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 珍贵的教科书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了解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怀.
技能: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投影,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开学我们就会发到许多新书,这些新书是我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教科书.(板书:教科书)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
对我们来说,一本教科书随手可得,一点儿也不稀罕,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那战争年代,它又是显得很珍贵.(板书:珍贵的)
(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放录音,提要求:(1)听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边听边想.)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有明确的目的.)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的."
(学生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护书)
"护书"的上文写了什么 下文又写了什么
(板书: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讲读课文重点段,指导朗读
那么,张指导员究竟是怎样用生命来保护书的呢 (出示朗读要求)
(学生齐读8——11节)(让学生在朗读之前有明确的目标)
齐读后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张指导员护书的呢
出示: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 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学生自由从词语手册中查找后结合文章内容加以体会,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那么朗读这句话应抓住哪些词呢
(学生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教师引读: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那捆书……已经被……
(学生跟读)(突出句子中的重点词)
看到书能完整无缺,"我"感到一丝欣慰,然而较多的是我对指导员的担心与心情的悲痛,所以读时语调低沉些,语速放慢些.(齐读)
(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朗读要求.)
我们知道炸弹是有极大杀伤力的,然而那捆书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请大家看看画面,想象一下,当时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放投影)
(学生自由想象,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刚才的发言,老师感受到大家已经进入了画面,目睹了这一幕悲壮的情景,作者同样心如刀割,我们看了这个片段后,想一想指导员和我的话该怎样读
(同桌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出示:(1)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到:"指导员,指导员……"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指名读第(1)句)(指导朗读:担心,害怕,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响)(指导后个别读,齐读)(教师及时纠正不足并加以指导,从而来理解文章内容.)
(指名读第(2)句后指导:指导员身负重伤,身体极度虚弱,连说话也需要积蓄全身的力量,说话时断断续续不连贯)
(学生之间互相点评,齐读)
这两句话中,省略号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表示反复说的统一句话.
第二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抓住课后练习理解文中的难点)
护书之举让人感动,临终之言让人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吧!
(学生自由读)
指导员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师生渴望的教科书受损,这一本本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的确珍贵.
(点明文章的重点"珍贵")
五,本课小结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握本课14个生字,积累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当新学期来临,每当我们手捧崭新的课本,你们的心情一定是既兴奋又激动的。是啊,一本本教科书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大的便利。然而,在解放前,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那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齐读课题。
三、释题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四、介绍时代背景(出示课件)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在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一捆教科书而英勇献身。
五、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1.初读课文,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地方。
2.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读生字的字音。
(2)弄清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
(3)练习用生字组词。
3.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
(1)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2)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3)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4)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六、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读下面的词语,要求读得准。(指名读)
板凳 代替 嗓门 印刷所 俯冲 轰隆 爆炸 叨念
2.说出下面生字的部首。
印(卩 ) 轰( 车 ) 凳(几)
七、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不懂的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八、理解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思考讨论,小组学习。
出示投影题:
(1)延安小学的同学"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2)从哪些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3)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重点句帮助理解。
投影a: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因此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b:"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的关心。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4)体会重点句第3句的意思
出示投影:"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对比出示以下两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
3.默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语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的心情。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练习用因果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
①(所以)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跳起来)。
④(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5.再次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6.默读第8-11自然段。思考: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情况?带着什么语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情况,读出语气。)
7.体会第9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用法。
("快卧倒……"表示说话声音被打断。"我的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我被炸伤昏迷后发生的事情。)
8.找出指导员身负重伤的句子。(根据"趴一动也不动完整无缺压染红"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情景,体会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崇高精神。)
9.重点理解"完整无缺"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完整无缺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2)这捆书是怎样完整无缺的?
(3)这捆书为什么会压在张指导员身下?
(4)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希望是什么?
10.指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因为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没有力气、说话断断续续的语气。想象张指导员说话的样子,练习朗读。
1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课文记叙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重点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全文抓住"珍贵"这一"文眼"一以贯之,从写缺书,取书,护书,到最后嘱咐,都让我们明白这教科书的珍贵.
a,抓住珍贵,写出了战争年代的艰苦.文章第一自然段首先介绍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艰难,讲到学习困难时,用了两句话和四个"没有",特别强调了没有教科书的困难.让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书的珍贵.
b,抓住珍贵,写出了党的关心.当孩子们知道这些书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既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关怀,又让学生感到书确实可贵.
c,抓住珍贵,写出了张指导员的牺牲精神.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也将书的珍贵与生命,与鲜血联系在一起,弥足珍贵.
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层层深入,环环紧扣,重点突出,在不知不觉中突显了文章的内涵,让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充分调动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新调整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科书的珍贵,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以达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解题,引入
二,细读,感知文本
三,精读,感悟文本,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四,启发想象,深化主题.
五,表达感受,深化情感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七,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与你们手中拿的是什么
你觉得它怎么样 你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呢
[课件出示:( )的教科书]
师:可我觉得这是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
师:读了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的,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一本教科书的确算不上什么,在书店里随时都可以买得到,有什么可珍贵的 然而,你知道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要想跟我们现在的同学一样正常的读书识字,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2.[课件播放:战争场面]
师: 让我们来到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在1935年,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党中央和毛主席到了陕北,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军民奋勇战斗.1945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胜利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一心想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血腥统治中国,发动了全国内战,妄想消灭共产党.1947年,反动派调动了20多万人的军队进攻延安.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党中央和解放军暂时撤离延安,延安小学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自由朗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并找出最能表明教科书珍贵的语句和特别让你感动的语句 在这些语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本文的中心话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
a,抓住"渴望"一词体会"我们"盼望教科书的心情,感受教科书的珍贵.可联系 "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两方面去思考,体会.
[出示课件:没有( ),就( );没有( ),就( );没有( ),就( );没有( ),就( ).]
b,第3自然段,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怀","节省"理解.
c,教学的重点是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这部分.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还要注意与前边盼书,取书联系起来.
读到指导员牺牲时说的话时,
a,先引导学生想象:①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可能会是什么 ②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什么
b,再启发学生将当时的情况与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张指导员说的"将来"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张指导员当时的愿望在今天实现了.
c,通过指导朗读,理解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发现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已被张指导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那么我们怎样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呢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准备,师巡视并帮助,辅导.
生汇报交流.例如:用课本剧来再现情节,理解 "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等词语,并感悟教科书的珍贵.
师:现在你们觉得自己手中的这本教科书分量如何呀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延","染","叨"的书写.
准备参加班上的专题活动 "我和先辈比童年".忆过去,说现在,谈未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教科书.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完成交流.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可能会流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预设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
学生观看.
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学生汇报交流:哪些地方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读出来,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
①生:这是在艰苦条件下得到的书,所以珍贵.
②生: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党中央节省文件用纸而印制的.
③这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④那捆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预设:①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尽一份力量.②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出力,就只能靠你们了.③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打败国民党,让我们的后代过上好日子.
预设:
①生:我们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②生:可以编课本剧表演.
③生:可以画出这感人的情景.
④生:可以编成诗歌.
⑤生:可以利用搜集的资料办一期以"战争中的延安小学"为主题的小报……
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畅所欲言谈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运用课前导语,启发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课始,通过"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这个疑问,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抓住文眼,以点带面,抓关键词句品味语言.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以"情"贯穿始终,激起学生的情感.
读课文时,则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情,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与人物的情感发生共鸣.
引导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理解,潜心品读,使学生在想象中,联系生活经验的感悟中,将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立体的形象,使文章的内涵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鼓励学生用个性化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感情.
表演课本剧,编儿歌,画画,办报等实践活动将理解与运用巧妙整合.
与课始相照应,来激发学生情感.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于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教学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 篇4
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了解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怀。
2.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代替、嗓门、印刷所、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语。
3.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教科书”是什么?(学习用的课本)
2.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3.怎样才称得上“珍贵”?
(意义深刻,十分宝贵,特别好的价值大的。)
每到开学,我们都能拿到崭新的教科书,可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拿到一本教科书是多难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所讲述的事情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反动派为了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面对强大的敌人,党中央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于3月份主动放弃了延安。延安小学也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让我们看看当时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有多艰苦吧。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听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后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
三、默读课文,理解层次
1.提出默读要求:按照“思考•练习”2的内容提示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
(1)明确:
第一段(第1-第4自然段)
第二段(第5-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段意概括为小标题。
明确:盼书、取书、护书、激励
四、自学课文
1.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挂珍贵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学生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读后正音。
2.讨论: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炮火连天:形容炮火十分猛烈。
渴望:像口渴的人要喝水那样迫切地希望得到。
亮开:本课指放开嗓门,使声音响亮。
嗓门:嗓音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争先恐怕: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恨不得:表示一种强烈迫切的希望。
嘶叫:马的叫声。本课指飞机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盘旋:这里指打着圈子飞行。
叨念:因惦记或想念而不断地谈起。课文指轻声反复地说。
六、作业
1.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带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
放录音,提要求:
(1)听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边听边想。)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有明确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的。”
(学生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护书)
“护书”的上文写了什么?下文又写了什么?
(板书: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讲读课文重点段,指导朗读
那么,张指导员究竟是怎样用生命来保护书的呢?(出示朗读要求)
(学生齐读8——11节)(让学生在朗读之前有明确的目标)
齐读后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张指导员护书的呢?
出示: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学生自由从词语手册中查找后结合文章内容加以体会,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那么朗读这句话应抓住哪些词呢?
(学生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教师引读: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那捆书……已经被……
(学生跟读)(突出句子中的重点词)
看到书能完整无缺,“我”感到一丝欣慰,然而较多的是我对指导员的担心与心情的悲痛,所以读时语调低沉些,语速放慢些。(齐读)
(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朗读要求。)
我们知道炸弹是有极大杀伤力的,然而那捆书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看画面,想象一下,当时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放投影)
(学生自由想象,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刚才的发言,老师感受到大家已经进入了画面,目睹了这一幕悲壮的情景,作者同样心如刀割,我们看了这个片段后,想一想指导员和我的话该怎样读?
(同桌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示:
(1)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到:“指导员,指导员……”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指名读第(1)句)(指导朗读:担心、害怕,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响)(指导后个别读,齐读)(教师及时纠正不足并加以指导,从而来理解文章内容。)
(指名读第(2)句后指导:指导员身负重伤,身体极度虚弱,连说话也需要积蓄全身的力量,说话时断断续续不连贯)
(学生之间互相点评,齐读)
这两句话中,省略号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表示反复说的统一句话。
第二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抓住课后练习理解文中的难点)
护书之举让人感动,临终之言让人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吧!
(学生自由读)
指导员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师生渴望的教科书受损,这一本本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的确珍贵。
(点明文章的重点“珍贵”)
板书设计:
我们渴望
珍贵的教科书 毛主席的关怀
指导员用生命换来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本课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全文
围绕教科书的“珍贵”,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展开叙述。教学时应结合课后思考题,紧扣“珍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故事内容与学生生活反差大,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介绍。
设计理念
整体入手,重点体悟,避免零敲碎打,串讲串问,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指导读出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简介背景
1.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理清顺序,重点感悟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叙述顺序)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你最受感动?(引导学生默读第9-11自然段,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临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①“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引导体会当时学习条件的困难。)
②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③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
①“节省”是什么意思?
②党中央从文件重要不重要?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三归纳小节,畅谈体会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珍贵的教科书 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科书的珍贵,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呈现一本书,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我们的课本,也叫教科书。下面,老师讲一个关于教科书的故事。这个故事离现在小学生的生活比较远,那是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向我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延安的党中央和人民群众面临严峻的考验,各方面都非常艰苦。这个故事就是在那时发生的。
2、接着老师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开始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 阅读、理解、感悟。
1、潜心品读,感悟内容。
师:刚才老师只是讲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你们想自己仔细读读这个故事吗?
学生回答。
让学生打开课本,指出今天要学第20课《珍贵的教科书》,然后,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接读课文,要读出语气。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然后让学生把这个地方读一遍。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感受最深?
学生说明原因。
2、加强朗读,突出重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老师也想说说老师的感受。老师觉得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最感动人。因为这体现了张指导员的高大形象和可贵精神。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这一部分。
同学读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这一部分。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指导员却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保护了教科书,令我们感动。下面,我们一齐怀着敬佩的心情来朗读。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对课文不做支离破碎地讲解,而是让学生读中理解,整体感悟。所以,让学生采取不同形式地朗读,来感悟课文内容,同时把握课文重点。】
三、 启发诱导,深化主题。
师:课文中张指导员牺牲时话没有说完,想想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启发诱导,可以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从而体会先辈的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操。】
四、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能给老师解答吗?
学生回答。
师:课文写了教科书,可为什么要加上“珍贵”两个字呢?哪些地方体现出教科书的珍贵呢?
分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然后组长汇报,其他组补充。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在讨论中,既要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又使结果更透彻。】
五、 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是编辑,你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编入书中呢?
学生纷纷回答。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安排,不仅是对课文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拓展,使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出更深刻的内涵,明白学习本课的意义。】
板书设计
炮火连天、战争环境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 学习条件艰苦
关怀、 节省—— 党的关心
完整无缺、 鲜血染红——用生命换来
盼书——取书——用生命保护书(始终围绕教科书这一线索)
- 推荐阅读:
-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精选17篇)
-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精选13篇)
-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精选17篇)
-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
-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
-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