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夹竹桃 教案 夹竹桃试讲
夹竹桃 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3. 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夹竹桃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夹竹桃》。
2、明确目标
(出示图片)大家看着就是夹竹桃开的花,文中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花的颜色?谁能读一读描写夹竹桃花颜色的句子?(请一位学生读)作者季羡林先生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好看才爱上它的么?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快速地浏览课文内容,找出这段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直奔课文主题,属于有效学习。】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它有韧性,一个是因为它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让我们走进文中体会夹竹桃的这两个特点同时感受作者的人品。
3、预期效果
只要大家能够像季羡林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那份美,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展示交流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体会感受“夹竹桃之韧性美”
(想想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韧性美?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园子里的其他花)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过夹竹桃吗?(没有)那作者是不是走题了?(衬托的作用)你真会学习。
2、自主学习:
自由读3——4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展示交流:
(一)、“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无不”表示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花期长)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可以感受到夹竹桃生活条件是时好时坏,在这样的环境下夹竹桃依然迎风吐艳。这就是“韧性”请再读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词组的运用。
(三)、文章中有一句话描写了夹竹桃开话的情景,请找出来多读一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有开出一朵……一嘟噜。”“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默默无闻的精神品质。
引导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整体读文章的内容。
小节:这样“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齐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
任务二
导语: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任务呈现:
学习体会“夹竹桃之花影美”
2、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喜欢看着花影?找出有关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3、展示交流:
生: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师:仅仅是这些吗?读读上面一句。
生读: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师:这句给你什么感受?
生:这句让人感受花香浓烈。
师:具体从哪感受到的?
生:“香气却毫不含糊”可以感受到花香浓烈。
生:从“浓浓烈烈”可以感受到花香扑鼻而来,到处都是花香。
师:继续小声读读,思考:还能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花香浓烈?
生:“袭”能感受到。
师:平时用“袭”形容什么?
生:形容攻击别人,出其不意。
生:这里的“袭”形容花香浓烈袭人。
生:把人都熏醉了。
师:把“袭”换成“飘”,再读一读,感觉呢?
生:“飘”给人的感觉花香似有似无。
生:“飘”没有“袭”感觉花香浓烈。
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作者用词的巧妙。
师:再读读第五节,看看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画出关键的词眼。
生:地图、荇藻、墨竹。
师:幻想丰富,齐读幻想的句子。
生读。
师:我们一句一句细细读。
生读:“我幻想它是地图……就像远渡重洋的海轮。”
师:同学们仔细读读每句话的后半部分这几句话,你是否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果去掉这几句话的话,表达效果会怎样?
生:显得很生硬、不充实。
师:是啊。此段不仅有概括讲述,更有具体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不仅有静态地讲述,更有动态地描绘,把景写活了。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淳朴不乏味,季老用优越的语文条件深厚的语言功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师生配合读)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师: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下面展开你的幻想,来写一句——出示【我幻想它是……】
生写。
2、结果反馈
交流。
生:我幻想它是南极和北极,它就真的是南北极了。这一堆影子是冰川,那一堆影子是水电站,恰巧有小虫子飞过,那就是中山站和长城站。
我幻想它是一丛错落有致的珊瑚,它居然就是珊瑚丛了,静谧地沉睡在无边的海底。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成了活泼的海洋生物,这只是旗鱼,那只是海龟。
我幻想它是一张乐谱,这是二分音符;那是八分音符,正巧一只瓢虫爬来就成了一个圆圆的符点,仿佛在等凑齐了音符,就开始演奏“夹竹桃交响曲”。
学到这我们可以感受到最后一自然段其实就是对课文的总结。
3、反思总结
同学们读文就是读人,让我们共同,想想从夹竹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季先生的哪些影子?
(1)、回味“大家的写作态度及情感”
课件出示资料。师配乐深情介绍:
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由于二战爆发,交通断绝,回国受阻,饱受煎熬的他仍然苦读不辍。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不得动弹,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季羡林面对人生的坎坷,不抱怨,不自弃,甚至笑称“这样的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季老从“牛棚”出来后,被勒令看楼门,守电话,成为一个“不可见接触者”。然而,他晚上坚持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写成小纸条装在口袋里,白天守楼时,脑袋不停止思考,把散文改成有韵的诗。280万字、8卷本的《罗摩衍那》就这样被翻译出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京大学副校长,并且仍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就因为他和夹竹桃一样有韧性。
季羡林先生在饱受迫害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做学问,翻译出史诗巨著《罗摩衍那》,这不正是他夹竹桃般的韧性的体现吗?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板书:状物咏怀)
其实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是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写照,他虽然平凡但是他却是最值得我们留恋最值得我们回忆的人。
让我们再读文章的这句话。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夹竹桃 教案 篇2
一、概述
《夹竹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第17课。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课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读写结合,仿编、续编月光下夹竹桃给人产生的幻想,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能够仿照课文句式,展开想象,练习写话:月光下的夹竹桃还让人产生哪些幻想?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审美情趣。
(2)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质疑能力,喜欢自主学习,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喜欢开放式的课堂,比较自主化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不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他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四、教学策略
1.以感情朗读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圈划出一些重点语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令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b.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如:“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无不”“无日不”)的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再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体会。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练习,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是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夹竹桃课件)
(二)自读课文:
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它的。轻声读课文,圈画出令你不禁爱上夹竹桃的语句。
都有哪些语句让你爱上了夹竹桃呢?(指名读)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说,出示第六自然段)。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它能引起人许多的幻想,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那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月光下的夹竹桃又能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三) 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板书:韧性)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三段,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2、指名读一读。其余学生听一听,看看能不能听出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
学生1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出示课件]
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从那些词语听出来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 )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学生2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出示课件]
(我从无日不、无不听出了夹竹桃又着顽强的生命力。)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还有同学能读得更好吗?
3、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依次让学生说说读读些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句子,配套出示课件
(欣赏春天、夏天、秋天院子里的花的繁荣)
学生用成语概括。
4、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那么,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呢?为什么?(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用意,谁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齐读,并把它改成陈述句,再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我们来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6、生活中还有许多如夹竹桃一样的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课前老师让大家摘录了一些,给大家念一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它们的坚强,它们的默默无闻,它们的持之以恒,它们的顽强生命力如夹竹桃一样让我们感叹。
(四)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1、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闭上眼睛,听录音范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学生发言。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有感情地练一练,待会儿老师也给你配上音乐,让大家欣赏如幻美景的同时,也欣赏一下你那美妙的朗读。
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配乐。
还有谁愿意读一读的
配乐齐读。
3、看了这生动有趣的画面,感受着这美妙的意境,同学们一定也产生了许多幻想吧。(出示)你还把夹竹桃幻想成了什么?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话。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1小节。
板书:爱
2、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欣赏“夹竹桃”录象,深化感情。)
七、总结与评价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课侧重于课文教学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具体内容 评价方式 知 识 与 技 能 1.课文 a.能够通顺地朗读课文,无错字; b.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能背诵课文重点语段。 a.☆ b.☆☆ c.☆☆☆ 2.写作 a.能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出一句通顺的话; b.能够写出一段话,有一定的想象力; c.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一段通顺流畅的,语言优美的小片断。 a.☆☆ b.☆☆☆ c.☆☆☆☆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a.能够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 b.能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思考; c.围绕问题,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向老师或同学表达; d.围绕问题,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a.☆ b.☆☆ c.☆☆☆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内化与外化 a.能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b.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夹竹桃的坚韧顽强。 a.☆☆☆ b.☆☆☆☆
夹竹桃 教案 篇3
课题17、夹竹桃备课时间11.26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二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概内容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看图解题1、出示夹竹桃挂图。
2、谈话,简介夹竹桃。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看图说说你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
3、板书课题。观察夹竹桃挂图齐读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乍起
(2)正音,齐读。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词语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按要求自学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三、初读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朗读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指导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的 内容 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作业布置抄写词语、朗读课文。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教学过程: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欣赏夹竹桃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1、提示“不是……也不是……却是……”,指名试背第1自然段内容。
2、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一句在文中的作用重要。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精讲分析1、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2)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 “韧性”。2、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成陈述句。明确反衬作用齐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轻声读自然段,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总结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作业布置1、回答文后问题。
2、课后完成背诵。板书设计和煦的春风里
这样的韧性 盛夏的暴雨里无……不……
深秋的清冷里
我爱上了夹竹桃
雪与火相容——奇妙、有趣
许多幻想
月光下的夹竹桃——特别喜欢教学反思
夹竹桃 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 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1)今天,戴老师看见你们校园里的菊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好喜欢。能说说你们喜欢些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花儿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看着这三个字,发挥一下想象,你觉得它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花儿?指名说一说(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 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 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 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 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 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 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 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 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 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 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 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 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 !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 竹石
(陈毅) ( 郑燮)
大雪压青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 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 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 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 爱
幻想
夹竹桃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生字,会读绿线格内的4个字。理解含有“无……不……”“无不”的句子。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赏读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反衬的写法。。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事物特点,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录象、图片、文字投影、朗读配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会读绿线格内的4个字。理解含有“无……不……”“无不”的句子,并会仿写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品读、想象,体会夹竹桃花色的有趣及可贵的韧性,揣摩作者的情感,学习对比衬托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事物特点,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出示夹竹桃图片)在我们三小门前的大路两旁,生长着这样一种花,它四季常青,春来秋去,喷花吐蕊,每天迎接我们走进学校,又默送我们归去。你注意过它吗?它就是夹竹桃。板书课题。
2、师述:夹竹桃,叶象竹,花似桃花.故得此名。因叶似柳,又名柳叶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就是今天学习的17课。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季先生说——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齐读。
2、请打开课文,好好读一读,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尽力读通顺。
3、检查、指导生字词的认识。
出示:
榆叶梅江西腊夜蛾
花团锦簇无不奉陪微风乍起
玉簪荇藻叶影参差
指读,着重指导“参差”。
出示:(齐读)
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
迎风吐艳毫不含糊浓浓烈烈花影迷离
4、请再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书:花色花期花影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我们先来看看夹竹桃的花色怎么吸引着作者。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花色的句子。
2、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结合图再说说。说出究竟妙在哪儿,有趣在哪儿。
3、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师:果真是妙趣横生。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185个字,14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衬托夹竹桃花期长,更能体现它的韧性)
2、(出示第四自然段)默读,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语、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可以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
第一句:抓“又……又……”体会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指导朗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第二句: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出示…无日不…)还可以换个说法吗?刚才说写其他花是为了衬托它的韧性,就让我们对比着读读出示,分男女生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盛夏的暴雨里,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
(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深秋的清冷里,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在秋风中怒放……
(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你体会到它的韧性了吗?请你读,读出赞美之情。齐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惟有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悄悄地一声不响的绽放着美丽的花朵,生机勃勃。“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3、难怪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说: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同学们,夹竹桃悄悄的,一声不响,从春天一直到秋天,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无奈调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你们想到什么呢?
4、让我们也将夹竹桃可贵的形象深深的印在记忆里。选择一句背诵。
5、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动物或人具有可贵的韧性?请你用上“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无不……”来赞一赞他们。
五、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充分感受夹竹桃带给作者的想像的乐趣,并引发学生的想像。
2、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激发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夹竹桃带给作者的想像的乐趣
教学准备:一段月下夹竹桃的录像;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2、“这样的韧性”指的是怎样的韧性呢?
3、过渡;那又能引起我怎样的幻想呢?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领略幻想的妙处。
1、了解第一句的作用。
2、指名朗读“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此”指什么?(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花色的奇妙有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起到过渡的作用)“还不止于此”让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夹竹桃的妙处之多,作者饱含喜爱之情。)
3、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a、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你看了什么?
b、看月下夹竹桃的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c、自读课文,说说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
d、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又产生这么多奇妙的幻想,你有怎样的感受?能否读一读?
e、这么美的文字,把它背下来,说说怎样背的效率高?
4、总结。
a、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我喜爱月光下的夹竹桃。”)
b、喜爱的原因是?(它花香浓烈;它的影子能引起我许多奇妙的幻想。)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小节。
2、其实,不仅季先生喜欢夹竹桃,古时候,也有人以夹竹桃写过诗,出示诗。学生读,大致了解。
3、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肯定也喜欢夹竹桃了,谈谈你喜欢它的什么?
七、作业.
(一)、抄写词语
(二)、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三)、默写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练习。
1、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茂盛:和煦:
清冷:衰败:
2、选择正确的意思。
⑴无日不迎风吐艳:a、每时间迎风吐艳;b、哪天都迎风吐艳。
⑵从迎春花到玉簪花,无不奉陪:a、从迎春花到玉簪花一直都不奉陪;b从迎春花到玉簪花,都奉陪。
⑶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a、不显得可贵;b、显得可贵。
3、理解课文内容再填空。
a、“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表现了夹竹桃品格。
b、这段文字主要写夹竹桃的一个特点:,这个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趣
花期——韧
花影——奇妙的幻想
教学设计说明及反思
一、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指向来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教学内容应能吸纳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以上设计就体现了这一新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一自然段)作质疑性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确定第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语文课关键是“读”,所以,我把读出夹竹桃的韧性作为目标,而且在以读为目标的同时又以读为手段。当学生读得好时,让他介绍经验,当学生读得不好时,让大家来帮忙,出主意。
语文课要关注文字所蕴含的内容,但更要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设计一些填空进行语言训练,这些传统的方法,不能随新课改而被舍弃。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既要引又要导,教师要站在比学生更高的高度把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引导。当学生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是默默无闻时,我要告诉他这是韧性柔软的一面,当学生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是生命力顽强时,我要告诉他这是韧性结实的一面,当学生体会了夹竹桃的韧性时,我要把他向像夹竹桃一样的人上引导。
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当学生头脑中能展现了一副副画面,再用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经历了这个内化、外显得过程,我们的目的也应该达到了。所以,我让学生先听老师的范读,再看录像,再自己与文本对话,不断的感受、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积累”也是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一块,所以我让学生课堂中把他背下来,并让学生介绍背诵的方法。
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资源”意识告诉我们,既要保好教材这个底,又要拓展、挖掘更多的资源让学生学习。
二、教学反思:《试谈教学设计中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只有在谈及人生的时候才听得“定位”一词,而每谈及此,都无非是劝戒我们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大社会中,准确“定位”,认真履行既定的职责,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为社会作贡献。切忌“定位”过高,目标浮华,反而碌碌无为。
今又闻“定位”,是在一次培训会议上,专家听了我们几位学员的交流课之后说,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首推“定位”。评价一节课时讲的“定位”是指执教者在钻研教材时对教材内容、主题上的把握,它关乎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一项的确立。与小学生作文立意相似,有些作文会走题,那就是立意不准,是在阅读作文要求时对它的定位不恰当所致。
本课我就将教学定位在一个“爱”字上,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爱,并在朗读、感悟过程中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爱上夹竹桃。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如潺涓的小溪慢慢汇聚成形,突然跌落万丈深渊,形成壮观的瀑布,令人陶醉其间,久久回味。而同课异构的另一节课定位不明确,目标不集中,课堂上学生的情感难以凝聚,呈疲乏、生涩之状。
总之,一堂课的教学会有诸多目标,而其中终归要有一个核心的,统领性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的就是教师的定位,表现出的是教师对教材内容、形式及深层次理解方面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心里、学识水平、情感状况等方面的了解。
夹竹桃 教案 篇6
19. 夹竹桃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地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录音机
教时划分:
2课时
课前先学:
收集夹竹桃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喜欢花吗? 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写花的文章好不好?
师生一起写课题:夹竹桃
2.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夹竹桃吗?
3.教师可对学生讲的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出示夹竹桃的文字介绍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大家想知道有关夹竹桃更加详细的介绍吗?那就请你打开书,自己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2.不过在第一遍读课文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如果有认不识的字或者是不理解的词语,请你用笔标出来。
3.交流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助。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明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也不是……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你读懂了什么?
3.这儿出现了一组关联词,大家会用它来造个句子吗?
4.学生造句之后,教师相机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
5.齐读第一小节,感受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夹竹桃,一种很平常的花,既不是最名贵,也不是最美丽,为何在作者的心目中却占有如此不可替代的地位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2.出示两幅夹竹桃的图片(一幅红的,一幅白的)
3.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美、奇妙)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两种颜色的夹竹桃的!
5.自己读,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6.抓住“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引导学生理解“奇妙”“有趣"
第二课时
一、质疑旧知
1.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
(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 、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不迎风吐艳。
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
(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齐读。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自由练习朗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说话。
5.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比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等,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一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参差迷离
夹竹桃 教案 篇7
《夹竹桃》
前艾中心校 束建伟
学习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 、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学习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除了作者除了留恋花色的奇妙有趣之外,他还留恋什么呢?
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夹竹桃。
读读这句话,你有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韧性?是怎样的韧性?有哪些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
学生自读,划相关句子
2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a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
③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默默绽放,常年不败,正是它“柔”的一面,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④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 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 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②“无……不”换一种说法,比较一下哪一句话好?为什么?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夹竹桃生命力强。用“无……不”造句。
你们都体会到了吗?老师出个填空题考考大家。
夹竹桃不怕 ,不怕 ,也不怕 ,它无日不迎风吐艳,它的韧性就表现在它的 。
③ 师:它不张扬,不倦怠,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一起来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吧!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句话,无不奉陪。
① 你读的真好,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② “无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③ 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三小节,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作者院子里的花。那院子里的花又怎样呢?(相机理解“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④ 出示填空:春天,夹竹桃奉陪着 ,夏天,夹竹桃奉陪着 ,秋天,夹竹桃奉陪着 ,啊,夹竹桃我要赞美你,你 !
⑤ 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那么,能否把它省略呢?(反衬)
3同学们,夹竹桃悄悄的,一声不响,从春天一指到秋天,目睹了百划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无奈调令,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你们想到什么呢?
4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①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②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 、小组交流:
3 、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你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 ④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4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指名读。 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夹竹桃既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作者深深地爱上了它,你爱上了它吗?同学们,你们爱上了吗?让我们对着课题大声说:“夹竹桃,我爱你!”
5 、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写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汇报。 [ 方法引路,读与写结合,努力创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情境。 ]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你看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小节。
2、其实,不仅季先生喜欢夹竹桃,古时候,也有人以夹竹桃写过诗,出示诗。学生读,大致了解。
3、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肯定也喜欢夹竹桃了,谈谈你喜欢它的什么?
板书:可贵的韧性 爱 夹竹桃 产生许多联想
- 推荐阅读:
- 《夹竹桃》教案(通用14篇)
- 《夹竹桃》教案(精选12篇)
- 《夹竹桃》教案(精选18篇)
- 《19、夹竹桃》教案(精选8篇)
- 《夹竹桃 》教案(精选8篇)
- 《夹竹桃》教案(精选16篇)
- 夹竹桃教学设计
- 夹竹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