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王昌龄的爱国诗 王昌龄的爱国诗句出塞

2024-01-26人围观
简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认为物境“得形似”,情境“深得其情”,意境“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物境偏重“形似”之美,情境追求“情”美,意境追求“真”美。无论《诗格》是否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认为物境“得形似”,情境“深得其情”,意境“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物境偏重“形似”之美,情境追求“情”美,意境追求“真”美。无论《诗格》是否真的为王昌龄所作,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确实的将这三境之美发挥到了极至,并在细微之处融于一炉,创作出了令人“爱不释口”的锦玉之作。
王昌龄的边塞诗格带给我们的是亘古的幽思,千年的豪迈;尤其是其中的七绝,更是将词句的锻炼之美带入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读他的边塞诗清丽、平实、通脱、高远,意味深长;使人不觉也生出对边塞遥远的想念。想来,一代诗人能将自己的思绪以这样的方式传之后人,该是他们所最能聊以自慰的了。

从军行
作者: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按】第二篇首句烘托气氛,次句暗用班超“但愿生入玉门关”,表达玉门关遥望而不可及,第三句足见征戍已久,第四句抒发虽有望乡之心,历经转战之苦,仍以克敌为志,语调豪迈,为边塞诗绝唱。
【青海】青海湖
【雪山】甘肃祁连山,终年积雪,故有此称。
【穿】磨穿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屡杀汉通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此泛指侵犯西北之敌。
【辕门】军营门。古行军扎营,用车环卫,出入处是把两车的车辕相向竖起,对立如门。

3/3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