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祁黄羊教案 祁黄羊讲了哪两件事
祁黄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能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体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祁黄羊,了解时代背景。
二、初读指导
1、了解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学习第一段,知道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四、学写生字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3、查找有关祁黄羊的故事、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串
祁黄羊 中军尉 辞职
举荐 解狐 祁午
悼公 深感意外 十分惊讶
出以公心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选择以上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3、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过渡: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这个故事,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这节课,我们就认真读读文中祁黄羊和晋悼公的对话,我们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人物的品质。
二、学习外举不避仇
师:打开书本,想想文章哪几自然段讲了“外举不避仇”的内容?请大家读读文章的3到7自然段。边读边想想人物会用怎样的语
气、语调来说话,再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
生自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评议,他们读得像不像,从他们的朗读中,能不能听出人物的内心。
生分角色读。
分组读。
三、学习“内举不避亲”
解狐能担此重任,可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入就病死了,于是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请大家读9.10两节,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生自读,指名回答。(抓住“想了想,又郑重”)(惊讶)
四、角色说话
过渡:这就是读到人物的心里去了。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祁黄羊这个时候,就在他辞职的几天里,一下子成了晋国人议论的对象,不止是悼公,整个晋国的人都感觉非常惊讶。如果你是晋国的普通百姓,如果你是文武百官中的一员,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朋好友,你会说些什么?来试试。
学生练说。
师:下面让我们听听春秋时期,人们对祁黄羊的不同声音。
五、再次体会意外之感
师:人们对祁黄羊的举荐众说纷芸,褒贬不一,他居然会举荐自己的杀父仇人,难怪悼公会——
出示: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生齐读
师:而在举荐祁午后,又让悼公感到——
出示: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儿?”
生齐读
六、解狐、祁午所想
师:而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卧床不起的解狐听到祁黄羊举荐他时,他的心里感慨万千,他会想些什么呢?
师:当他的儿子听到时,他儿子暗下决心。你能听到他心底的声音吗?
七、祁黄羊的心声
师:祁黄羊是正直无私的,他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读读第十一自然段。
出示: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生读。
师:从这一段你看出,祁黄羊有一颗怎么样的心?
师:所以,他只是想到的是什么? 而根本没去想——
(只是想,压根儿没去想)
师:祁黄羊的心里一点不搀杂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黄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在这个天平上,他的指针一直指向的是什么?
生:是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兴亡。
师:这就叫――
(出以公心) (板书)
师:这里的公就是指什么?
(这里的公指的是国家的利益)
八、学最后一段
师:是的,他总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悼公被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段。
师:对这一句话,有没有自己的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指名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还可以叫什么?
(出以公心)
师:是什么意思?(心里装着国家的安危,不装着自己的恩怨。 )
师: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让悼公非常感动。几个月后,祁午接替了父亲,走马上任,军队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成分,在欣喜时,他心里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
生读。
九、小结: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你知道还有哪些出以公心的小故事吗?
指名说。
回去把这些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像祁黄羊一样“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祁黄羊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3、听课文范读,边听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4、理清文章层次。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八自然段)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5、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向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学习的《祁黄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来看填空。
2、出示填空:课文记叙了祁黄羊因为( )而向悼公辞职,并且向悼公举荐( )和( )的故事。
3、弄清楚了祁黄羊为什么推荐这两个人后,晋悼公很受感动,他是怎样称赞祁黄羊的呢?同学们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4: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齐读
教师板书:
外举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在这一单元里,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认识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我们认识了大智若愚、拒收礼物的公仪休。他们犹如夜空的星辰、始终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又一篇感动人心的课文——(板书并要求学生书空)祁黄羊。
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读过。能读准这些词吗?
出示:
祁黄羊 中军尉 征伐 落下毛病
晋悼公 准许 辞职 合适 接替
推荐 举荐 郑重 慎重
教师引导逐组朗读
1、纠正不准的读音;
2、点拔:“推荐”与“举荐”是一对近义词,“郑重”与“慎重”不一样。(慎重,小心谨慎地思量,深思熟虑,侧重于内。而郑重是严肃认真,多指表情凝重,侧重于外)。
二、初读(课堂上的初读,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
师:这些“拦路虎”都读准了,再来读课文也就容易了。下面请同学认真地读一篇课文,读了完课文,把书放下,要养成一个“掩卷沉思”习惯,思考这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把它画出来。然后再思考,根据这句话,课文可以分成哪几段。在书上作个记号(双斜线),明白吗?开始读——
教师巡视,点拔,提示学生分段没有统一的答案……
三、读书、交流
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们是怎么分段的?
a1-2;3-11;12
b1-2;3-7;8-12。
c1;2;3-7;8-12(学生说出段意即可)
这则故事不像《三顾茅庐》那样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它就是由简单的人物对话构成的,但听同学们的分段,我忽然发现它也有一个清晰的过程。有起因,有发展,有波折而且还一波二折呢?
谁来读‘事情的起因’
谁接着读‘波折中的第一波’。(鼓励学生多读一句——读到不久就去世了)
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谁着读。
(注意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书——注意人物的语气等!)
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练习并指名复述
飞将军李广因为卢纶的一首诗《塞下曲》而妇孺皆知,三顾茅庐的刘备因为罗贯中的笔而家喻户晓,与他们相比,祁黄羊的知名度可差远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祁黄羊,领略他那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无私精神呢?只能*我们同学一而十,十而百地讲,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大家愿意自己试试吗?
五、指导生字书写布置家庭作业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前板书:(四个历史人物——祁黄羊、晋悼公、解狐、祁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祁黄羊》这篇课文,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历史人物,谁大声地读读。祁黄羊与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围绕一件什么事展开的。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中军尉!)
这则历史故事是在对话中展开的。落在纸上的对话,是没有语调,没有表情,甚至也是没有感情的。所以,记录的人想出了一些补救的办法,那就是提示语和标点。
下面,就让我们默默地在想象中倾听他们的对话,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或许你会发现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体验地别人错过的一份情,感受到他们那颗跳动着的心——别忘了用笔留住你的发现!
二、默读批注
师巡视、点拔
1、悼公的两段话始终是:?+!(细细体会其中的情义)
2、郑重(表情严肃)
3、就照你的意见办!(无限的信任)
4、如此出以公心(如此就是“这样”,哪样呢?“如此”可以去掉吗?加强了语气)
5、看来(为解狐不能接任中军尉一职而感到深深遗憾、惋惜)
6、只有(非祁午不可)
7、压根儿没想(仇敌、父子关系不复存在,那此时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交流、练读
从?!可以看出悼公的语速、语调是富于变化的。从这种变化里,你能感觉到什么?
与悼公相比,祁黄羊说话时的语速、语调有什么特点?(不慢不变、平缓)
如果说悼公是因为“深感意外”,是因为“十分惊讶”而表现出这种语速、语调,那是什么让祁黄羊始终保持着一种“语速、语调”呢?(内心平静,问心无愧——读他的话)可是在别人眼中他是问心无愧的吗?愧对父亲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谓不忠;愧对自己 徇私情可谓不忠。
(结合板书,“天平”)掂量的是什么?(军事才能)托举的仅仅是一个中军尉吗?(他托举的将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仿佛不能有丝毫的误差。天平的指针始终对着谁?(君、国)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可敬可爱的英雄,他们一心为公,唯才是举,为国家推荐优秀人才,让国家走向了强盛。祁黄羊只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今天,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位同样可敬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毛遂——课后请同学们读读他的故事。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动,许多收获,有兴趣的可以把你的收获写成一篇读书心得。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祁黄羊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联系治水的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导入。
2、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缺乏像传说中大禹这样一心为公的人,近有雷锋、焦裕禄,古有祁黄羊。
3、板书课题: 3、祁黄羊
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你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想一想课文写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2、检查初读情况,理清文章层次
(1)读一读课文中难读的词语
(2)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3、指名分段读课文,感知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简介时代背景:几个大国:秦国、晋国、鲁国等。
理解“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2)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祁黄羊辞职)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3)祁黄羊第一次举荐谁?指名读有关自然段(第3—7自然段)
(4)祁黄羊第二次举荐谁?指名读有关自然段(8—11自然段)
(5)指名读最后自然段,悼公是怎样称赞祁黄羊的呢?
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这里的“仇”和“亲”分别指谁?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3遍
2、熟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在两次举荐时分别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高贵品质。
2、指导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如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儿子祁午?祁黄羊在想些什么?等)
二、精读感悟
1、出示文中三处写到关于祁黄羊的“想”的句子:
(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2)“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祁黄羊在向悼公举荐解狐和祁午的过程中,他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不先举荐儿子祁午?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祁黄羊是个处事公正的人。
2、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3、练习分角色朗读3—112自然段,抓住悼公与祁黄羊的对话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4、难怪悼公要称赞祁黄羊,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出以公心)
三、指导复述
1、回忆各段大意
2、突出重点,祁黄羊两次举荐说得详细些。
3、同座互说。
4、指名复述、评议。
四、布置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板书:
9、祁黄羊
出以公心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仇人 解狐 儿子 祁午
祁黄羊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层次,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比如的越王勾践,的林则徐。上一课中,我们又认识了的刘备和的诸葛亮。 今天,老师再给你们引荐一位我国春秋时响当当的历史人物,晋国的中军尉,名字叫“祁黄羊”的人。
[2、师板书课题,提醒“祁”的写法。相机介绍春秋时代的背景。(春秋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大分裂形成时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全国分为140多个大小诸候国,经常发生征伐。其中以晋楚两国尤其突出。在晋悼公继位前,曾经称雄一时的晋先后被楚强占去郑、陈、蔡等地,晋悼公继位时又趁机占了东部要邑——彭城。作为当时的国君——悼公,此时最大的的心愿是(振兴国家、收复失地、打败楚国),而这些愿望的实现都要有一位杰出的将领才行。谁能帮他实现心愿呢。让我们随着一个关键人物祁黄羊-----重回那段纷争的历史。)
3、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正音。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指导读通长句子。
(4)交流生词理解情况。
3、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三、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交流。
3、根据上述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祈黄羊想辞去的是中军尉的职务。中军尉是什么职务?这个职务重要吗?哪儿看出它的重要?
2、中军尉是“负责训练军队”的,古代的中军尉相当于现在的军训部部长。当时几个大国君为了争夺地位血战沙场,不顾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强烈的欲望使他们失去了理性,失去了人性。在这么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里,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说明什么?(祁黄羊英勇善战,指挥能力很大。)
3、春秋战国是多事之秋,弱肉强食,军事力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军尉这个职位相当重要。中军尉的职责如此重要,祁黄羊为什么要请求辞职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指导学生回答:因为祁黄羊为了国家常年征战而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为了国家的安危而请求辞职。他时刻惦挂的是国家的安危,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4、齐读这一部分,读出赞扬之情。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自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3、学生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体会人物品质教学过程:
一、把握内容,设疑引入:
1、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 )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要求他推荐贤才,他先推荐他的杀父仇人 ( )任中军尉,后又推荐自己的儿子( )任中军尉。( )赞赏他( ),真是难得!(补充后齐读)
2、谈话:祁黄羊向晋悼公辞职后,第一次为什么要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担任中军尉,第二次为什么又举荐祁午担任中军尉呢?带上这些疑问我们具体看看课文。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领悟情感:
外举解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7自然段,思考:辞掉中军尉的职位后,祁黄羊是怎样向悼公举荐解狐的?划出有关句子和重点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引导交流:自由发言。(经过反复比较,深思熟虑)
3、出示祁黄羊的话:
(1)、祁黄羊首选了解狐,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是经过再三考虑的?祁黄羊“郑重地说”,“郑重”是什么意思?(慎重、认真、严肃…)
(2)此时,祁黄羊会想些什么呢?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祁黄羊可能会想:哎呀,中军尉这个职位真是太重要了,我得认真考虑考虑。现在的人选嘛,到有四、五个,但是最有才能的、最合适应该是谁呢?…)
4、是的,祈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举荐解狐的,我们一块儿郑重地读好这段话。
5、听了祈黄羊的举荐,悼公的表现是——“深感意外”,“意外”是没有想到的意思,悼公为什么“深感意外”呢?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6、请你也用很意外的语气读好悼公的这段话。(指名读: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7、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居然会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来担当这么重要的职务,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到这一消息,可能会纷纷找上门了,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解狐听到祁黄羊的举荐, 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8、是啊,祁黄羊推荐的可是杀父仇人啊,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难道真的没有人懂他的心吗?你懂吗?说说看。
9、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内举祈午
1、当解狐病逝,这时祁黄羊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他又是怎样举荐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划出有关段落和词语,读一读,看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可以看出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3、指名朗读这段话。
4、悼公听了会如何?(感到惊讶。)集体读,惊讶,怎么读?指名读
5、解狐去世后,祁黄羊有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担当中军尉的职务,消息一传出后,肯定有人会不满意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祁黄羊教案 篇6
课题 9、祁黄羊 教时 二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制定依据 学习内容分析 春秋时代(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是东周的一个时期。那时候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战乱频繁,大国争霸战争,都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其实质在于兼并土地掠夺财富,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但也有积极意义: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各国虽以攘夷为号召,但对于阻止夷狄等民族的骚扰,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作用。争霸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形成。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主要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全文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再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抓住重点段,通过多形式的诵读、排演课本剧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文章内容存在阅读障碍,要深入浅出,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了解文题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9、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叙述) 齐读课题 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注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认识。让学生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课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一.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召慎重避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学习下列生字词 人选兴亡 举荐 合 适 召慎重避
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把时间、人物、事件说清楚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4、祁黄羊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 探究解疑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a.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没想到解
“…去世了。悼工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⑶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讨论质疑 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理解词语 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轻声读第二、三段 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环节的教学是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结全文 指导复述。
⑴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⑵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⑶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⑷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用自己的话讲,可用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作业设计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荐贤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举荐受赏 主备人:宣俊艳 教后 反思 执教者:
祁黄羊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较教学过程
一、揭始课题
1、齐读课题,读准生字“祁”。
2、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你能介绍一下祁黄羊吗?
板书:晋国 中军尉
师在生谈过后补充。
3、课文以人名为题,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并画出生组成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词。
提醒学生注意;“适、召、慎”是翘舌音,“晋、荐、慎”
前鼻音“亡”是后鼻音,“解”在课文中应读(xiè)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
4、默读课文,说说祁黄羊什么故事?
三、指导学生分段。
1、再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才?分别在课文哪一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3—7]自然段
第三段{8—12}自然段
2、默读各段,概括段意。
3、让学生质嶷。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细致观察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2、指导在田字格中描红。
3、“祁、尉、慎”前两个左右同宽,后一个左窄右宽,“祁”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组词。
筏、( )晋( )荐( ) 避( )
代( )普( )存( ) 辟( )
3、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2、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祁黄羊出于公心、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3、抓住祁黄羊与悼公的对话,让学生反复颂读,体会祁黄羊一心爱国、处事公正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读有关句子。(初步领悟祁黄羊的职责是举足轻重的。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祁黄羊主动辞职的愿因。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放手让学生把这部分课文读正确、流利,特别是悼公和祁黄羊的四次对话要引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并抓住说话时的神态,去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1)第一层同座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这是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从悼公的话中可悟出决定人选事关重大,让祁黄羊来举荐是悼公对他的信任。
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等词语中,悟出祁黄羊举荐解狐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
祁黄羊教案 篇8
9、祁黄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认识“祁”是姓。
2、结合预习,说说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今天我们要学习祁黄羊的一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词卡片。
2、出示三组词,引导学生读词解意
(1)争夺霸主 出兵征伐 多年征战
读着这组词,你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怎样 的画面?
(2)辞职 举荐 推荐 替代
这组词都跟什么有关系?(了解举荐 推荐意思,并选其中一个造句)
(3)晋悼公 中军尉 祁午 解狐
这组词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它们说几句话。(引导学生理清人物身份和关系,相机介绍人物)
3、课文围绕祁黄羊写了他的什么事?自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5、理清文章层次。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哪儿写到哪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八自然段)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6、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再次正音。
7、同桌分角色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祁黄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快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是如何说的?
教师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二.精读课文3-7自然段.
1 .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2. 自由轻声读读写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的段落(3—7)想想“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举荐外人不避开仇人,这里的仇人指的是解狐)
3.分角色朗读悼公和祁黄羊的对话.说说体会.
(从悼公的话中,体会到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及高度的信任。从祁黄羊的“想了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点拨:读出悼公对祁的信赖,祁黄羊认真严肃的语气.
4. 过渡:听了祁黄羊的回答,悼公有何反应?他是怎么说的?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出示:"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这个句子有何特点?指导读好反问句,疑问句.
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朗读6,7,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悼公对他的信赖.
再次分角色朗读5,6,7,感受人物形象.
5. 有感情的朗读3-7
6.同学们,如果解狐听到了祁黄羊的举荐,你们想象一下,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想一想说一说。
7. 过渡:祁黄羊举荐解狐,结果怎样呢?一起读读第八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9-11自然段
1.自读写祁黄羊“内举不避亲”的段落。
2. "内举不避亲” 怎么理解(举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3.出示9-10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体会.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体会出祁黄羊举荐儿子是万般无奈但又十分慎重的)
点拨:让我们读好这句话,读出无奈又慎重的语气
(悼公反映如何,为什么有此反映?)
这真是出人意料啊!一起来读10自然段,读好两个反问句和惊讶的语气.
4.过渡:祁黄羊先举荐自己的仇人后是自己的儿子,他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举荐人才的呢?(有军事才能的人)
5.出示11自然段,默读,你理解祁黄羊的心思吗?
学生读后交流。
“不能不”可换成什么词?“一定”
正因为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以他只是想----(引读),没去想----(引读)
故事读到这里,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呢?板书:(出以公心)
四.学习12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悼公一起来赞美祁黄羊吧!齐读12自然段.
五. 祁黄羊一心为国家利益考虑,不计个人得失,你想对他说什么?(积累词语:一心为公 大公无私 正直无私……)
朗读全文
9 祁黄羊 晋悼公
板书: 举荐中军尉 外举不避仇(解狐) 深感意外
内举不避亲(祁午) 十分惊讶
出以公心 很受感动
- 推荐阅读:
- 《祁黄羊》教案(通用16篇)
- 祁黄羊优秀教案(精选16篇)
- 《祁黄羊》教案(精选13篇)
- 祁黄羊教案(通用14篇)
- 《祁黄羊》教案(精选19篇)
- 《祁黄羊》教案(精选14篇)
- 祁黄羊教学反思
- 祁黄羊说课稿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