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大海中永生 名篇
《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篇1
正阳第一学区课时教案 主备人:谢萍 课 题 13、在大海中永生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难点 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悟情,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体、相关视频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引导学生看照片上的老人。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位老人吗? 2、(定格在邓小平画面)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3、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多媒体播放首都各界群众为邓小平送别的感人场面) 1、细品第一部分。 过渡:首先,让我们先回到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离开我们飞向大海的那令人心碎的时刻。(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谈读后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精读体会。 2、细品第二部分。 (1)师: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课文会怎么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自由读一读2—4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第二段,课件出示第二段。 (4)结合重点词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6)学习第三段
师: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 (7)奔腾不息的浪花可能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 (多媒体播放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师:看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再来读这一部分,感觉一定不一样。自由读。 (生自由读。) (8)指名读,结合重点词强调语感。 (10)想象补白,加深体验。 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祖国宝岛台湾、三大洋的时候,台湾同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11)讨论交流。 (12)指名说。 3、细品第三部分。 (1)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出示第六自然段)一齐读。 (2)指名读。 三、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1、他走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走了,他离我们而去,他真的走了吗?
2、指名说。 四、总结全文,回归课题。
让我们再齐声呼唤: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音乐《春天的故事》随之响起
修改补充 作业 任选一题完成。 1、小练笔:邓爷爷我想对您说…… 2、看一部关于邓小平的电影,写一写观后感。 3、看一部关于邓小平的电影,设计一份海报宣传这部电影。 4、为课文配上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5、向你的同学、朋友讲一个邓小平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撒向大海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告别大海 教学反思
《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篇2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3.体会人民对他衷心爱戴、依依不舍的情感。
教学重点: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衷心爱戴、依依不舍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对他衷心爱戴、依依不舍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名言导入,入情入境:
师:孩子们,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道:“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邓小平爷爷就在大海中永生。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走近这位伟人,感受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板题)
二、及时复习,分散难点:
师:幻灯片演示:
本文是按顺序写的,即,向我们展示了催人泪下的场面。(指名学生回答: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师:掌握得很到位。
三、指导自学,设置情境:
1.师:就让我们跟随专机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
(投影演示),指名学生读。
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自然段,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提示:(读书要留下痕迹,请边读边勾画有关内容。)
生:边读边勾画。
2.师:(组织自学汇报)孩子们,谁来汇报你的自学成果?
引导学生说出: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体会到:不忍离去、丰功伟绩、衷心爱戴
3.小结板书:飞向大海依依不舍
四、自学合作,突破难点:
1.师:孩子们,“最后一个篇章”如何理解?引导学生说出:“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好,孩子们,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专机去目睹撒向大海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2.(投影演示),指名学生读。
自学合作提示:请自读2-4自然段,思考:
(1).从“呜咽”一词你体会出了什么?
(2).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骨灰送向。为什么要这样说?
(3)“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4)四个也许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小提示:(团结力量大!先自学,遇到困难后,小组长组织好讨论!)
3.学生先自学,遇到问题组长组织好开始激烈讨论,师相机指导。
4.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发表组内看法,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使认识更加全面。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师适时引导,并对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全班进入交流环节,使认识深化,让学生体会到:
(1)“呜咽”:拟人的写法,意思是低声地哭泣,体会大海都为之悲切,想到了人民悲痛的心情。
(2)(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样说的原因是:
邓小平爷爷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影响越来越广泛。
他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妥善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并为解决澳门问题奠定基础。
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依然牵挂中国台湾问题,这是他的一个未了的遗愿。
他出色的政治才华为国际上解决领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小结板书:撒向大海丰功伟绩影响深远
五、片段赏析,形成积累:
1.师:孩子们,文字是可以传情的。
2.投影出示
片断赏析: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1).这些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你联想到了什么?
(2).请用情去读!
3.请班里的百灵鸟来把这感人的文字送给大家。
4.学生谈体会: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这样写增强气势,引发联想,更好地体现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之大,之深远。
4.自己练读,同桌练读,比赛读,读出我们对他的爱戴之情!
六、快速浏览,激发情感:
1.师: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孩子们,告别的场面往往是那么震撼人心。请快速浏览5-7自然段,去聆听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吧!
2.师引导: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听到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爷爷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爷爷与我们同在,在大海中永生,他的精神流传千古。)
3.质疑解难:
师:读到这里,你想问什么?
生:为什么邓小平爷爷会在大海中永生?
师引导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依然活在人民的心中。
4.激发情感:让我们一起带着崇敬和不舍的心情再来读读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吧!
5.小结板书:告别大海震撼人心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有一首诗是邓小平爷爷一生的缩影。
(投影出示)诗:《丰碑》
不论花开花落多少世纪,
一个亲切的名字镌刻在老百姓的心里;
不论斗转星移几经沧桑,
一座心中的丰碑高耸在共和国的大地。
分别愈久,人民怀念也就越深,
岁月愈长,愈加看出你的丰功伟绩!
共和国铭记着你,
老百姓想念着你,
你永远微笑在人民公仆的行列里!
不论潮起潮落多少风雨,
一个闪亮的坐标度量着来去者的高低;
不论春华秋实几度朝夕,
一座光辉的雕像挺立在新世纪的史册里。
思念越深,凝聚力量也就越大,
生活越好,愈加盼望你能回来团聚!
新时代呼唤着你,
子孙们追忆着你,
你永远活在老百姓思念的心窝里!
2.师生一起用情读。
3.此时此刻,你想对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呢?生练笔后说出来。
《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情感主线,紧扣“情”字,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体验,读中感悟。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
2、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文本,抓住学科特点,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体现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情感主线,紧扣“情”字,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体验,读中感悟。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
教学方法: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出示邓小平画面,简介邓小平生平。
4、揭题、读题。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笔把你认为读不准的字画上横线。(师巡视,指导)
2、通过刚才的初读,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说的很好,让我感觉到你们是用心用情去读课文了。那么,请你来看看这些生字,都认识他们吗?
(1)指读,齐读。
(2)、老师这里有一个字在课文中读-------ye,词语是---呜咽,那么你还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an,谁能给它组个词?
3、生字都认识了,请你仔细来读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1)、指读,齐读。
4、我们已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出示课文内容)
三、跟读课文,渲染感情。
1、同学们初读课文的任务完成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用心好好感受,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播放课文录音)
2、反馈: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能根据教师提示补充小标题吗?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3、同学们,刚才听课文朗读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
4、再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时你不理解的?
质疑、师归纳总结学生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3、这么多的问题我们通过读课文一定能够解决,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去探索吧!
六、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1、按笔顺规则,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到“采蜜集”里。
《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篇4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 在大海中永生 课时 2 任课教师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重 点 、 难 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 学 方 法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教 学 准 备 邓小平生平资料,课文录音。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程序 (要素)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 3、出示邓小平画面,简介邓小平生平。
4、揭题、读题。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 1、聆听音乐。 (邓小平)
了解邓小平的生平。 齐读课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 二、自读课文交流收获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1、自读课文,同伴互读。 2、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三、检查自学
1、读生字 (1)指读、齐读、
(2)老师这里一个红字在课文中读——ye,组的词语是——呜咽,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 谁能给它组个词?
2、生字我们解决了,那词语你行吗? 练读、指读、齐读
3、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4、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还有问题还未解决,我们下节课再解决吧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读 注音组词 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从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 汇报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问题。把不会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
2、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生产有价值的问题。(预设)重点放在以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
[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第二个问题。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师进行小结 1、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2、(1)学生自读。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读得很感人!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 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交流收获。 课外 拓展 搜集邓小平的资料,开故事会。 板书 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低低地 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篇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5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
文转载
五年级语文组夏静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在大海中永生》,深情地描绘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
情景,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切的怀念和悲痛之情。然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民对邓小平的怀念之情,
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
因此,这一课的的教学应该将情感这条主线贯穿始终。
本课教学大致分三步进行。
一、课前铺垫 用情搜集
教学此文,必须要有详实的资料作补充,通过丰富而直观形象的材料,借助查、读、想、说、写等多
种方法的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伟
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情地去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
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课前要求学生运用网络了解伟人事迹,指导阅读《小平你好》这本书,向学生介绍一些歌颂伟人的歌
曲,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欲望,初步感知邓小平爷爷的不朽业绩,为课堂教学
打好基础。
二、课堂参与 表达深情
课文情感深沉,语言生动,极具震憾力,教学必须扣住一个“情”字层层铺开,步步深入。
1、入情诵读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朗读,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
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
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缓缓地”;第二自然段的“呜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等,都是字字千钧,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的深情,
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2、忘情想象
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忘情地想象。本课教学,我们将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
情境,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大海在呜咽、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
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所到之处人们在说些什么,想象鲜花送伟人的悲壮,想象邓小
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
通过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3、传情说话
当学生对伟人邓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产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会有表达的欲望,会有“说”的冲
动和需求。课堂上我们让他们表达心声:说伟人的不朽功勋,说人民对伟人的无比感谢,说人们心中
无尽的思念,说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更加
美好……用“说”传达对伟人的爱戴,用“说”升华对伟人的崇敬,让真情“尽在其言中”。
(第一范文 m.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三、课外升华 用情展现
课堂容量毕尽有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们安排了三个一的回家作业:找一个邓
小平的故事相互交流、学唱一首歌颂邓小平的歌曲、找一首歌颂邓小平的诗歌朗诵,让学生在课堂诉
说的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地、用情地展现出自己心中的伟人形象,表达自己对伟人的一片
深情,从而延伸了课堂,拓展了课堂。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也使“大语文”学习观得到
了真正的体现。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