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练习7》测试 练测考七年级上册数学

2024-02-01人围观
简介《练习7》测试 篇1  一、把城市与别称进行连线:  济南 潍坊 广州 重庆 昆明 哈尔滨 拉萨 南京 鞍山 大庆 景德镇  纸鸢 泉城 羊城 春城 山城 日光城 冰城 钢都 油 城 石头城 瓷都  二、填空练习  1、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 )。  2、因为广州( ),所以我们称它为( )。  3、我们称济南为( ),是因为( )。  4、我们称重庆为( ),是因为( )。  5、我们

《练习7》测试 篇1

  一、把城市与别称进行连线:

  济南 潍坊 广州 重庆 昆明 哈尔滨 拉萨 南京 鞍山 大庆 景德镇

  纸鸢 泉城 羊城 春城 山城 日光城 冰城 钢都 油 城 石头城 瓷都

  二、填空练习

  1、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 )。

  2、因为广州( ),所以我们称它为( )。

  3、我们称济南为( ),是因为( )。

  4、我们称重庆为( ),是因为( )。

  5、我们称( )为( ),是因为( )。

  三、填成语:

  大( )小( ) 人头( )( )华灯( )( ) ( )光( )彩

  风( )电( ) 车( )马( ) 美( )美( ) ( )( )天工

  四、补充句子:

  以下是( )写的两条名言:

  1、爱人者人恒爱之,————————————————————————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练习7》测试 篇2

  一、成语填空:

  食( )不( ) 气喘( )( ) ( )马一生 身经( )( ) 刮骨( )( )

  传为( )( )( )( )三章 ( )( )无犯 运筹( )( )好( )善( )

  二、脸谱连线:

  三、填空:1、身怕不动,( )。

  关羽 奸诈 白脸

  2、师傅领进门,( )

  包公 正直 黑脸

  3、( ),脑越用越灵。

  秦桧 忠勇 红脸

  4、三天打鱼,( )。

  5、( )能生巧,( )。

  三、展销会中,要想让自己的闹钟卖个好价,该怎样说?要想从别人手买到闹钟,该怎样说?

  卖家说:——————————————————————————————————————

  买家说:——————————————————————————————————————

《练习7》测试 篇3

  一、填表格:

  诗句

  诗句

  作者

  朝代

  作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唐代

  《山行》

  但愿人长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

  欲穷千里目

  非是藉秋风。

  二、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在杭州( )墓前的一副对联。其中“忠骨”指的是( ),“佞臣”指的是( ),他们包括( )夫妻,( )和万俟禼。

  三、成语填空:

  学海无( ) 书山( )( ) ( )( )一毛 ( )海一( )

  ( )( )以求 全力( )( ) 百尺( )( ) ( )( )一步

  四、遥知不是雪, 。出自( )代诗人( )的《 》一诗,诗的前两行是 , 。 赞美了( )的( )品格。

  五、写一份请假条:

  小明今天早上起来发烧了,上午妈妈要带他去医院看病。他给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应该这样写:

  附加:形容人多的成语(请自己整理到笔记本中):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穿梭不停 来来往往 蜂拥而至 人流如潮 座无虚席

  挨肩擦背 万人空巷 门庭若市 熙熙攘攘 宾客如云 挥汗成雨 络绎不绝

《练习7》测试 篇4

  一、给画线字注音:刨刀( ) 塑料( ) 削笔( )旋转( )坚劲 ( )

  二、填空并给填入的字注音:

  毫无( )言 ( ) 发人深( ) ( ) 丢三( )四 ( )亲密无( )( ) ( )霸一方 ( ) ( )风作浪 ( )( )( )不齐 ( )( )

  三、多音字注音组词:

  刨 省 兴 间 行

  盛 差 称 落 参

  四、“风、雨”成语填空,并写出4个:

  ( )( )细雨 暴风( )雨 ( )风沐雨 ( )风是雨

  ( )( )( )( )

  五、“千磨万击还坚劲,————————————————。”这句诗出自( )诗人画家( )的《 》一诗。赞美了它的( )( )的品质。

  六、阅读: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 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错误的音节或汉字画去。

  2、这篇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多。

  3、根据短文连线。

  山坡上 果树

  公路两旁 垂柳

  小河两岸 梧桐树

  农家小院 松树和柏树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 )比作( )。

《练习7》测试 篇5

  一、语段分析:

  几只小蚂蚁在草叶上兴奋地跑着。跑着跑着,两只大一些的家伙离开了叶子,向蚂蚁洞的方向奔去,好像突然接到了什么命令,必须放下一切,马上完成似的……

  这段话共( )句,第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在第二句中用横线画出作者联想的内容。

  二、自然界中种子传播的方式是不同的,请连线。

  风 苍耳

  野兔等 蒲公英

  自身弹射 豆荚

  飞鸟等 椰子

  水 葡萄

  三、填空:

  1、雏鹰( )( ) 老马( )( ) ( )( )而入 倾巢( )( )

  2、请你写出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 ) ( )( )

  3晨雾( ),似( )。谁家的孩子,( )一声唿哨,( )几竿响鞭,( )一群鸭子往河沿。( ) ( )晨雾中,人鸭( ) 。只闻鸭欢( ) ,伴一支( ) ,( ) ,传天边。

  四、口语交际:家里着火了,你怎样自救或求救?( )

《练习7》测试 篇6

  一、给下面加黑字注音。

  1.蹊跷( ) 2.山( )

  3.皮( ) 4.匀称( )

  二、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词语。

  1.风(zhú) 残年:

  2.故弄(xuán) 虚:

  3.感慨(liáng) 深:

  三、给下面两段话注音,注意句子开头一个字母和人名均应大写。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鲁迅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四、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明辩是非( ) 2.莫不关心( )

  3.精神涣发( ) 4.走头无路( )

  5.磨肩接踵( ) 6.进入梦香( )

  7.指高气扬( ) 8.歪风斜气( )

  9.鬼鬼崇崇( ) 10.知迷不悟( )

  五、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1.一( )枣树 2.一( )种籽

  3.一( )箱子 4.两( )被子

  5.一( )墙 6.一( )面孔

  7.一( )国旗 8.一( )帽子

  9.一( )火车 10.一( )机关枪

  六、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一位旧时的 写来封航空信……

  2.他把我 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

  3.追忆起当年在北海 的日子……

  七、从课文中找出美籍华人朋友托人从国内带枣核的原因,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阅读下面散文段,做练习。  

  新春寄怀

  记得两年前重返星洲(新加坡)与你相见……

  你提起看过我寄给你的著作,知道我回国后几十年间的奋斗并不容易。你忍不住又一次问我:“多少人千方百计争出洋,妹妹,为什么你从不思量?”

  我说阿姐我爱你,爱表哥,爱舅妈,爱海外远远近近的亲人,也爱生我养我的南洋;可我更爱祖国,爱她勤劳智慧的人民,爱她富饶秀丽的江山,爱她源远流长的文化,爱她多灾多难却生生不息的土地……阿姐,这是一种信仰——为了她,我的确饱尝雨雪风霜。但我是中华女儿,为了母亲,纵使尝些酸辛,我也无怨无悔。

  何况,祖国育我成才,给我①冰心玉骨,给我铁的意志,②钢的脊梁;③二十载耕耘,春华秋实,祖国母亲也给我荣誉,给我④桂冠,这一切,绝不是任何⑤文明世界的金钱物质所能换取的!

  你握着我的手涕泪涟涟:“妹妹,我也是中华女儿,我理解你那一片⑥永恒的痴情。”

  于是我们姐妹之间,从此有了一份新的相知,新的默契。  

  1.运用已学知识和查字典,解释画线的词语。

  2.同《枣核》比较,指出二者在人称和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不同?

  3.讨论题:(培养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文中阿姐和作者是什么关系?根据是什么?她们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她们同《枣核》中那位美籍华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九、作文

  题目:《知心朋友》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中心要突出,结构完整,文通字顺。

  辅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规定了写文章的中心,范围和角度。认真审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题意是写“朋友”自然是写人的记叙文。但不能忽略它前边的修饰成分知心二字。每人都有朋友,但知心朋友并不多,难就难在要做到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意深切是不容易的。

  审题后,要确立文章的中心,是表现朋友对你的真诚无私的帮助呢?还是表现你们彼此体贴、理解、亲密无间的友谊呢?等等。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选材。要紧紧围绕中心选取生动、典型事例,要尽量避开别人的思路,选取较新鲜的材料。

  参考例文《知心朋友》。

  答案

  一、1.qī qiāo 2.ào 3.tiáo 4.yún chèn

  二、1.烛,风烛:风中飘摇的灯烛,极易吹灭;残年:余剩的年岁。比喻人已到了老年,寿命不长了。 2.玄,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玄虚:不实的动作。3.良:感慨很深。

  三、bù mǎn zú shì xiàng shàng de chē lún,néng gòu zài zhe bú zì mǎn de rén lèi xiàng rén dào qián jìn。

  lǔ xùn

  rén jiā bāng wǒ,yōng zhì bú wàng;wǒ bāng rén jiā,mò jì xīn shàng。

  huàluó gēng

  四、1.辨 2.漠 3.焕 4.投 5.摩 6.乡 7.趾 8.邪 9.祟 10.执

  五、1.棵 2.颗 3.口 4.床 5.堵 6.副 7.面 8.顶 9.列 10.挺

  六、1.同窗 2.安顿 3.泛舟

  七、“家庭和事业都如意……试种一下。”表达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八、1.①指人格的高尚纯洁。②指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③春天开花,秋天收获。二十年的辛勤奋斗,结出了累累的硕果。④用月桂叶编的帽子,指荣誉的称号。⑤这里指的是西方物质生活水平高的社会。⑥永远不变的深情,这里指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⑦双方意见虽没有明白说出,却有了一致的了解或能互相谅解。

  2.①人称不同:《新春寄怀》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枣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②写法不同:《新春寄怀》是运用回忆的形式,《枣核》是对事件的直接叙述。《新春寄怀》是写给作者的阿姐的,《枣核》是讲给别人听的。《新春寄怀》主要回忆两人对话,而《枣核》是对整个事件的叙述。

  3.文中的阿姐是作者表哥的妻子,因为文中“我说阿姐我爱你,爱表哥,爱舅母,爱海外远远近近的亲人”,可见阿姐和表哥、舅母是一家人,不是作者的表姐,因此最大可能是表哥的妻子。

  作者和她阿姐都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阿姐能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永恒的眷恋。不同的是作者能把这一份热烈的情感化为具体的行动,尽管她饱尝艰难困苦,却仍无怨无悔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他的爱国之情更为深沉而执著。

  那位美籍华人同样具有深沉的民族情感,作者主要表现的是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九、见例文。

  【例文】

  知心朋友

  忙乱了一天,傍晚,一辆卡车载着最后一批家具,还有她离开了。我站在马路边上,看着她冲我挥手,想最后再对她笑一下,一咧嘴,却哭了。我怎么也不相信,她就这么走了。

  我们虽不是同窗,但做了三年邻居,我们早已成为朋友,她是一个开朗、热情、活泼的人。三年中,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和谐,许多往事都令我难以忘怀,但最令我感激的,是她曾在我最窘迫最困难时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

  那是小学五年级了,那一段岁月,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那么黯淡。那时候,学习一直很好的我突然莫名其妙地后退了,不但跟不上,甚至是一天不如一天。老师每天横眉立目,经常训斥我;同学们对我冷眼相看;爸爸妈妈也怪我不争气。我何曾经受过这样的打击,无休止的训斥、责怪让我失去了最后一点自信。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自己索然无味地待在家里,对着墙壁发呆。这时,她来了,我把她让进门,她在我身边坐了下来。“我都听说了。”她说。我没话可说,我们静静地坐了很长时间。她突然说:“你要是想哭就哭吧!”我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我再也抑制不住了,伏在她肩上放声大哭。她没有劝慰我,只是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背。我觉得她成了我唯一可以依*的人,所有的委屈都化做泪水流了出来。我哭了一会儿,觉得好多了,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她拍拍我的肩说:“一切都会过去的,坚强些!”

  仅仅是这一点安慰,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发誓,一定要赶上去。从那以后,她每天都来帮助我。尽管她的课业也很繁重,但她还是每天帮我到很晚。她给我找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考完试,她都帮我分析错误原因。终于,我又赶上去了。当我把这事告诉她时,她欣慰地笑了,与我共同分享了一份快乐。

  不知不觉中,我已回到了家,一切回忆都消失了,留在脑海里的,只有那个令我永生难忘的名字:温征。

《练习7》测试 篇7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2.本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以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________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在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的最嫩最好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________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是装的是什么________?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文中有三处句子没加标点,请给加上。

  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个词语空缺,请给加上。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归纳本部分的段意。

  习题答案提示

  (一)1.禁:受得住,忍住。琼:泛指精美的东西。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

  2.宗璞。

  (二)1.!“!”。“!”。

  2.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其他的也可)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

  5.写紫藤花盛开的情景。

《练习7》测试 篇8

  练习测试

  一  基础知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滔滔________  埋头________  成年________  ________取巧

  2.选词填空:

  能够苦干________是好的,________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________并不值得赞美。

  (号然、固然、但是、如果、其实,所以)

  ________ 什么人,________他怎样忙,________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无论,应该,不管,必须)

  3.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    ]

  a.投机取巧(时机)           埋头苦干(低着头)

  b.滔滔不绝(断)             成年累月(积累)

  c.依葫芦画瓢(依照、按照)   劳而无功(成效)

  d.执迷不悟(坚持)           不毛之地(草木)

  4.下面标题能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是

  [    ]

  a.《纪念白求恩》

  b.《想和做》

  c.《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从三到万》

  5.细读课文,选出文章分析议论的重点

  [    ]

  a.重在做                 b.重在想

  c.重在做和想

  6.下列引号中表引用的一句是

  [    ]

  a.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b.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

  c.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d.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7.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是

  [    ]

  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

  b.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c.菜园里总有几种蔬菜竞绿争肥。

  d.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8.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以“桃李春风一杯酒”为上句,与其构成对偶的一句是

  [    ]

  a.绿柳宜做两家春         b.疾如万骑千里来

  c.江湖夜雨十年灯         d.江至浔阳九派分

  9.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是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想来指导□想□要*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pgn0025.txt/pgn>

  [    ]

  a.,,,。,。。                b.,。;。,,。

  c.,,,;,。。                d.,。,;,。。

  二  阅读理解

  (ⅰ)

  这里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已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________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1.《想和做》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当代________家,________学家。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

  a.而且                   b.所以

  c.但是                   d.然而

  3.给下边带粗字注音

  4.文中“这样想”指代的是________。

  5.文中有一比喻,请用“________”标出,并指出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摆事实

  b.讲道理

  c.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7.用“    ”线在段中划出中心句。

  (ⅱ)

  ①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②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③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别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④他们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⑤因为只记不想,用这个公式算出了一道题,碰到同</pgn0026.txt/pgn>类的第二道题就又不会算了。⑥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⑦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⑧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的。⑨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⑩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11)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12)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1.将这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2.“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硬读课文”中“硬”的正确义项是

  [    ]

  a.刚强                   b.勉强

  c.死                     d.能力强

  4.这段文字除了摆事实讲道理外,还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

  5.本语段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一面做,一面想。

  b.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c.做,要*想来指导。

  d.想,要*做来证明。

  6.用两个成语概括语段中两种人学习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

  7.“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主语是

  [    ]

  a.课外活动               b.学习功课

  c.做种种课外活动         d.学习

  8.文中举了学习语文和学习数学的例子,这两个例子论证论点的角</pgn0027.txt/pgn>度是

  [    ]

  a.都是从正面论证

  b.前者从正面论证,后者从反面论证

  c.都是从反面论证

  d.前者从反面论证,后者从正面论证

  (ⅲ)

  富门寒教与寒门富教

  当今家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小孩,所以,孩子们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其教育也越来越科学。“富门寒教”就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教育方法。

  “富门寒教”古已有之,陆游“从来简俭作家风”,王安石告诫子女“家衰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堪称“寒教”典范。这种家教常为今人所推崇,香港亿万富翁包玉刚、李嘉诚等,深知“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理,有意让孩子们远离富贵自食其力,所以他们的子女个个事业有成。现在的许多学校,常请革命老前辈给学生讲革命传统,让学生们了解上一代人的艰辛,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从而让孩子们明白,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的人,是没多大毅力和恒心的,只有泡一泡苦水,才会拥有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然而,与“富门寒教”形式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应该说现在大多数家庭还称不上“富门”,却有相当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抱着“苦了什么也别苦了孩子”的心态,对孩子大施“富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尚且不说,衣服要穿名牌的,零食要吃进口的,学习用具要买高档的,兜里的零用钱不断,桌上的好菜独享……处处养尊处优,时时唯我独尊。父母自己勒紧裤带过日子,却让孩子的“消费意识”大大超前。然而,遗憾的是,“寒门富教”的结果并没有让孩子的德、智、体方面“富”起来,这样的“富教”实质上是“害教”。

  因此,不管是“富门”还是“寒门”,都要让孩子少享点现在的福多吃点苦头。一个孩子只有从小________,长大后才能________。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用4个字概括)。文中能揭示“寒教”内涵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出下边词语的含义。

  ①富门寒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寒门富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王安石的事例证明了文中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填写文章最后一句的空格,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为全文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孩子只有从小________________,长大才能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不然  苦干  累月  投机

  2.固然,但是,其实。无论,不管,应该。

  3.b  4.c  5.c  6.b

  7.c  8.c  9.d

  (二)

  (ⅰ)

  1.胡绳,哲学家、历史学家。

  2.b

  3.zhu4n  zhu4n  sh7ng  x!ng

  4.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5.“这里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作用:突出只做不想的危害。

  6.c  7.略

  (ⅱ)

  1.b

  2.代②③④⑤⑥句中的内容。

  3.c

  4.对比论证

  5.b

  6.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7.c  8.c

  (ⅲ)

  1.提倡“寒教”(必须扣“寒教”二字)  “让孩子少享点现在的福多吃点苦头”。

  2.①家富了,仍要子女吃苦(“富贵人家”,“自立”、“节俭”皆可)。②家还穷,却让孩子享福(或“养尊处优”等)。

  3.“富门寒教”古已有之。

  4.前空应扣位“寒教”的意思表述,后空应与前句构成条件关系,且语意通顺。

《练习7》测试 篇9

  一、字音字形

  1 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为黑体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得而之以为饵( ) a xīb là

  (2)其租入( ) a dāng b dàng

  (3)死者数矣( ) a jī b jǐ

  (4)往往而死者相( ) a jí b jiè

  (5)鸡狗不得焉( ) a níng b nìng

  (6)谨之( ) a shí b sì

  (7)若役( ) a gēng b gèng

  3 选出黑体字音、形全对的一项( )

  a 腊之以ěr 有能捕之者mù

  貌若甚者qì 熙而乐xī

  b 知赋敛之毒shú 以夫观人风者sì

  呼毒疠,xū 号呼而转

  c 吾恂而起xún 视其fǒu

  则弛然而卧chí 吏之来吾乡hàn

  d 叫嚣乎东西xiāo 哗然而者hài

  无之者yù 若吾乡邻qǐ

  二、词语

  1 选出下列黑体词解释有误 的两项( )

  2 为句中黑体词选择正确释义

  (1)吾不为斯役( )

  a 从来 b 目标 c 过去 d 接近

  (2)久已矣( )

  a 生病 b 困苦不堪 c 缺点 d 损害

  (3)寒暑( )

  a 违反 b 发生 c 冒 d 侵害

  (4)竭其庐之( )

  a 收入 b 参加 c 合乎 d 由外进内

  (5)为之说( )

  a 原因 b 故意 c 熟悉的 d 所以

  (6)以尽吾齿( )

  a 牙齿 b 说到 c 年龄 d 口齿

  (7)其利三世矣( )

  a 集中在一个方面 b 享有 c 专门

  (8)殚其地之( )

  a 超出 b 拿出 c 出现 d 出产

  3 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而之(晾干的肉) 死者相(枕垫)

  b.其租入(抵) 死者数矣(差点儿)

  c.吾祖死于(这件事) 争奔焉(行走)

  d.熙而乐(快乐的样子) 饥渴而顿踣(顿足捶胸)

  三、朗读、背诵

  1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 与原文词序不同的一项是( )

  a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b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c 余将告于莅事者。复若赋,更若役,则何如?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 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

  c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4 按原文排列句序。( )

  a 号呼而转徙  b 触风雨       c 呼嘘毒疠

  d 竭其庐之入  e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f 犯寒暑

  g 殚其地之出  h 饥渴而顿踣

  四、句子

  1 选择对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a 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 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

  c 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

  d 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君将哀而生之乎?( )

  a 你要哀求他们而生存吗?

  b 你要可怜我的生活吗?

  c 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d 你要哀怜我让我生活得更好吗?

  (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a 然而捉到它把它的肉晾干可以作药饵。

  b 然后捉到它用它的肉作药饵。

  c 然后捕到它把它的肉晾干,当作鱼饵。

  d 然而捕到它以后,把它的干肉作药饵。

  (4)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a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死尸往往来不及运走,而互相压着。

  b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往往死的人很多。

  c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出的是毒气,到处是死尸。

  d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

  2 判断对下列句子理解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永之人争奔走焉。”

  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去做这件事。( )

  (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在东西大声吵嚷,在南北任意骚扰。

  (3)余闻而愈悲。( )

  听了他的诉说,蒋氏更加悲伤难过。

  (4)非死则徙尔。( )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哪里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情呢!

  (6)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

  现在我继承着捕蛇,好几次差点把蛇打死。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

  2.本文是通过蒋氏的自述阐明了“苛政猛于虎也”这一中心论点。( )

  3.“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

  4.“我”提出“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大戚,是因为“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5 本文主要通过蒋氏自述,采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捕蛇前后的不同,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阅读

  一、永放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1 文中括号,表示句子省略的内容,依次填写省略内容恰当的是( )

  a 异蛇 异蛇 草木 人

  b 异蛇 草木 异蛇 人

  c 异蛇 人 草木 异蛇

  d 异蛇 人 异蛇 草木

  2 异蛇的外形是

  3 异蛇剧毒表现在

  4 异蛇有什么功用?

  5 “异蛇”有剧毒,但永州的人却争着去捕捉它,其原因是( )

  a 这种蛇对人和草木极有害。

  b 异蛇虽有毒,但可以用来治病。

  c 捉到这种蛇可以抵他的税收。

  d 用这种蛇可以养家糊口。

  6 这一段主要说的是( )

  a 异蛇之剧毒。

  b 异蛇特殊的医疗功效。

  c 太医以王命征集异蛇。

  d 永州人交异蛇可以抵税。

  e 永州人争捕毒蛇。

  f 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

  二、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 “吾”指谁?

  2 “谨食之”的目的是什么?

  3 本段运用对比的写法,证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中心论点。请写出对比的语句。

  三、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 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

  2 作者由疑又到信,其中原因是( )

  a 作者亲眼见到的事实

  b 作者亲耳听到了许多事实

  c 蒋氏的血泪控诉

  d 孔子的观点十分正确

  3 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 。

  4 “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两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练习测试(之二)参考答案

  一、1 b 2 (1)a (2)b (3)a (4)b (5)a (6)b (7)a 3 d

  二、1 be 2 (1)c (2)b (3)c (4)a (5)d (6)c (7)b (8)d 3 b

  三、1 c 2 c 3 c 4 g d a h b f c e

  四、1 (1)d (2)c (3)a (4)d 2 (1)√(2)×(3)×(4)√(5)√(6)×

  五、1 √2 ×3 √4 √5 ×

  阅读

  一、1 b 2 黑质而白章 3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4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5 c 6 f

  二、1 蒋氏 2 时而献焉 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三、1 苛政猛于虎 2 c 3 余闻而愈悲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4 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练习7》测试 篇10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脱,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旗(    )  罗(    )  雨腥风(    )

  (2)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3)诗中划横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旌旗:

  阎罗:

  自由花: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5)情绪激昂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朗读《再别康桥》片断,用△注明押韵的字,用/标明停顿,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答案

  1.(1)j9ng  y2n  xu8(2)能够;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4)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2.略

《练习7》测试 篇11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屠 眈 瞑 薪 隧 (shàn) 蔽(chí) 担假(mèi) (kāo) 尾变(zhà)

  二、给下列加黑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其字母填入括号中。

  1.一狼去  ( )

  a.直径 b.径直 c.小路

  2.屠起   ( )

  a.急躁 b.突然 c.凶狠、残酷

  3.野有麦场。( )

  a.照管 b.看 c.顾客

  4.场主积其中( )

  a.柴 b.薪水

  5.行甚远  ( )

  a.连接 b.紧跟 c.装饰

  6.蔽成丘。 ( )

  a.苫布 b.盖上

  三、古汉语中,一词多义较多,请正确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四、“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 本文中指代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敌。              ( )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 )

  3.屠自后断骨,亦毙之。              ( )

  4.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

  五、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按正确顺序将下列各句的序号排列起来。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身已半入,止露*尾。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正确顺序:

  六、选择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1.屠惧,以骨投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僧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如蜀鄙之僧哉?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妾闻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黑词的用法。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

  2.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八、在背诵默写的基础上,按要求在空白处填写原句。

  1.写两狼在路上发现屠户紧追不放的句子:途中   

  2.写两狼狡猾诡诈故作姿态的句子:少时,  

  3.写狼阴险、毒辣的句子:方欲行,  

  4.写作者针对这个故事发表评论的句子: 。

  九、填空,回答问题。

  屠户从“与狼相遇”到“毙”两狼,思想前后有一个变化过程。开始,屠户, , ,由于狼的狡诈,步步紧逼,使他丢掉幻想,于是他 ,并抓住 。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一)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1.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2.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3.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4.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二)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1.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2.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3.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4.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十一、把下面一短文译成现代汉语。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wei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少却(退);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通“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凌晨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吊死)死状,大骇。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同“值”)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亦可笑已!>>

  

  一、tú dān míng xīn suì 苫 弛 寐 * 诈

  二、1.b 2.b 3.b 4.a 5.b 6.b

  三、1.只 停止 2.攻击 敌人 3.神情、态度 打算4.前面 向前

  四、1.a 2.b c 3.e 4.c d

  五、2 1 7 5 6 3 4

  六、3

  七、1.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2.另一只狼在往(柴堆)里打洞打算穿洞而过,从背后攻击屠户。3.屠户感到十分急迫、为难,害怕受到它们的前后夹攻。

  八、(略)

  九、恐惧、退让 由退让转为斗争 有利时机 出其不意杀死恶狼 面对像狼那样的恶势力,以退让求生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十、(一)1 (二)4

  十一、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已到傍晚。忽然来了一只狼,望着(屠户)担子里的肉,馋得好像要流口水似的,跟着屠户走了好几里。屠户害怕了,把刀拿出来给它看,狼稍稍后退一点,等到屠户要跑时,(狼)又跟着他。屠户想,狼想吃的是肉,不如先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拿。于是用铁钩钩着肉,翘起脚把肉挂在树林间,然后把空担给狼看,狼这才停下来了。屠户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挂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吊死的样子,心里非常害怕。他顾虑重重地试探着走近一看,却是一只死狼,(屠户)抬头仔细一看,看见那狼口里含着肉,铁钩刺进上腭,像鱼吞着钓饵那样。当时狼皮的价钱很贵,(这只狼皮)能值十多金,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缘木求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遇到了灾难,不是也很可笑吗!

《练习7》测试 篇12

  基础知识

  一、选出下列加黑字注音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萧

  a.gān b.qǐ c.qián d.qán

  答( )

  2.蹊跷

  a.qīqiāo b.qīqiào

  c.xīqiāo d.xīqiào

  答( )

  3.

  a.yīn b.yīng c.yūn d.yìng

  答( )

  4.

  a.yāng b.iān c.yiān d.yān

  答( )

  5.机

  a.jiè b.xiè c.qiè d.jié

  答( )

  二、选出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玛(nǎo) 衣(dōu)

  草(píng) 泛(zhōu)

  b.厂(diàn) 山(ào)

  石(luǎn) 荷(táng)

  c.枣(hé) 镶嵌(qiàn)

  聚(níng) 摇(yì)  

  d.缺(hàn) 堆(dié)

  补(mí) 修(shì)

  答( )

  三、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答( )

  四、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五、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东西倒不占份量,可是用途却很 (奇特、奇异、蹊跷)。

  2.拥抱之后,他就 (急切、细切、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3.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 (粉红、桃红、嫣红)。

  4.经他指点,我 (留神、小心、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5.他 (劈头、劈脸、劈头盖脸)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六、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感慨良深

  a.有所感触而发出很深的慨叹。

  b.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c.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

  d.看到某物而引起深深的怀念。答( )

  2.朴实无华

  a.朴实厚道 b.朴实直率

  c.踏实不浮夸 d.朴素简陋

  答( )

  3.游子

  a.旅游的人 b.客居他乡的人

  c.离开家乡的人 d.无家可归的人

  答( )

  七、用成语概括句意

  1.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

  2.比喻人已衰老,接近死亡。

  3.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4.事先未商量而彼此想法相同。

  八、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b.从村庄来到野外,麦苗郁郁青青,路边的青草也泛起片片绿意。

  c.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d.大地简直成了一块紫水晶。

  答( )

  阅读

    一、

  ①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②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③我们在*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④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

  ⑤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

  1.调整句子顺序,将调整后的句子序号填入表格中。 

  2.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 。

  3.如将文中加黑字“劈头”换成“突然”,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答: 。

  二、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这段文字写了美籍华人向作者的诉说,诉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

  b.心上总缺点什么。

  c.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d.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答( )

  2.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的标志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花园中有体现家乡特点的垂杨柳、睡莲池和“北海”一样的假山

  b.这里的主人思念家乡

  c.此时花园中的主人和客人都思念家乡

  d.花园中的主人和客人是同一个家乡

  答( )

  3.以下是对“我心里总像是缺点什么”一句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心里总感到现在住的地方缺少故乡的特色。

  b.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但心里仍不满足,觉得缺少可玩的地方。

  c.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但由于不是生活在故土上,所以觉得一切都缺乏保障。

  d.心里感到的是远离故土的缺憾。因为家庭事业的如意,新式设备的拥有,不能填补离乡的空落。

  答( )

  4.“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这一句,表明了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一座座北海的景观堆砌得那么逼真,表明朋友有艺术天才。

  b.对北海的景观记得那么细致,真切,摆得那么细心,表明朋友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c.有那样的闲情逸志堆北海,表明朋友有一颗童心。

  d.对北海的景观记忆犹新,表明朋友非常喜欢那里,还想再去。

  答( )

  5.将文中表现中心意思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答案

  基础知识

  一、1.c 2.a 3.a 4.d 5.b

  二、c

  三、c

  四、1.liáng估量 liàng分量 2.chēng称赞 chèn匀称 3.jiǎ假如 jià放假 4.pū铺床 pù床铺

  五、1.蹊跷 2.殷切 3.嫣红 4.留意 5.劈头

  六、1.a 2.c 3.c

  七、1.故弄玄虚 2.风烛残年 3.如获至宝 4.不约而同

  八、b

  阅读

  一、

  1.④②③①⑤

  2.说明那位朋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朋友的反映,想尽快地让人理解他的思念之情。

  3.不好。改为:“忽然”,问话就变成出人意料了,与人物此时的心情不一致,表达也就不准确了。

  二、1.c 2.a 3.d 4.b 5.文章最后一段 

《练习7》测试 篇13

  基础知识

  一、黑体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

  a 池(zhāo) 嶙(xún)

  砖(qì) 眼(zhuó)

  b 磨(zhuó) 邱(hè)

  空(lóu) 薇(qiáng)

  c 榭(xuān) 俗(yōng)

  样(mú) 松(bǎi)

  d 酌(zhēn ) 一画(fù)

  对(chèn) 干(lán)

  二、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三、形声字的形旁位置完全相同的是( )

  a 眼 据 桥 沼

  b 河 秋 嶙 鸭

  c 莲 剪 览 景

  d 间 阅 园 栽

  四、黑体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 )

  a 具匠心(另外)

  b 空(雕刻)

  c 笔(破旧)

  d 地制宜(根据)

  五、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

  1 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

  3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不同。

  4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a 欣赏 榜样 个各 插

  b 赞赏 模范 个个 栽

  c 观赏 代表 各个 种

  d 鉴赏 标本 各各 补

  六、句中有反义词的是( )

  a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b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c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d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七、画横线词语含有贬义的是( )

  a 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b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c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d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八、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  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九、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是( )

  a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  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  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  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  子或者几棵芭蕉。

  d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十、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  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  画的一景。

  d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十一、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a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c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十二、指出并改正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1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一定要严肃处理商品乱涨价的现象。

  3 他想,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4 我们老师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阅读  

  十三、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 ①ㄧ②③④‖⑤⑥

  c 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 ①ㄧ②③‖④⑤⑥

  3 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 从整体到部分 b 从主要到次要

  c 从概括到具体 d 从原因到结果

  4 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6 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7 文中加黑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2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 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5 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7 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c

  二、d

  三、a

  四、c

  五、d

  六、a

  七、b

  八、1 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

  2 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

  3 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

  4 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九、b

  十、c

  十一、b、d、a、c

  十二、1 主语“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说的是什么事,宾语“我们学习的榜样”说的是什么人学习的榜样,主语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改为“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改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2 动词“处理”和宾语中心语“现象”不能搭配,应把“现象”改为“问题”。

  3 “手”的定语是“聪明能干”,其中“聪明”不能用来修饰“手”,应当谓语中心语是“接待”,宾语中心语是“来访和来信”,只有“来访”能和谓语“接待”搭配。可以改为“我们老师工作很忙,常常会收到许多学生家长的来信,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

  十三、1 ①。2 d。3 c。

  4 外国花园 苏州园林的民族特色。

  5 议论。 指出了苏州园林将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栽种的作用。

  6 描写。 形象地写出了古藤枝蔓的模样和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7 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这样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

  十四、1 b 2 b

  3 (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

  (3)“他们唯愿……。”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4 b

  5 打比方。

  6 c

  7 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

《练习7》测试 篇14

  练习测试一  基础知识1.袁枚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字________,号简斋,又号________。2.加粗字注音正确的是[    ]a.(l()战屡败          起伏迭(d4ng)皆(p))日中         回环(y&)曲b.(j])危崖            古松张(f))(d8ng)级           骄阳不(zh@)c.明窗净(j9)          品(m0ng)山中万(l4i)俱寂        云树(w7ng)郁d.一(nu^)千金         以(y@)待劳摇(zhu4i)多姿     偃y3n)旗息鼓3.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意难诀舍  赏心悦目  倾盖之交  匡扶正义b.蹬级纡曲  骄阳不灸  纵横开合  箕踞c.天籁      居安思危  贪图安逸  揠仰d.揠苗助长  簌簌飘落  山水娱情  对枰4.无通假字的一组是[    ]a.而游者皆暴日中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甚矣,汝之不惠d.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5.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凡人之(心情)        不能久留(势必)b.危崖(蹲坐)          纵横丈余(长宽)c.天(自然界的音响)    蓊郁(树木茂盛)d.来索余(作序)        一至于(这种程度)6.下列“许”字与例句中“许”字含义相同的是[    ]例句:高不过里a.时人莫之也b.潭中鱼可百头c.先生不知何人也d.弗听,晋使e.高可二黍7.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b.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c.寺何能飞!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8.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不记之?a.作亭者谁?b.何苦而不平?c.明月几时有?d.寺何能飞!9.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是[    ]a.则/飞泉一亭/为之也。b.不得/从容/以观。c.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d.惟他日/余之魂梦。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b.明代湖北公安县的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兄弟三人,因文学主张相似,籍贯相同,后世称为“公安三袁”。c.袁枚主张诗文贵在创新,应独抒性灵。d.袁枚与明代“公安三派”的文学主张完全一致。11.下列文句不能体现作者情趣的是[    ]a.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b.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c.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走者。</pgn0216.txt/pgn>d.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12.下列“其”字与例句“其”字相同的是[    ]例句:当时建此亭者仙乎!a.其目悦,体不适。b.工欲善事,必先利器。c.始作俑者,无后乎?d.欲加之罪,无辞乎!e.皆出于此乎?13.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d.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14.下列文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凡人之情:平常人的心情。b.鼎足立:象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c.虽欢易别:虽然高兴但容易别离。d.合同而化:融合在一起二  阅读理解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痒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pgn0217.txt/pgn>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___。2.第一段写登山所见古松奇树,奇树奇在何处?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景中观瀑之趣,实际是描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下文中有与此句类似的句子呢?请你找一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试译下列句子①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无征不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词语不能表现作者当时心情的是[    ]a.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b.以人之逸,待水之劳。c.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d.天籁人籁,合同而化。e.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f.纵横丈余,八窗明净。参考答案(一)1.清;子才;随园主人2.c  3.d  4.d  5.a6.b、e(表约数)7.d  8.d(反问句)  9.c10.d(袁枚有所发展)11.d(作者自谦,非情趣)12.e(a、b代词;cd表示反问语气;e表推测,大概)13.d(举例)  14.a(大凡人之常情)(二)1.《小仓山房诗文集》2.此独根分而枝合3.实则写亭之趣4.感建亭者的奇妙构思,表达了对飞泉亭的无比热爱5.依依不舍之情;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6.见《导学》之释词、释句7.f(无明显抒情,是记实句)

《练习7》测试 篇15

  一、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天堑 上溯 镏金 逾越 巍峨 挑衅

  a.qiàn shuò liū yú wēi pàn

  b.qàn sù liú yù wěi xùn

  c.qiàn shuò líu yú wéi xùn

  d.qiàn sù liú yú wēi xìn

  二、按拼音写汉字 。

  1.zhān___仰 2.chù___立。

  3.镶qiàn___ 4.重màn___。

  5.diāo____刻 6.cháo___穴。

  7.五sà___ 8.diàn___基。

  9.qì___墙 10.周定fǎng___。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万年长存 高尚 纯洁 怀念 敬仰 丰功伟绩 民族 风格 新时代精神

  1.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象征着烈士们的( ),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 )。

  2.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精神( )。

  3.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 )、( ),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 )。

  4.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 ),又有鲜明的( )。

  四、调整句子顺序,并说明这样安排的依据。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______依据:______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_(建成、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_____(参观、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_____(直立、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

  2.“巍峨”的词性是_____,在句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瞻仰”___________。

  3.文中准确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特点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的空间顺序写的。

  参考答案

  一、d

  二、1.瞻 2.矗3.嵌4.幔5.雕6.巢7.卅8.奠9.砌10.舫

  三、1.丰功伟绩、怀念。

  2.万年长存。

  3.高尚、纯洁、敬仰。

  4.民族风格、新时代精神。

  四、④③①② 空间顺序

  五、1.落成、瞻仰、矗立。

  2.形容词 突出纪念碑的雄伟高大;恭敬地看(瞻,往上或者往前看)。

  3.巍峨、雄伟、庄严。

  4.打比方,形象地写出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

  5.纪念碑 由远到近

《练习7》测试 篇16

  一、词组互译:

  1. do the long jump_____________ 去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

  2. high jump_______________ 比你重____________________

  3. 50-metre race _______________ 非常高兴遇见你_______________

  4. four metres away _______________和我一样年轻_______________

  5. the girl in blue_________________ 善于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

  6. class 3,grade 4 _________________比tom跳得更远_____________

  7. be good at jumping _______________跑得慢___________________

  8. no. 14 middle school ______________到达停车站_______________

  9.get on bus no.9 ____________________乘12路公交车___________

  10. near the bank of china ______________在天津路________________

  11. steal his computer __________________在上海街________________

  12.stop thief! 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个十字路口_____________

  13.that’s all right.__________________去邮局的路_________________

  14.out of the toy shop_______________做更多的运动_______________

  15.play ball games __________________比你的父亲更强壮___________

  16.that’s true! _________________一个矮个子的男人_______________

  17.have a chat ________________沿着这条路直走_________________

  18.every ten mimutes _____________19.be a goalkeeper ____________

  20.the only child in her family______________21.one day ____________

  22.in the history museum_____________23. jingling primary school____

  24.at the hotel_____________25.your twin brother __________________ 26.get to the shopping cent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译英:

  1. ----jim和mike一样高吗?----是的。

  _____ jim as ______ as mike? yes,______ ______.

  2.----谁更早起床,你还是你的妹妹?----是我的妹妹。

  who _____ _____ _______,you or ______ ______?my ______ is.

  3.----你想买点什么?----是的,我想要为我叔叔买条领带。

  can ______ help ______? yes,i’d like a ______ for my _______.

  4.----蓝色的怎么样?----它太短了。你有更长些的吗?

  ______ ______the _____ one?it’s too ______.do you_____any _____ ones?

  5.----tom能跳多远?----三米。

  _________ ________ can tom ________? _________metres.

  ----你能比tom跳得更远吗?----我想我不能。

  ________ you _______ ________ than tom? i think i _________.

  6.—谁的铅笔更长,你的还是她的?----是她的。

  ________ pencil is ________,________ or _______? ________ is.

  7.----穿橙色衣服的男孩比穿白色衣服的的男孩游泳游得更好吗?----不。

  _________ the boy ______ _______ swim __________ than the boy ____

  _________? no,________ _________.

  8.----你的学校离这里多远?----大约二公里远。

  ______ ______ is your ______ from _____?it’s about ____ kilometres ____.

  ----我怎样更快到达那里?----你可以乘计程车。

  _________ can i _______ there _________? you can ________ a taxi.

  9. 你在8路公交车处上车,在第五个站头下车。

  you ______ _____bus no. 8 and _____ _____ at the ______ _______.

  10.----请问邮局在哪里?----它在那里,在公园前面。

  __________the ________ _________? it’s _______ ________,in _________ ________the __________.

  11.----你有兄弟姐妹吗? ----没有。

  ________you have ________brothers ______ sisters? no.

  12.----谁想要读这些新单词? ----让jim来。他读得比我们所有人都好。

  ----_______ would like to ______ the _______words?

  ----_______jim _______ it.he ________ ________than all of _____.

  13.----对不起,请你告诉我去购物中心的路好吗?

  ----沿着这条街走,然后在第三个路口左转。它在你的右边。你不会找不到的。

  ----excuse me,can you _______ _______the _______to the ________

  center,please?

  ----go________the ________,then _______ _______ at the ________

  ___________.it’s ______your __________.you _______miss it.

《练习7》测试 篇17

  一、给加黑的字注音:

  二、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____(屹立、矗立、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

  2.____(愤激、愤慨、愤怒、愤懑)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3.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_____(峻险、峻峭、陡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____(茂密、茂盛、浓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4.国民党认为不能_____(逾越、跨越、穿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5.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____(坚硬、坚固、坚实)的花岗石和____(银白、雪白、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6.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____(会集、齐集、集中、集结)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7.浮雕上_____(呈现、显现、显示、展示)出抗日战争的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三、熟读课文后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在天安门____和____遥遥相对。它的兴建时间是____。

  2.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____,是用____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方向朝____、__,碑心石重_____,高____,毛主席题字是_____。

  4.人民英雄纪念碑共有_____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浮雕高______,合在一起共长____。每幅浮雕里有_____英雄人物。

  四、判断下列句子正误,错误的予以改正。

  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鸦片战争。

  2.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3.“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武装的斗争。

  4.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

  5.纪念碑的碑文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和书写的。

  五、作者写此文时,带有浓重的感情,阅读下面各段,做练习。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锹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1)

  “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无前。(2)

  (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段中哪些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并解释这些词语。

  六、阅读下列各段文章,按要求答题。

  (一)这件工艺品,高达一尺,宽约五寸。一只昂首仰视的雄狮横卧在一块峥嵘嶙峋的岩石上。狮的后腿略微蜷曲,前腿向前伸着,张开大口,怒目圆睁,一根钢鞭似的尾巴,曲蜷在臀部。狮子的整个身子都是白色的,眼里发出微微的光;下面的岩石是青绿色的,和白色的卧狮形成鲜明清晰的对照。

  1.给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嶙峋②蜷曲③清晰

  2.这段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先写卧狮的____,再写狮的各个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狮及岩石的_____。

  3.下列词素分别属于哪种组合方式?

  ①昂首②雄狮③微微④鲜明⑤张开⑥身子

  (二)这个地下印刷所是一九○三年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建立的。先由罗斯托玛乞维列出面买下这块地皮,向第比利斯市政府工务局领了营造住宅的执照,就雇工开一个地穴(一般的住宅都有地下室,盖房子先开地穴,没有什么叫人怀疑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地穴,宽五步,长十步。快开好的时候,罗斯托玛乞维列说钱不凑手,把工人辞退了,告诉他们等筹足了钱再来盖房子。这当儿,同志们就把印刷机拆开了,零零碎地运进地穴。又在地穴的一边凿一条横的隧道,凿了三米,又往下凿一条垂直隧道。隧道凿好了,就用厚木板把地穴的下半截封住,木板上铺上两米厚的泥土。这一切都做好了,罗斯托玛乞维列就另外招一批工人,在地穴上面盖地下室和两间正屋。又按着那条秘密隧道的位置,在旁边盖一间小屋,屋里开一口井。屋子盖好了,井也开好了,工人们也走了,再由同志们自己动手,在离井口十七米的井壁上开一条隧道,离水面三米,跟原来凿的那条垂直的隧道沟通。──这个地下印刷所就是这么修成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文章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

  2.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指出表示顺序线索的重点词句,并指出地下印刷所营造过程中的关键活动是什么?

  (三)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比如太阳光或灯光,看起来似乎是白的,其实它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还包含我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

  激光的亮度非常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一千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一百亿倍以上。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2.这段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写作

  题目: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雄伟的万里长城

  (任选其一)

  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将所描写景观、场面介绍清楚,注意情景交融。

  字数:800字左右。

  【例文】

  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共和国四十二周岁 生日,是举国上下欢庆的日子。我早早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终于,我再也按捺不住我那激动的心情,在这天凌晨四时,便和妈妈顶着星星和月亮,一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来到广场,天色灰蒙蒙的,还未放亮。但是我一眼看见旗杆旁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不少人为了观看这国庆之日的升旗仪式,特地从外地赶来,有的已在天安门广场静候一夜了。

  六点钟左右,从天安门那边传来了嘹亮的军乐声,国旗班的战士们在军乐的伴奏下,分四路纵队精神抖擞地走出天安门城洞,战士们身着绿色军装,队伍整齐划一走到旗杆下。六点十分,鲜红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太阳冉冉升起。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人们都肃立着瞻仰这五星红旗。有的行军礼;有的行队礼;还有的行注目礼。从人们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升旗仪式完毕,初升的太阳完全露出了它欢乐的笑容。这一天,它要把大地照得比往常更加亮堂,给花儿比往常还要多的温暖!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潮,花似海,鲜花组成的一个个大花坛,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断映入眼帘,使我目不暇接,陶醉其中,妈妈说它象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广场中央是一个巨型花坛,一颗由几百盆一串红组成的闪闪的红星在花坛上光芒四射,五十六个彩色花环与它紧紧相连。我问妈妈这里面又有什么含义,妈妈笑着对我说:“这颗红星象征着党,五十六个花环代表各个民族,整体造型的含义是各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我听了连连点头。

  在主花坛的周围有各具特色的百花园、月季园、菊花园……,它们独特的风韵和馨香扑鼻的气味给人以清新的美。另外,还有几组组字花坛,有“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社会主义好”等等,一个个明朗耀眼,振奋人心。

  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花的海洋之中,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望着这一派美景,我也望到了祖国的锦绣前程!

  答案:

  一、1.bá buō 2.sù shù 3.xìn pàn 4.suō jùn 5.kǎi gài 6.xiào xiāo 7.yán zhān shàn 8.tú dǒu xǐ

  二、1.矗立 2.愤激 3.峻峭 茂密 4.逾越 5.坚硬 洁白 6.齐集 7.显现

  三、1.广场南部 天安门 一九五一年八月一日 2.三十七点九四米 一千七百块 3.北 六十吨 十四点七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4.十块 二米 四十点六八米 二十个左右

  四、1.误 应将“鸦片战争”改为“太平天国运动”。2.正 3.正4.误 应将“抗日敌后游击战”改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5.误 应将“毛主席亲自起草和书写的”改为“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

  五、(1)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通过这段介绍,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无限敬仰和对人民领袖的无限爱戴之情。

  (2)极大愤慨:极大地气愤难平。

  坚强不屈:坚定,不动摇,不妥协。

  成千上万:比喻数量很多。

  冲 破:向前闯,打碎障碍物。

  英勇前进:非常勇敢地向前迈进。

  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进。

  六、(一)1.①lín xún 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 ②quán 弯曲身体。 ③xī 清楚。 2.形态 后腿 前腿 口 目 尾 臀部 颜色 3.①支配式 ②偏正式 ③重叠式 ④偏正式 ⑤补充式 ⑥附加式 (二)1.说明了地下印刷所的营造过程。这样写既能使文章眉目清楚,简明易懂,又能显示地下印刷所营造计划的周详缜密,从而深刻地反映了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按照时间顺序写的。重点词句是:先→快开好的时候→在一切都做好了……就→屋子盖好了,井也开好了……再……。关键活动是:雇工→自己动手→另外雇工→再自己动手。凡属一般的正常建筑都雇工进行;凡是涉及地下印刷所秘密的建筑和设施,都由革命者自己动手。(三)1.引用。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举实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我们平常看见的太阳光和电灯光是各种颜色混合起来的光,而激光则是单纯光。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激光的亮度很高,比原子弹爆炸时的光和太阳光都亮。

  七、见例文。

  • 推荐阅读:
  • 《练习5》测试(通用13篇)
  • 练习8测试(精选17篇)
  • 练习3测试(通用17篇)
  • 练习6测试(精选14篇)
  • 《练习5》测试(精选16篇)
  • 练习3测试(精选14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