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七年级数学教案集合 七年级数学教案反思

2024-01-05人围观
简介七年级数学教案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知识回顾与深化

七年级数学教案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知识回顾与深化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 “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

  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k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

  阅读思考

  教科书第8页阅读与思考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

  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3,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

  定方向变化的量。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很多,要尽量使学生理解.

  4,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年级数学教案集合 篇2

  一、教学目标:

  ⑴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⑴复习角的定义。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

  ⑵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

  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1的余角:90°-∠1

  ②∠α的`补角:180°-∠α

  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进行理论推导?

  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

  α一定是锐角

  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七年级数学教案集合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教材几何教学的第一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图形世界丰富多彩。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无需对具体定义的深刻理解,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形---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抽象、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抽象能力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激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

  问题1:

  我们已学过的或认得的存有哪些几何体?

  (学生讨论、交流)

  问题2:

  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学生讨论、举例)

  课本中P162中的合作学习

  (教师可多举一些平面与曲面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辨别)

  特别指出:

  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

  议一论

  P163课内练习1

  P163课内练习2

  师生讨论指出:

  线与线相交成点,面与面相交成线。

  想一想:

  观察下图,你发现什么?

  师生讨论

  议一议: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给人以点、线的形象。

  指出:

  日常生活中点与面只是相对的一个感念。如:

  在中国的地图上,北京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是一个面。

  活动探究:

  P164课内练习3

  应用拓展:

  请以给定的图形“〇〇、△△、═”(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图就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

  议一议: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 推荐阅读:
  •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篇)
  •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学生的成长(精选2篇)
  • 七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4篇)
  •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
  • 2022年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大全(精选7篇)
  • 七年级数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反思(通用3篇)
  •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