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林冲和洪教头二人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林冲的沉稳与洪教头的狂躁。
教学难点: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评价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引入正题。
这一过程让学生听写生字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为“细读”做好准备。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 代著名小说《 》中的第九章回《 》改编而成的,原著作者为 ,书中人物个个特点鲜明。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主要人物林冲和洪教头。
2、细读课文,分析评价人物特点
这过程指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描写的有关语句,反复朗读品味来把握人物特点。这里主要切忌提问太多、太碎、太杂。用一两个问题统领整个学习过程,捕捉住学生的思维“焦点”。比如,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冲的谦和忍让及其他的武艺高强”去读书探究,品析词句。看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以洪教头的语言特点为例分析: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研究第7自然段。
若说打草惊蛇是一种疏忽,那么拨草寻蛇就是一种谨慎。林、洪二人短兵相接,容不得半点迟疑,应该用干脆、稍快的朗读,一气呵成完成朗读,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林冲的性格评价不能断章取义。纵观《水浒传》,林冲不是单纯的谦虚,而是带有懦弱的特征。
补充合适的语汇资料,如:林冲棒捧打洪教头——看破绽下手
3、精读课文,揣摩写法
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美”,揣摩其绝妙的写法。可以组织学生赏析精彩的语段并细细体味传神之处。从中吸取习作“营养”。
4、熟读好词佳句,积累运用有机结合
这一过程主要组织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背下来,并交流说明原因,接着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借助第一教时研究的段落提纲。
故事的开始——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故事的发展——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接受洪教头挑战。
故事的高潮——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对话、动作、精彩场面)
故事的结局——洪教头败给林冲,满面羞惭而去。
受古典书籍的启发,我借助原著中的对联,仅从本篇文章入手,列对联为板书:
教学反思:
陈义鑫老师极具鼓励性地指出这节课的三个优点:1、把握文章体裁特点,故事情节吸引人;2、借助人物言行举止,探究人物内心世界;3、 师生配合默契,老师语言干脆。在特级老师的中肯指教后,我知道课要有自己的特点,不一定照搬已有的成功课例。比如对人物的分析,不可以断章取义,而应该引 导学生懂得结合原著,全面而客观地给予总结。例如:林冲懦弱的一面,不可以用“谦虚”概括;洪教头的人物分析太长,时间分配失控;“洪教头逞假威风”的板 书,值得推敲,毕竟他是有真本领的……
附板书:
真假英雄
林 洪
武 教
师 头
深 狂
藏 妄
不 自
露 大
乃 逞
真 假
功 威
夫 风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阅读《水浒传》、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激趣(围绕名著逐题出示):
1.性格泼辣,南方人俗称“辣子”,模样标致,言谈泼辣,言语爽快,心眼儿也多,在贾府衰败时病逝。(王熙凤)
2.“分开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 (猪八戒)
3.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如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此乃 (时迁)
4.“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过有大虫!你休说这般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
5.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请看老师写课题。
2.谁愿意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两位人物。一个是——?另一个是——?这两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生简单说说一、二自然段内容)
3.师:这一坐坐可不要紧,就引出了一段棒打的故事!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呢?
【设计意图】以探究性的语气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儿童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为精读感悟任务做很好的铺垫。
二:朗读品味、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品读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读一读文中具体描写林冲、洪教头酒桌相遇和比武的部分,想一想林冲、洪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圈画相关词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会分享
(一):品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洪教头:
1.师:谁来读这段?(指读) 林、洪二人在酒桌上相见,这饭吃得如何?(尴尬)是谁破坏了吃饭的兴趣?(洪教头)
2.那么,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可以看出来?(生抓关键词,说洪教头个性,读相关语句)
(1)粗俗
生读“挺着……头巾”(指导抓关键词品读) 师:谁来学学洪教头走路。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洪教头? 板书:粗俗
(2)无礼、傲慢
生读“全不理睬” 师:真是没把人放在眼里!生读“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师:什么样的位置叫“上首”?(尊贵的人坐的位置)洪教头只是这一次坐上首?(他一贯如此) 板书:傲慢无礼
(3)心胸狭窄
生读“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师:你如何理解“厚待”(好酒好肉 非常尊敬他)师:可见柴大官人很爱才,在这以前柴大官人都是厚待谁?(洪教头)。可是今天,他一见这情景,立即气势汹汹地问:“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多指几生说),此人——板书:心胸狭窄
(4)气势汹汹
生读“冷笑了两声……” 师:同学们冷笑两声给我听听?(生冷笑)带着冷笑自读洪教头所说的话(生自读、接读)这样读多有味儿!齐读。
(5)暴躁
生读“洪教头跳起来说……” 师:说就说呗!还跳起来!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快读读,感受一下。(生自读)师:看到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啪”的一声,是什么声音?(生:拍桌子的声音)带上你的动作,读好这一句!师领:洪教头跳起来说——
3.师:好个咄咄逼人的洪教头!齐读这三处描写!
a“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b“冷笑了两声……”
c“洪教头跳起来说……”
过渡:面对咄咄逼人的洪教头,林冲又是怎样说的?“不敢……不敢”(多指几生说)
分析林冲:
师:林冲何许人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读好柴进的介绍词从这句,你觉得林冲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武艺高强
1.这位武艺高强八十万禁军教头面对……的洪教头,为何连说“不敢不敢”?他心里想什么?(不想惹事 给柴进面子) 师板书:谨慎
2.如果你是林冲,别人一再强调你是犯人,还笑话你没真功夫,你会怎样想?(生:)会怎样说?(生:)会怎样做?(生) 师:大家都没忍住!
3.你忍不住,可林冲却能——忍住!板书:忍
4.师:让我们拿起书来,分角色读好这段精彩的文字!
过渡:林冲想了这么多,忍了这么久,连说“不敢不敢”,后来为什么又只好拾起了棒?(生:逼人太甚)
(二)品读4——6自然段
1.出示:洪教头先脱了……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冲向林冲。战了四五个回合……我输了。
2.指读:这两处描写,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自己读一读。
3.生交流:
(第一句:洪教头耍威风、装模做样、虚张声势;第二句:洪教头争强好胜、夺银心切)
4.师:对于林冲的语言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生:林冲无可奈何,委婉提出开枷锁的要求)
5.分内容齐读这两处内容(一半读写洪的句子,另一半读写林的句子)
师过渡:林冲面对这位狂言恶语、无端挑衅的洪教头。先躬身施礼,是一忍;起身让座,是二忍;不敢不敢是三忍;只只好拿起棒,是四忍;不打认输,是五忍!到最后,好汉实在是——忍无可忍!该出手时——就出手!请大家拿起书,大声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配上《好汉歌》的伴奏曲)
(三)品读第七自然段
师:当25两重的大银出现在洪教头面前,这场比武就更有看头了!
1.指读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什么叫“把火烧天”?洪教头心里会想些什么?(打死你 得银子 得面子)
3.师:看到银子,洪教头的血都要沸腾起来了,此人—— (板书:贪财)面对这招“把火烧天”,林冲快速把棒—— 板书:一横,使出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4.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林很聪明 善于寻找机会)指导学生摆动作感受。
5.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洪教头这时——(指读)
6.从洪教头的动作、语言,你又发现什么?(气急败坏)
a林冲如何回手?(一退)板书。林冲一退有何用意?
b自己读好这句话(自由读、齐读体会)
7.精彩还在继续!指读下两句。生交流读书感悟:
8.林冲看出破绽,出手的时候到了!齐读—— 这又是怎样的林冲?(沉稳、机智)
9.面对气势汹汹、脚步已乱的洪教头,林冲只是抡起一棒——(生接:一扫)板书。此时,林冲心里想什么?再读这句话。
师过渡:林冲这简单的三招“一横、一退、一扫”就把洪教头打败正应了那句老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10.第七节表演与读书并进:两位同学扮演洪、林,将人物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其余同学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入手,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特点,然后引导细品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适当点拨,激发学生阅读、思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教师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领、指导作用,始终都围绕着“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根准绳。
三、拓展文本,回归主旨
面对众人哈哈大笑,洪教头是——(生接读)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洪教头的内心世界。他灰溜溜地走在路上,会想些什么呢?
2.生写话。交流。
3.了解两位人物性格特征,老师想送给他们一幅对联,出示:
做人和为贵 处事善领先 (师鼓励学生加横批:和善至上)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朗读中解读人性。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角色,就读出什么样的味道。尊重学生对洪教头的猜想,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从古典文学中生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汉,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这样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品读人物个性,结识更多好汉!
2.关于名著,老师只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好书要品 用心去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教给孩子感悟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也为写人的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3
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六、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七、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八、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九、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
十一、作业:讲一讲这个故事。
附板书:
18、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4
之三
太仓市实验小学 薛丽芬
2004年11月苏州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示范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词语,有选择地积累。
2、了解故事梗概,学习复述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概括故事
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读题目《22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读了这个课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林冲是怎样棒打林教头的,结果怎能样?
3、概括说课文主要内容:
林冲棒打洪教头。
自己练习——四生说(差——好)——再次仿照好生人人练说
学生善于倾听,他说得好,好在哪里?用词简炼,借鉴这些词语,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一)林冲为什么棒打洪教头?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批注。
1、你认为洪教头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依据。
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
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教“偏不信”?就是故意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2、林冲是怎样的人?忍。从哪里看出林冲的忍?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林冲怎样棒打洪教头的?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笔圈出洪教头的语言和动作和林冲的语言和动作,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第四、五自然段。
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
朗读竞赛第七节:
自由练读第七节
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
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教师范读。
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棒打的结果怎样?三生读第八节。
(三)练说:
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林冲是不是好汉?林冲是个怎样的好汉?
躬身施礼,一忍。如果不理你,你高兴不高兴?林冲让座,二忍,不敢不敢,三忍;只好提起棒四忍,不打认输,五忍,无可奈何;第七节,迫于无奈,忍无可忍,一棒扫倒,点到为止。
学习林冲什么?艺、义
2、洪教头是不是好汉?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今天学习了课文,我们接触到了水浒传108好汉中的豹子头林冲,书中还有许多的好汉。
你还了解《水浒传》里哪些人物?推荐看《水浒传》。建议先看简体字版本,再看繁体字版本。
板书:
22 林冲 棒打 洪教头
好汉
(义) 忍 狂
(艺) 精 躁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通过对人物对话、动作、外表等描写的朗读品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抓住课文的梗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课文中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3、初步掌握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概括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方法,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难点: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班级学生实际)
课前准备:了解水浒人物,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收看《水浒传》影视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并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和人物形象的品味做好铺垫。
一、激发情感、初读故
1、背景音乐:《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曲《好汉歌》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同学们了解了《水浒》,喜爱上了《水浒》。当听到那铿锵有力的歌声时,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一个个英雄的身影便活脱脱地展现在眼前。
2、《水浒传》与《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读过《水浒传》这部名著吗?展示并说说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3、指导初读:现在就让我们读一读根据《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的一篇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看一看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1、自读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自己练习——小组合作练说——再次仿照,人人练说:《林冲棒打洪教头》说的是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试,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让他羞愧而去的事。(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做到用词简炼。师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3、再读课文,联系题目,想一想课文重点应该写什么?(写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这经过应写清楚两个人为什么比武,怎么比武的,比武的结果怎样。)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
4、分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它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洪教头席间向林冲挑战。第二层是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二人初次交手。第三层是第六、七自然段,写林冲与洪教头再次交手,林冲获胜。
第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洪教头败给了林冲,满面羞愧而去。
5、再读体会。读了几遍课文,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释疑激趣。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从整体入手,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进一步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四、书面作业:1、习字册;2、收集资料。
第二课时
目标: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一、再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再读。请我们班的好汉读一读。生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把这些联系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柴进款待林冲的情景以及在柴进的要求与洪教头逼迫下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经过。)
3、你认为谁是好汉?为什么?从课题可以看出,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人物?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1、林冲棒打洪教头?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课文又是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的?自读课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生细读,讨论。
2、汇报:( )的林冲
——武艺高强。“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使出了自己浑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头打来,如果这一棒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把林冲怎么样?置人于死地呀。而林冲只是把棍一横,没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仅仅打了一下洪教头的小腿骨,没有打在人家要害,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点到为止。
理解“禁军”,保卫皇帝的部队——御林军,也叫禁军,最精锐的部队,人人武功高强。林冲是这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武功十分了得!可洪教头没有见过大世面,他自认为是柴进的师父,自认为自己有点本事,就谁也不放在眼里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机智。“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还有第七段中“洪教头一棒落空……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洪教头用的是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从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脚提起来,而林冲用的是拨草寻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来的脚上。请学生上台,分别表演“把火烧天”“拨草寻蛇”的招式。“把火烧天”是把棒高高举起,棒朝着天。这种招式一摆,必然露出了破绽——脚露出来了。林冲“拨草寻蛇”打他的脚,这就是林冲的聪明机智。
——勇敢。第七段中的“洪教头跳起来大叫:来!来!来!”这两句可以看出,林冲非常勇敢。因为洪教头挑战,那样气势汹汹,那样仗势吓人,那样的大喊大叫,而林冲却并没有害怕,仍然沉着应战,接受了洪教头的招数。
——镇定自若。“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谦虚。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心胸广阔。第三段中的两句话,“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洪教头心胸狭窄,这样傲慢,对林冲不理不睬的,但林冲丝毫没有和他斤斤计较。
——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所以林冲对他非常尊敬,有礼貌。从这儿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洪教头一棒落空……又举起了棒。”林冲见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从这几句话感觉到林冲善于观察,能够很快地捕捉对方的破绽。
3、另一个人物,谁?再读第七段。( )的洪教头。
——心胸狭窄、傲慢狂妄。“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看出;“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就越发要跟他交手。”因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洪教头才是一个柴大官人的师父,就看不起林冲,他却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厉害的人多着呢!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偏不信”?就是故意的。
——骄傲蛮横。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4、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比较作者对林冲、洪教头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辨认出这是林冲,那是洪教头。
其次,作者在描写时,还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找找人物的对比描写。
看,第三自然段中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一个谦让,一个傲慢;一个有礼,一个无礼,非常鲜明。这样把两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放在一起来描写,以形成鲜明对比的表达方法,就叫对比描写。
6、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又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顺应了学生的问题,但是又提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
7、指导朗读。鲜明的对比,在比较中凸现人物的性格。写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书,我们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赏读赏读。你们先练一练,读的时候,要把林冲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要把洪教头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练好以后,我请你来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8、棒打的结果怎样?这就是故事的结局。生齐读第八节。
9、复述第七段故事。对照板书,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有条理的复述课文,小组说——推荐说——评说,要求用上文后的词语。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2、看黑板,读课题,题目分明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读了全文,好像是洪教头要棒打林冲,处处挑衅林冲,要跟林冲打,要和林冲比,林冲一让再让,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点到为止。洪教头只能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了。你们说,究竟谁才是真好汉?(在黑板上“好汉”一词的后面打上“?”)
3、好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谦虚、机智、心胸广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提供片段《林冲风雪山神庙》,读一读。
2、想更多地知道以后的事情,了解更多的好汉人物,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水浒传》吧,把你觉得最喜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我们也了也来共同感受一下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巩固练习。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6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六、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七、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八、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九、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
十一、作业:讲一讲这个故事。
附板书: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7
[案例]
一个青年教师的正在上公开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林冲的性格特点,气氛十分火热:有的说,林冲武艺高强,有的说林冲彬彬有礼,有的说林冲谦虚忍让……
突然一个孩子打断了大家的讨论,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林冲戴了木枷,怎么可以拿棒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想这下可完了:这意外的生成,打破了原来的教学过程,超出了我们的预设!我们课前备课组可没有考虑到。这个年轻老师会怎么对待呢?
“哦,你学习真细致,也很会动脑筋,敢于提出新问题。那,我们还是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机智的青年老师没有慌张,而是巧妙地把“球”又踢给了学生,而且不露声色。
我开始担心着急起来:他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他这样不着边际地讨论下去,这教学任务怎么完得成?而且,这个问题有必要讨论吗?管他怎么拿的呢?
学生可没有这样想,他们的回答还很精彩。
生1:“我认为林冲武艺高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随意用脚一挑就行了,哪用得着用手啊!”哈哈,分析得有理有据,真是不同凡响。(大家不由一震:是的,林冲如此的本领,拿棒还不是小菜一碟!)
师:“恩,说的很有道理。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看看书,再细细研究研究。”老师没有就此结束,又引导道。(我不由得更着急了:哎呀,怎么搞的,就此点到为止,多好,还要浪费多少时间啊?)
学生们又开始看起书来,才一会儿,他们果然有新的发现了。
生2:“啊,老师,我觉得林冲还是从地上拿的棒,因为书上就是这样写的:‘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说。’他肯定是从地上拿的。”
生3:“我补充,从图上看,林冲是从地上拿的,他戴的木枷就是那种套在头上的,手被锁住,但还可以动的那种。”(大家一看插图,果然如此,不是那种手和头都被套住的那种)
生4;“还有,我觉得林冲也不是那种很张扬的人,他是不会神气地用脚一挑,显示自己的能耐的。因为书上写的是‘只好拿起一条棒’,可想而知,林冲多么谦虚,他是忍无可忍,才和洪教头较量的……”(这时,我才发现,孩子们的讨论学习是有价值的。老师的引导也是智慧的。)
……
师:“同学们,你们学得太棒了,说得太好了!林冲的性格特点,大家分析得十分透彻!读书就要这样,细细研究感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继续来学习研究……”青年老师这时才点到我们又预设的教学方案上来……(这时,我才由衷地感慨:真是精彩的生成啊!)
[反思]
这则案例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的意外生成,案例中,青年教师冷静地、智慧地、巧妙地引领孩子,让孩子们深入语言文字,自己探究研讨,寻找答案,真正地得到感悟。我想这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阅读;是文本、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真正“对话”、心灵碰撞;是真正地学语文,爱语文……这则案例也提醒我们,课堂上遇到意外生成,我们要这样做:
多一份宽容等待,让孩子会质疑。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教学环节一环套一环,紧锣密布,常常预设得较全面,孩子的生成也很少,即使生成了,为了完整完美的教学过程,因此也是蜻蜓点水,点到而已,不能让孩子尽兴。长此以往,孩子就显得被动,只会应答,而不会质疑,没有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像案例中的老师一样,给孩子宽容等待,让孩子说,让孩子想,让孩子充分表达……逐渐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积极质疑的好习惯。因为,智慧的火花就是在孩子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才产生的,而不是能够预设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尊重孩子的个性阅读,才能真正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精彩!
多一份智慧引领,让孩子会思考。在课堂上,面对孩子的意外生成,能敏感地捕捉,智慧的引领,“化腐朽为神奇”“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才是最关键的。对孩子意外生成的问题,如何解答,怎样研究,学得生动有趣等等,教师都要迅速做出抉择、引领,让孩子与文本、老师生动地对话,这样,才学得更加生动有效。案例中的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当然,这与老师课前对教材的深刻研究,对教案的烂熟于心,对孩子的学情了解等是分不开的;与一个老师所具有的丰富、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分不开的;与一个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也不开的……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多一份表扬鼓励,让孩子会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会质疑,敢质疑的孩子毕竟不多,即使有时候孩子提出的是一些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对这些孩子,我们老师一定要多表扬鼓励,要小心地呵护,要善于引导,要有意识的培养,因为这是孩子积极思维的体现,是孩子善于思考的一种意识培养,是孩子会学习的一种能力锻炼……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会学习,才会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8
一、 说教材
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愧而去。
全文共八个自段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大段。即1节,写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2至7节,详写林冲被迫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8节,写洪教头败给了林冲,满面羞愧而去。人物描写细腻传神,故事曲折动人,读来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认知水平,制订本课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林冲和洪教头二人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林冲的沉稳 与洪教头的狂躁。
教学难点: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评价人物特点。
二、 说教法
1、根据第一教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等任务,我选择“导学反馈法”进行教学,其步骤为“导向――导学――反馈”。导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导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实践。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评议、书面练习等活动。反馈:是指在重点内容导学以后的相对集中的评价和分析。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反映出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及时给予点拨或示范,使学生的学习逐步到位,逐步深化。
2、本人根据第二教时“读议全文,分析评价人物特点,复述课文”等任务,采用“四步导读法”,把第一教时看作是“四步导读”的第一步――初读、感知内容。循着其思路接下去导学:细读,品析词句――精读,揣摩写法――熟读,积累运用。
3、第三教时拓展延伸阶段,我采用“自读――积累”教学法:明确目标,课外自读,交流检查,摘录积累。
三、 说学法
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特色,我在三节课中分别授给学生如下几种学法:
1、利用工具书和学查“无字字典”读懂读顺课文。
2、根据学习目标,分步逐渐深入读书法。
3、广泛阅读,巧妙积累法,收集信息,丰富自己。
四、 说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先提出学习目标:扫除字词障碍,读懂读顺课文,给课文分段。采用“导学反馈法”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读读、划划、议议。为第二、三教时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环节略)
第二教时,采用“四步导读”法教学。具体环节如下:
1、复习巩固,引入正题。
这一过程让学生听写生字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为“细读”做好准备。
2、细读课文,分析评价人物特点
这过程指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描写的有关语句,反复朗读品味来把握人物特点。这里主要切忌提问太多、太碎、太杂。用一两个问题统领整个学习过程,捕捉住学生的思维“焦点”。比如,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冲的谦和忍让及其他的武艺高强”去读书探究,品析词句。看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3、精读课文,揣摩写法
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美”,揣摩其绝妙的写法。可以组织学生赏析精彩的语段并细细体味传神之处。从中吸取习作“营养”。
4、熟读好词佳句,积累运用有机结合
这一过程主要组织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背下来,并交流说明原因,接着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借助第一教时研究的段落提纲。
第三教时,采用“自读――积累”教学法。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水浒传”方面的书,并要求每人要记牢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或水浒人物的趣事。在课堂上进行讲故事竞赛。课内外密切结合,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9
一、词语:款待 羞惭 理睬 措手不及 依草附木 押解 较量
二、多音字。
hái jiě jīn zhāo
还( 还有) 解(理解) 禁( 禁不住)朝(朝阳)
huán jiè jìn cháo
还( 还书) 解(押解) 禁( 禁 止) 朝(朝代)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施耐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林冲是个武艺高强、临危不乱、足智多谋、谦逊识礼的人,洪教头是个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目中无人、自不量力的人。
2、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 《林冲雪夜上梁山》《误闯白虎堂》
四、拓展练习。
1、中国四大名著作者及主要人物:《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人物有鲁智深、林冲、李逵等;《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人物是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刘姥姥等。
2、《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
柴进--小旋风 吴用--智多星 李逵--黑旋风 鲁智深--花和尚
3、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六神无主 心花怒放 提心吊胆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0
教材简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同时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
2、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
3、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4、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108位好汉中第一位出场的:(生齐说)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学要求:
(1)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读准字音,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
(2)试着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词学习
枪棒 押解 理睬 白昼 衣裳 羞惭 灰溜溜 款待 推辞
较量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骗吃骗喝
指生读,小组读,齐读。
(2)课文朗读,指几位小朋友一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3)齐读课文,并再次思考如何给课文分段。
(4)讨论如何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始——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故事的发展——林冲受到柴进厚待,接受洪教头挑战。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故事的高潮——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对话、动作、精彩场面)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故事的结局——洪教头败给林冲,满面羞惭而去。
这几个部分的内容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可作为复述的板书,让学生复述时更有条理。
三、生字书写指导
四、学生当堂进行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指生简单说说故事过程)
2、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
林冲 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2)细读,讨论。
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2、讲读4-7小节。
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在描写人物或语言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通过对人物对话、动作、外表等描写的朗读品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抓住课文的梗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课文中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3、初步掌握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概括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方法,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难点: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班级学生实际)
课前准备:了解水浒人物,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收看《水浒传》影视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并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和人物形象的品味做好铺垫。
一、激发情感、初读故
1、背景音乐:《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曲《好汉歌》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同学们了解了《水浒》,喜爱上了《水浒》。当听到那铿锵有力的歌声时,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一个个英雄的身影便活脱脱地展现在眼前。
2、《水浒传》与《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读过《水浒传》这部名著吗?展示并说说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3、指导初读:现在就让我们读一读根据《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的一篇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看一看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1、自读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自己练习——小组合作练说——再次仿照,人人练说:《林冲棒打洪教头》说的是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试,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让他羞愧而去的事。(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做到用词简炼。师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3、再读课文,联系题目,想一想课文重点应该写什么?(写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这经过应写清楚两个人为什么比武,怎么比武的,比武的结果怎样。)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
4、分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它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洪教头席间向林冲挑战。第二层是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二人初次交手。第三层是第六、七自然段,写林冲与洪教头再次交手,林冲获胜。
第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洪教头败给了林冲,满面羞愧而去。
5、再读体会。读了几遍课文,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释疑激趣。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从整体入手,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进一步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四、书面作业:1、习字册;2、收集资料。
第二课时
目标: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一、再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再读。请我们班的好汉读一读。生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把这些联系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柴进款待林冲的情景以及在柴进的要求与洪教头逼迫下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经过。)
3、你认为谁是好汉?为什么?从课题可以看出,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人物?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1、林冲棒打洪教头?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课文又是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的?自读课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生细读,讨论。
2、汇报:( )的林冲
——武艺高强。“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使出了自己浑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头打来,如果这一棒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把林冲怎么样?置人于死地呀。而林冲只是把棍一横,没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仅仅打了一下洪教头的小腿骨,没有打在人家要害,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点到为止。
理解“禁军”,保卫皇帝的部队——御林军,也叫禁军,最精锐的部队,人人武功高强。林冲是这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武功十分了得!可洪教头没有见过大世面,他自认为是柴进的师父,自认为自己有点本事,就谁也不放在眼里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机智。“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还有第七段中“洪教头一棒落空……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洪教头用的是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从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脚提起来,而林冲用的是拨草寻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来的脚上。请学生上台,分别表演“把火烧天”“拨草寻蛇”的招式。“把火烧天”是把棒高高举起,棒朝着天。这种招式一摆,必然露出了破绽——脚露出来了。林冲“拨草寻蛇”打他的脚,这就是林冲的聪明机智。
——勇敢。第七段中的“洪教头跳起来大叫:来!来!来!”这两句可以看出,林冲非常勇敢。因为洪教头挑战,那样气势汹汹,那样仗势吓人,那样的大喊大叫,而林冲却并没有害怕,仍然沉着应战,接受了洪教头的招数。
——镇定自若。“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谦虚。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心胸广阔。第三段中的两句话,“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洪教头心胸狭窄,这样傲慢,对林冲不理不睬的,但林冲丝毫没有和他斤斤计较。
——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所以林冲对他非常尊敬,有礼貌。从这儿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洪教头一棒落空……又举起了棒。”林冲见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从这几句话感觉到林冲善于观察,能够很快地捕捉对方的破绽。
3、另一个人物,谁?再读第七段。( )的洪教头。
——心胸狭窄、傲慢狂妄。“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看出;“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就越发要跟他交手。”因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洪教头才是一个柴大官人的师父,就看不起林冲,他却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厉害的人多着呢!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偏不信”?就是故意的。
——骄傲蛮横。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4、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比较作者对林冲、洪教头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辨认出这是林冲,那是洪教头。
其次,作者在描写时,还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找找人物的对比描写。
看,第三自然段中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一个谦让,一个傲慢;一个有礼,一个无礼,非常鲜明。这样把两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放在一起来描写,以形成鲜明对比的表达方法,就叫对比描写。
6、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又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顺应了学生的问题,但是又提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
7、指导朗读。鲜明的对比,在比较中凸现人物的性格。写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书,我们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赏读赏读。你们先练一练,读的时候,要把林冲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要把洪教头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练好以后,我请你来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8、棒打的结果怎样?这就是故事的结局。生齐读第八节。
9、复述第七段故事。对照板书,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有条理的复述课文,小组说——推荐说——评说,要求用上文后的词语。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2、看黑板,读课题,题目分明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读了全文,好像是洪教头要棒打林冲,处处挑衅林冲,要跟林冲打,要和林冲比,林冲一让再让,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点到为止。洪教头只能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了。你们说,究竟谁才是真好汉?(在黑板上“好汉”一词的后面打上“?”)
3、好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谦虚、机智、心胸广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提供片段《林冲风雪山神庙》,读一读。
2、想更多地知道以后的事情,了解更多的好汉人物,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水浒传》吧,把你觉得最喜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我们也了也来共同感受一下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巩固练习。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2
【教学要求】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像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2、感知林冲和洪教头等人物个性鲜明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1、出示练习7中的12个成语。
2、歌曲《好汉歌》。
二、感知人物形象
1、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林冲是个( )的好汉。
⑴武艺高强、临危不乱
讲读课文第七小节
①找出林冲的动作、四人小组交流想象动作
②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③交流感受
④感情朗读
⑵谦虚忍让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行大礼)
林冲起身让座。(让上座)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受屈辱)
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推不掉)
⑶足智多谋
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
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结合书149页插图,学生简介几位梁山好汉
教师小结:勇敢坚强或有胆识有作为的男子都叫好汉。
2、洪教头为什么不能算好汉?
⑴、洪教头的武艺如何?(如果林冲不摘下木枷,能打败洪教头吗?)
⑵也有一身武艺的洪教头为什么不能被称为好汉?
(自以为是、惟我独尊、自不量力、傲慢无礼、贪图钱财、心胸狭隘……)
⑶电视剧欣赏
三、总结全文
师述“众人”在小说中的作用。
思考柴进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设疑
课后作业:
柴进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又是一位怎样的好汉?阅读《水浒》原著,试着回答这两个问题。
附板书
林冲 是(武艺高强、临危不乱、谦虚忍让、足智多谋)的好汉
棒打
洪教头 ……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3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 (结果) 。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 〖你正在浏览《老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 自以为是
忍让 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 骄傲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4
1、阅读课文填空。
(1)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三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书后摘录一个句子介绍《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柴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林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洪教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自能拓展】
《水浒传》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好汉,他们人人都有绰号,请你帮下面的绰号找主人。
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__
拼命三郎:________________
菜园子: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采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听《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熟悉的旋律荡气回肠,一个个英雄好汉仿佛就在眼前。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一部名著(《水浒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有( )( )( )( ) …… 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 )( ) ……
3.(出示林冲图片)今天先表一人,此人东京汴梁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此人姓甚名谁?(林冲)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
4.板题,读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看题目,就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汇报交流。
1.学习提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抓住文中的词句汇报交流:
(1)外貌描写: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2)语言描写: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武师。”
洪教头喝道:“来!来!”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林冲说:“不敢,不敢”。“请教了。”“我输了”
(3)动作描写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来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写出了心胸狭窄、傲慢狂妄、目中无人、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洪教头的形象和林冲武艺高强、谦卑忍让、沉着应变、忠直淳朴、心胸广阔、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机智勇敢的形象。)
3.讨论:洪教头是坏人吗?
(尚有羞耻之心,还不是坏人。)
4.用一个字来说林冲会是哪个字?(忍)
林冲 洪教头
躬身施礼 全不理睬 一忍
起身让座 径坐上首 二忍
默不作声 指桑骂槐 三忍
不敢不敢 较量一下 四忍
只好请教 举棒大喝 五忍
不打认输 提棒就打 六忍
一横一退 气势汹汹 七忍
抡棒一扫 扑倒在地 点到为止,宽以待人
5.齐读诗赞林冲:
昔日东京豹子头,一朝落难走沧州。佐借梁王三巡酒,开枷应战洪教头。一横一退复一扫,棒打狂徒见惭羞。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东。
三、品悟写法,走进名著。
1.回顾一下,这样丰富而鲜活的人物,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语言洗练,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采用反衬的写法,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2.还有什么疑问:
柴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身份?
林冲为什么遭高太尉陷害?之后有发生了什么故事?
3.拓展阅读《水浒传》,金圣叹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1)写众多好汉被“逼”着杀人、抢劫、放火,正是《水浒传》的精华所在,这些故事值得细细品读。——某专家看法。
(2)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民间老话。
(3)《水浒传》中杀人像砍西瓜一样随便,这样的名著怎么能读出一个民族的美丽心灵。——某作家语录
4.请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6
放好汉歌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由水浒传改变的一篇课文,跟老师一起来写
棒是生字,要想棒要先 谦让,左边要给右边让点位置,这样写才好看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出示词语
齐读
师:有一个词,大家打嗝了,羞惭
连读三遍
这些红色的词语,你知道意思吗?
生:我知道发配的意思
犯罪了在脸上刺上字
生:我知道依草附木的意思,依仗他人的权利
生:我知道非比他人的意思,就是比普通人的才智力量比其他人都厉害
师:我们可以换个词,其他人都比不了,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禁军教头,一个训练军队的武官
师:看来生字词大家掌握的非常扎实,课文一定也读得不错,那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生:……
师:这节课就是要来品读一下课文,默读前三个小节,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认为精彩?
生: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听着胸脯……我 看出林冲目中无人,非常骄傲
师板书傲
我们读书要抓住关键词语,细细揣摩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节这句话:林冲起身让座……林冲很有礼貌,洪教头目中无人
师:你真会读书!让我们一起读读
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更加衬托出林冲的谦虚忍让
生:把林教头称为犯人,洪教头非常目中无人
生:表面上说有人骗吃骗喝,世界上是在诋毁林冲。
师:从冷笑,人物语言要读好,提示语言少不了
人物语言要细细品味
首先笑林冲的身份,第二笑林冲骗吃骗喝,笑林冲走投无路,只能来柴进床上依草附木,再读读,看洪教头还笑谁?
生齐读
师:还笑谁啊?
生:还笑柴进,我从冒充武师,骗吃骗喝
师:这就是小说人物语言的魅力
人物语言要读妙,走进内心最重要
自由读
指名读
师:作者把人物写活了,这位同学把人物给读活了。我看大家都注意到了第三段,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很喜欢第三段,谁愿意来分角色来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
默读自学方法,自学4、5、6
师:谁愿意说说精彩句子,和精彩理由?
生:我觉得林教头非常狼狈,傲慢无礼
师:你怎么看出他的狼狈了?只看出他的傲慢无礼
生:我从拖、拿、敲等看出洪教头非常想获胜,打败林教头
师:纠正一个读音,喝道
生:我从洪教头先脱了衣服……从来来来,我可以看出他的目中无人,敲不起他
师:几百年来水浒传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有人还编了歇后语,上半句是我们的课题,你猜下半句是什么?
生:大炮打蚊子
师:我觉得你说颠倒了
其实答案就在第七段,可以用一个词和一个字来评价他们两个
默读第七段
师:咱们先来评价一下洪教头
生:我看出他很狂暴,因为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两银子,从浑身看出他很狂暴
生:我从洪教头恼恨林冲……看出洪教头很贪财
生:我觉得他很爱面子,林冲已经吧他打到之后,还跳出来来来
师:这是你独特的理解
生:我从洪教头起来大喊……说明洪教头非常心狠手辣
师:一个字概括,狠
我们来评价林冲
生:我觉得他武艺高强、机智
师:歇后语是专找破绽下手
老师想象说书先生一样把这段说说,想不想听?
师说
你们想不想说一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练说!
师:我给大家点掌声,你回家来一段,家人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到?
生:因为他想打林冲头的时候,没站稳就继续打
师:洪教头不仅武艺不精,而且操之过急
武师止和戈,练武之人,以武止戈,以德服人
在水浒传中有好多这样的英雄的人物,武松……快去读读吧,里面的荡气回肠的情节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
还有一会时间,看看老师留给大家的作业:
1、描红
2、复述课文
哨声响
下课!
林冲棒打洪教头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陈东东
上课学生:南京致远外国语学校五(2)班
一. 导入。
播放主题曲。
师:谁了解《水浒传》,学习一篇改编有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跟老师写课题。要写棒,先谦让。得左边让着右边。
二、检查预习
老师先来检查预习的情况,会读大屏幕上的词语吗
生齐读词语。
师:这些红色的词语会解释吗
生:我知道依草附木的意思。依靠别人的意思
非比他人的意思,别的人都比不了。
师:换位置,非比他人就是他人比不了。
生:我知道禁军的意思。是保护皇帝的人。
我知道措手不及,是来不及的意思。
师:词语预习得不错,我相信课文也学得不错。谁来说说。
生:是讲林冲发配,跟洪教头比武的故事。并打败了洪教头。
三、品味语言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二、三段。品读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领悟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找出关键词。
谁来说说。
生:第三自然读。歪戴头巾,看出洪教头目中无人。
我想补充一下,还可以看出很粗鲁。
师:还能看出别的句子吗
生:人物对比。上首坐了。
师:我们也来人物对比。
师领读人物对比。
洪教头的傲慢更衬托出林冲的谦虚忍让。
生:“大官人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师:哪个词语还能读出洪教头诋毁林冲?
生:冷笑
师:要把对话要读好,提示语言少不了。他会笑林冲什么?
跟老师细细体会一下,到底有几层意思?
第一层犯人,第二层骗吃骗吃,第三层蒙人。还笑谁
生:柴进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了?
生:读课文。
师:表达了对柴进的不满,走进内心最重要。揣摩洪教头的心理。先读读这几句。
生大声说人物对话
师:谁来读读看。
生:洪教头冷笑了两声——
师:课文的第三段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进行了描写,真是入木三分,值得我们学习。谁愿意和老师分角色来读一读。师生分角色读。
师:这样读书多带劲呀,给他们点掌声。
出示默读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师:你看出洪教头的什么
生:狼狈。
我想补充一下,从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根棒说请教了,从只好看出林冲不想冲突。
我从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来来,看出洪教头目中无人。
师:很精彩,相信大家用这种方法读课文一定很精彩,千百年来,人们把它编成了歇后语。这个课题就是一个。
生:高射炮打蚊子。
师:我想你说颠倒了。自不量力。答案就在第四自然段,一个词或一个字。读一读,找一找。
生:我可以看出洪教头很狂暴。浑身可以看出。
我从洪教头恼恨林冲,一锭银子,可以看出洪教头很贪财。
我看这一段写出了洪教头自不量力。
师:劈头打来,可以看出洪教头?
生:心狠手辣。
师:一个字狠,板书。原来林冲的机智就体现在每一招的。
这个歇后语下半句就被同学们给找到了。专找破绽 下手。
师读课文。你们想不想试试。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很开心地捧着书读这一部分。
师:洪教头怎么就会输了?
生:操之过急
师:武折开来,不就是停止争斗,以德服人。水浒传中有许多这样的人物,请同学们去回去读一读。这节课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完成作业。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与评点
执教: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陈东东
地点:金陵中学河西会场
实录与评点:寻找方向
师:用好汉歌导入。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
生:四大名著之一。
生:一百零八位英雄。
生:施耐庵写的。
【评点:这边的孩子很了不起啊,回答问题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课堂就容易走向高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棒”要想棒,先谦让,左边得给右边让点位置。
师: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
(生字词未记录下。)
师:这些红色的词语,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发配的意思,古时犯人,在脸上刻字。
师:是刺字不是刻字。
生:依草附木是依靠有势力的人。
师:你解释得非常准确。
生:非比他人,一般人都比不上。
师:我们可以直接将“非”解释为不,就是别人比不上。
生:禁军是皇帝的军队。
【评点:这里展示了教师对词语理解的引导,注意了方法的渗透,而且,方式都不一样。】
生:讲主要内容。
师:这堂课,我们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默读课文前三段,画出精彩的句子,想想你为什么觉得他精彩。
生:默读课文,圈画。
【评点:老师在评点时,能够非常准确地抓住孩子发言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这显示了教师的教学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前两句。从“歪戴着头巾”看出洪教头目中无人……看出林冲非常的谦虚。
师:我们读书就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能品读出人物的形象。
【评点:学生回答问题有条有理。“请大家跟我看”“我想补充”……这应该是长时间训练的结果,有“我”课堂的印记,其实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师的作用就可以慢慢退隐了。】
生:洪教头也不相让,直接到上首坐了。而林冲起身让座。
师:你很会对比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生:读这段话。
师:这里看出了林冲的谦虚忍让。
师:人物语言要读好,提示语言少补了。什么是冷笑?
生:不怀好意。充满嘲讽。
【评点:这堂课让学生采用一种对话教学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如果学生没有比较好的对话习惯的话,课堂就可能出现冷场。】
师:笑林冲的身份,是流配的犯人;笑林冲没真本事;笑林冲来依草附木。洪教头还笑谁了?
生:还笑了柴进。
师:这就是名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多么耐人寻味啊!
生:
师:人物语言要读妙,走进内心最重要。
【评点:这位老师还比较幽默哈,就像街头卖什么药膏的,给学生的提示语,都是一些打油句,读来朗朗上口。有水准。】
生:
师:作者将人物写活了,你将人物读活了。课文第三段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我想和大家分角色朗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还比较有有色。)
师:出示自学方法,自学课文的四五六三段。
(自学方法:
一读:默读课文;
二找:精彩的句子;
三)
【评点:这边的孩子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他们默读课文的眼神,身在大都市的小学生,他们是如何获得这样一种学习的宁静的?】
生: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狼狈,无礼。
生:……“来”“来”……我从这里体会到洪教头十分想获胜。
师:你抓住关键词语细细揣摩有了自己的收获。
生:我想补充一下: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棍,说请教了。
师:你说得真好,你抓住对比,体会出人物的特点。
生:……“来”“来”……
师:几百年人,《水浒传》编成了一句歇后语“林冲棒打洪教头——”答案就藏在第七段,评价一下他们的打法。
生:写出了洪教头的贪。
生:写出洪教头的自不量力。
生:心狠手辣。
师:林冲都很有发现洪教头的破绽。这句歇后语的后半句就是“专抓破绽下手”。老师想用说书的形式来说说这一段。
【评点:讲得还比较有声有色。老师的素养啊,要训练,培养的内容真实不可测啊!】
师:你们想不想说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练习。
师: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
生:
师:
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轻敌了。
师:讲解“武”,学武之人,应该用武制止争斗。林冲不就是这样吗?
板书:让 傲
智 好汉 狠
师:课后,我们去读读《水浒传》吧!这样会让我们流连忘返。
【评点:现在发现老师想将整篇课文打通关。重点学习第三段,自读四到六段,最后用歇后语解决第七段。中间四到六段的学习有走过场的嫌疑。学生对课文显然不熟,读错了不少了字。教师在学生对课文还不是非常熟练的情况下,就打通课文是不是值得商榷。这堂课,老师渐渐退隐到课后,学生渐渐走到课前。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值得推荐的,但是,首先需要学生适应这样一种方式的学习,不然,在课堂上,学生是无所适从的。但以后,这肯定是方向。】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篇17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朗读题目
(播放课件:音画视听“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师:(引子)“话说,北宋政和年间,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这便引出了你们所见的——
生:《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部分之人之士。”
师:(开脸儿)今天先表一人(对着图说),此人东京汴梁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hàn)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此人姓甚名谁?
生:林冲!(板书“林冲”)
师:面对千年的人物,该怎样读出来?(生再读,有力量了。)
师:说到豹子头林冲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所以《水浒传》六至十一回都写到了他(课件):
生:(朗读)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生:(朗读)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生:(朗读)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题目板书完整:棒打洪教头)
师:这便引出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八回的一个章节。让我们好好朗读题目!(课件)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在“打”。)
师:(点评)如闻其声!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在“林冲”。)
师:(点评)如见其人!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洪教头”。)
师:(点评)打的不是别人,就是这“洪教头”!
师:好文在手,须得琅琅上口!今天我们就像读题目一样,逐字逐句地,细细地朗读这篇千古文章。(板书:朗读)
第二板块:朗读外貌
师:(引读)且说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
生:(朗读)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瞧,这副模样——来者不善!咱们好好读出人物的外貌。(课件)
生:(朗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谁来再朗读,让我们见识见识他的尊荣?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朗读时,没有重音“挺”。)
师:洪教头的胸脯不够挺啊。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洪教头胸脯“挺”了,可戴的头巾不够“歪”!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终于读出了一个“挺”着胸脯,歪戴头巾的洪教头。)
师:朗读着落至此,洪教头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生:这是一个骄傲的教头。
生:我觉得洪教头特别没有礼貌,给人感觉很无礼。
生:洪教头一出场就想要显示自己的威风吓住林冲,也许就是要这样打扮。
生:洪教头给我傲慢的印象。有点盛气凛然。
师:凛然?
生:盛气凌人。
师:好一个人前人后,百步威风的主儿!将同学们所说的词语归纳起来,那就是:狂妄!(板书)就这么读,人物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生:(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第三板块:朗读语言
一、第一次对话
(一)朗读洪教头的语言
师:古人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可这狂妄的洪教头与林冲萍水相逢、素未谋面,却全然不顾柴进介绍,便自顾冒了一串问话,于是就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好好读读。(出示以下文字)
生:(放开声音朗读人物的语言):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师:千古美文,要老老实实地走进去,逐字逐句读。先让我们细读第一句——
生:(朗读)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师:“何故”就是无缘无故,就是为什么。谁再来读,体会这“何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在体现“何故”。)
师:是啊,柴进何故如此?洪教头感到疑惑。
师:再看,“厚待”那可是——
生:款待。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用厚待而不用款待?
生:厚待是热情款待。
师:好一个热情款待。谁再读,体会这如此的厚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在体现“厚待”。)
师:对林冲“何故”如此“厚待”?这难免让洪教头再次疑惑。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再读,体会疑惑。)
师:柴进呀,柴大庄主,你怎么能厚待这个脸上刺着金印的“犯人”!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再读!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音在“犯人”。)
师:洪教头真是疑惑满腹。那就请你扮演洪教头,带着你的层层疑问,再好好问问柴进!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侧重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
师:听洪教头这么一问,柴进赶忙解释说——
生:(朗读)“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啊。
师:没想到洪教头又冒出了第二句——
生:(朗读)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怎么能如此轻信?”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
生: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能轻信。
师:刚才是疑问,现在可是反问。让我们好好听听洪教头的反问!
生:“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慢慢数数洪教头的话,他给林冲起了多少外号?
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这句话中提取)有“犯人”;
生:“流配的犯人”;
生:“吃闲饭的”;
生:“冒牌武师”;
生:“骗子”;
师:呵呵,一共五个称呼。每一个外号都是冷嘲热讽,想想洪教头该怎么一字一顿地数落挖苦林冲?
生:“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朗读时,体现“数落”的语气。)
师:掌声给他。一字一顿的,把对对方的评价都送到对方的耳朵里。就要这样一字不差的数落、挖苦。这里还要注意,洪教头是“冷笑”了两声说的,你就是洪教头,来冷笑两声,再数落反问。
生: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把文本中“冷笑”变成了真实的声音,然后再数落反问的语气读。)
师:听到洪教头如此反问,咄咄逼人,柴进又解释道——
生:(朗读)“你可别小瞧了他呀!”
师:没想到这句话没能让洪教头幡然醒悟,冷静下来,反倒是火上浇油——
生:(朗读)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展开想象,他会怎样“跳起来”的?(学生说出什么样,就直接引导表演朗读。)
生:(学生跳起来朗读)“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 一定是火冒三丈!
生:(学生跺脚)“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吹胡子瞪眼!
生:(学生拍着桌子)“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那可真是拍案而起!
生:(学生捶着胸脯)“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那真是青筋暴起!看来,洪教头对林冲,那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儿,一百二十个不满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教师引)洪教头跳起来说——(学生接)“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这正是,怒从身边起,恨向胆边生!瞧,洪教头从疑问到反问,到问都不问了,干脆,直接叫板。听,这声音就在我们耳边连珠炮似地响起来了,连起来再读!
生:(朗读)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朗读着落至此,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渗透“朗读就是理解”的观点。)
生:我觉得洪教头太没有礼貌了,太过分了!
生:洪教头真是过于狂妄啊,骄傲蛮横!
生:这家伙简直不像话了,飞扬跋扈!
师:这正是“一样人,便还他一样的说话,更还他一样的评价。”(板书“无礼”、“骄横”。) 再读!(学生读略。)
(二)朗读林冲的语言
师:面对如此狂妄、无礼、骄横的洪教头,而林冲只说了两个字——
生:(朗读)“不敢”。
师:这“不敢”一个嫌不够,又重复了一遍——
生:(朗读)“不敢,不敢。”
师:别忘了,这两个“不敢”林冲是“连说”的——
生:(朗读)“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虽说自己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山外有人,洪教头毕竟也是教头,怎能造次?于是林冲连说——
生:“不敢,不敢”。(读出了谦虚的语气)
师:我们听到态度如此“谦虚”。(板书“谦虚”。)想到人家是 柴进的老师呀,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礼节我懂啊,于是林冲连说——
生:(朗读,读出了很有礼貌的语气。)
师:我听出是一份“知礼”。(板书)想到自己是个犯人,已经连遭不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忍着吧,于是林冲连说——
生:(朗读,读出一种忍受的语气)“不敢,不敢”。
师:多么忍让的林冲呀!(板书“忍让”。)(在多重朗读人物语言中,感受人物性格。)
二、第二次对话
师:按理说,既然人家林冲不接招,这个故事就该结束了,可这好客的柴进又将了一军——
生:(朗读)“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师: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又引出了第二次对话——
生:(朗读)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师: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白昼。瞧——
生:(朗读)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
师:“洪教头先脱了衣裳”,那叫——摩拳擦掌、赤膊上阵,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生:(朗读,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来!来!来!”
师:接着,洪教头“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这是在干什么?
生:看我怎么教训你,带着胜券在握的喜悦,炫耀地说。
师:那就请你带着炫耀的语气再来读——
生:(带着一副胜券在握的语气)“来!来!来!”
师:这还没完,再看,洪教头又“独自耍了一阵”,这又是何意?
生:带着一副挑衅的语气。
师:那又该怎么说?
生:(带着一副挑衅的语气朗读)“来!来!来!”
师:别忘了洪教头那可是当一切准备停当,运满丹田之气,最后才喝道——
生:(带着“喝”声)“来!来!来!”
师:从声音的高低上,听出来,你是由高到低朗读。
生:“来!来!来!”
师:你是由低到高地喝。
师:从语言的停顿上,还可以是两字在前地喝——
生:来来!——来!
师:既然如此,从语言的停顿上,还会有两字在后地喝。
生:来!——来来!”
师:当然还可能从语气的节奏上,语气很快——
生:“来!来!来!”
师:(从语气的节奏上,缓的语气)
生: “来!——来!——来!——”
师:这人要露脸,墙城都挡不住。这场比武宛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这要是李逵,肯定也跟着喝道“来来来”,我怕你这鸟人怎地!(学生大笑)可林冲的反应呢?
生:(朗读)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师:洪教头的话可是一连串的叹号,而林冲只有一个句号。林冲该怎么说——
生:(语气那么平和谦虚)“请教了。”(回扣板书)
师:别忘了,林冲是“只好”说这句话的,再读——
生:“请教了。”
师:我听出了被逼无奈、迫不得已啊
生:“请教了。”
师:我又听出了那份无可奈何的忍让啊。(回扣板书)尽管如此,林冲还不忘一个请字——
生:“请教了。”(朗读中体现礼貌的语气)
师:多么谦虚、知礼、忍让的林冲!
第四板块:朗读动作
师:话都将到这份上了,一场打斗在所难免!让我们朗读他们打斗的动作——
生:(自由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师:听你们一读,那可真是 “人如猛虎,棒赛欢龙。”我们先看第一回合——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把火烧天”是个怎样的招式?
生:很用力地拿棒一捅。
师:棒是从头上来还是直接这样做?
生:那可是举着棒在头上,像燃烧着的火把,滚滚而来,扑向林冲。
师:好!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去,再读这个招式!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师:“拨草寻蛇”又是个怎样的招式?
生:拿着棒对着洪教头的腰扫过去。
生:不是打草惊蛇,而是投石问路,引蛇出洞。
师: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就读这个招式!
生:(朗读)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把这两个招式送进第一回合,加上动作表演读!
生:(动作表演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洪教头第一棒刚猛霸道,林冲招架之式只是“一横”(加红),只是接招没有出击,也是知礼啊。(又一次回扣板书)
师:胜负未分,怎能罢手?第二回合继续!
生:(朗读)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注意,洪教头这回可是“劈头打来”(加红),势如猛虎下山,力若泰山压顶,谁来读!
生:(朗读的仿佛泰山压顶)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这招式之中,洪教头还是那样——
生:骄横。
师:还是那样——
生:狂妄。
师:还是那样——
生:无礼。
师:再看林冲第一回合是“一横”,现在是“一退”(加红)这一重,一轻,对比着再来读!
生:(朗读出对比的语气)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这一退也是一种忍让啊。(又一次回扣板书)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快看第三回合——
生:(朗读)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师: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一个“一扫”(加红)的动作就结束战斗了。也是一种谦虚。结果呢——
生:(朗读)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师:瞧,这就是棒打洪教头的精彩瞬间(出图)。这真是说时迟,那时快(配乐)。这一场打斗不过三个回合!让我们再次朗读,仿佛亲临这精彩的镜头!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第五板块:朗读总结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对他们的理解就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这堂课就有了一个共识,通过朗读获得了理解,也可以说——
生:朗读就是理解。(将板书补充完整。)
师:这正是——
生:(齐读赋赞)昔日东京豹子头,一朝落难走沧州。
佐借梁王三巡酒,开枷应战洪教头。
一横一退复一扫,棒打狂徒见惭羞。
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东。
师:朗读至此,欲知后文如何,且听下堂课继续分解!
- 推荐阅读:
-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通用16篇)
-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
-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精选3篇)
- 《林冲棒打洪教头》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五上《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陈东东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精选16篇)
-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