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孙中山破除缠足

2024-02-21人围观
简介《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1  巩固:  一、看清楚,拼准确,写美观。  tiāo chái tòng kǔ fèi chú zǔ zong  chán zú shòu zuì jì rán kòng xián  二、火眼金睛,先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1

  巩固:

  一、看清楚,拼准确,写美观。

  tiāo chái tòng kǔ fèi chú zǔ zong

  chán zú shòu zuì jì rán kòng xián

  二、火眼金睛,先比一比,再组词

  柴( ) 祖( ) 痛( ) 既( )

  紫( ) 组( ) 疼( ) 即( )

  三、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使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⒈ 猴子 爬上了假山。

  ⒉ 灯光下,老师正在 批改作业。

  ⒊ 一阵秋风吹过,梧桐树叶 飘落下来。

  ⒋ 一只只五彩的气球 升上了天空。

  四、我会改病句:

  看了这部电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同学们跳绳的积极性很大。

  我们要讲究卫生的习惯。

  如果不专心学习,学习成绩很难增加。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⒈ 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 、

  、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姐姐 。

  ⒉ 姐姐缠足后,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再也没有听到 。

  这说明了 。

  ⒊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他 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 。

  拓展:

  一、封建社会曾经有许多陋习,查找有关资料,列举一种陋习,和同学讨论其危害。

  二、你还知道孙中山的哪些故事呢?讲一个给父母听。

  父母为我打☆:

  我为自己打☆: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封建陋习距离学生教遥远,要充分利用课件把孩子带入情境。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二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

  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

  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潘老师我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 革命成功

  大快人心

  刺痛了心 首先废除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éng tòng jì rán zǒng tǒng fèi chú zǔ zōng shòu zuì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该( ) 既( ) 挑( )

  刻( ) 即( ) 桃( )

  三、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1、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

  2、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 )知道缠小脚不好,( )不该去做。

  2、孙中山( )生气( )心疼。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 ),( )没有听到( )。

  4、孙中山领导了( ),当了( ),他首先( )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 )。

  五、回答问题:

  1、什么叫“陋习”?你还知道以前的生活中有哪些陋习?写两个。

  2、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画线词语的作用是:

  3、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画线词语的作用是: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2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次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 学生读题。

  3. 谈谈读题以后想说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孙中山的资料。

  4. 教师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并对孙中山的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5. 学生质疑:陋习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建议: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6、学生默读课文。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 柴、罪、废、既”。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本文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课文。

  对 策: 要把默读课文和讲述这个故事作为训练的重点,穿插重点词句的训练。通过词句的训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复习字词,听写

  唱歌 插秧 空闲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废除

  2、引导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交流。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一读。

  2.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3. 引导学生体会到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二)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 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听到过或所读过的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

  2) 孙中山与妈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3) 为什么“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4) 引导学生感受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无奈,以及内心的痛苦。(叹了口气)

  3、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小时候的感受。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想一想:姐姐原来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读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来当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陋习。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想对孙中山母亲说些什么?(联系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全文。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小时侯反对 缠足

  (为啥要受罪)

  (不该做)

  辛亥革命成功首 先 废 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检查,进行填空练习。

  2、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讲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1、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口头填上适当的词语。

  ( )知道缠小脚不好,( )不该去做。

  姐姐缠足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 )生气( )心疼。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 )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 )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2、说说下面每组里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2)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二、练习讲故事

  1、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两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说说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哪三个层次,各写什么。

  (姐姐勤劳活泼——妈妈为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孙中山极力反对——姐姐从此再也没有笑脸,没有歌声)

  2、记住重点语句。

  写姐姐勤劳活泼的语句。

  姐姐痛苦的样子和原因。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姐姐的两个“再也没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3、练习讲述故事。

  4、当众讲故事。

  三、作业:

  1. 搞一次社会调查,问问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说说缠足和小脚,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 继续练习讲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

  板书: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活泼能干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课后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而缠足后,姐姐变成了怎样的女孩子了呢?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去体会。

  课文中介绍给姐姐缠足的是妈妈,妈妈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对妈妈的描写很精彩,塑造一个软弱、无奈的中国封建妇女形象。童年的孙中山和学生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妈妈又是怎样一个人?所以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孩子去认识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从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中去理解妈妈到底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

  孙中山是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孙中山,认识孙中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孩子阅读课文和有关孙中山的补充材料,使孩子们对孙中山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5

  海口市英才小学三年级上册

  语文课“n次先学后教”学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

  邢建军 

  授课班级

  三(4)班 

  课 题

  24、《孙中山破陋习》 

  课 型

  阅读 

  课 时

  2课时

  学材简析

  孙中山破陋习本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故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解解馋组钱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列地控诉了辛亥革命牵缠组队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做都涨的革命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但对旧社会及封建陋习的了解不多,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学会边读边想,结合搜集的资料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危害,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导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上关于孙中山及中国妇女缠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练习题

  学法教法

  直奔主题、课题质疑——明确目标、指导预习——先学后教、学习提问——当堂训练、学习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个性化备课

  一、辅助环节(10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

  1、板书课题:24孙中山破陋习

  2、解释题意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像

  (2)简单介绍孙中山

  (3)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废除不好的习俗。

  3、齐读课题,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归纳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

  4、借助《教材全解》或《同步拓展阅读》理解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2)王维的简介

  激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陪养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并懂得借助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质疑问难。

  二、先学后教,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20分钟)

  1、自学目标(一)——给每个自然段加序号,扫清阅读障碍,初读感知。

  2、自学导航(一)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一划: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学习。

  3、达标检测。

  l 我会认(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及时纠正读音。):

  l 我会理解(课件出示难理解的词语,了解词语理解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缠足 废除 刺痛):

  l 我会读:(同座分段轮流读课文,再指名试读课文,师生评议。)

  l 我会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5分钟)

  1、学习目标:识写生字

  2、自学导航:自由识记字形,注意用上巧妙的方法;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达标检测

  (1)自由给田字格里的生字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2)给形近字组词(见《练习与测试》第一题)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4分钟)

  1、学习目标(三):理清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

  2、自学导航(三):默读课文,把课文按照事前,事情经过,事后分成三段。

  3、学生讨论学习

  4、交流补充。

  三、课堂小结:(1分钟)

  采用“先学后教”方式,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参与学习过程;再出示自学指导(一),让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中规定的内容、要求、方法以及时间限制迅速完成学习任务;紧接着进行检测,在检测中主要采用“兵教兵”办法解决学生之间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主要教在有难度的地方。通过“我会认”“我会理解”环节对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和会理解的词语进行了解性检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我会读”环节了解课文朗读课文情况,教师教在存在问题的地方,通过“我会说”环节了解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情况。这样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相互帮助的机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5分钟)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那些自然段重点写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的。

  复习导入新课

  二、第四次先学后教(20分钟)

  1、学习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

  2、自学导航(四)

  (1)默读课文,同座交流,完成以下填空:

  这一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是因为他的姐姐是一个 的姐姐。

  (2)学生交流后练习说话:因为孙中山的姐姐 ,所以孙中山 。

  三、第五次先学后教

  1、学习目标:学习课文2--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2、学习导航: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活泼能干的姐姐失去了笑脸,失去了歌声?

  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当时姐姐、妈妈、孙中山的心情分别怎样?画出相关的句子品读交流

  孙中山是怎样破陋习的?

  3、检测:从那以后,孙中山再也看不到 ,听不到 。

  4、师指导辨析句子(那句好?为什么?)

  1)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5、学生学习交流。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相互帮助的机会。

  学会学习文包诗的方法

  读中体会,思中感悟

  通过比较学会推敲语句,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读课文,练习讲这个故事。朗读课文。

  课后继续熟悉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

  姐姐缠足——痛苦、流泪

  生气 心疼

  废除陋习

  在线文章的主线,升华主题

  教学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和妈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练习读出他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通过朗读重点段落,知道“陋习”是什么,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让学生认识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伤害,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2至6自然段,联系有关缠足资料和生活实际,理解缠足给姐姐带来的痛苦,体会孙中山和妈妈的心情,练习读出他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教具准备: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孙中山破陋习》。(齐读课题)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孙中山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相机板书:姐姐 活泼能干)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阅读感悟:

  (一)学习第2至7自然段。

  1、过渡:是啊,就这么一个活泼能干的女孩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她还那么快乐吗?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课文录音。(听课文录音第2至7自然段)

  2、组织交流:

  (1)提问:后来姐姐变得怎么样了?从课文的哪一段看出来的?

  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板书:没笑脸 没歌声 )

  (2)提问:那究竟是什么事让姐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谁能概括一下?(相机板书:缠足)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那文中是怎样写妈妈给姐姐缠足的情景的呢?哪个同学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相机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

  (2)提问:同学们具体了解缠足是怎么回事儿吗?谁来说说?(指名说)

  (出示第一张缠足图片)师动情介绍:

  同学们看,这是一只女孩子的脚,这是一只妈妈的手,这是一根长达两米左右的布条。缠足时,先要把足背和4根脚趾使劲地往下压,然后再用布条紧紧地把脚捆绑起来,使它不再长大。缠的时候,这脚上的细皮嫩肉往往会被挤压得撕裂开来,鲜血淋漓,甚至能听到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的似乎要断裂的声音。同学们想想,那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疼痛啊!

  (出示第二张图片)长大后双脚因肌肉挤压,指甲软化,嵌入肌肉,骨头变形成了弓状,就成了这个样子。

  (出示第三张图片)同学们看,与正常的脚比较,这还像脚吗?所以,古时有句谚语叫“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就真切地反映了女孩子缠足的痛苦。

  提问:不知道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心里是什么滋味?谁来说说?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妈妈正在给姐姐缠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又好像听到了什么?

  (3)练习读好这段话:引: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圈点出“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痛苦极了、直”等重点词,再体会读(配乐)。

  4、引导想象说话:看着此情此景,看着姐姐因为缠足承受着这么大的痛苦,同学们,此时如果你是孙中山,心里会怎么想?(指名说)

  5、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过渡:是啊,为此孙中山还和妈妈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争辩。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3-6自然段,看看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用“——”划出。而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用“~~~”划出。(出示第三至六自然段)

  (2)组织全班交流。(相机板书:不能干活;会被笑话)

  (3)自由读,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

  a体会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心情,指导读好孙中山的话;

  b体会妈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指导读好妈妈的话。过渡提问:妈妈真的就忍心看着姐姐受苦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相机讨论并练读: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眼泪?(痛苦、心疼、无奈、气愤……)

  (3)练习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读,并组织评议。)

  6、再读第七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可恶的缠足陋习害得姐姐从此再也没有了笑脸和歌声,同时它也深深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2)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再次出示第七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3)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相机练读)

  (4)引导想象说话:读到这里,同学们猜猜看,孙中山此时此刻最想做的一件事会是什么呢?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引读:对呀,看来大家又和孙中山想到一块儿去了。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终于被废除了,你们的心情怎样?(感觉大快人心)齐读。

  三、说话练习,巩固提高:

  1、谈话:(出示孙中山图像)看,这就是废除了缠足陋习的孙中山。面对着可敬的孙中山爷爷,此时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练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

  2、同桌练说并组织交流、评议。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访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这些陋习对人们有怎样的危害?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搜集阅读其它有关孙中山的小故事。

  板书: 24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 孙中山 妈妈

  活泼能干

  缠 足 不能干活 被人笑话

  没笑脸、没歌声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7

  教法、学法:通过对姐姐缠足前后的巨大变化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缠足摧残人性,通过讲、读、演体现孙中山反抗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抓住重点词,在对比中学习、理解课文。

  2.在教师提供和学生搜集资料中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体会孙中山对陋习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讲述长辈缠足的经历,体会缠足是一种不合理、极其残忍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陋习”呢?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除缠足这一陋习呢?这事得从他小时候说起,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吧!

  二.前后对比,体会姐姐的巨变

  (一)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如此喜欢呢?自由读第一段。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二)你还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吗?

  (三)能天天和这样勤劳又活泼的姐姐在一起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啊!可是好景不长,他们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欢声笑语。

  出示第七段,个别读。这时的姐姐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四)是什么事使姐姐像换了个人似的?

  【设计意图】对比品读,激起憎恨之情

  课文本身有一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正是引导学习突破难点的最好切入口。因此,我设计了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联系起来进行品读学习。从读的感情中体会感悟到了孙中山的姐姐受到的残害。从而在学生的心底激起一股憎恨之情,究竟是什么使活泼、能干的姐姐变得如此伤痛。产生了想追究到底的欲望,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为学习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了解缠足,通过对比朗读不同的态度,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你有思考的词句,还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二)是什么事给姐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三)缠足是怎么一回事?出示第2段,个别读,你听懂了什么?

  (四)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讲一讲如何缠足的?

  学生边讲述边体会姐姐的痛苦,教师相机出示讲述,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设计意图】由于缠足陋习已远离现代生活,因此要想学生仅凭课文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伤害,对孙中山首先破除缠足陋习的意义,是很难引发发自内心的认同的,所以我补充了文字资料、配乐(《二泉映月》)播放:通过阅读资料,通过图片直观,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此时,孩子情感波涛涌起,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到文中去,体悟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引发情感共振。再读描写姐姐缠足前以及被缠足时的语句,再次体会姐姐心头和肉体所遭受的巨大伤害。

  (五)孙中山和妈妈看到了分别是什么态度?

  1.出示第3段读,孙中山对谁生气?又心疼谁?读出孙中山大声责备妈妈,又心疼姐姐的复杂心情

  2.出示第5段,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好一个(大胆提出抗议,勇敢,令人佩服)的孙中山。

  3.而妈妈呢?她就这么铁石心肠,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强忍痛苦而无动于衷吗?出示第4段,从“叹了口气”看出妈妈其实是万般无奈啊!

  4.你还能从哪看出妈妈的无可奈何?出示第6段“含着眼泪”

  5.看图想象:妈妈在房间里一边给姐姐缠足,一边干什么?

  孙中山双手叉腰在想些什么?

  6.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发掘语言因素,体悟人物情感。从“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痛”的话语到妈妈对“祖宗传下来”的无奈述说,直至“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抓住重点句和关键词练读,适时讲解、点拨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从省略号的运用,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进一步体悟陋习的毒害之深和孙中山的不懈抗争。再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阅读悟“情”,读出孙中山与妈妈各自不同的态度与感情。

  四.想象姐姐缠足后的生活,进一步了解缠足是一种摧残人的陋习,具有毁灭性的危害。

  (—)引读第7段,想象缠足后姐姐是如何生活的?怎么走路,干活?

  (二)比较句子

  “深深地”“幼小的”能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句子,这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运用,揣摩语言的表达。

  五.体会孙中山破除缠足陋习深得人心。

  是缠足夺去了姐姐的幸福快乐,彻底地毁了姐姐的一生,这样的陋习真是令人痛恨,一定要废除它。终于有志者事竟成,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一)出示第8段读,听到这个消息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想象说话

  孙中山的这一壮举,让中国妇女从此获得了新生。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为他立了一尊铜像,此时面对孙中山爷爷,你想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超越教材,表达情感。设计“孙中山爷爷我想对你说:……”的形式来扩展学生思维,练习学生语言,表达学生情感。在本堂课的最后,鼓励学生去拓展知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崇高思想。为课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让我们怀着对孙中山爷爷的崇高敬意,再次读读课题吧!

  七.作业

  1.复述故事。

  2.问问周围的老人或查阅资料,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教材分析:

  这篇故事的社会背景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对遥远。在初读课文时,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及其根源,了解孙中山这个人物,师生共同搜集缠足知识、图片、音像资料,还可以请学生讲述自己的长辈的缠足经历,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课文通过对姐姐缠足前后行为的对比,强烈控诉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讴歌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对封建陋习大胆提出抗议并与其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8

  之一

  陈琴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

  课前准备:收集了解有关缠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板书:缠足)

  3、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陋习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懂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讨论:孙中山为什么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妈妈的理由是什么?

  2、读议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课前搜集:你对缠足了解多少呢?

  (3)、补充阅读《镜花缘》片断(描写缠足的片断)

  (4)、再读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议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读妈妈和孙中山的对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2)、观图想象说话:

  孙中山被妈妈推出了房门,他,心想。

  (3)、引读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过渡并引答)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缠足陋习。

  2、想象一下,废除缠足陋习后,人们会是怎样的表现?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孙中山

  破

  缠足陋习

  大快人心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9

  最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感触颇多!

  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一起理解课题,陋习文中指“缠足”,即缠足是封建社会之陋习!破,废除的意思。本文主要讲孙中山小时候破除“缠足”这个陋习的事。

  (评:这种复习,简洁明了)

  然后,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第2——7小节,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孙中山的看到的,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的表现,妈妈的表现。

  (评:教师很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教师则巡视指导。)

  接下来就是交流、朗读、体会,其中重点比较了三组句子:

  第一组,(1)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2)妈妈正在给姐姐缠足。

  第二组,(1)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门……(2)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第三组,(1)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2)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为了使学生理解更深刻,老师甚至还让学生解下红领巾和围巾也来缠缠自己的手,来真切地感受体会姐姐的痛苦。

  (评:这里对文字的口味是相应到位的,很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最后,学习结尾一段,正因为孙中山小时候有这样深刻的记忆,所以,他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这一陋习。

  距下课还剩5分钟,教师总结陈词:同学们,缠足好不好?(生齐说不好!)幸亏孙中山破除了这一陋习,不然的话,说不定我们女同学现在也会裹小脚呢?(学生:那就不好走路了,那跑步肯定是倒数第一了!……)

  听着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老师打断了他们的话。布置作业:回去以后,问问你们的家长,爷爷奶奶,在过去,妇女还有什么陋习?

  可以好似学生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又议论开了:“抽烟,喝酒,打麻将……”“我奶奶就喜欢抽烟,她还有个大烟袋呢!”“我妈妈成天就知道打麻将,她也不顾我!”……

  这时老师赶紧制止他们(因为时间到了)说,老师是说过去妇女们有哪些陋习?比如“笑不露齿啦,三从四德啦……”回去以后问问记下来好吗?

  下课了,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不少还在争论“抽烟,喝酒,打麻将”的事!

  (评:不知老师为什么这时候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为什么不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现实生活中来?)

  反思:

  课后,我翻开教参,教学目标说: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学生课本上最后一题问:什么叫“陋习”?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于是我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把学生引到“笑不露齿”的过去!

  第二天我问三年级三个班的,结果没有人能说出古代有什么陋习?

  我不死心,又去问高年级学生,结果同样让人大失所望。于是,我借助互联网,查寻下来,不过是:缠足,重男轻女,一夫多妻等。倒是现代人的陋习,比比皆是!

  这使我陷入了深思: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让学生体会:伟人小时候的一种反抗精神吗?查查词典不难发现,所谓“陋习”,就是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就是不良的习惯!

  难道,我们的教师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缠足是陋习!了解“三从四德,坐不露膝,行不动裙……”这些够吗?现实的陋习,不应该引导学生去破除吗?最起码让现代的孩子不沾染上吧?

  习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能不能换一换:现在人们生活中有哪些陋习?作为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办?这样是不是更有现实意义?学生是不是会更有话说?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10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4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中国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投影

  课前准备:收集了解有关缠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板书:缠足)

  3、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陋习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懂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讨论:孙中山为什么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妈妈的理由是什么?

  2、读议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课前搜集:你对缠足了解多少呢?

  (3)、补充阅读《镜花缘》片断(描写缠足的片断)

  (4)、再读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议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读妈妈和孙中山的对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2)、观图想象说话:

  孙中山被妈妈推出了房门,他,心想。

  (3)、引读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过渡并引答)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缠足陋习。

  2、想象一下,废除缠足陋习后,人们会是怎样的表现?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孙中山

  破

  缠足陋习

  大快人心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1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2

  《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精彩教案

  教学时间:XX年12月27日上午第二节课

  一、教学目标要求

  1、初读课文,全体学生都应该能够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多个故事的引领,思维拓展,能够真正地理解本课的重点、关键词语。“祖宗”、“废除”。

  3、较全面的获知“用布缠脚,用布缠小脚”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对早已经不存在的缠小脚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时间:20分钟]

  (一)直接进入课文的初步学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孙中山破陋习》[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课题,重点指导“孙”字怎么写及“陋习”[lòu xí]一词的朗读。

  (二)初读课文,清楚这篇课文写得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把课文读一遍。[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第一遍阅读,根本课文内容看看能否知道

  (1)“孙中山破陋习”的破是什么意思?“陋习”指得是什么?

  (2)按照下面方式说说:我读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不懂。[及时对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给予评价]

  [学生阅读完回答][学生说“破”是废除的意思时,教学“废”这个字,半包围结构][板书“废除”[fèi chú]]

  (三)分段试着朗读课文

  师:课文需要熟练阅读,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找三四位女生读,一段段读,一点点示范。确保将每一段的朗读难点解决掉。在朗读某段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简单说一说这段写得什么。目的是边读边思。][比如重点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让学生说出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写生字。

  师:这一课还有十个生字需要我们学会使用。

  (1)读一读:(一起读)

  sūn tiāo tònɡ ténɡ zuì zōnɡ jì ɡāi tǒnɡ fèi

  孙 挑 痛 疼 罪 宗 既 该 统 废

  (2)描一描。师:描得时候,一是要描得好看,二是要清楚哪些字我早就会了,三是哪些字我还不会,描这一次,我就能够记住。

  (3)写一写。把自己还不会写的字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一遍。

  (4)听写。

  (5)自己对照,修改自己的错误。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m.diyifanwen.com)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篇12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0

  《孙中山破陋习》片断、发思、点评今天上了《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在教学中有收获,既来自与设计成功的喜悦,又来自与听课教师的点评中的茅塞顿开。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断进行反思,并将听课教师的评点附上。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片断一:

  师述:同学们,你们是那样喜欢活泼可爱的姐姐,可是就是这痛苦的缠足使她再也没有笑脸,再也没有歌声了,她再也不能下地干活,再也不能和弟弟奔跑在原野上了。你们的心情、孙中山的心情,你觉得用下面哪句话表达更合适

  教师出示:

  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学生读后说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适合,因为他不是一般的难受,而是深深地刺痛。

  接着学生感情真挚地朗读了这句话。

  生2:我也觉得是第二句,因为那时候孙中山还很小,他的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深深和幼小搭配,更能表达当时的心情。

  同样,生也充满感情地朗读了第二句。

  全班齐读这句。

  听课教师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教师在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的反思: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想到的是三维的融合,如何在情感主线不断,又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又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在这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片断二:

  一学生声音颤抖地朗读了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段落,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

  听课教师点评:1.这个学生读的真的好吗?教师要注意区分学生是在用朗读技巧来朗读,还是用自身体验来朗读的?教学不是表演,不能使学生停留在表面的技巧上。

  2.评价的目的是进行思维的导向,此时,倘若学生情感已经到位,这掌声就中断了学生情感的主线,使本来能够进入更深层次情感的学生猛地被打断。学生的情感激发又得从头开始。

  我的发思:

  以往我认为的教学评价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肯定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或者是指出问题,帮助纠正。但是评课教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难道你只管他不管其他孩子了吗?如何在评价一个孩子的同时,对其他孩子起到作用,就要重视评价的目的是思维导向。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m.diyifanwen.com)

  • 推荐阅读:
  •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通用12篇)
  •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通用12篇)
  • 语文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学反思(通用2篇)
  • 浅评《孙中山破陋习》一课(通用12篇)
  • 《孙中山破陋习》测试(精选12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