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

2024-02-05人围观
简介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篇1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

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篇1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分正负)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用“该分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求出,其单位同样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如: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单质。

  ⑦要表示几个粒子(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在粒子符号前加系数。

  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几个这种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带电量标在符号右上角,元素化合价标在符号正上方。

  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数氧化物[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8×3+2=32 ∴r的质子数为:6

  4、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壳中 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 氧、氢;人体中 氧、碳、氢、氮; 太阳上 氢、氦。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5、试写1—18号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符号: 名称:

  6、默写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名 称

  铵 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 号

  nh4

  oh

  no3

  so4

  co3

  po4

  化合价

  +1

  -1

  -1

  -2

  -2

  -3

  7、默写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k、na、ag、h ;+2 ca、mg、ba、zn、hg ;+3 al ;+4 si ;+1、+2 cu ;+2、+3 fe ;

  +2、+4 c ;+4、+6 s ; -1 f、cl ;-2 o、s ;-3 n、p 。

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篇2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 子离 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

  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 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篇3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原 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四)

  课题2 原 子的结构

  考试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离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通过观察结构示意图解析微粒的种类和性质

  背熟常见的离子的符号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一)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考点二)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考点四):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五):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考点六)

  粒子的种类原 子离 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

  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 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七):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考点八):表示离子的个数。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3 元 素

  考试要求: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原 子

  区

  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篇4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4)相对原子质量≈ +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 子离 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

  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 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 mgcl2: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3 fe2+:

  2h2o ,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 、 、

  、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篇5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 = ==

  (2)原子的种类是由 ( )决定的。

  2.相对原子质量

  ⑴概念: (符号为ar)。

  ⑵公式(单位:1)

  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 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1)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某单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例:n的意义: 、 。s的意义 、 、 。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 ;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2)书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 镁 等。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格: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②每一横行(即: ):共有 个横行,有 个周期。

  ③每—纵行(即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课题3 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2个电子即稳定)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个

  易 电子

  不稳定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

  2.离子的形成。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 ,2个亚铁离子: ,5个钙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3-: ,7fe3+ ,2h+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例如:[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nco2 , 3cl- ,5so42- fe2+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4.物质的构成与组成[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1) 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

  (2)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

  (3)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如nacl是由na+和cl-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分类

  意义

  实例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

  ①表不该物质组成元素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

  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于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如:[转载]第四单元复习 <wbr> <wbr>物质构成的奥秘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3fe ,5al2o3 ,2h2 .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 ,2个氯气分子: ,氮气 , 4个硫酸分子: ,氧元素: ,3个碳酸钠分子: 。

  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3.化合价。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 价;

  b.氢元素通常显 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非金属元素显 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价

  k、na、h、ag、nh4

  +2价

  ca、mg、ba、zn、cu

  -1价

  f、cl、i、oh、no3

  -2价

  o、s、so4、co3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化合价

  离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1”不省)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去)

  实例

  +1 -1 -1 +2

  na、cl、oh、 ca

  na+、mg2+、al3+、cl-、so42-

  联系与区别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

  5.化学式的书写(口诀: )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 在右,例如,二氧化碳: ,氧化镁: ,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

  例如,氯化钠: ,氧化铁: ,硫酸铝: ,氯化锌

  (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 ,负价在 。

  例如:氯化氢: ,氧化汞: ,碳酸镁: ,过氧化氢:

  6.化学式的读法:

  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cuo: ,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4 ,kmno4 , agno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 ca(oh)2 ,cu(oh)2

  ◆ 赛一赛(开展竞赛活动),看谁填得快。

  物质名称

  物质名称

  含几种元素

  哪几种元素

  属于单质

  还是化合物

  一个分子中含几个原子

  铁

  氢气

  二氧化碳

  碳酸钠

  硫酸

  ◆ 对符号周围数字的探究——学会归纳总结

  请先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然后试着归纳总结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符号

  o2

  2o

  mg

  2mg2+

  2h2o

  意义

  我的归纳

  ①符号的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

  ③

  ④

  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求①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①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②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

  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

  cuso4﹒5h2o中氧的质量分数=

  (5)已知化合物求某元素质量及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质量

  例:①求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②求多少克水中含2g氢?

  • 推荐阅读:
  • 九年级《物质构成的奥秘》期末复习提纲
  •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精选3篇)
  • 物质构成的奥秘(通用13篇)
  •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人教九上)
  • 2019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沪教)
  • 期末复习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