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鹅鹅鹅教案 鹅鹅鹅教案幼儿园

2024-03-02人围观
简介鹅鹅鹅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古诗,并了解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  2、帮助幼儿了解鹅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画。  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  2、准备字卡:鹅、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小猴子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鹅鹅鹅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古诗,并了解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

  2、帮助幼儿了解鹅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画。

  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

  2、准备字卡:鹅、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小猴子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内容。

  (2)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出示字卡“鹅”。

  (4)提问:“鹅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作总结。

  3、欣赏动画,学习古诗儿歌《咏鹅》。

  4、再次欣赏古诗,并认识字卡。

  5、游戏;《小鹅找脚》请幼儿将撒在地下的字卡宝宝按照名字放到相应的篮子中。

鹅鹅鹅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表演、吟唱等多通道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

  2、能用国画形式再现古诗中盼情境,感受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画鹅的基础。

  2、表演道具,配乐古诗课件,背景音乐。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珥解古诗内容,体会鹅戏春水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l)幼儿完整欣赏古诗,理解古诗含义。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听配乐朗诵的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教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通过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咏鹅》。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用国画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1)鹅的基本画法:用中锋画鹅的头和颈,用按的方法画鹅身和鹅尾。

  (2)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添画。

  3、幼儿作面,教师指导,再现古诗情境。

  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作品展示,集体朗诵,感受和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评析】

  “诗画一律”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的古诗词中不乏一些生动浅显的经典古诗,画面感强,易于幼儿理解。

  在大班阶段开展古诗配画的系列国画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感受中国画“诗画一律”的特点,深人体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配画系列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通过围绕某一诗歌开展语言、音乐、律动、表演等活动,深化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最后引导幼儿用国画形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作品题上诗歌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画诗词人画、书法入画的特点。

  【教学材料】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拔清波。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表演过程中近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良好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

鹅鹅鹅教案 篇3

  游戏名称:户外游戏小鹅吃草

  游戏目标:

  1、教幼儿练习在斜高1520厘米的斜坡上走上走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活泼开朗的性格。

  游戏准备:

  1、斜高1520厘米的长斜坡二块至四块。(用平衡木代替时,宽度不

  少于25厘米)

  2、在斜坡一端画上小草。

  游戏玩法:

  幼儿四散跟着老师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边做模仿动作:小鹅走,小鹅叫,小鹅游水,小鹅理毛,小鹅转圈,小鹅捉鱼等。

  鹅妈妈:孩子们,你们走到斜坡上去吃草吧!小鹅依次走上斜坡并模仿小鹅吃草的动作。鹅妈妈:天黑了。小鹅快回来吧!小鹅回到原处。游戏反复进行两三次。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上坡下坡时身体不要摇晃。

  活动建议:

  1、架起的`木板要牢固,下坡时防止幼儿碰撞。

  2、最好利用幼儿园内或附近的土坡代替架起的木板。

  活动延伸:此游戏可在户外体育活动时继续进行,或在散步时间利用自然地形练习。

鹅鹅鹅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鹅的颈项、翅膀线条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动态美。

  2、体验作品中恰倒好处的构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优雅意境。

  3、能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鹅鹅鹅》

  2、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鹅鹅鹅》

  *教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欣赏作品的色彩

  教师:这幅画里有许多的鹅,画家用了哪些色彩来表示?这些白色都一样吗?有

  什么不同?画面中除了用了大量的白色还有什么颜色?深深的墨绿和少量的红色、土黄有什么作用?

  (画家除了用大量的白色表现鹅的洁白,还通过画面下的墨绿、上部的土黄和鹅头的朱红来衬托鹅的洁白,这样用色使画面的色彩单纯而又不失活泼。)

  *重点感受作品中鹅的形态美

  教师:这幅画中的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们美在哪里?它们的翅膀美在哪里?它们张开大大的、美丽的翅膀想要干什么?它们的颈项美在哪里?你觉得象什么?画家是怎么画出美丽的翅膀和颈项的?我们用手来模仿一下?画家在画中画了很多的鹅,它们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画家笔下的鹅都扇动着自己美丽的翅膀,但同时又各具形态。它们在不同的动态下又共同孕育出和谐的韵律美。)

  *欣赏作品中鹅的布局。

  教师:画家画了这么多美丽的鹅,他在画面上又是怎样安排这些鹅的呢?如果我们把鹅都挤在一起好不好?画家是怎么做的?哪里的鹅安排的密一点?哪里又疏一点?谁来指一指?这么多鹅像排着队一样,如果我们把它们排成一条直线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画家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用手来指一指。他这样处理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画家在布局上不仅把鹅群放在了画面的中央,醒目突出,与此同时还将鹅群排列成S型曲线,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在鹅群的安排上做到了疏密有度,使画面活泼不呆板。)

  2、结合故事《咏鹅》欣赏作品。

  *教师朗诵古诗《咏鹅》

  教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教师:这首诗说了什么?和这幅画有相似的地方吗?画面的什么地方表现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请幼儿再次用动作表现对古诗和画面的理解。

  教师:谁愿意用动作表现“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是真么样子呢?

  *教师注意用语言营造意境,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的兴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

  洁白的鹅群游在碧绿的水面, 水里倒映着它们美丽的影子,红红的脚掌轻轻划着清澈的河水。它们向天空伸展着长长的、优美的颈项,唱着快乐的歌。

  *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能用动作来表现?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也来画一画。

  *教师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落笔、一方面重点指导幼儿表现鹅的颈项和翅膀。

  4、分享和展示作品。

  教师:说说你画的鹅美在什么地方?

  • 推荐阅读:
  • 大班美术鹅鹅鹅教案(精选2篇)
  • 中班美术:鹅鹅鹅
  • 外星种子大班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