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范文
XX年6月2日
把下基层为民服务形成制度
奎屯市提出了“领导下沉”的口号,以下发了《奎屯市关于开展“结对帮扶共建、关注百姓民生、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把以往领导挂钩联系基层的制度由“挂点”改为“包点”。这是一项好制度。今后全市46名领导干部将分别联系开干齐乡、5个街道、3个村、37个社区、20所学校,106名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名离退休干部、贫困户和1个企业,全市各单位分别与5个街道、37个社区、3个村和20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上午,我来到开干齐乡梧桐树村。听取了乡村两级负责同志简单的工作汇报后,谈起了今年的农牧业生产问题。经过充分讨论,逐步达成了共识: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实施“六个一”工程(一户新增一头优质奶牛、一户一个温室大棚、一户一亩果园、一户种植10亩特色经济作物、一户养殖100羽家禽、一户一名劳动力转移)。通过大田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庭院经济、劳动力转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力争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1500元。
下午,我敲开了该村贫困户哈汗家的大门,开门的正是哈汗,他是一位哈萨克族老人70多岁。我紧紧握住他的手,用刚学会但不太流利的哈萨克语问候。与老人交谈了半个小时,了解到他家有4口人,其中有1人残疾、2人患慢性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收入少,生活拮据。我责成在场的乡领导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他家的困难,发挥老人特长,帮助发展养殖业。最后,我掏出1000元钱塞到了老人手中。
一天下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基层群众对我的热情和对解决困难的强烈企盼。走到群众中间,倾听心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是我们机关领导干部职责所系,领导干部要从被动等待农牧民反映问题向主动深入农村了解和解决问题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在党群干群之间真正架起“连心桥”。
XX年7月25日
民生问题挂心上
上午,在开干齐乡高疙瘩泉村村委会,正碰上召开村民大会,讨论今年大田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和庭院经济发展问题。因为村民对今年种养什么?如何增收很茫然,而且信心不足。我与乡村班子成员共同“把脉会诊”,结合本地及国内大环境进行分析,为村民指点迷津,使大家理清了思路,走出了困惑,重新树立起大干一番事业的信心。
可喜的是,开干齐乡开展了“结穷亲、联感情,办实事、促致富,受教育、改作风”结对帮扶活动。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领导、一般干部分别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包户”以此为10户、3户和1户。开干齐乡垫付20余万元,帮助农牧民购买种子、菜苗、薄膜、滴灌带,支援春耕生产。并计划投资1260万元,新建9000亩农牧民自耕地节水滴灌工程,为粮食增产和农牧民增收提供保证。
下午,在开干齐村召开民情恳谈会。会上,村民代表发言踊跃,提出了诸多问题,集中的就是增加饲草料用地问题和蔬菜大棚建设、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逐一进行了答复,表示需要出钱的就出钱,需要出技术的就出技术。市国土资源局当场宣布了为34户从青海迁移来的“返青牧民”申请解决6000亩口粮和饲草料地的决定;市委组织部承诺帮助4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4个,投入计划启动资金20万元;市财政局提出支持开干齐乡蔬菜大棚建设,每个大棚补助3000元,共计补助30万元,并为开干齐乡借款150万元,用于参加农业保险,确保受灾农牧民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市科技局着手聘请10位农业技术专家,免费为农牧民提供棉花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大棚蔬菜、家禽养殖、牛羊育肥等内容的技术指导;市统战部为农牧民提供10000棵果树苗,帮助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村委会委员阿斯哈尔激动地说:“我们原先只怕你们走过场,没想到问题能够这么快就解决了。”
通过走访了解到,全乡56户低保对象致贫原因大致可分五类:因病、因残致、因遭遇天灾人祸、因缺乏劳动力因农业技术缺乏致贫。从眼前看,这56户虽然都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但他们却都没有脱贫致富的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建立长期帮扶的长效机制。走访结束后,又召开了乡专题会议,研究并完善了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我也与开干齐村5名困难群众结成了对子。
一天的调查走访后,我感受到了“关注民生,和谐发展”八个字的分量。
XX年8月21日
发挥致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玛哈苏提汗是梧桐树村一位从事畜牧养殖的哈萨克族农牧民,因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一年家庭均收入达20多万元,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除此之外,开干齐乡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能人。
如何发挥致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呢? 我认为,这些能人,生活在农村,他们的致富之路,农牧民看得见,学得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科技人员下乡讲技术,作示范,常常因理论多,没有“样板”农牧民文化水平有限,学习困难,掌握慢效果差。让这些能人当科技二传手,用他们学会的科学技术和在实践中的经验去引导、指导、帮助农民学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另外,重视农村能人的致富带头作用,就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农牧民参观他们的致富方法,让“土专家”给农民“上课”、作示范。这样,农村科学技术普及不仅大大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才能走上快车道。
于是,我和乡村干部一起到这些能人家中走访、座谈、交流,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他们讲清共同致富的道理。经过一番引导工作,这些人表示愿尽最大努力带动本村农牧民走上致富路,并与各村的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每人帮5户,乐意在资金、技术、机械、信息等方面给帮扶对象支持。
XX年9月1日
为企业解决问题牵线搭桥
我来到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内的奎屯龙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
龙海硅业是以冶炼碳化硅结晶块及磨料为主的专业加工型企业。利用新疆得天独厚的优质石英砂,一级克拉玛依石油焦,在专线电力保障的优越条件下,采用10000kva大熔量冶炼变压器生产,其产品结晶块尺寸大,结晶完整性好、纯度高;并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年生产绿碳化硅结晶块9000多吨。
一踏入公司大门,机器声轰鸣入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对企业能够克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抓住建筑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机会,按照规划扩大生产规模,继续保持企业良好的经营发展态势感到由衷地高兴。公司董事长郝旷忠还告诉我,目前公司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电力供应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当即打电话给奎屯电力供应部门询问缘由,并要求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积极和电力部门协调,限期解决,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之后,我又先后来到了达亿石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天鹅浆粕有限公司两个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谈,并仔细询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处置和演练等情况,叮嘱他们说,安全没问题了,产品质量就有保证,企业才能有所作为。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企业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利用奎屯市商业银行和新疆君和盛典当行两个平台,充分把握国家放宽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政策的契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企业的春天会不期而至的。
XX年9月22日
夯实社区党建基石
一大早,我以一名普通党政机关干部的身份,来到北京路街道迎宾园社区,认真填写了居民入户登记表。
这是为稳步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三库八册”所采取的一项基础工作。座谈时,了解到一些社区干部在采集居民信息工作时,因为居民不理解、不配合而存在的“入门难、进门难”等问题。我便与社区干部共同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梳理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是充分做好宏观、微观层面宣传工作,使市民对入户工作的了解不断深入;二是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短期内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工作流程,基本能够应对入户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三是在入户时邀请管片民警、楼栋长、单位领导等人员一同入户,充分利用居民更信任他们的优势。四是挑选了基础工作较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初步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并积极向全市推广。我还叮嘱在场的社区工作人员,要掌握政策,对居民要细心,有耐心,要有真心诚信打动居民,要全面细致的了解掌握更准确的情况。社区工作要有警惕心,遇到异常问题要及时上报,要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从社区办公室出来,市我还探望了残疾户、困难户何忠良、林梅等,给他们每人带去了慰问金300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我们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载体,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社区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明显增强,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推进社区党组织实体化管理,今年,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市公推优选5名社区党支部书记,面向社会公开招录25名街道和乡政法、综治、统战、民宗工作人员,给社区和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已争取到18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缓解社区居民看病难问题。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