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从短文中我能体会到作者什么之情

2024-01-13人围观
简介《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等句子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及我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三、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等句子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及我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1、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笑源的姥姥,笑源的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她高超的剪纸技艺赢得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乡亲们是怎么夸奖姥姥的呢?(出示句子朗读:“你姥姥神了……能打鸣。”)

  3、小结: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二、感悟舐犊之情

  (一)、喜鹊登枝 姥姥熟能生巧

  过渡:左邻右舍的窗户上贴得最多的还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图”。你们想看看姥姥剪的“喜鹊登枝”图吗?

  1、出示“喜鹊登枝”图,学生夸图。

  2、过渡:看到姥姥剪的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枝图,作者也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屏示句子指名有感情朗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交流:从“嗬”你体会到什么?(佩服、赞叹)有感情朗读。

  3、我忘不了“喜鹊登枝”图的惟妙惟肖,更忘不了捉弄姥姥的童真童趣。

  4、生读二、三节,交流。(1)刁难姥姥(2)“我”耍赖(师生情景对话)(3)熟能生巧 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a、理解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举例印证)

  b、从哪里看出姥姥熟能生巧

  c、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是怎么练就的?

  出示“数九隆冬……甚至摸黑剪。”(学生个人、小组配合读)

  引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理解句子)

  (4)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剪纸技艺,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像变魔术似的,要什么有什么。

  5、欣赏剪纸作品,谈感受。6、想象“姥姥神了,剪 像 ,剪 会 。”

  7、总结:看到这么传神的窗花,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声有色。

  (二)牛和小兔 祖孙之情

  1、过渡: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为我剪得最多的还是牛和兔。

  2、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7-13自然段,说说“姥姥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意思。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幅 “牛兔剪纸图”?(用波浪线画下来。)我明白姥姥剪这些图的用意吗?从哪看出?

  3、交流(1)出示: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幅 “牛兔剪纸图”?(用浪线画下来。)

  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等三句句子。

  4、我明白姥姥剪的牛兔图的意思吗?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读我和姥姥的对话,读出我的调皮机灵,读出浓浓的亲情。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炎炎烈日,姥姥用剪纸 “拴”住我的脚,更拴住了我心。

  (1)引读12节

  (2)“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3)为什么我对兔子和老牛充满了好感?

  7、小结: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童年,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心梦之境(一)、栓多久(相处岁月)

  1、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出示13节

  2、读。

  3、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4、取名,从老牛的神态你体会到了什么?姥姥期盼什么?

  (二)、栓住的是什么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读。(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 ,仿佛看到了 。

  四、总结

  1、诗歌(1) 顽皮可爱的我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我魂牵梦绕。有首小诗真切地表达了了作者对姥姥的依恋和思念。出示诗歌《想》:听到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想起月光下的姥姥…………

  (2)学生练笔。( 阔别家乡多年,虽然我一直收到姥姥寄来的窗花,可我因学习、工作繁忙,很少回去看望姥姥。这天,我又收到了姥姥寄来的窗花,见物思人,慈祥的姥姥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姥姥,我想对您说……”

  (3)习作交流:姥姥,我想对您说

  2播放《感恩的心》

  小结:千言万语道不尽对姥姥的思念,万语千言诉不完对姥姥的感激。 同学们,请记住:不管你走多远,不管在何时何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像笑源那样学会感恩,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五、小练笔: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想象写一篇日记。

  板书 姥姥的剪纸——神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突破:

  1、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剪纸的乐趣与难度,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加深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理解。

  2、 默读课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音乐、剪纸作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剪纸

  1、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

  2、 同学们昨晚已经在家亲身体验了一下剪纸的乐趣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剪纸作品?说说剪纸的感受。

  3、 教师展示剪纸。

  4、 师:其实真正的剪纸高手是文中的姥姥,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反映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呢?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二、认识姥姥

  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

  2、 交流句子:

  (1) 课文第二自然段

  引导:①哪些词语具体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画下来。说说理由。

  ②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③小结,齐读。

  (2)第四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这幅喜鹊登枝是姥姥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联系自己剪纸的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②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3)第六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剪刀就像姥姥的手指是怎么回事?

  ②小结,指导朗读。

  3、 姥姥为什么有这么精湛的剪纸技艺?用姥姥的话来说就是:

  (1)出示这句话,问: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能看出姥姥剪纸剪得多?

  (2) 用句式练习说话:因为姥姥不管还是;不管 还是;不管还是,都没有停止过剪纸,所以手都有准头了。

  (3) 姥姥剪纸好,还有别的原因吗?

  4、 除了心灵手巧,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体会祖孙之情

  1、 过渡: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浓浓亲情更让人动容,除了喜鹊登枝、家家户户的窗花之外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

  2、 默读课文7-12自然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姥姥的几幅剪纸,内容分别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剪纸蕴涵了姥姥对我怎样的感情?

  3、 师:是呀,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纸的魅力,成功地把调皮的我拴在了屋檐下。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分角色朗读,大家一起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4、 引读第13自然段: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句子,齐读)

  (1) 问: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2) 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被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结。

  (3) 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断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 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经披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 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师: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作者又怎会忘怀?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吗?他们是怎么关心你的呢?

  师:也许,他们没有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他们有着和姥姥一样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帮你缝一颗纽扣,也许只是 把好吃的饭菜夹到你的碗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浓浓的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板书:

  姥姥的剪纸

  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zhai)菜刁难(nannan)三伏盛(shengcheng)夏

  薅(haoru)草机灵(lingling)数(shu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教学后记

  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文章的时候就更投入了。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言说“情”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请大家一齐读读课题。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姥姥和姥姥的剪纸吗?把这喜欢的感情融入朗读中,再齐读课题。

  2、同学们,不同的文章,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的让我们高兴,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受到启迪……那么,《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首先,我们得好好读书,字字入眼,句句入心,体会作者对姥姥和姥姥的剪纸是怎样的情感。

  二、精读入境,体会“情”

  (一)学习1——6。

  1、默读1——6,把能激发你情感的语段用“——”划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注意体会字里行间“我”流露出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1——6,找出相关语句,读中体验。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1)“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带领学生欣赏一幅幅美丽的剪纸,挖掘情感:骄傲、开心、甜蜜……并指导朗读。

  (2)“你姥姥神了,……剪只公鸡能打鸣。”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并模仿句式夸一夸姥姥剪的人物、植物、器物,感受姥姥剪纸的惟妙惟肖,体会“我”为拥有这样的姥姥无比自豪的情感。

  (3)“姥姥撩起蓝布围裙……往哪儿贴?”在读中感受姥姥的热情善良,认真自信。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无可挑剔。”

  ①抓“死死地”、“摸着黑剪”、“形象生动”、“无可挑剔”等词感受姥姥技艺炉火纯青,我由衷地佩服。

  ②姥姥的熟能生巧是怎么练出来的?

  相机出示:“数九隆冬……甚至摸黑剪。”

  读读这段话,谈谈你的体会。

  师生分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姥姥高超娴熟的技艺是长年累月练习的结果。

  (二)学习7——12。

  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7——12自然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1、请轻轻地读读打动你的句段,把你的理解与身旁的同学交流交流。

  2、生自主读书、交流、讨论。

  3、汇报、点拨。

  (1)“密云多雨的盛夏,……拴在屋檐下。”

  扣住“拴”字悟情。

  姥姥用什么拴住了我?读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2)师生读对话。让学生从对话中体悟情感。

  三、品读升华,感悟“情”

  出示:13自然段。

  1、读一读你体会出了怎样的情感?(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品味)

  (1)(姥姥思念我)你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不断”、“姥姥寄来的剪纸”感悟姥姥对我的思念。指导朗读“一头老牛……开阔的草地”。给这幅剪纸取名,并说说用意。

  (2)(我思念姥姥)引导学生抓“无论……无论……,只要……就……”休会。指导朗读“事实上,……有声有色”。

  (3)忆起姥姥的剪纸声,我心境如何?(温暖、甜蜜、依恋、尊敬、佩服……)我的梦境里会出现什么景象?(剪纸声、赞叹声、亲切的话语声、帮我剪纸……)

  2、如今,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我一颗怎样的心?配乐齐读13自然段。

  四、拓展情感,珍藏“情”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惟妙惟肖的——姥姥的剪纸,更要记住这位心灵手巧的——姥姥。

  我们的姥姥也许不能像作者的姥姥那样会剪美丽的窗花,但他们勤劳善良,疼爱子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一声自己的姥姥,感谢她们多年来对你的关心与呵护,在心灵深处珍藏这份浓浓的祖孙情———(齐叫“姥姥”)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12——13自然段。

  2、父母赋予我们生命,亲人赐予我们幸福,今晚回家以一颗感恩的心,由衷地对他们说声“谢谢,我爱你!”并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日记。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6

  课题

  12 姥姥的剪纸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学习水平层次

  学习内容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a、记住8个汉字的字形,能够会默写:屯、猪、刁、岂、稼、驮、啃、爽。识记2个汉字:择、捂。

  √

  √

  b、结合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词语的意思。

  √

  √

  √

  c、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意思。

  √

  √

  √

  d、读课文4—6自然段,重点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出神入化。

  √

  √

  √

  e、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

  √

  f、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

  √

  √

  备注

  目标a:a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不仅做到识记这8个一类生字,还可以记住二类生字的字形,感兴趣的还可以默写并扩词。

  目标b:理解文章第4—6自然段,重点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出神入化。(应用、分析是较高一层次的学习目标,b、c学生达标有困难,应重点引导)

  目标:e: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a学生能当堂有感情的背诵,b、c学生可以适当看提示进行背诵)

  目标:f: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b、c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a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感受。)

  板书

  设计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教学反思

  此课的教学,我分为三个板块,在第一板块“欣赏剪纸中”, 我在上课伊始,将一些栩栩如生的剪纸展示给学生看,那些精美的剪纸画面、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漂亮的剪纸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品读课文做好铺垫。在第二板块:“感悟祖孙情深”, 通过划有关句子,抓住重点字“拴”“缠”以及“我”对姥姥依恋的语句,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祖孙情深。采用使学生喜欢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感悟到那浓浓的祖孙情,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把优美的句子,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让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情感熏陶和人文滋润落到实处。第三板块“表达思念、感恩之情”, 让学生走进原文,这样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与展示。学生由文中的姥姥联想自己的姥姥,在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加深了,有感悟的思考,此刻学生表达是从文本出发,最后又走进了生活,与生活紧紧相连。

  

  

  

  学生活动

  一、欣赏剪纸

  1、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知道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姥姥那精美的剪纸,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课件展示姥姥的剪纸作品。

  看着姥姥的剪纸,你想用哪些词语赞美姥姥的剪纸呢?

  小结:同学们赞美姥姥剪纸的词语真多呀!说明姥姥的剪纸确实深入人心呀!

  3、找关系:课文中姥姥、剪纸和“我”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字或词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楚。通过读、讨论得出:

  姥姥的剪纸(神) 姥姥的剪纸(拴)住“我” “我”(缠)住姥姥

  欣赏剪纸,谈感受

  在上课伊始,将一些栩栩如生的剪纸展示给学生看,那些精美的剪纸画面、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漂亮的剪纸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品读课文做好铺垫。同时在学生对剪纸作评价时,顺便积累词语,并让他们学会运用。学生在这浓浓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去寻找姥姥、“我”、剪纸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把握住文章的主线。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品味姥姥的剪纸艺术

  (一)体会姥姥剪纸的

  1、品读姥姥剪纸“神”的句子

  (1)、过渡:姥姥的剪纸技术究竟“神”到什么程度?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姥姥的剪纸“神”?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更好。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品读、感悟姥姥剪纸的“神”。

  (3)、课件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

  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喜鹊登枝”的语句。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二)、讨论:姥姥高超技艺的原因。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找找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

  1、课件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从哪看出她总剪?

  学生边读边体会

  学生通过课件展示栩栩如生的剪纸画面,进行生本对话,把厚书读薄,读出一个字“神”,再让学生围绕“神”字把书读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概括能力。

  练习朗读,体会姥姥的技术高超。

  思考,在文中找找。

  读句子,体会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课件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名读、讨论从中读懂什么?  

  指导读好上面的话。

  2、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姥姥剪纸),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 ),熟能生巧,总( ),( )都( )了。

  小结:,从这个句式,感悟到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就可以熟能生巧。

  3、结合上下文说说“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这些贬义词说明了什么?

  侧面写出了姥姥的宽容和蔼慈祥,也反衬出她的剪纸技艺高超。

  4、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上下文谈一谈。

  小结评价:你们真会读书,爱动脑筋。你们这些充满情感的语言,让我感到文中的姥姥热情、善良、勤劳,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使整个屯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还剪出了我童年的快乐,剪出了那浓浓的祖孙情。

  指名读,讨论

  练习朗读

  练习说话

  通过课件出示文本中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让学生自主亲近语言文字,深入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凭借关键词领会姥姥的技艺高超,顺势开发句子仿写训练,链接学生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a学生能结合上下文概括谈感受。b、c学生能用书上的语言说一说。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三)夸姥姥

  1、出示姥姥剪纸的画面

  剪纸是一种细活,巧活,可姥姥在闭着眼睛的情况下,也能剪得如此有准头。你能对着课件中正在剪纸的姥姥,联系课文内容夸一夸她吗?当然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更好。

  2、小结评价:你们真会读书,听着你们的回答,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立体的姥姥。领会了作者充满情感的语言。

  第二板块:感悟祖孙情深

  一、品读祖孙情深的语句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文中哪几幅剪纸“拴住”了“我”?

  课件出示:

  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b、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

  c、: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着远去的小兔子。

  读读课文,你从这几句话中读懂了什么?(相继出示有关课件)

  1、品读“拴”字

  ⑴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我们读出来,透过字面你还读懂了姥姥的剪纸吗?

  (这剪纸里有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以“夸姥姥”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生动画面,让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感知姥姥剪纸技艺精湛。用夸夸姥姥,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把积累的词语及时运用,同时让姥姥的形象走进学生心理。

  品读 讨论 交流

  a学生能透过字面读懂姥姥对我的片片深情,b、c学生只要能说到一点即可。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⑵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⑶小结评价:同学们读得很动情,你们的朗读让我感觉到眼前浮现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

  2、品读“缠”字

  如果说一开始姥姥用剪纸拴住的是我的身体。我长大了 ,姥姥用剪纸拴住的则是(我的心),从哪看出?(缠)

  ⑴从这个“缠”字你读懂了什么?

  一个“缠”字写出姥姥把全部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牛和小兔的剪纸里。

  ⑵你对“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这句话有新的认识吗?

  小结: 就是这个“缠”字,缠出了丰富多彩的剪纸,缠除了我快乐的童年,缠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分角色朗读

  读文体会

  通过划有关句子,抓住重点字“拴”“缠”以及“我”对姥姥依恋的语句,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祖孙情深。采用使学生喜欢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感悟到那浓浓的祖孙情,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把优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把这充满情感的语言记在心里如何?

  ⑶学生练背,交流背诵情况

  小结:一个情深意长的“缠”字缠出了我和姥姥那浓厚又绵长的亲情,而连接亲情的桥梁恰恰是——姥姥的剪纸。

  3、品读“我”对姥姥的依恋语句

  ⑴课件出示:“事实上,……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⑵从这句话你体会到我什么?

  ⑶齐读最后一节。

  正是姥姥对我的思念、对我的关爱,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姥姥的剪纸世界,姥姥的剪纸带给我的不只是亲情,还有浓浓的乡情。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流露真情的句子吧。

  第三版块:表达思念、感恩之情

  本文在选做课文时有改动,在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1、课件配乐出示原文一个片断: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

  美的句子,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让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情感熏陶和人文滋润落到实处。

  学生练背

  边读边体会

  齐读最后一节

  品读原文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2、指导学生动情朗读(配乐)

  3、根据语境,练习说话

  面对即将离世的姥姥,我又忆起与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想起了姥姥的剪纸,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会对姥姥说些了么呢?拿起你们的笔,让“我”对姥姥的真情在你们的笔尖流淌。

  3、同桌讨论,交流、写对姥姥说的话。

  4、交流评价学生写的内容。表达对自己姥姥的感恩之情。

  小结:听着你们对姥姥的真情倾诉,我感觉到姥姥的剪纸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指导朗读

  根据语境,练习说话

  同桌讨论,交流、练习写话

  让学生走进原文,这样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与展示。学生由文中的姥姥联想自己的姥姥,在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加深了,有感悟的思考,此刻学生表达是从文本出发,最后又走进了生活,与生活紧紧相连。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对应评价目标a】

  cí xiáng wêi zhū diāo nán xǐ què

  ( ) ( ) ( ) ( )

  zhuāng jiā dūn hòu wán shuǎ qī dài

  ( ) ( ) ( ) ( )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对应评价目标a、b】

  左( )右( ) 五( )不( ) 广结( )( ) 熟能( )( )

  数 九( )( ) 清 清( )( ) 有( )有( ) ( )来( )去

  ★★三、关联词语填空:【对应评价目标c、d】

  1、( )庄稼人都想图个吉利,( )都要剪喜鹊。

  2、( )谁开口,姥姥( )答应给他剪纸。

  3、( )我走多远,在梦中( )不断映现姥姥的剪纸。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对应评价目标d】

  1、我还要耍赖 姥姥 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2、姥姥笑了 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3、客人走了 姥姥接着干活儿 洗衣服 纳鞋底 择菜 淘米

  ★★★五、姥姥的剪纸,其实就是姥姥用心写给“我”的一封封信啊,你能读懂吗?试着根据剪纸的内容写写姥姥的心里话。【对应评价目标f】

  1.老牛驮兔——

  2.牛兔啃草——

  3.老牛望兔——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重点难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剪纸

  教学时间

  (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ling) 数(shu 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亮标

  掌握生字词,理清思路

  (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感受作者对姥姥的敬佩

  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文章的时候就更投入了。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的高超。

  2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户上都贴着_________

  2、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位姥姥,你会感到­­­­­­­­­­­­­­­­­__________

  3、请你来读读课题

  (及时评议读的情况)

  4、小结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课题读好了,就迈出了读好课文的第一步。

  过渡:姥姥的剪纸都是她心灵手巧的劳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文字中感受感受吧!

  二、学习1~6小节

  1、自由轻声的读课文1~6,想想姥姥的剪纸给你什么感觉?

  2、谁来用文中的词来说说姥姥的剪纸给你什么感觉?

  3、指名回答板书“神”

  4、村里人和大家的想法一样,他们是怎么样夸姥姥的呢?谁找出来读读

  (投影出示文字)

  5、谁想学学村里人来夸夸姥姥。

  指名读齐读

  6、村里人的夸奖把姥姥剪的动物说活了,你能不能也学着村里人的说话的韵味和形式也来夸夸姥姥剪的其他东西呢?我们来夸夸姥姥剪的植物(投影出示文字)

  师生评议交流

  7、从村里人的赞叹中,一个“神”字把姥姥的剪纸说白了,点透了,姥姥的剪纸还神在哪儿?请大家快速的找找看

  (一)蒙眼剪“喜鹊登枝图”

  1、姥姥可真是神了,看,这就是姥姥被我死死的捂住眼睛不大一会功夫就剪出的“喜鹊登枝”图(投影出示剪纸)

  2、瞧瞧,你看到了什么?用书上的话说说看。(投影出示句子)

  3、姥姥神吗?读好这句话就更能体会到姥姥的神。

  指名读齐读

  4、看着这福精美的“喜鹊登枝”图,文中的我是服了,而老师却始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姥姥在被我捂住双眼,不大一会功夫就剪出来的,我不由地想到了一个词“神奇”,你也能用带“神”的词夸夸姥姥吗?

  指名回答

  5、姥姥为什么能如此神了?那是因为他引读

  6、总剪,什么时候剪呢?(指读书上的话,一个接一个的说)

  7、所以姥姥的手就有准头了,就能(投影出示文字)齐读

  所以姥姥就能在被我捂住双眼的情况下,不大一会功夫剪出的“喜鹊登枝”图(投影出示文字)齐读

  8、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剪久了,剪多了,姥姥的手就成了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他的两根延长的手指。姥姥就这样练就了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

  9、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熟能生巧的经历吗?谁来说说看。

  姥姥不仅是经验之谈,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想要练就一门真本事,得下苦功夫,勤练不止!

  (二)蒙眼剪“喜鹊登枝”图,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很神,还可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神了?

  一把普普通通的……

  1、你是从哪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对比写出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2、你觉得村里人会在什么时候找姥姥为他们剪纸,姥姥又会为他们剪什么呢?

  3、小结: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慈祥的姥姥的大脑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什么只要一搜索就全有了。难怪村里人会啧啧赞叹(投影出示文字)齐读

  4、过渡:姥姥神奇的剪纸让村里人啧啧赞叹,让年幼的我深深折服,姥姥的剪纸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谁来说说是什么?

  三、学习7~12

  好好地读课文7~12小节,想想姥姥用什么剪纸拴住我的

  1、想看看姥姥拴住我的剪纸吗?

  (投影出示剪纸)

  2、这两幅剪纸文中的我是读懂了,你读懂了吗?

  指名回答

  3、现在你明白姥姥是靠什么把我拴在屋里的吗?

  板书情

  4、多么有意思的牛兔图啊,多么有意思的祖孙对话啊,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这段有趣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5、姥姥还会剪出怎么样的老牛和小兔了?他们之间又构成了怎样温情的画面?

  指名回答

  过渡:姥姥就这样用他的剪纸拴住了多少个多云密雨的盛夏,用他的深情拴住了幼年不懂事的我,直到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虽然我越走越远,但姥姥的剪纸却越剪越长,我还是会不断地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副是这样的

  (投影出示剪纸)师伴读文字

  四、学习13

  1、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头静静的老牛身上,从他的眼神中,你读出了什么?

  2、(投影出示文字)引导齐读

  3、俗话说“梦由心生”板书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的梦境就是我的心境的体现

  4、在梦中,我会梦到怎样的情景了?谁说说

  5、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告诉姥姥昨夜你做的梦吧!

  (投影出示文字)生写话

  6、指读姥姥的信

  7、此时,我知道同学们有千言万语想对姥姥说,就让我们把所有的语言都浓缩到这段文字当中吧!齐读(投影出示文字)

  五、小结

  1、从此,姥姥的剪纸溶入了我的血液里,溶入了我的生命里,姥姥用他的神奇的剪纸把我牢牢的拴在心中,也让我们把这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姥姥牢牢地拴在我们的心中。

  2、齐读课题

  六、作业

  写完给姥姥的信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他普通,他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的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他不普通,他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我们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剪纸”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抓住这个主线,从“姥姥剪纸的神”“姥姥剪纸中对我的情”“我对姥姥的梦”这3处入手,批文入情,让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紧扣文本,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尽量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入情。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抓住文章中的几处可以补白的情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也使得文中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想欣赏姥姥的剪纸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一些剪纸)

  3、欣赏完这些剪纸,你能在横线上填一个成语来表达你内心的赞美吗?

  显示:姥姥的剪纸真是 啊!(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  

  二、学习课文1——6段,体会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1、过渡:平凡的姥姥身怀绝技,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板书:栩栩如生)课文是怎样表现的呢?  

  2、现在就请你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仔细读读,想想都有哪些读书体会?   

  出示: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仔细读读,想想都有哪些读书体会?  

  学生读后交流:(三处)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这段话中,你最关注哪个词?(“无所不能”)怎么理解?(没有什么不能剪的?都能剪什么?用什么来剪的?(两个“普普通通”显红色。)  

  小结:这句话作者是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姥姥剪的母鸡真的能下蛋吗?这是什么写法,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你能扮演乡亲们,由衷地赞叹一下姥姥的剪纸技艺吗?学生读。  

  这是在夸赞姥姥剪的动物,其实姥姥是无所不能的,你能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自己想想说说。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指名说)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想欣赏姥姥摸着剪的“喜鹊登枝”吗?梅枝与喜鹊的形象怎样?(生动逼真)大小疏密呢?(无可挑剔)。让我们一起来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  

  显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4、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文中的哪句话道出了奥秘所在。  

  显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总剪”是什么意思?  

  课文第六自然段中是怎么写“总剪”的?  

  a、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从这六个“剪”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分组对读这句话。  

  b、正因为姥姥长年累月地剪,坚持不懈地练,所以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点击课件,显示后半句。  

  这句话写得好吗?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长期的剪纸实践,姥姥练就了娴熟的技艺,剪刀就像她的手指,运用自如,剪什么都很有把握,很有分寸,这就叫——“有准头”  

  我们再读姥姥说的这句话。  

  多么朴实的话语啊,却道出了深刻的哲理  

  c显示:熟练了就能找出窍门,产生巧妙的办法,这就叫做——熟能生巧。  

  d、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些来吗?   

  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许多俗语就揭示了这个道理,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投影出示):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学习课文7——12段  

  过渡: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给小屯子带来了喜庆的气氛,还是连接我和姥姥情感的桥梁。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便用剪纸把我拴在了屋檐下,剪了好多的牛兔图,你瞧:(学生欣赏三幅剪纸图,老师简述图的内容)这一张张牛兔剪纸传达了姥姥和 孙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1、显示课文插图:出示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7——10自然段,品味屋檐下祖孙其乐融融的剪纸图,圈画出文中饱含温情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2、组织交流:浓浓的亲情流淌在哪些语句中,你找到了没有?  

  显示课文片段,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是抓以下几个句子:  

  a、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拴”在这里是吸引的意思。姥姥为了安全着想,可见她对我的关心和疼爱。)  

  b、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这里牛和兔子分别代指姥姥和我,这句话表现了姥姥的慈祥、和善,疼爱小孙子,为了小孙子,任劳任怨。)这一句话要重点指导朗读:亲切的反问的语气。  

  c、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一搂一夸,可见姥姥有多么地爱我,在姥姥的眼里,我是最可爱的孩子。)这一句要读出夸赞的语气来。  

  3、小结:漂亮的牛兔相依的剪纸传达着姥姥对我的关心和疼爱,课文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勾画出了温馨美好的画面,把祖孙间浓浓的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板书;牛兔相依, 祖孙情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5、引读课文第11自然段:我被姥姥的剪纸深深吸引住了,姥姥的爱如汩汩清泉滋润我幼小的心田,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  

  6、过渡:伴随着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沐浴着姥姥缠绵不尽的疼爱,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有这样的一幅:显示文字和图片: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指名读句子。  

  你能看懂这幅剪纸蕴涵的情谊吗?请你以姥姥的身份来说说这幅剪纸所表达的内容和情谊。  

  7、姥姥通过剪纸表达的这份浓浓情谊,我心领神会,其实,我又何时疼我、爱我的慈善的姥姥呢?  

  示课文最后两句话(配乐):“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了……我的心境与梦境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学生齐读。  

  8、师:姥姥对我是牵肠挂肚,我对姥姥也是魂牵梦绕,梦中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又会和姥姥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描绘我与姥姥在一起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显示写话练习:  

  展开想象,从以下两个话题中选一个来描写我的梦境:  

  a:姥姥剪纸卷:勤劳的姥姥忙完了家务活,用蓝布围裙擦擦手,又开始身心入境地剪纸了,只见……(提示:侧重于姥姥剪纸动作和剪纸样子的描写,表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b、祖孙情深卷:放假了,姥姥从村口把我迎回家,不等我休息就把我拽坐到屋檐下开始为我剪纸了,……(提示:侧重于姥姥和我的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9、指名读写的话。  

  10、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拴住我的心,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11、这么饱含深情的话语,我们要背诵下来,请同学们练习背诵。  

  一齐有感情地背诵。  

  四、布置作业: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整理修改课上写的一段话。  板书:  

  姥 姥 的 剪 纸 牛兔相依 祖孙情深  

  熟能生巧 (栩栩如生)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10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周三,根据学校安排上了一堂研讨课——《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备课时,我尝试了两种思路。后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方式,即根据课文段落,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前面部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还是比较顺畅,朗读的训练也比较到位,能基本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时,我将几张剪纸展示给学生们看,漂亮的剪纸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而且还让学生模仿邻居的语气来称赞姥姥的其他剪纸,同时我出示了几幅植物、人物的剪纸图,同学们看了图片以后,来了学习的兴趣:“你姥姥神了,剪丝瓜像丝瓜,剪葫芦像葫芦,剪个西瓜水灵灵,剪朵梅花能飘香”,“姥姥神了,剪男孩像男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婴儿哇哇叫,剪个演员会唱歌。”……

  姥姥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本领呢,文章通过“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的高超,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我先让学生找出牛兔剪纸图,并给牛兔图起个名字,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我想,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到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又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抓住“有声有色”,让学生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深入我心,深入我梦,体会出“我”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对姥姥的思念与依恋之情。

  在教学时,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后面的部分来不及完成了。这些内容只能走过场,浮于表面,没有了解透。还有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不敢发言,使我也显得有点尴尬,因此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如果创设出文章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和氛围,唤醒学生以往的感知体验和美的记忆,学生才会渐入佳境,体会到作者的胸臆。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学生展开的想象,从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学生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上课的整体是思路: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做好对学生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的引领,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这一课,“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就能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先,对课文的导入,我以很简单、朴实语言走进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作者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其次,抓住剪纸发出的“刷刷”声音来统领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查字典的本领,特别是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近段时间,在我们明星教师培训中导师们都强调了要重视第一课时的生字词教学,最近在各类教学大赛中,老师们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指导学生查字典,以培养学生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能力,因此我重点指导了“爽”的书写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让学生对“驮”字书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进行了指导。

  接着,以一个体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课文教学。我向学生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书上哪些地方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来统领课文第1—6自然段的教学。又以一个词语“熟能生巧”对课文的4-6自然段进行探究,做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教学中以学生多种多样的“读”,来体悟姥姥在各时各地的“剪”,体现出“人文就在语文中”的和谐融通。还结合学生的生活中的体验,回忆学过的俗语、谚语来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有些地方我做得不到位:1、“啧啧赞叹”一词的教学时,学生读不出那种口语化的赞叹,我没有进行模仿性的示范,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2、当学生在向我汇报“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时,为了顺着我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打断了学生的发言,遏制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处理问题时要学会一些尊重学生的技巧。3、在即将下课时向学生总结“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本人的疏忽,如果能将“熟能生巧,才能做到技艺高超”来课末点题,那这节课就完整了。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11

  张博文《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整篇课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纵观整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因此如果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在这部分,我让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以及感叹号的使用,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在读的基础上,品悟语言,感受技艺高超,学习之后,让学生会用,我设计了仿照句子,写句子的题目,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我还让学生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姥姥技艺高超。不足之处是,当我加入写作特点时,引导的不够好,学生答非所问。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一句话过渡,姥姥的剪纸不光栩栩如生,她的剪纸还有神奇的力量呢?这句话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部分,“拴”住我童年的剪纸都有哪些?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

  当时,在这块,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过多的去强调,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酝酿的不够强烈,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对姥姥的回忆时,个别的男同学还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想就是因为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体会不到亲人的关爱,在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时,学生跟我一起读,我应该再让学生多读几遍。

  学生的感情是需要老师去激发,我应该捉住时机,适时的“煽风点火”。这两部分的内容,前者是在欢快中度过,后者则需要陷入深深地回忆中,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姥姥对孙儿的疼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朗读,通过读,来体会感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姥姥的剪纸》教案 篇12

  1.学了《姥姥的剪纸》是不是也让我们为想起自己的姥姥,自己的亲人,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拿起笔来写下你自己心中的诗,写在《作业纸》上。(学生练笔。)

  想听那悦耳至极的 声,想起月光下的 ,还是那 ,还是那 ,还是那 ,真想再回到 的身边,怀念 ,怀念 ,怀念 ,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2.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想学好琴,就得多弹;你想写好字也得多练……请你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择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从而体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妈妈织毛衣时,------ 织, 织, 织, 织,甚至 织。孰能生巧,总织, 。

  (2)同学们在学习跳双绳时----- 跳, 跳, 跳, 跳,甚至 跳。孰能生巧,总跳, 。

  (3)在练习写毛笔字时----- 练, 练, 练, 练,甚至 练。熟能生巧,总练, 。

  3.熟练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回去后用自己的方式对爱你的亲人表达自己最深的情意。

  • 推荐阅读:
  • 《姥姥的剪纸》教案(精选12篇)
  • 《姥姥的剪纸》教案(通用19篇)
  • 《姥姥的剪纸》教案(精选20篇)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