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

2024-01-14人围观
简介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  20__年的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袁隆平爷爷去世了。  本来我们是不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视频,看完了视频我们才知道,袁隆平爷爷是是一个91岁接近100岁的老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袁隆平爷爷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为了让大家吃饱饭,他立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研究高产量的水稻,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

  20__年的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袁隆平爷爷去世了。

  本来我们是不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视频,看完了视频我们才知道,袁隆平爷爷是是一个91岁接近100岁的老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袁隆平爷爷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为了让大家吃饱饭,他立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研究高产量的水稻,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他终于研究成功了一种杂交水稻。他研究水稻一是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喜欢钻研就像其他好多科学家一样兴趣使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认识到高产量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便更加努力了。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1个梦想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想的意思是他想让稻谷长得更高,可以在下面乘凉。第2个梦想是杂交水稻可以覆盖全球梦,他想要自己发明的杂交水稻种于全球各地,让人民不再受饿。

  虽然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但他这种热爱科学的精神留了下来。我们要向他学习,好好读书,用自己所学为祖国做贡献,像袁隆平爷爷一样成为家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2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20__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__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3

  袁隆平同志是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8月至1953年8月,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1953年8月至1971年1月,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1971年1月至1984年6月,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员(1978年9月晋升为研究员)。1984年6月至1988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至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5月至20__年1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其间:1995年5月至20__年8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__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曾经说过,他等待的是一场考试,考试的学生是水稻,分数是亩产,结果最后事超过了世界纪录,完成了他的梦想,分别于20__、20__、20__、20__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4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5月22日袁隆平爷爷逝世了,袁隆平爷爷是发明杂交水稻的人,他让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

  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被美国人嗯,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当时袁隆平爷爷的家里的条件还不错,他的爸爸妈妈想让他上好的大学,但袁隆平爷爷想重新报考重庆农业大学,在19岁的时候开始研发杂交水稻,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他还嘱托我们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们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都会想到袁隆平爷爷。

  翻开课本,我们总能看到他的照片,他和水稻总是在一起,当时为了让袁隆平爷爷方便研究,在他们家门口,开辟了一片实验地,凭结业早上起来不是刷牙洗脸吃饭,而是先跑到那一片实验地看一看,杂交水稻怎么样了。

  在5月22日13:07,“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送别袁老!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5

  说到袁隆平爷爷,他可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但在5月22日,下午1点07分的时候,她因为器官衰竭,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全家在为他唱国歌,所以她是微笑着去世的。

  在1960年的时候,食物匮乏,造成了饥荒,那时的人们饿着肚子,什么也没有,就在这时,袁隆平爷爷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种植出了上千斤的水稻为祖国14亿人提供了粮食,所以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现在我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不像以前那样缺乏粮食,但还是有的人浪费粮食,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粮食,坚决不浪费。

  袁隆平的精神和效仿是指导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钻研,比如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做了就要奔着往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爷爷报效祖国的精神。

  现在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我们要把它的英雄事迹铭记于心中,并把这英雄事迹告诉后代,让后代永远记住袁隆平爷爷,一个让中国,不再闹饥荒的英雄。

  向袁隆平爷爷致敬,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6

  昨天,爸爸说袁隆平爷爷去世了。电视里好多人都在向袁隆平爷爷致敬,有很多人冒着雨、排着长长的队伍,只是为了向他献上一束花,表达自己的哀思。还有很多人在马路上追赶着袁隆平爷爷的灵车,一边追着一边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还有的人在朗读自己为袁爷爷写的诗,念着念着就失声哭了起来。

  我知道袁爷爷是研究杂交水稻的大科学家,但是我没想到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掉念着袁爷爷。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他小时候买粮食和在外面吃饭都需要粮票。那会儿一亩水稻的产量大概只有八百斤,后来种上了袁爷爷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一亩地的产量能达到3000斤。使得我们国家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解决了我们十四亿人口吃饱饭的问题,从而让我们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可以自给自足。爸爸和妈妈在看电视转播时也流下了眼泪,虽然他们是偷偷地流泪,但是他们用纸巾擦眼睛的动作让我知道他们流泪了。

  我觉得当一名科学家真的很受人尊重,我上课要认真听讲,长大了当一名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学家,做一名对社会有用和有贡献的人。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7

  我有许许多多敬佩的人,可我最敬佩的人还是“袁爷爷”。袁隆平爷爷曾多次公开表示“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

  一九六零年,罕见的天灾,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爷爷看到不知有多少人饿死在路边。

  上世纪七十年代,袁隆平爷爷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可大规模推广的杂交水稻,产量比普通水稻增产几百斤。让几百万人远离了饥饿。

  袁隆平爷爷一生钻研水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多天都泡在田中,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一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世人远离饥饿。“禾下乘凉梦”是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種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样大,他和同事,助手们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袁爷爷一生甘做一粒种子,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徝得我们学习。如今,他已经远离了人世,但他的精神与世长存。我做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长大后要为袁隆平爷爷未完成的两个梦想做出贡献。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8

  袁隆平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农业科技史上塑就了万众景仰的里程碑。所以,他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虽然袁隆平经常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但他还是艰难而执着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让近20年的粮食增加了至少3000多亿公斤。

  袁隆平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灵感、机遇”,同时还要有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还说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而且,袁隆平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当选者。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所以我十分敬佩他,因为有了杂交水稻,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万人的吃饭,让他们不再挨饿。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9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想到这句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在上一周要去死的袁隆平爷爷。他都90岁了,但是心态还是很好,身体还很健康,你们觉得他不是很伟大吗?

  袁隆平爷爷,您的去世让我瞬间感到不好。虽然我只听说过你,但从没与你好好的见过一次面或拉过手,但是我总是知道你,你为我们中国做出了许多贡献,以前中国只是要维和国家的食物,但是当您到了一个农民以后。中国彻彻底底的出来了,您真伟大。为了不让人饿肚子,你放弃自己的辛苦啊!

  袁隆平爷爷在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农业,他创造了13年。让中国一大半的人都吃上了粮食。人生中有多少个13年的,可是袁隆平爷爷就在这一个13年的时间内,让饿着肚子的中国人一大部分全都吃上了粮食。他现在90岁了,还一直辛勤劳动做啊,种粮食让我们中国,吃上了食物。

  袁隆平爷爷,他是一个为祖国做贡献的人,他为了我们放弃掉了自己的身体。他整整创造了13年。他就是想让我们中国吃上粮食,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有了现在的今天。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不浪费,光盘行动,我最棒。这是对袁隆平爷爷的一种尊重。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1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就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我们国家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吃饱肚子,摆脱饥饿就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之一,虽处不同国度,不同疆域,都拥有着一个永恒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而中国自古以来人口众多,吃饭成了国人最大的问题,尽管古代历朝历代想尽办法,也未能解决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个局势才发生了改变,改变这个局势的人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在,人人都吃着香甜可口的大米饭,这些福利可都是袁隆平爷爷带给我们的,我们要懂得感恩。请让我尊称您一声:袁爷爷吧!

  作为小学生,我们除了要像袁隆平爷爷那样胸怀大志,艰苦奋斗,同时,还要从小事做起;一丝不苟,必须学会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这可都是众多人努力的结晶啊!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谁是我心中的英雄呢?我心中的英雄不是有名的歌手,也不是有名公司的创始人,他是一个伟大又无私奉献的人。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1960年,人们很缺食物,每年都有大批大批的人因饥饿而死去。于是,他在农校的试验田里种上了水稻。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杂交水稻,在春天播下了杂交水稻的种子。袁隆平的腿上、脚上都是泥,他却毫不在意。即使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也不肯休息,他说:“为了全国人民能吃饱饭,再累也值!”

  袁隆平和同事们种下了这些宝贵的种子,让杂交水稻大量生产,并成功解决了人民的饥荒的问题。

  袁隆平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即使有了伟大的成就,也不四处宣传。而是谦虚地说:“这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

  不幸的是,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在今年的5月22日13点7分去世了。人虽然走了,但这种精神却永远留存。

  袁隆平爷爷是我心中的英雄,也是我要学习的人!他永远是我的榜样。每当我遇到难题时,他就像灯塔的光照着我,让我敢于面对难题。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袁隆平,相信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在他小时候,那个时候经常闹饥荒,整个中国都陷入饥饿当中。

  这时,刚刚考上大学的袁隆平,本来可以选择别的科目,可是他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中,他选择了农学。

  等他毕业后,他跑到一所农业学校,到那里教人们农业知识。

  因为那时的袁隆平心中有个梦想——填饱中国人的肚子,于是他决定培育杂交水稻。

  经过袁隆平好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培育出800多株杂交水稻的苗,结果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这些苗就都被人连根拔起了。袁隆平很生气,但又找不着是谁。

  几天后,他在一个下水道旁边发现了几株没有被破坏的苗,他又努力陪着这些苗,最终,他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最后,经过他几十年的努力,他把水稻的亩产从300多公斤提升到1500公斤。

  因为袁隆平的坚持不懈,他才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从中获取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把事情做成。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20__年5月22日下午,刚拿起手机的我看到了网上的新闻标题都写着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鼻子一酸不知不觉就湿了眼眶。此时我却脑海浮现出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的,袁隆平爷爷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所付出,虽然已经逝世,但却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在新时代青年中继续发扬。

  认识袁隆平爷爷还是在小学课本中认识他的,当时老师说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我便知道如今我们能够温饱都是袁隆平爷爷的功劳。但是听老师讲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以前严峻的条件下,袁隆平爷爷既要面对舆论的压力又要似大海捞针一般的寻找“雄性不育植株”,既要有耐心又要承受得住实验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就。袁隆平爷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只要相信自己,充满决心朝着目标奋斗,总会有所收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正如袁隆平爷爷一样,还有许许多多已经逝世的伟大人物依然都留在我们的心中。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第一,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四十多年来,杂交水稻研究的每一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创新,都离不开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都体现了他非凡的经验智慧与学术思想。

  第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三,袁隆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大的追求,为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促进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四,袁隆平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人才。四十多年来,在他的亲自培养、直接教导和间接影响下,不论是在他的研究中心,还是在全国杂交水稻技术攻关协作单位,已经形成了一支梯队结合、协同作战的杂交水稻技术队伍,肩负着将杂交水稻向纵深发展的重任。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在5月22号因病去世,我发自内心地向您表示一声感谢,感谢您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袁隆平爷爷小的时候叫“二毛”,他自从上幼儿园起,就对故乡的黄土地很好奇,有次春游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又大又红的樱桃,还有在那个年代极其稀有的西红柿,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于是他对土地有更多的感情,长大后,他在重庆农业大学上学,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教师,带着学生研究水稻,他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找到一颗自然杂交水稻种子,袁爷爷心想:自然里能有杂交水稻,为什么不能人工种植呢?于是他就下定决心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袁爷爷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了人工杂交水稻,解决了我们国家13亿老百姓吃饱饭的问题。

  让中国人民能吃饱饭,这是无人能比的贡献,因为只有大家不饿肚子,才有力气让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要从小养成认真学习钻研的习惯,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虽然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会一直鼓励我们向前进,完成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篇18

  20__年5月22日下午一点零七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了,享年九十一岁。

  当我和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甚至还以为是个谣言,后来,才知道这居然是真的。在一瞬间,我的心中仿佛是灌满了铅,变得无比沉重,因为他可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啊!是他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解决了整个中国所急的粮食困境,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永垂不朽的伟人!

  我平时最爱吃的主食就是大米饭,而这大米的绝大部分,不就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吗?他曾说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他则用自己毕生精力,去实现了这一句话。现如今,全球的百分之五十的水稻,已经中上了他的杂交水稻,这些水稻,喂饱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他毕生只做好了这一件事——杂交水稻,而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被世界铭记!

  愿您一路走好,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霍金走了,可我不懂时空;

  金庸走了,可我不懂武侠;

  可是再笨的人,也是知道要吃饭的。

  • 推荐阅读:
  •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
  • 关于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9篇)
  •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范文400字(通用20篇)
  • 2023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7篇)
  • 2023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7篇)
  • 2023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