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郑和远航 导学案 郑和远航的性质

2024-01-06人围观
简介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  一、目标点击:  1、会写“码、遣”等几个生字;会认“诡、魁”等7个生字。理解“魁梧、派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史实。(重点)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难点)  二、文本解析  1、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

  一、目标点击:

  1、会写“码、遣”等几个生字;会认“诡、魁”等7个生字。理解“魁梧、派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史实。(重点)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难点)

  二、文本解析

  1、解题:

  “郑和”,人名,中国明初航海家。“远航”,是远程航行的意思,这里指郑和七次受命出使西洋。文章的标题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事件。

  2、简介郑和:

  郑和(1371-1435),明代官宦、著名航海家。他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人,“郑”是赐姓。因郑和小字三宝(一作三宝),所以世称三宝太监。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比亚和达。伽马的航行早半个世纪。

  3、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具体生动介绍了郑和第一次西洋远航的情况,同时简要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4、课文结构:

  全文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1-5):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3)交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船只数量、大小、配备和出发时的壮观场面。

  第二层(4)写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各国君臣百姓的反应及所进行的友好交往,送行人群欢呼、祝福。

  第三层(5)叙写郑和远航中所遇到的“凶险”和他们战胜“凶险”的情形。

  第二段(6-7):交代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重点筛选:

  1、形近字:码——蚂 遣——遗 器——嚣 拳——劵 赠——增

  撕——嘶 范——犯

  2、近义词:率领——带领 配备——装备 魁梧——伟岸

  威胁——威吓

  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反义词:先进——落后 魁梧——瘦弱 炫耀——谦逊

  凶险——平安

  4、重点字词解释:

  迎风招展:随着风舞动。配备:本课指成套的设备,装备等。魁梧:身体强壮高大。威胁:用威力逼迫同贺使人屈服。镇定自若: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不变常态。袭击:比喻突然打击。俘虏:打仗时抓住的敌人。化险为夷:化解危险为平安。扶老携幼:携,携带。搀着老人,扶着孩子。惊叹不已:已,停止。不住地惊讶赞叹。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5、重点词句理解:

  a、“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句中的“当时”不可或缺,道理何在?所谓“最先进”具有时间限制,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今日先进,明日就算不上了,“当时”限制规定了时间,表意十分准确。

  b、“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前进,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一句用了两个成语,以“镇定自若”表现郑和的遇险不惊,临危不惧,以“化险为夷”表现郑和指挥有方,转危为安,不经航海技术高明,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胆识和气魄,体现了人物精神。

  c、“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起航’。”这一句充分展现了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的风采,显眼的动作、响亮的命令把郑和作为全队指挥的形象表现得更加威武雄健,充满了自豪、信心和力量。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一句是对郑和远航的评价之一:规模组成一个庞大的船队,人员众多,物品丰富;时间,七次远航前后二十八年;范围,涉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广的范围,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所以“顶峰”之誉不为过。

  四、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郑和的其它资料。

  2、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为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郑和塑像前瞻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找一找辛巴达的航海故事读一读。

  5、了解古代中国和国外友好交往的故事之一——丝绸之路。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名言诵读: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在1492年,一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我国早在明朝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去过那儿了,而且比哥伦布早80多年,这位航海家就是——郑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学习有关郑和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解字义,组词描红。

  2、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精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小对子之间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对子把课文读正确。

  2、对子之间交流不懂的词语、课文主要内容及分段。

  3、小对子一起记忆生字字形。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读出自己喜欢的、印象最深的断落。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

  3、说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重点指导书写“遣、拳、赠、范”)

  五、反馈矫正,达标测评。

  1、完成《达标测评》中的字词部分。

  2、小对子互查,组长反馈课堂学习情况。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清脉络,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预学

  一.围绕课题质疑。

  我的问题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画出生字词,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四.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码遣器拳赠撕范桅魁炫瓷珊夷鬓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共学

  一、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流利,有感情。回答质疑时提出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提示,理清层次。

  第一段(-):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一层(-):扬帆起航。

  第二层(-):友好交往。

  第三层(-):战胜凶险。

  第二段(-):郑和七次远航的意义。

  交流:你学会了什么?展示给大家。你还有哪些疑问?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tóupàiqiǎnbàoquánsīlièfànwéizèngpǐn

  ()()()()()()

  二、补充词语,解释加点的字。

  扶老携():______惊()不已:______

  严阵以():______化()为夷:______

  三、选字填空。四、多音字组词。

  1、遣遗:()忘派()zǎi()xiāng()

  2、拳券:()头证()载相

  3、赠增:()送()加zài()xiàng()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二、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共学

  一、精读课文1~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时郑和率队出行的盛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2、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3、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4、郑和在远航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5、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6、试着说说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二、略读6、7自然段:

  1、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2、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交流:你学会了什么?展示给大家。你还有哪些疑问?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亲切——()凶险——()

  魁梧——()镇定自若——()

  二、词语搭配。

  精神招展规模长久

  彩旗魁梧时间广泛

  身材顽强范围宏大

  三、照样子写成语:

  1、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叹不已:____不已、____不已、____不已、____不已

  3、化险为夷:(互为反义)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详细叙述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郑和的七次远航,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也开阔了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3

  本周训练目标: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小标题的提示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会认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并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与重大意义。

  预习板块

  1、卡片交流:对郑和下西洋的了解。

  2、自测一下,这些词语会读会写吗?给拼音加上调号。

  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范围 启航 惊叹不已

  俘虏 桅(wei)杆 魁(kui)梧(wu) 炫(xuan)耀 珊(shan)瑚 鬓(bin)发

  扶老携幼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3、写出加点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4、接龙读书(小组接龙读书,纠正、点评、重点句反复读)

  赏析板块(先自读课文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重点句子朗读)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

  2、为什么称这些大船为“宝船”?(分别从大小、配备、装载方面回答)

  3、他们在途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4、郑和的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郑和如何面对?

  拓展运用

  1、世界航海家:麦哲伦(1519年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

  2、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3、小组活动:郑和率领的船队与很多国家进行了友好交往,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项,分角色,加动作、对话来表演,或者进行具体的描述。

  4、郑和经历了重重困难,完成了第一次远航的任务,那么郑和远航有何重大意义呢?

  5、质疑、讨论

  巩固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先自测,然后小组检查,小老师点评)

  mǎ tóu pài qiǎn yí qì bào quán zèng sòng sī liè

  ( ) ( ) ( ) ( ) ( ) ( )

  fàn wéi hū xiào páo xiào jiàn bù wēi xié fǔ lǔ

  ( ) ( ) ( ) ( ) ( ) ( )

  2、课文( —— )自然段是写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可以按照 、 、 的顺序记叙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从1405年到1433年的 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 次,前后到过 多个国家。

  3、 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

  (2)形容风浪大的词语。

  (3)形容气势大的词语。

  4、判断,是比喻句的打“√ ”。

  (1)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2)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

  (3)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 )

  课外作业

  1、将成语与相关人物用线连起来。

  两袖清风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 梦笔生花 指鹿为马 映雪读书

  李白 刘备 于谦 孙康 勾践 诸葛亮 赵高

  2、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推荐阅读书目: 《郑和下西洋》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与郑和相遇海上》

  • 推荐阅读:
  • 《郑和远航》导学案(通用17篇)
  • 《郑和远航》 导学案(通用15篇)
  • 《郑和远航》 导学案(精选13篇)
  • 《郑和远航》导学案(精选14篇)
  • 郑和远航 导学案
  • 《郑和远航》导学案
  • 学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与反思
  • 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