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阅读答案

2024-02-01人围观
简介《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理解“立即、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2、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引领学生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感受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课前准备:

  搜集钱学森的生平资料

  过程预设:

  一、导入

  出示:

  “我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

  指名读——齐读

  二、揭题

  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钱学森博士的感人事迹。

  板书:祖国,我回来了读题

  三、了解背景

  少了“终于”,为什么要加上这个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936 留学美国

  1955.10.8 回到祖国

  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但在这20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漂泊海外20年,今天,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他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呼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读题)

  四、了解在美国取得的成就

  钱学森虽然在美国生活了20年,但他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出示: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

  那么在美国的20年时间里,钱学森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出示:

  “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

  ——密尔顿.维奥斯成(美)

  五、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从“立即”这个词可体会到什么?

  钱学森为什么这样做?划出文中句子。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这里的一切指什么?(金钱、地位、名誉、舒适的生活、终身教授的职位、工作、先进的设备、个人的发展前途……)

  拓展练习: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放弃,放弃,放弃,但不能放弃。

  同学们,从1949到1955年,整整6年,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钱学森斗争了整整6年,这6 年时间对他来说是多么漫长!经过不懈地努力,今天,终于踏上了故土,这怎能不使他激动,不使他热泪盈眶,不使他泪流满面?

  出示:“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题)

  六、“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言。你知道,钱学森回国后,作出了哪些成就?

  1956年2月,钱学森和叶剑英一道向周总理汇报发展火箭、导弹的设想。

  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65年1月,钱学森又向中央正式建议:早日制订人造卫星研究计划。

  80年代,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推动了“863”计划的实施。

  90年代,建议组建科技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张发展第四产业——科技和情报信息业。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七、同学们,钱学森博士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使我们深受鼓舞。其实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拥有一样的赤子之心,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拥有一颗中国心

  播放《我的中国心》

  同学们,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请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九、课外链接

  查找资料

  1、钱学森的感人事迹

  2、爱国人士的故事

  3、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古诗词、诗歌、散文、歌曲……)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3

  谈话:你们会读书吗?

  出示:体验与感悟。

  一.读课题,初感悟

  分别读出:高兴、艰辛、爱国

  二.学生自由体验与感悟

  自由朗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旁边写上表示自己心情的词语。

  再指名到黑板上写上这些词语。有不同的补充。(将黑板分成六块)

  三.体验、感悟、品读课文

  第一段:

  朗读指导。

  读学生写在黑板上表示心情的词语。(敬佩、仰慕、自豪)

  出示钱学森教授的画像。

  用词语来赞美钱学森教授。(伟大、硕果累累、功勋卓越、功成名就)

  面对画像对钱教授说几句。

  第二段:

  说心情(敬佩、感动)。

  朗读: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选择与放弃,什么最重要?)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话。(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读出了什么?(爱国之心、赤子之心)

  第三段:

  说心情(愤怒)。说原因。

  1.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

  你想说什么吗?(莫须有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诬陷、蛮不讲理)

  (我说你是间谍,你就是间谍,不是也是。岳飞、伊拉克)

  2.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近15公斤。

  你读到什么?

  你的心情如何?(震惊、担心)

  你想说什么?(地狱、魔鬼、非人摧残、惨无人道)

  第四段:

  一点高兴:营救、保释。

  仍然愤怒: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

  从心里敬佩:没有屈服,不断提出要求。

  分别有感情朗读句子。

  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岂有此理,可恶之极,侵犯人身自由、侵犯人权)

  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讨论:美国佬为什么不让钱学森回国?(害怕中国强大起来)

  出示: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三个师。

  出示:部队普通编制:一个班12人,一个排4个班,一个连4个排,一个营3个连,一个团4个营,一个师4个团。(一个师约有一万人)

  钱学森教授厉害在哪里?(智慧的力量。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第五段:

  说心情。

  第一句: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

  讨论:这是怎样的5年?

  (水深火热、生不如死、艰苦卓绝、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找表示胜利的句子: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分别读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语气、情感。

  你想说什么?

  (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坚持就是胜利。邪不压正。大快人心。)

  高兴地朗读最后两句话。

  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环抱。

  他在船上度过了几天?这是怎样的21天?

  (归心似箭、望穿秋水、百感交集、焦急而又耐心)

  第六段:

  说心情。(为钱学森的爱国而感动。)

  指导有感情朗读钱学森的话。

  有感情朗读课题,升华情感。

  四.拓展、升华、结课

  你们想知道,1950年9月——1956年,钱学森和他夫人是怎样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吗?

  请听老师朗读《在受困的日子里》,幻灯片出示。

  读到这段文章,你想到什么?也许有一首诗能代表钱教授表达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一腔热血。

  出示:我的中国心。深情朗读。

  播放歌曲。同学跟唱。

  下课。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4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3、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略)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练习。

  1.作业本的1、2、3题。

  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放弃贡献行李折磨迫害募捐限制监听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 他坚持了5年;

  ② 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③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作业。

  1.课后作业题3。(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

  本课板书设计:

  1、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  (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  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  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

  回到祖国  周总理——过问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5

  设计执教 绍兴县秋瑾小学 俞东江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用上关联词进行说话训练。

  3、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课前谈话】

  1、板书课题。

  2、式胆量,读课题,加“!”再读课题。

  3、哪个词应该读得重一些?(终于)

  4、你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五处有时间的句子

  老师从课文中摘录了五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其实就是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从这五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949年10月1日)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

  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956年)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教师点拨如下:

  1、从“立即”这个词,可以知道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作出回国的决定毫不犹豫。(板书:想回国)

  2、“被迫”的意思是“不得不”,钱学森回国受到了美国当局的阻挠,在强大的压力下,只能同意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回国容易吗?(板书:难回国)

  3、从“幸福”和“泪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钱学森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回到祖国。(板书:能回国)

  4、从五处时间,可以知道时间长,难回国。

  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6年,将近7年,这7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二、读课文,激起气愤,振奋精神

  1、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博士深深的敬仰之情读一读课文。

  2、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气愤不已?用“﹋﹋”划出;哪些地方使你精神振奋?用“——”划出。

  3、读“气愤不已”的句子。

  用读过的内容,说说这个句子:

  虽然______________,但是钱学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振奋精神”的句子。(重点指导)

  挑选一个句子说话:

  (1)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有_________,有_________,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2)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在________下,在________下,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5、同学们,我国每年都要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国外深造,可是他们学有所成后,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仅有30%的留学生回国。北京大学物理系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大部分都出国了,仅在美国就有500余人,为什么他们不愿回国而钱学森却要坚持回国呢?(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1)“一切”指什么?说下面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板书:金钱地位名誉)

  (2)用这一段话的内容,挑选一对关联词说话:

  ◆ 因为……所以……

  ◆ 之所以……是因为……

  ◆ 虽然……但是……

  ◆ 即使……也……

  (3)填一填这个“不等式”:

  ( ) > 金钱 + 地位 + 名誉

  同学们,钱学森看得比金钱、地位、名誉都重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三、抒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1、钱学森回国以后,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现在,钱学森爷爷已经九十高龄,他还在时刻关注着祖国科技的发展,关注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些什么呢?(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交流心得。

  2、同学们,钱学森博士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使我们深受鼓舞。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留学生学成回国,我们期待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更期待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6

  佚名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7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用上关联词进行说话训练。

  3、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课前谈话】

  1、板书课题。

  2、式胆量,读课题,加“!”再读课题。

  3、哪个词应该读得重一些?(终于)

  4、你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五处有时间的句子

  老师从课文中摘录了五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其实就是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从这五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949年10月1日)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

  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956年)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教师点拨如下:

  1、从“立即”这个词,可以知道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作出回国的决定毫不犹豫。(板书:想回国)

  2、“被迫”的意思是“不得不”,钱学森回国受到了美国当局的阻挠,在强大的压力下,只能同意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回国容易吗?(板书:难回国)

  3、从“幸福”和“泪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钱学森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回到祖国。(板书:能回国)

  4、从五处时间,可以知道时间长,难回国。

  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6年,将近7年,这7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二、读课文,激起气愤,振奋精神

  1、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博士深深的敬仰之情读一读课文。

  2、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气愤不已?用“﹋﹋”划出;哪些地方使你精神振奋?用“——”划出。

  3、读“气愤不已”的句子。

  用读过的内容,说说这个句子:

  虽然______________,但是钱学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振奋精神”的句子。(重点指导)

  挑选一个句子说话:

  (1)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有_________,有_________,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2)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在________下,在________下,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5、同学们,我国每年都要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国外深造,可是他们学有所成后,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仅有30%的留学生回国。北京大学物理系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大部分都出国了,仅在美国就有500余人,为什么他们不愿回国而钱学森却要坚持回国呢?(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1)“一切”指什么?说下面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板书:金钱地位名誉)

  (2)用这一段话的内容,挑选一对关联词说话:

  ◆ 因为……所以……

  ◆ 之所以……是因为……

  ◆ 虽然……但是……

  ◆ 即使……也……

  (3)填一填这个“不等式”:

  (       ) > 金钱 + 地位 + 名誉

  同学们,钱学森看得比金钱、地位、名誉都重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三、抒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1、钱学森回国以后,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现在,钱学森爷爷已经九十高龄,他还在时刻关注着祖国科技的发展,关注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些什么呢?(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交流心得。

  2、同学们,钱学森博士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使我们深受鼓舞。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留学生学成回国,我们期待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更期待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8

  教案

  学习目标: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二、初探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的(  )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分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的环抱?

  (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读课文1、2 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美国*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拘留所,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4)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略读“幸福泪花”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体会含着的意思。

  ①美国政府被同意钱学森回国。

  ②望着*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指导作业。(略)

  教学反思1

  执教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后,无论是对教材的内容,还是对作者的感情,以及学生对课文的的学习兴趣,我都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始终,用读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学生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读、领悟、体验、揣摩,从而感悟课文的真谛。

  此外,我重视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深入地了解学生自主研究的情况,并参与研讨,建立自主互动的课程学习空间,努力创设新型师生关系。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对其学习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肯定,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学生充分地汇报后,我又及时地加以总结,同时有效地布置下一步研究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交流课外收集的信息,提高知识水平。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领悟到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学会阅读。同时,一种强烈的正义感、一种民族自豪感、一种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慨之情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责任感,也会伴随着情感的体验过程油然而生。

  朗读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形式。因此,我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注意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朗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

  为了更好地缩短空间的距离,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查阅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领域,追求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分享成果的愉快。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语文,从而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要有胆量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感悟,使学生真正地感悟到祖国文化的魅力,在语文的海洋中徜徉的同时得到熏陶。

  在课堂上,创造性地理解、使用和处理教材,取舍和丰富教材。既尊重课文的整体,又避免了面面俱到;既突出重点段落,又保持了理解的完整性。对课文内容没有涉及的部分,即内容的空白,却利用了多媒体课件适当地加以补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交流有关钱学森的资料,也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体验,诱发情感共鸣。

  在充分理解课文和深入地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的心声诉诸耳际,既是阅读反思,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事半功倍,一举两得。课后,建议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成一篇小文章,努力实现阅读、反思、积累和习作的自然衔接。

  教学反思2

  1、让语文课从单频走向共振。语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更应是注重文本背后情感的开掘、体味和涵咏。通过各种手段体味语言的表达形式,自然产生了对钱学森炽热的爱国情怀强烈的认同和敬仰;而“写话”则让学生用领悟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这时的语言已生成为学生心灵的细胞,达到了语言与情感的互动共振。

  2、让语文课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是一个异常丰富的信息系统,教材不是的信源,课堂不是的“信道”,教学时补充的一些有震撼力的钱学森轶事,为丰富文本内涵,激发学生情感起了“煽风点火”的作用。而关注“20xx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时事,以及“留学生滞留不归”现象,无不在链接生活,走进生活。

  3、让语文课从统一走向多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与文本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必定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结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动着钱学森的爱国情、赤子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悟,如“投不投钱学森一票”,允许多元解读,但在后续教学中又注意价值引领,使学生的感悟内涵与文本的主流价值趋于一致。个性化朗读课题也是一例证,读出了真情,读出了滋味,读出了个性。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篇10

  佚名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3、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略)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练习。

  1.作业本的1、2、3题。

  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放弃贡献行李折磨迫害募捐限制监听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 他坚持了5年;

  ② 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③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作业。

  1.课后作业题3。(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

  本课板书设计:

  1、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 (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 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 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

  回到祖国 周总理——过问

  • 推荐阅读:
  •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之四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我的祖国教案
  • 祖国的教案
  • 祖国印象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