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没有牙齿的大老故事绘本PPT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有趣。
2.知道糖果不能多吃,并了解保护牙齿的方式。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知道糖果不能多吃,并了解保护牙齿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
2.实物糖果。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糖果,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吃糖果吗?糖果和大老虎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老师就来讲一个跟糖果有关的故事。
二.看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故事开始——小狐狸拍拍胸脯走了。提问:小狐狸会用什么办法把那么凶狠的大老虎的牙齿拔掉呢?
2.“嗬,狐狸真的去找老虎了——我的牙不怕糖!”提问:“谁来劝老虎刷牙?老虎刷了吗,为什么?大老虎的牙齿真的不怕糖吗?”
3.“过了些时候——不拔你的牙!”提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大老虎都去找谁拔牙?他们是怎样做,为什么?接下来大老虎会怎么办?”
4.“唉唉——谢谢!”提问:“谁来给老虎拔牙?怎样拔牙的?大老虎最后对小狐狸说了什么?”
三.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一开始小动物们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后来发生了糖果的事情你觉得它是怎样的一只老虎?”
“小狐狸又是怎样的孩子?”
四.了解保护牙齿的方式。
请幼儿都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保护牙齿的方式。
活动延伸:
到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正好中班跟进语言,于是我也好好学习了一下,把他们的不足和优点记下,中班的这节语言课主要是常识类的东西,而我们大班注重语言发展这方面,让孩子多想多说,通过故事学习所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教育,我选择听故事磁带,通过提问,在故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升华,整节课下来孩子还是很感兴趣的,说得确实比在上中班的时候要好,词汇的运用上也很准确,出示量表让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在三件事情上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虽然能调动积极性,但孩子们回答有些犹豫,这也是失败的地方,还要好好钻研问题所在。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并能表现出大老虎拔牙时疼痛的表情神态及动作的变化;
2、乐于与同伴一起进行故事表演,有较强的表演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听过故事
2、材料准备:PPT 、装扮道具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交流分享
1、前两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只大老虎,这只大老虎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
2、大老虎是怎么表现它的凶猛的?谁愿意来演一演?
小结:大老虎真的很凶猛,像你们说的……(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二、说说讲讲,大胆表现
1、大老虎一直是很凶猛的吗?大老虎还有什么样的表情?
2、当你们生病的时候,你们有哪里疼过?疼得时候你会怎么样?请你来说一说,
演一演。
3、大老虎疼痛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它的动作和表情可能是什么样的?
小结:大老虎牙疼的不的了,疼得它……(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三、扮演角色,尝试表演
1、幼儿分散合作表演(两人一组)。
2、个别幼儿示范,请幼儿到教室活动区继续表演故事。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主要情节,丰富词汇:瘪嘴。(重点)
2、会说老虎与狐狸的主要对话,在集体面前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难点)
3、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及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吃糖多了会导致蛀牙”等基本常识。
2、物质准备:PPT故事图片,故事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声音导入,引起兴趣。
1、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提问:
师:这是什么声音,是谁来了?在你们眼里老虎是什么样的?(凶猛、厉害)
2、出示老虎图片,观察图片并大胆猜测老虎没有牙齿的原因。
师:老虎哪里凶猛?(出示图片一,请幼儿描述老虎的凶猛,重点说出牙齿的厉害)
师: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出示没有牙齿的老虎,图片二),请幼儿大胆猜测老虎没有牙齿的原因,激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二)播放课件、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师:老虎的牙齿为什么会掉光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讲述故事第1部分(开头到小狐狸拍拍胸脯走了),了解大老虎牙齿的厉害。
提问:大老虎的牙齿很厉害,小动物怕不怕啊?(猴子和兔子怕)那谁不怕他呢?(狐狸),小狐狸是怎样说的?(“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2)讲述故事第2部分(从“啃,狐狸真的去找大老虎了”到“馋嘴的老虎听了狐狸的话,不刷牙了”),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师:是啊,狐狸不怕他,狐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集体模仿狐狸的样子,学说狐狸的话“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提问: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请老虎吃糖)
师:狐狸带了糖去见老虎,它是怎么跟老虎说的?(“啊阿,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一糖。”)
师:狐狸为什么给老虎糖吃?谁来劝老虎了,它是怎样说的?(狮子劝老虎)
师:大老虎最后刷牙了吗?(没有)他正要刷牙时,狐狸又是怎样骗老虎的?(“啊!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
师: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糊呢?那我们接着往下听故事。
(3)讲述故事第3部分(从“过了些时候”到最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问:老虎牙疼的时候狐狸是怎么说的?(狐狸叫了起来:哎哟哟,你的牙全得拔掉!”)
师:狐狸是怎样做的?最后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瘪嘴的老虎)瘪嘴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理解词:瘪嘴)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幼儿思考、讨论,回答。)
(三)播放故事动画,幼儿完整视听故事。
1、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要对老虎讲吗?(引导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结(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四)讨论总结,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提问:我们平时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如:少吃糖,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吃太热、太冷的食物等)
小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
将故事图片,角色头饰等投递到表演区,供幼儿表演故事。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事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大概情节。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记住故事大概情节,理解内容。
难点:使幼儿能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性格特点,理解遇事要多动脑筋的道理。
活动准备:
有牙齿的老虎和没有牙齿的老虎的挂图;小狐狸,小兔子等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基本部分
1、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可怕的朋友(出示有牙齿老虎的图片)你们看它是谁呀?”(老虎)“大老虎厉不厉害呀?”(厉害)。然后出示没有牙齿的老虎“小朋友再看看这只老虎和刚才的那只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只老虎从有牙到没牙吗?下面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讲讲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2、讲述故事,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小猴子小兔子害怕大老虎吗?为什么害怕?狐狸害怕吗?它是怎么说的?”; “狐狸是想了个怎样的办法给老虎拔牙的?”(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对话来理解内容)。
3、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请幼儿看着挂图和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复述一遍故事
5、分别找小朋友说说故事里哪个小动物最勇敢,它是用什么办法来治大老虎的,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以此来加深小朋友对故事的印象。
6、请小朋友们带着头饰一起表演故事
二、结束部分
教育小朋友们遇到事情不要慌,要动脑筋想办法,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延伸部分
请小朋友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2.了解牙齿的作用,学习一些保护牙齿的方法。
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生动地讲故事,让幼儿真正知道大老虎为什么没有牙齿?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活动过程
— 谈话
教师: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牙齿的,长大以后才慢慢长出来。你们知道自己有几颗牙吗?谁来说一说牙齿有什么用处?
二 欣赏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1. 教师:老虎的牙可厉害呢,比柱子还粗的树,大老虎用尖牙一啃就断了。可是有一只大老虎却没有牙,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老师讲述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三 讨论
1. 教师:小狐狸送给大老虎什么礼物?糖好吃吗?大老虎是怎么吃糖的?糖好吃吗?大老虎怎么吃糖的?
2.大老虎为什么不刷牙?他该不该这么做?
3.教师:大老虎的牙那么厉害,他的牙为什么会疼呢?
4.教师:大老虎找谁帮他拔眼牙?最后小狐狸用 什么办法拔掉了大老虎的牙?
5.教师:大老虎该不该吃小狐狸送的糖?我们吃糖时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大老虎保护牙齿?
四 总结
教师:牙齿的用处可大了,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天天按时刷牙,不能吃太多的糖,更不能在睡觉的时候吃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来上的。因为他们很爱吃糖,但是又不爱刷牙。因此我就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个故事来教育他们。而且他们也爱听故事,我就抓住了这一点,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懂得了我们不能吃太多的糖,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吃糖。还懂得了我们每天都要坚持刷牙。这样我们的牙齿才不会坏。我知道我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在上这节课我就用录音
给他们听这个故事,让他们戴着头饰来表演这个故事。这样他们的印象更深刻,对他们来说更有教育意义。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 发展幼儿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
的想法。丰富词汇: 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老虎的叫声,用声音引出"林中之王" ,引导幼儿形容描
绘老虎给人的感觉。
2.出示瘪嘴老虎的课件,师:有一只老虎以前就是那么厉害,可是它现在一
点都不厉害了。 请幼儿观察:它怎么了?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瘪嘴的样子。丰富
词汇:瘪嘴--因没牙而口 形不饱满。 过渡语:那这只凶猛的大老虎为什么会变
成一只瘪嘴的老虎呢?引出故事。
二、展开: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大老虎厉害的牙齿。 (1)大老虎
的牙齿厉害吗?有多厉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出示小狐狸的手
偶,教师模仿小狐狸: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信,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
拔掉呢! 过渡语:出示课件,教师提出问题:那小狐狸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老虎又是怎么做 的呢?谁又去劝的老虎呢?狐狸又是怎么骗的呢?老师把这四个
问题抛给小朋友,大家可以 利用手中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 2.幼儿分组"自主学
习,寻找答案" ,通过提问与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说,集体模仿狐狸的
样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2)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请幼儿上台模仿老虎的样子:老虎吃了
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糖还含在嘴里呢。 )
(3)这时候,谁来劝老虎了?出示狮子的手偶,它是怎样说的?(请一名幼儿扮
演老虎,其余幼儿模仿狮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烂掉的。
狐狸最狡猾,你可别 上他的当呀。 )
(4)大老虎听了吗?为什么没听狮子的话?狐狸这次又是怎么骗的?(出示狐狸
手偶,集体模仿:啊, 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别人的牙怕糖,你
大老虎的牙这么厉害, 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
(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一名幼儿扮演老虎,一半幼儿扮演狐狸,一半幼儿扮
演狮子,全班进行故事表演。 过渡语: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请幼儿
继续听故事录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通过讨论,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幼儿
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都不敢给老虎拔牙)
(2)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3)最后,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瘪嘴的老虎)
(4)请幼儿先自由讨论,后回答: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如:大胆、诡计多端
、爱动脑 筋、狡猾、聪明、机智、勇敢)老虎呢?(如:笨、愚蠢、不听别人劝
告)为什么?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 (如: 不会上狐狸的当的; 先动
脑筋再做事; 谦虚听取别人的建议; 每天早晚都刷牙)
(5)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能为故事取个名字?
三、结束部分:播放音乐"嘻唰唰" ,做刷牙律动。
活动延伸: 师幼交流: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懂得多吃糖会坏牙,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 理解故事内容,记住大体情节。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和动漫flash.
2. 装糖的箩筐3个,一个有牙齿的老虎头饰1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记住大致的故事情节,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难点:了解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理解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设计思路: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而且故事也蕴含了很多的道理。通过本节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表达及倾听能力的同时,明白要保护牙齿、遇事多动脑筋等道理。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活动出示ppt课件,老虎的两张图片提问"小朋友再看看这只老虎和刚才的那只有什么不一样?" (牙齿)"想知道为什么这只老虎从有牙到没牙吗?它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二) 基本部分1、讲述一边故事。
提问:
"故事里都有谁?" (小猴,小兔,狐狸,老虎)"小猴子小兔子害怕大老虎,它们分别是怎么说的?狐狸不害怕大老虎,它又是怎么说的?那狐狸是会想什么办法给老虎拔牙呢。狐狸出场了三次,是哪三次?让我们接着往下听,听完了之后告诉我。"讲述故事至还有一颗牙狐狸实在拔不动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讲述自己在故事中了解到的故事情节。回答以上的提问。狐狸的三次出场能够引出故事里大致的情节。
第一次出场:.狐狸送糖。(拔牙的办法)第二次出场:狐狸劝说。(在狮子劝说老虎,老虎准备刷牙,狐狸来了)第三次出场:狐狸给老虎拔牙。(老虎找了马大夫,牛大夫,都不敢替它拔牙,结果狐狸来了)----解决难点2、看flash,提问,提升幼儿进一步的理解故事中的教育含义。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做适当的小结。
(三)结束部分游戏:接力赛教师出示有锋利牙齿的大老虎。请幼儿用小狐狸送糖的方法把老虎牙齿拔了。
游戏规则:分成2组。以两端为起点,把糖运到老虎嘴里。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区角活动时表演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8
下面是幼儿园说课稿《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聪明,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观察与狐狸拔掉老虎牙齿有关的图片,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有安静倾听的意识,愿意参与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人手一本小图书 图片 大图书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提问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过提问观察并回答,让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内容。表演法让幼儿在通过学习对话的同时演绎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话,更容易的使幼儿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动,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以及故事的内容。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表演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获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儿在学习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变化,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激发幼儿看图书的兴趣。
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引导幼儿想想大老虎没有牙齿后,故事的结局。
一、分别出示有牙齿和没有牙齿的老虎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知道老虎最厉害的地方是哪里?后来它的牙齿为什么会没有的?到底是为什么?(通过猜测,看图书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师幼共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找出小狐狸不怕大老虎的图片。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狐狸不怕大老虎?学医学它的样子。为什么它不怕大老虎?
2、阅读第三到第九幅图片。提问:狐狸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的对话。小狐狸为什么要送糖果给老虎?老虎喜欢吃吗?从哪里看出来?一个一个的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在自主阅读中知道故事的发展,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内容。
3、找出图片10~13,提问:老师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讲出来,请小朋友们找找是那几幅?为什么大夫不愿意帮大老虎拔牙?通过倾听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阅读最后两页故事,提问:小狐狸是怎么样走来的?又是怎么样帮大老虎拔牙的?通过讲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引导幼儿想象大老虎没有牙齿后,故事的结局。
通过讨论的方法想象没有牙齿后大老虎会怎么样?由此引导孩子创编故事的结局,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延伸活动: 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 篇9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活动目标:
1. 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 发展幼儿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丰富词汇: 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老虎的叫声,用声音引出"林中之王" ,引导幼儿形容描绘老虎给人的感觉。
2.出示瘪嘴老虎的课件,师:有一只老虎以前就是那么厉害,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 请幼儿观察:它怎么了?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瘪嘴的样子。丰富词汇:瘪嘴--因没牙而口 形不饱满。 过渡语:那这只凶猛的大老虎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瘪嘴的老虎呢?引出故事。
二、展开: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大老虎厉害的牙齿。 (1)大老虎的牙齿厉害吗?有多厉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出示小狐狸的手偶,教师模仿小狐狸: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信,我还要把它 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过渡语:出示课件,教师提出问题:那小狐狸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呢?老虎又是怎么做 的呢?谁又去劝的老虎呢?狐狸又是怎么骗的呢?老师把这四个问题抛给小朋友, 大家可以 利用手中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 2.幼儿分组"自主学习,寻找答案" ,通过提问与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说,集体模仿狐狸的样子:啊!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2)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请幼儿上台模仿老虎的样子: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 连睡觉的时候,糖还含在嘴里呢。 ) (3)这时候,谁来劝老虎了?出示狮子的手偶,它是怎样说的?(请一名幼儿扮演老虎, 其余幼儿模仿狮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烂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别 上他的当呀。 ) (4)大老虎听了吗?为什么没听狮子的话?狐狸这次又是怎么骗的?(出示狐狸手偶,集 体模仿:啊, 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这么厉害, 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 (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一名幼儿扮演老虎,一半幼儿扮演狐狸,一半幼儿扮演狮子, 全班进行故事表演。 过渡语: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请幼儿继续听故事录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通过讨论,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 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都不敢给老虎拔牙) (2)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3)最后,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瘪嘴的老虎) (4)请幼儿先自由讨论,后回答: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如:大胆、诡计多端、爱动脑 筋、狡猾、聪明、机智、勇敢)老虎呢?(如:笨、愚蠢、不听别人劝告)为什么?如果你 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 (如: 不会上狐狸的当的; 先动脑筋再做事; 谦虚听取别人的建议; 每天早晚都刷牙) (5)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能为故事取个名字? 三、延伸: 师幼交流: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播放音乐"嘻唰唰" ,做刷牙律动,快乐 结束本次活动
下一篇:祝贺词大全 婚庆祝贺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