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骆驼赋》教案 骆驼课文幼儿园

2024-03-05人围观
简介《骆驼赋》教案 篇1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浩瀚hn:广阔的样子。  蹂ru躏l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维系:维持和联系。  褶zh皱zhu: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作用而在岩石内弯曲成的拱或槽。  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袒tn露:毫无掩饰地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没有东西遮盖。  耸sng立:高高地直立。  盐碱滩:指土壤里盐分较高的砂滩,不

《骆驼赋》教案 篇1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浩瀚h„n:广阔的样子。

  蹂rŽu躏lŒ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维系:维持和联系。

  褶zh‡皱zhu: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作用而在岩石内弯曲成的拱或槽。

  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袒tƒn露:毫无掩饰地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没有东西遮盖。

  耸sng立:高高地直立。

  盐碱滩:指土壤里盐分较高的砂滩,不适于植物生长。

  戈壁: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的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肖复华,1950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7岁离开北京去边疆,当修井工、调度、记者、编辑,后上大学读研究生,曾任青海石油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石油文联组联部副部长。已结集出版报告文学集《世界屋脊神曲》《啊!老三届》(与肖复兴合著),散文集《风会告诉你》。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报告文学《当金山的母亲》获青海省首届文学创作奖,《风的呼唤》获《中国作家》二等奖,《大山驮起的丰碑》获全国石油文化大赛金奖。

  2、相关知识: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贫油时期(1878—1949):

  从1878年中国台湾苗栗第一口工业油井出油,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七十多年里,尽管不少爱国知识分子和有识之识,为勘查石油和发展中国石油工业,前赴后继,历尽艰辛,但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收效甚微。到1949年,全国才生产石油12万吨。中国是一个严重贫油的国家。

  突破时期(1949—1964):

  从共和国建立之后到1964年发现大庆油田,共和国石油工业在艰难困苦中努力求索,终于发现了大庆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为373万吨,虽然较解放初有了大幅上升,但仍满足不了国家需要。

  快速发展时期(1964—1978):

  这一时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庆会战后,石油大军挥师南下,转战渤海湾,相继了发现了胜利、大港油田。又陆续开展了江汉、长庆、辽河、吉林、江苏、河南、任丘、东濮等新区石油会战,找到并建成了一批油田。从1966年到1978年原油产量以每年18.6%的速度递增。1978年底,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04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大国。同时一批炼厂也相继建成。中国石油工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8):

  进入80年代以后,自身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国务院对石油工业采取了“原油产量亿吨包干”政策。这是国家第一次对一个全国重要的工业行业进行的重大改革,它开启了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改革的先河。这一时期的另一变革就是中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此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阶段(1988—2000):

  随着“亿吨原油包干政策”的实施,石油工业的局面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技术、装备得到了改善,过去没有涉猎的领域,条件也已具备。中国石油工业要取得更大的突破,关键是要在勘探上打开新的局面,石油储量要有一个较长的增长。这一阶段,东部地区是原油稳产1000万吨的基本阵地,西部地区是寻找石油储量的重要战略接替地区。这个阶段的主要方针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新时期石油工业体制改革(1983—199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工业体制进行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1983年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第二次是1988年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第三次是1998年3月,化工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下属油气田、炼油、石油化工、化肥、化纤等石油与化工企业以及石油公司和加油站,按照上下游结合原则,分别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

  国际化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阶段(1998至今):

  1994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参股美国阿科公司的马六甲油田的32.58%的股份,这是中国第一个海外油田。以两大石油集团重组为开端,以三大石油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为契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进入了新阶段。2000年4月中国石油集团在香港和美国上市,2000年10月中国石化集团在香港、伦敦和纽约三地交易上市。2001年1月,中国海油也在香港、美国上市。从2002年开始,中国三大石油巨头频频使用以海外并购为特征的国际化经营手段,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撼动人心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作者借物喻人,通过对顽强坚韧的骆驼和英勇献身的驼工的刻画,热情地歌颂了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的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们,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2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了故事的来源——“31年前,我由北京去青海柴达木当一名石油工人时,便听说了这个故事”,“它足以让我记住一生”一句,强调了故事的震撼力量,激起读者急于读下去的愿望。

  第二部分(2-23),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叙述驼工抢救骆驼、寻找骆驼的感人事件。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17),主要写驼工对骆驼的一往情深,从中折射出驼工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关爱之情。

  第二层(18-23),主要写驼工为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

  第三部分(24-27),这一部分揭示并升华了全文的主题。

  三、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情感真挚

  本文的题目是“骆驼赋”,主人公却是驼工范介民,这个18岁的年轻人,充满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为了抢救国家的公共财产,他义无反顾、英勇献身。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反复描绘了骆驼的倒下、站起来、再倒下的情景:“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队伍行进不足十米远时,那峰骆驼竟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地追赶着队伍……”这里极力描写骆驼的坚韧与顽强,其实是为后文抒发对驼工范介民及全体石油工人的赞颂之情作铺垫。作者借赞美骆驼的坚韧顽强,歌颂了驼工范介民以及和范介民一样勤奋工作、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正是这群普通的劳动者,为了解除国家石油危机,不畏艰辛,执著热情,用自己的双手,乃至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的祖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2、细节描写,形象感人

  本文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而是通过感人的细节展示人物的美好心灵。当这峰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时,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当骆驼“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地追赶着队伍……”时,他“跪倒在地”、“紧紧地抱着队长的双腿”“失声大哭”,从这些写实的细节中,我们充分感受到驼工那金子般的善良的心,为他对骆驼的强烈爱心而感动。最令人震撼的是第20段写驼工牺牲时的一个细节:在他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通过作者的叙述,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他是河北人氏,不是知道他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更不是知道了他家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而是我们知道了,做出如此撼动人心之事的主人公,原来是一个家境贫寒、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人物”!

  3、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的环境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紧扣主题,烘托了人物的心灵。“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瀚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骆驼”,这句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远处绵延起伏的阿尔金山”,“那被风沙撕裂的道道褶皱”,“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砾,只有沙砾……”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烘托了石油勘探队所面临的困境,为队长下令舍弃骆驼的决定和范介民冒死寻找骆驼的举动作了铺垫,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表现了主人公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精神。

  四、问题探究

  1、文章为什么以《骆驼赋》为题?

  作者采用托物喻人的手法,借赞美骆驼的坚韧顽强、无私奉献,歌颂了驼工范介民以及和范介民一样勤奋工作、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

  2、如何看待范介民为骆驼“跪倒在地”、“失声大哭”,并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骆驼的道路的行为?

  作者笔下的范介民之所以会为骆驼“跪倒在地”、“失声大哭”,并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骆驼的道路,是因为在他的灵魂深处,骆驼不仅仅是国家的公共财产,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没有找到骆驼之前,他在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会死,他深信,他是一定会找到那峰骆驼,同它一起回来的,这种珍视生命的感情和坚定不拔的信念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动不已。

  3、葛队长、老向导为什么会做出舍弃骆驼的决定?

  为了维系全队8个人的生命,他们不得不“迈着沉重的步子”告别倒下的骆驼,他们清醒是明白,生命不是属于他们个人的,自己肩上担着为祖国勘探石油的重任,“必须战胜死亡,走向希望”。他们的行为也是珍爱生命的表现。

  4、文章为什么要写在范介民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的细节?

  这样写,不仅补充介绍了范介民是河北人氏,年仅18岁,家里还有一个双目失的老母亲,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他忠于祖国石油事业,孝顺老人的品质和精神,并且告诉我们,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范介民一样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人物,甩掉了中国是个贫油国的帽子。

  【练习解答】

  一、参考答案:本文讲述了石油勘探队的驼工范介民为抢救骆驼、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二、设计本题旨在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注意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深和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三、1、形象地描写出骆驼在奄奄一息时对生命的渴望。

  2、形象地表现了队长被迫舍弃骆驼时的痛苦和无奈。

  四、驼工哀求队长救救骆驼,队长为了维持石油勘探队员的生命,没有救骆驼。这不能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因为他们都热爱生命,都是为了拯救生命。

  【类文品读】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 写的《 》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你所在当地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参考答案:1.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4.①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并说出其表达效果。②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并说出其表达效果。 5.写出景或物的名称,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语言畅通、优美。)

  上一篇:《骆驼赋》同步练习2

  下一篇:张洁《我的四季》原文阅读

《骆驼赋》教案 篇2

  三维航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 讨论释疑――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情感。

  课堂追踪

  一字词积累

  1.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字抄写在方格字内,要求①.将句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②.对句中的错别字进行更正。

  望着眼前这篇被风沙疯狂róulín的戈壁,小分队的人们仿佛也在睁着枯sè的眼睛哀求:给它点水吧,它还能活……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31年过去了,肖复华面对不到的驼峰,吟唱了一首生命的颂歌《骆驼赋》

  ②在盐碱滩上,他仰天长卧,已成为不朽的人。

  二课堂感悟

  3.三十一年过去了,为什么足以让作者铭记终生?

  4.面对驼工的再三哀求,队长为什么没有答应驼工,这样做是否绝情,试谈谈你的见解。

  5.“上衣兜里,只有5元人民币。这钱是他工作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读到此处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提升演练

  望着远处绵延起伏的阿尔金山,那被风沙撕裂的道道褶皱仿佛也在哀求:给它点水吧,它还能活……可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砾,只有沙砾……

  队长姓葛,他望望乌孜别克族向导阿吉老人。老人望望仅剩的两桶水,坚定的摇摇头。全队人都明白了,面向骆驼脱帽肃立。

  葛队长挥挥手,示意走吧。可大家的腿像灌了铅,一步三回头……

  队伍行进不足十米远时,那峰骆驼竟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的追赶着队伍……

  这个勘探队最忠实的伙伴,迈着沉重但充满无限希望的驼步,一步,一步,向勘探队走来……

  驼工再次跪倒在地,失声大哭:“救救它吧……”

  全队的人都被那驼步声和这嘶喊声,震撼得落下热泪,谁也不肯再向前走一步了。

  葛队长仰天长叹一声,甩下一串热泪,从一个保卫人员肩上取下一枝枪,同样迈着沉重的步子向骆驼走去。全队人都惊呆了。驼工一下明白了队长的意图,紧紧抱着队长的双腿,哭喊着:“你不能这么做,你没有权力这么做啊……”

  葛队长急了,冲天扫了一梭子子弹,大喊:“我的权力是战胜死亡,全队立即出发!”他的声音在戈壁滩上空回荡。

  大家一下清醒了,是的,我们必须战胜死亡,走向希望。队伍出发了,谁也不敢回头再看一眼那峰骆驼。

  6“老人望望仅剩的两桶水,坚定的摇摇头。”去掉“坚定”行不行,谈谈你的看法。

  7“葛队长仰天长叹一声,甩下一串热泪”细读选文,体会一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驼工一下明白了队长的意图,紧紧抱着队长的双腿,哭喊着:“你不能这么做,你没有权力这么做啊……”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的到什么,试把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9骆驼是沙漠之舟,今年的五一节一位女士没有走出沙漠,你是否有办法让驼工满意,让人们满意。

  思维冲浪

  一件小事的震动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起劲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洲,12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空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什么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发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后来就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定是小画眉的母亲,果然在她的呵斥下,小画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自己的母亲来照料,肯定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竟死了,怎么会死?小鸟难道浊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对此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鸟类学家阿瑟 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人听。他听后作了解释。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意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鸟笼,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选自2000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10、被捉的小画眉从开始“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到后来“安静下来”,并唱出“美妙的歌声”,这说明了什么?

  11、为什么成年的画眉要毒死自己的孩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这种艰难而痛苦的选择表现了她怎样的人生观?

  12、“一件往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涉及的主要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3、文章最后一句在结构安排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4、有人说:好死不如歹活。他们不赞同画眉做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拓展创新

  学校准备给刚成立的文学社征集社名,为此,初二(1)班同学充分酝酿后,召开了一次文学社社名交流主题班会。

  15、假如你是初二(1)班的语文课代表,请写一段简明精要的开场白。

  16、写出拟好的文学社社名,并简要说明拟写此社名的理由 。

  骆驼赋

  1. 蹂躏 枯涩 这片2.歌颂 赞美 他虽然平凡,但他敬畏生命让人感动他的行动永远在那儿定格。3.那驼峰和驼工一直走进我的心灵。4.不是,言之有理即可5.提示:表达儿子对母亲的一片深情。6.不行,“坚定”表达老人在战胜死亡面前没有半点犹豫。去掉后老人的态度模棱两可。7.表达对骆驼的敬畏。8提示:.动物也是生命,你要珍爱它。9.略10、说明小画眉认可了笼子这个“新家”,适应了囚徒的生活。11、“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她的人生观是:自由比生命更重要。或:宁可失去生命,也不可失去自由。12、“我”12岁的时候、南卡罗来纳州、“我”决心捉一只小画眉,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我”捉住小画眉,把它关进鸟笼,放到后院、小画眉被她的母亲毒死。13、最后一句文章开头“一群孩子正起劲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相呼应,交代了这件事对“我”产生的深刻影响,表达了”我“由对画眉殉自由的推崇,推进到对自己心灵和行为的审视和矫正,突出并深化了主题。意思对即可。14、不管是否赞同,只要言之有理,且观点的价值取向正确合理即可。15略16略

  上一篇:鄂教版九年级上《事事关心》教案

  下一篇:《骆驼赋》教案及练习

《骆驼赋》教案 篇3

  鄂教九上课文《骆驼赋》教学片断实录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一、古诗赏析

  咏 针

  〔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二、以诗导学

  师:这首诗讽刺了什么类型的人?

  生:势利、以貌取人的人。

  师:采用了什么写法?

  生:借物喻人(托物喻意)

  师:这种写法的思路是什么?

  生:“由物及人”——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叙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的评赞。

  三、新课导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骆驼赋》。有关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介绍一下。

  生介绍略。

  师:借物喻人的文章,其写法往往是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 ,再通过联想到“人、人的品质、精神等”。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骆驼的?描写了怎样的一峰骆驼?先定性,再读出你从文中找到的依据,读的时候要有感情。

  生答略。

  师:描写了怎样的一个范介民?一样的,先定性,再说明你从文中找到的依据,读的时候要有感情。

  生答略。

  师:范介民和骆驼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答略。

  师:坚忍不拔、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仅仅是范介民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答略。

  师:这样看来,范介民是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的一个代表。那么课文标题为“骆驼赋”,“赋”的意思是歌颂、赞美,作者想歌颂赞美什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依据吗?

  生:歌颂赞美骆驼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如文中对骆驼描写的段落。

  生:歌颂赞美了像范介民一样如骆驼般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也赞美了人珍视生命的美好情感。如:文章中的第20、21段对范介民的描写,第25段对油田描写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师:范介民为了一峰骆驼而牺牲生命,你认为他的牺牲有价值吗?对队长他们,你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生答略。

  五、作业

  1、预习《白杨礼赞》。

  2、阅读类文,熟悉借物喻人的写法。

  3、试写一篇托物寄意的小小美文:小草 青松 大海 萤火虫 航标灯 雪花 溪流 火柴 脚印 风筝 秋雨 石子 种子 粉笔 菊花 翠竹 小路……

  附1:类文

  《落花生》 许地山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价买他来吃;都喜欢吃他。这就是他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他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 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附2: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说明:本设计意在一课一得(掌握好借物喻人的写法)和举一反三(带动第二单元《白杨礼赞》的学习)。

  上一篇:《骆驼赋》同步练习

  下一篇:《骆驼赋》教案

  • 推荐阅读:
  • 《骆驼赋》教案
  • 《画家和牧童》教案(精选20篇)
  •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9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