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小品道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说母爱”(课前播放)
1.欣赏《世上只有妈妈好》mtv,同学们这是一首送给谁的歌?(献给妈妈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我们已经沐浴在母爱的长河里,生活中母爱点点滴滴,看似平凡的春雨,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毕淑敏阿姨生活中平凡的故事。
3. 导出课题(板书:学会看病)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同学们通过这四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说)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他们总是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子女,可是有一位“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让孩子独自上医院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会看病》。(3个学生回答)
生1.我想到自己生病的样子。
师:那你生病的样子是什么样呢?你能用动作和神态模范一下病时的样子吗?
(引出:打蔫,并通过刚才的表演解释这个词的意思)
生2.我仿佛看到爸爸妈妈心痛的样子。
生3.我感受到爸爸妈妈非常的关心我。
师:病在身上,却痛在父母的心上。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初步感知。(同学,这篇课文读过吗?读了多少遍?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的要内容。(一个同学回答)
生: 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经过。
2.感知课文内容,(同学们,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可长可短,说说自己的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1.妈妈为了锻炼孩子忍痛割爱,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看医生。
生2.孩子要走出母亲的保护圈,才能经受生活的挫折。
生3.妈妈做法虽然有点绝情,但是却包含着深深的爱子之情。
3.精读感悟 (分析句子)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做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过度语:(同学们,“母亲”的绝情到底蕴涵着什么的呢?我们再一次带着幸福的母爱,轻声的,快速的读读文章,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
(1) 深入理解感悟:把自己认为能感动自己的句子读出来(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以读促悟,(粗读寻找情感,通过情感再次朗读,将情感升华,注重朗读指导,读出情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①“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母亲做出决定,要孩子学会独立生存的本领)
②“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短短句子出现三个“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犹豫不决。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师:“我发现,这么短短的句子中用到三个‘孩子’,罗嗦吗?”
生:“不,我觉得三个‘孩子’反而刻画出了妈妈的不舍得!”
生:“我从这三个‘孩子’深深体会到了妈妈对儿子的爱!”
师:说的有理,再读句子!读出感情来。
③“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担心),足见爱子之切)
师:雪上加霜,哪位同学能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它是什么意思?
生:雪上加霜”字面上的意思是,雪已经够冷了,还在上面加上霜,那就更冷了。这里是说儿子已经生病发烧了,而妈妈不但不陪他看医生,却让生病的儿子自己去,就是雪上加霜!
④“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心软后悔)忐忑不安根据上下文中意思加深理解和运用。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小结:引出(教学生心理描写方法)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都来自于人的心理变化。不同的心理,就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就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和言行,三个句子都是母亲内心的自我告白,是一种抒情独白式的写法,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让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最后2段。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最后2段,品位一下母亲的心情。(幻灯片展示)
(4)精彩分析最后2段。
①“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社会,很多同学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这里“父母磨练孩子,到底是磨练什么呢?体现了什么?”(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勇气回升)
②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路线图在文中是指什么?——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体现了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我们分析了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优美句子,现在来给大家出个难题,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幻灯片出示:让学生填空。
(1)寻找体现母亲心理变化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课件展示组合图形)
(5)小品表演;母亲的爱跳跃在优美的文字里,带着母亲的牵挂去医院看病的孩子是否能学会看病呢?文章中并没有写出看病的经过,让我们的同学将学会看病的过程表演一下。
三. 拓展延伸——妈妈,我想对你说说,赞母爱
(过度语: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却凝结着拳拳的母爱,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儿时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吗?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而母亲却一天一天的衰老了。此时此刻,同学们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1.摘录文中优美句子,(希望同学们将它们装到大脑的仓库里,在写作的时候再拿出来用用)
2.以母爱为话题,写写自己生活中母亲的爱。
五:总结:迟早有一天我们要离开母亲避风的港湾,迟早有一天我们要在蓝天下独自飞翔,迟早有一天我们要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同学们,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我们的母亲。现在我们用一首歌曲《鲁冰花》来结束我们这一课。
五.板书设计: 20 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的心
尽责的“爱” “路线图”
(课件构建爱心组图)
资料;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毫无疑义:一点不怀疑。
小品材料:(自编) 看病记
地点:医院 (幻灯片营造环境)
人物:医生 孩子 护士 母亲
过程: (医院)
孩子:(来到了医院门前,瞧了瞧医院的名字)噢,到了。
(走几步,左看看,右看看,寻找就诊所)在一张桌子前贴着《急诊室》
医生:小朋友,不舒服吗?过来吧。
孩子有点害羞,一步一步地走过去
孩子:医。。。。。医生,我头疼
医生:让我瞧瞧。(用耳塞当助听器,模仿医生的样子给孩子瞧病)量量体温吧。(用一支笔来代替)
过了一会
医生:38.5度,发烧了,我开个药方你去护士那打点滴。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看你自己,瘦得很,经不起风寒。
孩子直点头。拿着药方去找护士所,
孩子:妈妈不是说护士打点滴的地方也在一楼吗?我看看医院的地图先。哦在二楼。
走上讲台。
护士:小朋友,是来打点滴的吗?
孩子:是的,护士姐姐是在这里打的吗?
护士:是的,进来吧,我看看药方。哦,打一支小针就没事了。你妈妈呢?
孩子:我自己来的.
护士:真勇敢,是个乖孩子,要打针了,别怕。。。。疼吗?
孩子:不疼,(表现出坚强的样子)
护士:好了,你带着这些药丸回去一天吃2次,平时多跑跑步,锻炼身体。
孩子:恩,谢谢姐姐。
家中:
人物:母亲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母亲的心却在牵挂着孩子。
母亲只要表现出等待的焦急和担心的心情。走来走去,坐立不安。
母亲: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了,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他,还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
孩子回来了,母亲急切地走过去,拉着孩子
母亲:打针了吗?(摸摸孩子的头)
孩子:打了,没事的。妈妈,我学会了看病。
母亲:真乖,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开我冤屈,独自面对生活,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会独立自主。
孩子:谢谢妈妈的爱,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谢幕。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母亲的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爱。场景训练,进行写法迁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写话练习再次体现此文抓住人物心理表达情感的特点。最后再安排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儿子学会看病时母亲的心理,这样安排,不仅整个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温度”,也体现了思想“深度”和情感的“厚度”,学生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这种特别的爱也就水到渠成,主题得到了升华。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母亲特殊的爱,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说一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一想自己报答母爱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做。当然,我希望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路线图”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2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当过多年医生的母亲不但不给儿子找药治病,还让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母亲用独特的方式,锻炼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本文,我让学生仔细读课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接着我设计了一组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理解课文,理解母亲看似“狠心”实则“尽责”的爱。
本课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角色转换,入情入境。
在让学生解第一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正在生病,可是你的妈妈让你一个去医院看病,你心里会怎么想?”有的说:“妈妈,你真狠心,我生病了还让我一个人去医院!”有的说:“妈妈一定是不爱我了,我生病了都不管我。”等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能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小组活动,体现自主性。
小组活动时,我出示学习目标: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学生学习时,教师巡视、倾听,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
任务布置后,小组学习情绪高涨,学生们以本组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的小组学生快速默读,有的小组一人一自然段,分工合作学习,有的小组根据文中对话多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边读边想,边读边议,有的边读边作记号,方法各异。
2、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文中母亲说:“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我问:“你认为文中的母亲狠心吗?”对此,学生持两种不同的观点:狠心和不狠心。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教室分块坐好,然后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两种不同的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双方统一了观点,母亲看似狠心的表现实则是一种爱,一种尽责的爱。
三、拓展延伸,将文本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所学落到实处。
学生理解了文中的内容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爱自己的。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赞美自己的母亲,最后让学生说说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母亲的爱,明确了今后应如何回报母亲的爱。可以说,这个设计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教会学生感恩,即要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3
【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陈 鸯】
〖以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略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的拓展〗
深刻性使学生对这一主题思想有了更为透彻深刻的理解。第九册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种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如何引领学生对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体会爱的深沉与丰厚,尤为重要。
《学会看病》我则采用重点突破法:
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直接去抓母亲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组织教学。
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她到底是不是最狠心的母亲?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母亲的几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犹豫、担心、焦急。
从而体会母亲到底给予我的是什么?是她那深深的爱。
进而深度追问“路线图”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明白虽然孩子生病了,母亲独自让他上医院看病有点狠心,但牵挂的心流露的却是深深的爱,都是为了培养其自理能力,为他的将来着想。
【浙江省宁波市老庙小学 陈佳美】
〖“读”之“心”体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片段a:
以“读”悟文,在三节课中以海小贺敏老师的《学会看病》最为精道!在交流课文较为难懂的几个词语时,老师巧妙地在最后安排了“拖沓”、“打蔫儿”,并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这位母亲让发烧的儿子独自前往医院看病的事。这时,老师说──
“在母亲作出决定前,她和儿子有一段对话,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提出指示后,教师巧妙地给自己定位──讲述者,以驾御内容和课堂。母亲和儿子的角色已定,本可开始朗读,老师潜心铺垫一句──
“其他同学请认真听,我们读的时候还需要你们帮忙!”
角色朗读开始了,老师时而变化引语,时而加入提问,时而重温字词。在读到“儿子沙哑着嗓子说”时,教师插入引语“听了这话,我”(学生接着读)
“我的心立刻变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作为母亲,是多么不愿意……?谁说?”师问道。
“作为母亲,是多么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受到伤害啊!”
“作为母亲,是多么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让儿子单独面对疾病啊!”
“作为母亲,是多么不愿意儿子像秋天打蔫儿的茄子啊!”
学生的回答已入佳境!
师接:“是呀,所以妈妈的心立刻软了!齐读──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此时,从学生的朗读中我们已分明嗅出学生已体会到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然而老师并不罢休,接着提问──
“我发现,这么短短的句子中用到三个‘孩子’,罗嗦吗?”
生:“不,我觉得三个‘孩子’反而刻画出了妈妈的不舍得!”
生:“我从这三个‘孩子’深深体会到了妈妈对儿子的爱!”
师:说的有理,再读句子!
三次读句子,每次的感情都不同,犹如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欣赏到的风景就越多,经历艰辛而得到体会就更加深刻!
片段b:
教师巧妙地将课文铺垫部分以读带过,轻松而深刻,为下文高潮的迭起埋下伏笔!
生读完句子,教师提纲挈领──下面文章用三个自然段写了儿子走后,妈妈内心的细腻感受,读接下来三个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刻?
生读完后开始交流──
生:我对‘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有感受。
师:哦?
生:“雪上加霜”字面上的意思是,雪已经够冷了,还在上面加上霜,那就更冷了。这里是说儿子已经生病发烧了,而妈妈不但不陪他看医生,却让生病的儿子自己去,就是雪上加霜!
一语中的!
师:恩,明白了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生读完,教师又用插入引语的方式让学生读悟以下两个句子,并且通过对本段句子的理解返回上句,通过个别读,齐读的方式再悟母亲的懊悔。
这样一个个高潮迭起的精彩片段构成了完美的课堂,学生在读中、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提问中走进课文,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带着同样细腻而专注的心品尝母爱的味道,感知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刚强的母性光辉!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4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本课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学习目标
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设计的
1.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2.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3.品读句子,感悟深情
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感悟到的有两点:第一是文中这个孩子自我培养的意识从始至终这个孩子对于母亲没有一丝抱怨与怨恨,因为他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具有生活的能力所以,他顺从,即使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也去尝试这个孩子的表现应该会带给学生们一种启示,即应该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或是创造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第二,就是应该感受到母爱不仅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要认识到严格也是一种爱,不去帮助自己也是一种爱所以,要让孩子们提升对爱的认识,我认为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品,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使他们更真切地走进文本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加强课外拓展和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从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最后播放歌曲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学法
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
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能反映母亲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连成一颗爱心来表达本课的中心,由于时间匆促,板书有所欠缺今后我将加强基本功训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深明事理、柔肠百转的母亲和有勇气接受磨练的儿子这两个形象。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补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直接入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学会看病》。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正音、释词(按图索骥)。
2.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
3.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
预设:句子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句子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预设:孩子们提不出不懂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读读母亲与儿子的对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人物对话,感受母亲的矛盾。
(出示对话):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正是。”
1.自读对话,把对话读通顺。
2.一次分角色读对话,评价:很通顺,也很准确。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1:依赖母亲的儿子。
师:从哪儿看出他特别依赖母亲的呢?
生:……
师:你又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2:严格的母亲/狠心的母亲/为儿子着想的母亲。
3.二次分角色读对话。
4.品悟内心活动感受其坚定。
师:儿子已经比我高了,但对我仍旧是这样依赖,此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必须让儿子学会看病,一定要让他学会看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坚定决心(板书:坚定)。你们真是读懂了母亲的内心。
5.齐读母亲对心活动的语句。
6.三次分角色读对话,读出儿子的依赖,母亲的坚定。
学生评价。
7.品读“……”,感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1)这位同学读出了母亲的坚定,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决心。但,美玉也会有瑕疵,我给你提一个小小的意见行吗?
(2)(出示句子):“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那我就……找我爸。”这两句好像没有注意到标点处的停顿。再请你读一读好不好?
(3)指名读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二句,如果把它改成“那我就找我爸。”好不好呢?为什么不好?
生:他在思考问题的答案。
(4)出示母亲的语言:“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5)快速浏览课文15-20自然段,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也感受到这份不忍、心疼呢?
(喋喋不休、心软、咬着牙、生怕……)
(6)是呀,这份坚定的背后,尽透着母亲的不忍、动摇与心疼。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a.师读母亲的话,生读孩子的话。
b.生生合作:男女生搭配。
c.生生合作:女生齐读母亲,男生齐读儿子。
五、品读人物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等待。
(出示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1).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a.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感到时间很慢?(艰涩)
他从一个“艰涩”读懂了母亲感到时间过得很慢。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b.沙漏、坠入、忐忑不安。
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
(2)再读句子。
(3)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母亲为什么会感觉时间很长?母亲的心里为什么会感到很沉重?)
(4)母亲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也许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2.默读21——23自然段,试着找找答案,并将你的感受简单地写在句子旁。
3.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母亲会想些什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预设1:后悔: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2)能从这一段中找到一个词语表示母亲此时的感受吗?(板书:后悔)
预设2:自责:
(1)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2)你也提炼一个词是——自责。(板书:自责)
预设3:痛苦:
(1)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有感情读句子。(板书:痛苦)
4.母亲后悔、自责、痛苦些什么呢?
生快速浏览课文找答案,有感情读一读。
预设4:仅仅是后悔、痛苦、自责吗?母亲还可能会想些什么——(板书:……)
5.是呀,我们仿佛找到了答案,使母亲的内心越来越沉重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加剧、累积起来的——担心、后悔、自责、痛苦……呀!
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读(“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复沓朗读:这一刻——,这一刻——,这一刻——。
6.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六、想像儿子的内心活动,理解母爱。
1.终于,儿子平安回来了。并骄傲地向我宣布,已经学会了看病。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
2.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就仿照着作者的写法,写写儿子的心里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家的路,我想……
1.学生汇报。
七、拓展文中,升华母爱。
1.是呀,你们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配乐朗读。
2.有人问,母爱是什么?我告诉他,母爱是甜甜的吻,是慈祥的目光,是鼓励的话语。不,不完全是这样,母爱还是严厉的批评、是谨慎的责罚、是勇敢的放手。我相信,此时,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或是其它亲人,你们之间也一定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让我们拿起笔,记录下那一刻的心路历程,再读给父母听一听。这就算是我给大家留的课外作业吧。
《学会看病》导学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 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练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练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质疑母爱
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 )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 指名读准词语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 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 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 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的爱。
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写到:
我们把它稍微变换格式,它就成了一首短诗。让我们深情诵读,体会母亲超常的爱吧。
3、联系生活谈母爱。现在的你,一定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像这位母亲一样对你狠心过?
- 推荐阅读:
- 《学会看病》导学案(通用15篇)
- 学会看病导学案(通用5篇)
- 学会看病导学案
- 《学会看病》导学案
- 《学会看病》导学案
- 《学会看病》导学案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 学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与反思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