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唯一的听众原文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和词语。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课堂教学实录
师: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从小就不断地追求美,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成功.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今天我们将学习这组的第一篇课文<<唯一的听众>>.孩子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文中那位教授不是真的耳聋,是假装的.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被爸爸和妹妹称做音乐白痴的“我”,在一位假装耳聋的老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成了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
生:我还知道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在写.
生:我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四大段.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说明大家预习得挺认真的!老师这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我解答:这篇文章主要是写谁的?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老教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拉小提琴的这个人.
师:同学们各持己见,,没有人云亦云非常好.这个问题我们呆会再来解决.现在请孩子们读书并思考:1.你对文中的人和事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含有美和丑的词语来形容他们?
2.老教授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整个课堂静思默想,孩子们拿着笔圈点勾画写自己的感悟。老师及时表扬认真的学生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
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生: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1/4
- 推荐阅读:
-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5篇)
-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
- 《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唯一的听众》 教学设计(通用15篇)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精选15篇)
- 唯一的听众教案
-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