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美术教案

2023-12-23人围观
简介《莫高窟》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这片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读题)。  作者在描写莫高窟时,用了大量美伦美奂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回忆。请拿出你的本子,默写,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听写词语: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共同评价,如果能做

《莫高窟》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这片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读题)。

  作者在描写莫高窟时,用了大量美伦美奂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回忆。请拿出你的本子,默写,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听写词语: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共同评价,如果能做到书写大方、美观,就更好了。

  集体朗读。

  3、这么多的好词,你能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运用上其中的一部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吗?

  请学生介绍。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彩塑的风采,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莫高窟,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二、品读感悟,交流展示。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名同学说。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是一个过渡句,这句话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的,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递进句,说明莫高窟的壁画更值得期待。多好的写作方法啊,你记在心里了吗?}

  板书: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2、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壁画宏伟,请读

  3、集体交流

  (1)“宏伟”

  我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感受到壁画的宏伟。

  同学们,你们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该有多大呀?我们的教室有50多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就足有90个教室这么大,闭上眼睛想想,这该是多么宏伟的场面呀。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同学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壁画的宏伟?

  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我感受到壁画的宏伟

  是的,(出示图片)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引读)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这是一个排比句,先概括写,后具体写,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壁画的内容真可谓包罗万象啊,你们看壁画不仅面积大,而且内容如此丰富,包罗万象,场面真可以用宏伟这个词来形容她。难怪敦煌的壁画被人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像我们学过的课文《九色鹿》的故事就来源于此。

  (2)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匠正向我们走来,他们拿着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的故事,画下了华夏儿女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

  谁来意味深长地读读这句话。

  我们一起读好它。

  (3)敦煌的壁画不仅宏伟壮观,而且瑰丽无比。

  知道瑰丽是什么意思吗?

  指名说。(瑰丽就是异常美丽)

  莫高窟的壁画异常地美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大家读读这段文字,从句中你仿佛看到哪些画面,想到哪些内容?开始。

  我读到……仿佛闻到了芬芳的花草香。听到了悠扬悦耳的琴声,看到了仙女翩翩起舞。

  ①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指名1-2生读。

  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也来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想到一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学生练笔,交流。

《莫高窟》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3、感受敦煌莫高窟塑像的精美和壁画的艳丽多姿,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布置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敦煌莫高窟。现在请你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情况。

  生:……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我们班不少同学很会学习。不过呀,有一位旅行家比起你们还要略胜一筹,他不光亲身去莫高窟观赏体验,而且还动笔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莫高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研读感悟。

  1、整体感知

  ①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甘肃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

  ②观赏录像(配课文朗读)

  ③学生议论

  ④大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在文中能看到哪些画面?

  ⑤交流、板书(彩塑、壁画)

  2、欣赏彩塑

  师: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咱们先来欣赏这里的彩塑。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话。

  ⑵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

  ⑶作者怎样展开具体的描述?

  ⑷自由读,想象的彩塑的形象。

  ⑸指名读,边读边表演,齐读(配乐)

  ⑹作者真了不起,用一个词就写出了一尊彩塑的特点,用词多么准确,多么生动啊,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

  ⑺图文对照,你觉得这一尊尊彩塑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⑻想象: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外国游客呢?

  ⑼小结,带着自豪的语气朗读。

  3、欣赏壁画

  ①引读:“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②欣赏壁画

  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壁画的宏伟瑰丽?

  ④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自然风光。”

  a、看图理解内容 b、齐读体会

  ⑤文中还有哪儿采用排比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翩翩起舞……”

  a、改变句式说话 b、欣赏飞天图 c、品读这句话

  d、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象飞天还有哪些姿态?

  用“有的……有的……”句式来介绍

  e、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⑥壁画上的飞天确实美得令人陶醉,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这样的诗篇来赞美它:“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三)沟通生活,迁移运用。

  师:是呀,多么美妙的飞天,多么神奇的莫高窟。今天敦煌莫高窟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的游客,老师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报名。”

  大家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

  注意选择一方面作介绍,要有礼貌,语言要生动、流畅。

  (四)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1、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安详,令人神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家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莫高窟。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

  2、有一篇著名的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也有这么精彩的一段: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在。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3、学生谈体会

  4、师总结

《莫高窟》教案 篇3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莫高窟。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这颗明珠,去领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齐读课题-------第18课。

  二.初读课文首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想一想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莫高窟的特点?

  出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

  齐读。

  三.再读课文

  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在空白处批注你的感受,还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1)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板书:彩塑)

  “神态各异”是什么意思?你都看到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彩塑?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出示彩塑图片。

  “慈眉善目”是什么样的?你读一读好吗?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的?谁愿意读一读?

  一起读。

  这两千多尊彩塑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谁?(卧佛)

  出示卧佛图片。

  课文是怎么描述卧佛的?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课文还有一个词能概括出这些彩塑的特点,谁找到了?

  “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

  是啊,这些彩塑个个跟真的似的,难怪游人会啧啧赞叹。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游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彩塑呢?

  小结:说得真好!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留下的。咱们一起再来回味回味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难怪作者要说------(引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板书:壁画)

  什么是“精妙绝伦”?什么是“宏伟瑰丽”?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吗?

  (板书:精妙绝伦、宏伟瑰丽)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宏伟瑰丽的壁画的?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

  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文中还有一处也运用了排比句式,谁找到了?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作者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写完了吗?省略号意味着什么?

  喜欢“飞天”吗?谁来读一读?

  (出示飞天图片)这些就是美丽的飞天,她们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成了我们眼前这段优美的文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可以吗?一起来吧!

  如果让你把后一个排比句也改写成有----有-----有-----还有-----的句式,你可以吗?谁来试一试!

  可不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选取佛教故事、民间生活或是自然风光的任何一个内容,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写一写,能想出几个就写几个。写好后同桌互相交流。

  敦煌的壁画真是美轮美奂,让人遐想联翩。一起再读一读这一段

  (引读:莫高窟不仅-------)

  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画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正如作者说的----

  (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板书:藏经洞

  “曾”字说明了什么?

  (板书:文物珍贵)

  清政府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看一看这段令人心痛的充满屈辱的历史吧!(屏幕出示)---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文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小结: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中国大量的灿烂文化。如今,我们只能从史书和图片上去欣赏它们了!下面请男女生合作,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我们再次回味敦煌莫高窟那古老文明的魅力!

  四.归纳写法

  读完三个段落,大家有没有发现: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着中心句来写的。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写。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要注意运用。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那一尊尊彩塑精妙绝伦;那一幅幅壁画宏伟瑰丽;藏经洞里的文物珍贵无比。游览过敦煌的人无不啧啧赞叹: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文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结晶)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艺术宝库

  18 莫高窟(一颗明珠)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文物珍贵 智慧结晶

《莫高窟》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师范读第1自然段。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伊始,通过导语以及莫高窟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为学生走进文本,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作好铺垫。】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1)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天王呢?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

  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指名说。

  师小结: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板书:壁画)

  2、交流。

  (1)(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读。

  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视频。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课件出示,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④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⑤指多名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3、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三)、体味“藏经洞”

  1、刚才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莫高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词句。(板书:藏经洞)

  2、交流。

  3、课件出示藏经洞被掠夺的资料。

  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莫高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在充分感知课文之后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省敦煌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两千多年以前)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 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检查自学情况

  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

  1、出示生字词(一类)。

  银弦 记录 陈列 威风凛凛 神态各异

  瑰丽 殿堂 腐败 精妙绝伦 慈眉善目

  ⑴指名读。

  “凛、陈”前鼻音,“凛、伦、录”声母是“l”。

  ⑵开火车读。

  ⑶齐读。

  ⑷指导书写。

  殿:第十一画是“ ”不是“乙”。

  腐:“广”的一撇要写得长些,里面的“付”与“肉”要写得扁一些,靠得紧一些。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2、只识不写的字认识了吗?出示:

  敦煌 卧佛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画

  指名读,相机指出,“佛”是一个多音字。

  出示: fú( )

  佛 。

  fó( )

  指名组词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读)。

  喜爱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其余学生仔细听,评价。(读得是否正确、停顿是否恰当)

  4、让学生谈谈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

  三、理清脉络,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出示:⑴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哪些文物?

  ⑵课文第1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⑶哪些自然段可以合成一段?

  2、讨论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彩 塑

  壁 画

  藏经洞

  3、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写出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⑵自由轻声读第2自然段的其他语句,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用“——?”画出来,过一会儿提出来讨论。

  ⑶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①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威风凛凛”、“慈眉善目”、“强壮勇猛”的样子。帮助学生理解“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这尊卧佛是什么样子?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啧啧称赞时会说些什么?

  学生练说。

  ⑷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文中作者是怎样来具体描写这些彩塑的?

  出示:先 再 然后 最后

  按顺序背诵。

  ⑸小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出示)

  ①读课文画中心句→②读课文,质疑,讨论→③朗读体会,背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⑵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第4句。

  引导学生抓住某一方面通过想象加以丰富,并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表述出来。

  ⑶朗读体会,想象画面,直至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⑴学生用以上学法自读、质疑、讨论。

  ⑵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⑶指导朗读、背诵。

  突出“各种”、“六万多件”读出自豪感。

  第三句要读出惋惜和对帝国主义分子憎恨的情感。

  三、小结

  课文第二段3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洞窟中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其藏物之丰富、精美,无不令人赞叹;莫高窟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敦煌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让学生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组织学生评议。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壁画 4万5千多平方米 宏伟瑰丽

  藏经洞 6万多件 面积不大

  (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教案 篇6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中华文化泱泱五千年,留下了数不清的名胜古迹、艺术珍品,你知道哪些?能说说吗?

  2 生交流。

  3过渡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驼铃声,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过茫茫的大沙漠,走进甘肃、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课件演示)

  4过渡 “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曲折旅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它灿烂的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沧桑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莫高窟流光溢彩、美丽辉煌。相信通过大家的学习,将会经历一次愉快有难忘的文化之旅。

  二、 新授

  1 师:打开课文,读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2 学生简单交流。

  3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概况,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交流:地理位置、形状、名称

  4师:课文中提到了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为什么呢?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5 生交流:彩塑、壁画、藏经洞。

  6 师:“课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的?”交流。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那就让我们先去欣赏一下精妙绝伦的彩塑吧。”

  1 学生自己读文并思考,描绘自己最喜欢的一尊彩塑。

  2师生交流 相机出示图片 读文。

  3 过渡“其实,莫高窟的彩塑有各种各样的形象,想不想欣赏一下。”

  欣赏的条件 用“有……的……”仿照课本上的样子说话,可以说你看到的,也可以说你想到的。

  4 生看 说。

  5过渡:“这么多的彩塑,每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据说,最大的有9层楼那么高,而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难怪游客参观后,会发出啧啧赞叹呢?如果你就是游客,就在那么多的彩塑面前,你会想写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说说!”

  6生说

  7过渡:“同学们欣赏着这一尊尊彩塑,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它真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呀,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涌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心情来读一下。”

  8 生读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研究莫高窟的学者说过这样的话 莫高窟的艺术载体主要是彩塑和壁画, 壁画的图案、色彩是绚丽多资的,它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齐读这一段,注意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1 学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画面。

  如果学生说的是飞天

  学生读,出示画面。多读体会

  过渡:“这么多这么美的飞天,有很多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可以想见,当时人民的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他们载歌载舞,不断追求美好的生活。”齐读这段话。

  1、 注意到省略号了吗?练习说话,根据自己想到的。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2、 评价

  3、 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脑海中飞天美妙的身姿。

  过渡:“欣赏了美仑美幻的飞天,我们仿佛自己也成了飞天了,怪不得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作品《文化苦旅》中这样写到:我们是飞天, 飞天是我们!”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的每一副画面,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可以遥想当年,这条丝绸之路上敦煌莫高窟是何等的繁华,何等的热闹,读这一小节!”

  五、过渡:“干菜我们欣赏了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副壁画,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莫高窟无愧是中国西北的一颗明珠。然而,来到莫高窟,有个地方,我们无法不去提起,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

  1、 它是什么?

  2、 藏经洞里有些什么东西?

  3、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经书复制品。学生欣赏。谈感受。

  4、 过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到这里寻觅历史文化的足迹,留下了一首首诗、一篇篇文;多少音乐家、舞蹈家到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留下了一首首歌、一段段舞;多少雕塑家到这里拨开尘土将历史的浪漫与班驳深深铭刻。然而,就是这一天,灾难开始了……”

  5、 此时此刻,你站在藏经洞前,你想说些什么呢?谈感受。

  6、 带着感情读文。

  过渡:“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任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卢浮宫”。

  六、作业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敦煌灿烂的文化资源开发大西北,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后,请同学们一起找一找、查一查、去探寻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艺术神韵!

《莫高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总导游”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我是这次旅行的“总导游”。我们要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随机指名学生当“导游”,其余学生当“游人”。

  二、分析课文

  1、展示图片。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莫高窟,请“导游甲”为我们介绍一下概况。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莫高窟概况,读课文第一段,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导游乙”介绍“彩塑”。

  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你最喜欢什么?请你来当导游介绍一下。

  (1)展示“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瞧,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了,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再看,这就是那尊长长的卧佛,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卧佛的头部,这尊卧佛长达16米,你知道有多长吗?大概有我们的两个教室那么长呢!

  (5)你能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你能把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是的,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的彩塑,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

  4.“导游丙”介绍“壁画”。

  走出彩塑,让我们一起走进壮丽的壁画艺术。请“导游丙”给我们介绍一下。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请“导游丙”给我们介绍一下。是的,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还很丰富多彩呢!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啊!

  (2)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

  是的,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还很丰富多彩呢!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啊!能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吗?

  (4)“总导游”请“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飞天吗?你们用喜欢的语气来读一读,好不好?

  指名读,齐读。

  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告诉我,在读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是的,成千上百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多得都写不过来了,你能想象出壁画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飞天吗?(指名分说,然后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把它连起来)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壁画,我们一起走进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请“导游丁”给我们介绍一下。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说些什么吗?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字,一个另人神往的艺术圣地;有人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有人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也有人说莫高窟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写作指导并配乐朗读

  1、今天,我们能够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莫高窟的无穷魅力,缘于影像上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更缘于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同学们浏览2~4自然段,看看每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把每个自然段的总起句画出来。

  指名说。

  2、这三个自然段分别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来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条理多清楚啊!请同学们再仔细研究一下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这两句话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是的,这两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多好的写作方法啊,你记在心里了吗?

  3、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2~5自然段读一读,再次欣赏每一尊精妙绝伦的彩塑,每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画,感受古代艺术匠的巧夺天工,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2围绕“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写一段话。

《莫高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跟随作者一起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威风凛凛 精妙绝伦 瑰丽 记录 银弦 艺术殿堂 腐败 敦煌 佛像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画

  2)解释词语意思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再分别读读彩塑、壁画、藏经图三个自然段,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4

  2、根据板书提示分段,讨论段意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分析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

  (1)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这些彩塑是什么样子的?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4)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词语形容敦煌的彩塑?

  ④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5)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6)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2.学习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3)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3.学生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还有那些形容很有名的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三、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4. 指导朗读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像资料,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2.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板书设计:

  彩塑 精美绝伦

  18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是艺术宝库

  藏经洞 珍贵文物 是智慧结晶

《莫高窟》教案 篇9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教科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师范读第1自然段。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伊始,通过导语以及莫高窟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为学生走进文本,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作好铺垫。】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  

  2、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1)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天王呢?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  

  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指名说。  

  师小结: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板书:壁画)  

  2、交流。  

  (1)(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读。  

  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视频。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课件出示,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④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⑤指多名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3、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三)、体味“藏经洞”  

  1、刚才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莫高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词句。(板书:藏经洞)

  2、交流。  

  3、课件出示藏经洞被掠夺的资料。  

  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师: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3、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4、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  

  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德国教育家第苟嗷菟倒骸敖萄у囊帐醪辉谟诖诒玖欤谟诩だ叫眩奈琛!贝嘶方诮萄е薪淌νü卣棺柿辖徊揭佳惺芏鼗湍呖叩奈幕芳壑担佣匀慕小胺篡弧保寡阅呖哂幸桓鐾暾⑸羁潭智逦挠∠螅し⒀楦械墓裁!俊 ?br /> 四、拓展延伸,构建联系。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现在你对莫高窟还想有进一步的了解吗?想了解什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学校专题网站去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链接学校专题网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到这儿,学生的胸臆间,被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斥着。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开拓思维留下空间,也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回复 引用

  top

  返回列表

《莫高窟》教案 篇10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整体回忆,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你能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2、课文中这样说:(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读好这句话。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主要就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⑴抽生读。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

  (2)可见,课文前面部分写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点是——(板书:彩塑精妙绝伦)接下来课文要写的一定是壁画,壁画的特点是(板书:壁画宏伟瑰丽)

  (3)再读过渡句,

  a、品味“彩塑”

  1、让我们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1)指导读,解词。(点击图片)

  (2)引读这句话。“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

  (3)彩塑的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个句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达有什么效果呢?

  (4)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指导朗读。

  2、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3、游客们看了以后会有什么感情?体会“啧啧赞叹”的意思。你能把这个句子变换句式,使意思保持不变吗?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4、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

  5、这段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呢?(简介写法)

  b、回味“壁画”

  1、欣赏完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再来看看宏伟瑰丽的壁画。文中有一个数字体现宏伟,它是“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理解数字。你能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读出来吗?

  2、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用心默读,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有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内容非常丰富,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所以课文中这样写到——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指导读。

  4、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出示壁画图片)

  5、如果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那么壁画中的飞天则是这颗明珠中的精华,这个艺术宝库中最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珍品。让我们好好去欣赏一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⑴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教师指导。

  ⑶自由读,要努力读出形象,读出美感。

  ⑷抽生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⑸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引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⑹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⑺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8)能记住写飞天的句子吗?谁来试试。

  (9)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省略号表示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句。(播放音乐)

  (10)指名交流。

  6、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让我们再来领略一番这个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第三节。

  7、莫高窟不愧是——(引读最后一段话)

  c、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齐读。(板书:藏经洞)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语句,并批注。

  2、交流。

  3、(课件出示藏经洞被掠夺的资料)看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叙述莫高窟的创作历史以及崇高的地位。

  2、出示外国旅游者的评价。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句子),(板书:艺术宝库)在第一自然段找出与之照应的句子。

  4、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写到:“她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她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她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当一回小导游,向没有去过莫高窟的亲朋好友介绍莫高窟。

  3、到敦煌的网站上去浏览阅读,更多的了解敦煌,了解莫高窟。

  4、运用课文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旅游胜地等。

  板书: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

  艺术宝库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教学流程,体验有效教学。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三、知识与技能

  1、体会排比句的作用,理解过渡句。感知总分的写法。积累优美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仿写。

  2、理解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莫高窟》教案 篇11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抛出问题,引起思考

  师:我觉得第1小节中,用错了一个字。“她”用错了,应该用它。(板书:她它)。同意用她的举手,同意用它的举手。

  想一想为什么用她?

  生:因为课文中说莫高窟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明珠我想到了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是形容女儿的,所以用她。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莫高窟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用它,就显得对莫高窟不尊敬。

  师:你们的思维真活跃,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同意用它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都知道莫高窟是一处建筑物,所以我觉得用它比较好。

  师:(小结引起下文)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呢?(生:读书)对,读书。

  等我们学完第二~四自然段,你一定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师:莫高窟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课文的语言也同样令人回味。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假如你站在这佛像前,你会说些什么?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3、师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神态安详。齐读。

  读后教师评价:读得正确了,流利了,但还没有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想读好吗?

  4、师出示课件:点出

  图像要求评价点拨

  菩萨——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地慈善了。

  天王——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威风;可以配上动作的。

  力士——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

  卧佛——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

  5、师:自由练习读,争取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6、指名读,师:读得正确了,流利了,更重要的是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了。高兴吗?——老师也替你高兴。

  7、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8、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9、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10、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11、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12、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13、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4、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和大家品位了描写彩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品位味写壁画的词句。我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2、师:(板书飞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中描写飞天的句字,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生读,师巡视。

  4、师组织交流:

  (1)我读懂了飞天多——你是怎么读懂的?——“成百上千”“有的……有的……”、省略号。——请你读一读,读出飞天的多。

  (2)师点拨:作者连用了几个“有的……有的……”表现飞天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场景可以用“有的……有的……”来表现,比如沸腾的校园,热闹的大街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3)我读懂了飞天很美——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读后评价——听起来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确实挺美的;你动情的样子也很美;虽然我们才刚刚认识,但老师感觉你的读书有进步了。

  (4)师:文章写得这样优美,同学们又读得那样动情,连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了。师在音乐声中示范读文章。

  (5)鼓励学生自由读,齐读感受飞天的美。

  5、引导积累。师:壁画真美,看着这幅壁画,边读边把图画的内容印在脑海中,慢慢地你就能背下来了。

  6、指名背。注意评价。

  对文章的语言进行积累,文章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成了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所以,同学们在课后,要进行大量的积累,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提高的。

  7、师:莫高窟的壁画除了飞天还有什么?请人读。师总结板书:宏伟瑰丽。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4小节,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评:默读有利于学生不受外界干扰,静思默想,与文本充分对话。咬文嚼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长此以往,何愁语文能力不提高。)

  师: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

  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评: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人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导训练,合作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生2:我从第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生3:第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我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生4: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

  生5:我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评: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

  生6:我有一个问题,就是陈列在故宫等处的部分经卷现在会不会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师:你们认为会不会呢?

  (评:巧妙地将问题“踢”给学生。)

  生1:我认为不会,因为以前那些文物被掠走,是因为清王朝腐败无能,现在我们国家有能力保护这些文物。

  生2: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他们即使有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贼胆。

  师:大家说得很对,现在的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保护我国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件物品,要是谁敢侵犯我们,我们将和他们斗争到底。

  三、总结

  师: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学完了这一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意用她的举手.

  谁能说说为什么用她,谈谈你的看法。

  生:通过学课文,我知道了莫高窟里有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它们显得很神圣,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飞天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有很多仙女,她们在空中漫天遨游,翩翩起舞,漂亮极了,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我还要补充,从图上看飞天仙女们裙带飘扬,显得那样轻盈,飘逸,真是美极了。

  生:课文最后一小节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可见她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用她比用它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一致认为用她好。从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将莫高窟当成什么来写了?

  生:当成人来写了。

  师:说的对极了,从这儿你可以看出作者对莫高窟有着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喜爱之情。

  师:你们通过学习课文后,喜欢莫高窟吗?(生:喜欢)老师想看一看谁最喜欢莫高窟,我们通过比赛读书来评定。

  生:(练读,比赛)。

  板书设计

  彩塑:惟妙惟肖

  莫高窟壁画:(飞天)宏伟瑰丽

  明珠藏经洞:数以万计——掠走

  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3、有感情朗读课文。

《莫高窟》教案 篇12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2

  石桥镇官庄小学 苏同双

  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莫高窟)本文转载

《莫高窟》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保留原目标中1、2两条,写法指导不作要求

  2、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的情感。

  3、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学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你看过寺庙里佛像吗?欣赏过墙壁上的绘画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玩过泥塑吗?喜欢绘画吗?能谈谈你的创意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以下修改:1、加上“激疑导思: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2、在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先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不要分节指读,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彩塑、壁画有什么特点,藏经洞的文物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的,为什么说莫高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

  3、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

  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是哪一句?为什么?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5)美读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6)配乐朗读“彩塑”这一段。

  (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6、品读“藏经洞”一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观看关于藏经洞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影片。

  (3)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课文。

  7、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

  五、确定主题,深入探究

  1、通过品读课文,我们感慨万分,情绪高涨,飞扬。面对这些问题,仿佛有满肚子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去研究。

  2、老师为你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料,面对这些资料,我们该怎么做呢?

  (1)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浏览性阅读,搜集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

  (2)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确定哪些资料是需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需要的。

  (3)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创造性阅读,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组合,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分工、合作研究。

  4、汇报研究的成果,举行“敦煌研究报告会”。

  5、课后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站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

  六、总结谈话

  最后,我想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畅谈: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于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莫高窟》教案 篇14

  之一

  作者:沈艳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

  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交流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

  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9、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你最喜欢这部分的哪些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2、你为什么喜欢?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并评议朗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喜欢之情来读句子。(配乐朗读)

  4、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

  5、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呢?交流。

  6、电脑播放:敦煌壁画飞天的录象和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段话。

  7、你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把它们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配乐齐读。

  8、这一节中你还喜欢哪一句?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9、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把你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10、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1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板书:文物珍贵

  2、有谁知道藏经洞怎么被发现的?还有那些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1、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莫高窟》教案 篇15

  《莫高窟》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莫高窟》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莫高窟》阅读原文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纪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应 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漂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世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阅读题目

  1.莫高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作者为什么却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4分)

  2.在作者的眼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尽相同的色调,请分别加以描述。(4分)

  3.“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中的“喧闹”意在强调什么?请概括出唐代洞窑艺术创作的特点。(4分)

  4.“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5.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前几年出现的“余秋雨《文化苦旅》热”的认识。(4分)

《莫高窟》阅读答案

  1.答案:虽然是一千年的文化积淀.但是却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与时代文化的延续.是活生生的。

  2.答案:北魏:色流浓厚,笔触豪放,金戈铁马.这个时期的中原,陶渊明悠静的享受着田园生活;隋朝:色流华丽,畅快柔美,而此时,隋炀帝正傲然畅游碧波荡漾的大运河:唐朝:色流奔放,壮丽无比.万马奔腾,气象万千,传说中的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携着绵长的飘带.在漫天飞舞;五代:色流精细,温煦沉着,清风习习;宋朝:色流灰暗,舞姿拘谨,悲凉的国土,孤单的音色;元朝:色流暗淡,没有红色。

  3.答案:莫高窟艺术创作的背景生动(充满活力)。唐代洞窑艺术创作的特点:①色彩绚丽。②线条流利。③形象生动。④神态逼真。⑤场面宏伟。

  4.答案: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进入莫高窟后陶醉在艺术的天地里,为艺术后面深深的文化所震撼,惊叹艺术的高妙,从而忘记了自己的情境。

  5.答案:示例:作者站在人类历史的高阔视角之上来看待文化,文化成了历史的积淀.文化和历史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何止是对文物古迹的欣赏,实在是对中华几千年沧桑历史的活生生的再现。作者从画像的色流中,竞将几千年文明看了个玲珑剔透。历史在他那里与文化相结合.便没有了冷漠和严峻.或许这也正是“文化苦旅”津津有味的原因之一吧!

《莫高窟》教案 篇16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威风凛凛 精妙绝伦 瑰丽 记录 银弦 艺术殿堂 腐败 敦煌 佛像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画

  (2)释词。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三)给课文分段。

  1.提问:

  (1)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3)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四)指导写字。

《莫高窟》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

  ★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筛选重点词句,清晰地列出文章提纲,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及过渡。

  ★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理解文章记叙与描写交替,详略得当的写法及其意义。

  ★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 漫天遨游

  492个

  两千多尊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六万多件

  个别读,(提示:读出这些词语不同的意思。)

  2、你能从这两组词语中选用一些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相机完成板书)

  3、所以,有人禁不住要赞叹她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学生读)

  4、过渡:莫高窟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声誉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二、走近“彩塑”,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

  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读后谈自由受)

  2、交流前三种彩塑。

  (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善良,和蔼可亲;

  (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 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 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勇敢。

  (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4) 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

  3、交流卧佛

  (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

  (2)16米有多长?(有四块黑板那么长,正好是阶梯教室的长度16米)

  (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像听到了卧佛轻微的呼吸声。)

  (4)指导朗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卧佛闭目养神,来,我们轻轻地读,别打扰他。

  (5)这尊彩塑多么逼真啊!真是——相机引出【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怪不得游人要啧啧赞叹呢!

  4、像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莫高窟里有两千多尊呢!请欣赏——(出示其他彩塑)

  5、多么精妙绝伦的彩塑啊!余秋雨先生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后,说:

  (出示:“这里的每一尊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 看莫高窟,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何等壮阔的生命!)

  6、再次指导朗读:来,用你的朗读再现这些活了千年的生命!

  7、指导写法:莫高窟有两千多尊彩塑,作者寥寥几笔就让我们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他采用了什么高招呢?速读第二节思考。(总分总,“分”的部分面点结合:面:有……有……有……——给人整体感。 点:卧佛 ——典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小结: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描摹事物的常用方法。

  三、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出示壁画图)

  2、壁画的宏伟瑰丽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边读边圈划出你认为能证明壁画“宏伟瑰丽”的关键词句,然后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

  3、交流:

  ①“宏伟”:A、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阶梯教室,它大概是16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学生计算)

  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281个这样的阶梯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补充:如果以壁画的自身高度,把壁画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三十公里,这是世界上的画廊。

  B、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

  你知道莫高窟壁画上有哪些故事吗?(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教故事,有讲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有“尸毗(pi皮)王割肉救鸽”的故事、“萨埵(duo朵)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九色鹿”的故事,有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

  教师补充: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极为丰富,除了佛教故事,还有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这还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②“瑰丽”: 飞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

  (1)快去读读描写飞天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美妙的音乐、芬芳的花香、动人的舞蹈、曼妙的舞姿……】

  (2)指导朗读:是的,细细品读,文字是有声有色有味道的,请同桌互相朗读,要读出画面,读出美感,并能打动你的同桌。(同桌互相练读)

  (3)个别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并欣赏画面。(相机指导朗读:比较“把描写壁画的句子中的“有……的”改成“有的”,比较有异同之处吗?(意思是相同的。语气上“有的”惊讶多一些。)

  (点评: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点评: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

  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

  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4)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5)啊,真是美妙绝伦!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4、引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

  5、看到这儿,我们禁不住赞叹——(课件出示最后一节,学生再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现在的藏经洞又黑又小,空空如也。(出示第四节)

  2、(板书:曾)“曾”是什么意思?(从前有过。)

  3、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现在没有了。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学生简要回答)

  4、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出示: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5、此时此刻,再读第四节,你心情怎样?(很气愤,a、清政府腐败无能,诺大的中国,却存不下这些文物!那些官僚们可以讲究豪华的生活排场,竟穷到筹不出运送、保护文物的经费,我们好恨呀!b、帝国主义的可恶行径。提问:你从哪个字看出?)

  比较:“掠”换成“抢”、“偷”如何?(“抢”动用武力,“偷”趁人不备,而“掠”是帝国主义分子利用中国人的无知,在光天化日之下,盗走珍贵文物的,一个“掠”字更体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与无耻!)

  6、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它成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7、请看,这是我们国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出示一些流落在其他国家的文物图片)

  8、无论这些文物流落何方,它的身上永远镌刻着两个字——“中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出示: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3、余秋雨先生说——

  出示:她是一种聚会,

  一种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

  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发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

  一种彩色的梦幻,

  一种圣洁的沉淀,

  一种永久的向往。

  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语:“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让我们带着这种梦幻、沉淀、向往,走出课堂,走向每一处刻上“中国”烙印的传世珍宝……

  (出示流失海外博物馆的珍宝)

  板书设计: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曾) 藏品丰富

《莫高窟》教案 篇18

  我的收获

  1.通过预习,你掌握了课文中的那些词语?

  2.读课文,试着给这篇文章编写提纲。

  3.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你觉得彩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4.猜一猜“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意思,

  请用上面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我的疑问

  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和大家讨论什么问题?请你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我的资料

  课前请您查找一些关于《莫高窟》的资料

《莫高窟》教案 篇19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3,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2,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3′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高窟》.

  2,(出示课件2词语)还会读吗 注意读准红色字.(开火车读,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板书:明珠)作者主要是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三方面来展现这颗明珠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一起走进课文,来领略这颗明珠迷人的魅力!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26′

  (一)品味"彩塑"8′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彩塑 (第2自然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第2段.呈现在你眼前最清晰的彩塑是----

  交流:

  (1)指名个说.

  菩萨是( ) 天王是( ) 力士是( ) 引导对感情朗读

  卧佛是( )(出示课件4文字)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写得更加详细具体 引导感情朗读

  (2)这些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个个都会赞叹.

  你会怎样赞叹呢 (指学生说)

  2,把大家刚才说的连起来作为第2自然段,行不行 (不行,太乱)

  3,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先写了莫高窟保存着----.这些彩塑----.(概括出特点)

  接着写了这些彩塑中有----,有----,还有----.(从"面"上展现)

  然后着重写了一尊卧佛长达----,他----,眼睛----,神态----.(从"点"上展现)最后写了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游人无不----.(道出人的感受)

  4,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些图片,我来提示,你们齐背.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出示课件5,6,7,8图片及文字)有------,有------,还有-------.有---------安详.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二)回味"壁画"14′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的开头,它是一个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精妙绝伦的彩塑"承接上文(板书: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的壁画"开启了下文(板书:宏伟瑰丽).

  2,第3段与第2段的在写法上一样.对照第2段,自学第3段.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做批注.

  交流:指名说,读一读.

  (1)(宏伟瑰丽,内容丰富多彩) 师点评:这里概括出特点.

  (2)(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有----,还有----)引读,齐读.

  师点评:这里从"面"上展现,使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

  • 推荐阅读:
  • 《莫高窟》教案(通用17篇)
  • 莫高窟教案(通用14篇)
  • 《莫高窟》教案(精选15篇)
  • 《18、莫高窟》教案(精选17篇)
  • 《莫高窟》教案(精选13篇)
  • 《莫高窟》教案(精选17篇)
  • 莫高窟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