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房兵曹胡马赏析 房兵曹胡马诗表达了什么

2024-01-01人围观
简介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1  房兵曹胡马  杜甫  【原文】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译文】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壮健、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1

  房兵曹胡马

  杜甫

  【原文】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译文】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壮健、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2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

  大宛(wǎn ) 锋棱(léng )

  骁(xiāo)腾 堪 ( kān )

  (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 络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

  婉( )骁( )堪( )漠( )俊( )

  宛( )饶( )湛( )摸( )峻( )

  yān( ) sì ( )

  燕 似

  yàn( ) shì ( )

  (4)读课文:《古诗二首》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

  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按步骤学习第一首古诗《房兵曹胡马》

  (1)作者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品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2)解释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兵曹:兵曹从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姓房的兵曹为何人不详。

  胡:当时指西域。

  (3)学生学习和交流,理解诗词的意思:

  a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读懂了?

  b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c谁能把全诗的意思给大家讲解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把自身的生死委托给马。指这种马值得信赖,能保证人的生命平安。

  骁腾:健步飞驰。

  诗分前、后两局部。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作者笔下的马给你什么印象?(这是一匹上等的良马。)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答)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一般的马可比。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非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飞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小结: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局部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飞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乘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奔驰,历城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

  提问:1、后四句写出马的什么?(品格)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括着无尽的期望和志向,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身志向的写照。

  小结: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示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示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三、作业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房兵曹胡马》

  一、同法学习第二首诗《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马诗》原列第五首,借写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示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志向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示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我国西北是产马地区,“大漠” 、“燕山”本是马的故乡。

  何当:什么时候才干够。

  络脑:指马辔头。(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快走:迅速地跑火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地方割据势力)极为跋扈的时代,而 “燕山”所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实际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干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奔驰,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时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练习背诵。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这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了吗?

  相同:(1)两首诗都是写马的诗。

  (2)都有咏物言志的特点。

  不同:(1)两首诗的内容不同。

  (2)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三、交流学习的感受。

  四、作业。

  1.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相关篇目。

  2.背诵课文并默写。

  3.收集马的成语。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无空阔 托死生 何当金络脑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快走踏金秋

  教学反思

  1.引发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课前预习、自学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意思。

  2.尊重学生自学的差别,课上质疑、解答、点拨相结合,理解诗词的字词之意和全诗的意思。

  3.通过对比理解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表达自身的情感。倡议学生积极主动地拿起笔“用我手写我心”。

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3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面对这样一匹骏马,杜甫感叹道——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

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4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5

  知识广角

  一、连一连,让蜜蜂采到蜜。(字上加小蜜蜂,拼音上加花朵)

  杜 甫 堪 骁 棱 络 宛

  xiāo fǔ dù kān léng luò wǎn

  二、比一比,组词语。

  杜( )捕( )湛( )绕( )婉( )

  吐( )甫( )堪( )骁( )宛( )

  三、一字多音,比比看,谁最聪明。

  yān( ) shì( )

  燕 似

  yàn( ) sì( )

  趣味课堂

  四、补充诗句,看谁填得又准又快。

  1、大漠( ),( )。 选自《 》作者( )。

  2、所向( ),直堪( )。( )有如此,万里( )。这四句诗出自( )写的《 》。

  五、想想填填,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 走:

  2、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骁腾: 如此: 万里:

  试着想一想,这些词语古今意思有什么不同?

  拓展训练

  思维碰碰车

  六、想想连连

  《马诗》 杜甫 雄心壮志,怀才不遇

  《房兵曹胡马》 李贺 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七、你说我答

  选择一首诗和同伴们互问互答,内容可以是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诗句的意思,表达的主题等,开展个pk大赛,看看谁是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把自己想要问其他同学的题目,写在下面,先检验一下自己能不能答出来。

  自由空间

  八、课外寻诗

  1、你还知道李贺描写马的诗句吗?请你找一找,背一背,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首抄写在下面。

  2、你还知道其他诗人描写马的作品吗?找找读读,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摘录在下面吧!

  九、朗读屋

  学完了两首诗,你认为自己诵读的水平怎么样?回家后,把这两首诗诵读给你的父母听听,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吧!

  今天的学习结束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用笔写出来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6

  这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首古诗,诗人杜甫把骏马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后两联借写胡马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读诗、吟诗、品诗。我首先让学生粗略了解杜甫这一个伟大诗人的抱负及写过的有关名句。接着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学诗文了解诗意。朗读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朗读后两联拖拖拉拉,一点味道也没有,没有读出诗人所寄托的鸿鹄之志。我突发一想,问学生:“杜甫看见如此好马会对房兵曹说什么呢?”于是,我先让学生练说,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杜甫”和“房兵曹”上台了,同学们好奇地看着,认真地听着,“你有这样一匹好马骑上它可以驰骋疆场生死无忧啊!”“是啊,这好马可称得上千里马,所向无敌、无所畏惧!”“我要是有此骏马,我将纵横驰骋,为国效忠!”“杜兄,你的抱负志向让我敬服!”……练说后,学生的朗读得声情并茂,后两联也诗句也读出了诗人想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文的学习在学生对话中进行,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学诗、呤诗、品诗,诗情诗韵在师生胸中涌动。

房兵曹胡马赏析 篇7

  教 学

  内 容

  古诗二首

  教 学

  时 数

  共 2 课时

  执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熟读古诗学会生字词。

  2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大意。

  3、初步认识咏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熟读成诵。

  2、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志向与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体会诗句表面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想要报效国家及对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的渴望。

  2、体会两首诗雄壮豪迈及清冷大气的不同风格。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熟读古诗学会生字词。

  在熟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大意。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志向与感情。

  难 点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志向与感情。

  在体会诗句表面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想要报效国家及对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的渴望。

  2、体会两首诗雄壮豪迈及清冷大气的不同风格。

  课件教具

  准 备

  ppt

  分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2010 年 9 月 3 日

  教学任务

  教学《房兵曹胡马》,学会生字,疏通诗句的大意,

  结全作者生平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与志向并背本诗。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课前准备

  1、 背诵有关马的成语。

  2、 齐读课题

  3、 交流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课题,说一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一、课前参与

  1、指导积累有关马的成语

  2、板书课题

  3、补充整理作者生平经历与本诗的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这些作品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

  本诗写作时,作者年仅二十九岁,正是意气风发,满腔抱负之时。诗中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理想和热情。

  二、课上研讨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2、完成下面的练习,并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a、读通古诗,同桌互读。

  b、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宛( )棱( )堪( )

  c、比较字形并组词

  锋( )棱( )瘦( )蹄( )

  峰( )凌( )搜( )帝( )

  峻( )堪( )俊( )甚( )

  d、理解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大宛:

  锋棱:

  竹批:

  堪:

  骁腾:

  横行:

  e:理解诗句的大意,小组交流。

  f、读诗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前四句是对马的 的描写,是 写(虚,实);

  通过对马的( )( )( )( )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匹矫健神骏的宝马形象。

  后四句,是对马的 的描写,是 写(虚,实)抒发了作者对胡马的 ,表达了对马的主人房兵曹的期望,更表达了诗人 的抱负。

  三、互助交流。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讨论不同的意见,得出正确结论。

  派代表进行小组交流。

  四、课后延伸。

  指导背诵。

  读古诗首先要会断句,所以在学生初读时,尤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给予适时的指导是很必要的。

  其次,学习生字也是本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之初,读通的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不同要求的生字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生字重在巩固,所以还要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听写。

  这几个词语与现代文的词义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通过学生互助学习,先解决了它们才能疏通诗意。大宛是专有名词,而锋棱和竹批都是带有比喻色彩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可以很好的理解这匹马的外形特点。而骁腾和横行则表现了马的性格和作者的抱负与期望。

  理解诗意之后,整体把握诗句的意境,对诗句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次总结。

  通过诗句中作者的感情的抒发,指导学生理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拨和小结。

  反 思

  要 点

  分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

  2010 年 9 月 5 日

  教学任务

  教学《房兵曹胡马》,学会生字,疏通诗句的大意,

  结全作者生平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与志向并背本诗。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一、课前准备

  1背诵有关马的成语。

  2齐读课题

  3交流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完成下面的练习,并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a、读通古诗,同桌互读。

  b、找出下面的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似 ( ) 燕 ( )

  ( ) ( )

  c、比较字形并组词

  钩( )

  钓( )

  d、理解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钩:

  如:

  似:

  金络脑

  走:

  e、理解诗句大意,集体交流。

  f、读诗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一共有4句。前2句是对 的描写,通过对( )( )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 的战场景象。在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后2句,是宝马对 的期望,抒发了作者想要

  的迫切心情。

  三、互助交流。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讨论不同的意见,得出正确结论。

  派代表进行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背诵《马诗》

  课前参与

  1、检查有关马的成语

  2、板书课题

  3、补充整理作者生平经历与本诗的写作背景。

  李贺:字长吉,是个早熟的天才,也是个不幸的诗人,他因父亲的名字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二十七岁就怏怏去世。他被称为“诗鬼”。

  指导完成练习。

  多音字从字义去进行区分,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准确选择出正确的读音。

  “似”的情况比较特殊,要重点强调。

  这两个形近字是最容易弄混的,要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强化学习。

  前两句描写的是清冷大气的战场景象,很明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通过更多诗句的意思找出修辞手法。

  在体会作者的感情时,结合生平经历能使理解更容易一些,所以前面的背景材料这时可以适当提示一下。

  学 案 部 分

  教 案 部 分

  2、这两首诗都写了马,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两首诗的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作者的生平体会一下其中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这两首诗的不同是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考虑的。第一首诗作者以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前四句都在描写马的雄健,是实写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表现出诗人的情与志。李贺的《马诗》描写的是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表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表达了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反 思

  要 点

  • 推荐阅读:
  • 房兵曹胡马赏析
  • 古诗二首《房兵曹胡马》《马诗》导学教案
  • 古诗《房兵曹胡马》《马诗》的意思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房兵曹胡马》教学设计(精选6篇)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房兵曹胡马》《马诗》)·同步练习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