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旨在唤起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课堂上常常充斥着分析与“口号”。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时独具匠心,给我们以完全不同的课堂感受。
【片断】:
(上课伊始,王老师就引导学生带着“地球何以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疑问去自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过了一会儿,学生相继读完课文)
师:我看见,读完课文以后,你们的脸色变得凝重了。王老师知道大家的心情在发生着变化。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课文以后,你的心情怎样?
生1:我很惭愧。
师:继续往下说,你为什么惭愧?
生1:我为他们这样滥用资源而感到惭愧。因为他们非常贪婪。
师:(充满激情地):你为那些贪婪的滥用资源的人们感到惭愧,因为你感到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还有哪位同学说说。
生2:我感到吃惊。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全世界这么多人,如果人人都像课文中描写的那些人一样随便破坏环境,我们的地球将无法生存了。
师(激情赞叹):是啊,如果地球上的人都像文中那些贪婪无耻的人的话,那么我们的地球将毁于一旦。你的心情如何呢?
生3:我感到憎恨。
师:对那些愚蠢的无知的人们感到憎恨。
生4:我感到伤心,地球是人类的母亲,那样无私地为人类提供资源,人们为什么这样对待她呢?并且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并不是永远都用不完的,人们却不知道节俭。比如说吧,生活中很多人捕杀一些可爱的动物,使很多动物濒临灭绝,他们不觉得这样做太残忍了吗?
师:(充满激情地肯定):问得多好啊。他为这些人感到伤心。母亲是这样的无私,这样的可爱,而她养育的儿女却是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伤心啊伤心!(停顿,缓慢叙述)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心情,王老师知道读完这篇课文以后,没有一个同学高兴得起来,快乐得起来,你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沉重的。下面请再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一找,究竟哪些文字、哪些叙述使你们产生这样的心情。
(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重点,教师巡视)
【片断赏析】:
………………
【评析】:王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感知和体会人类的贪婪和地球的伤痛。尽管只是初读课文,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触摸到地球母亲的胸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切的情、真挚的言在阅读中从学生心中缓缓流出。课文用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学生,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呈现给学生。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尽情地诉说自己独特的心声,那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没有做作,没有矫揉造作,天真烂漫,浑然天成。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着深刻的对话,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上尽情表达,于阅读中踏上了精神的升华。这真是王老师在教学中一直追求着的阅读教学"三原色"——人性、感性、个性。这是诗意的语文、儿童的语文、生活的语文。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2
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实验小学六(2)班 王琪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掩卷沉思: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如今的地球,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她美丽的外表已经千疮百孔,她在无知的人类手中,已经接近毁灭了,救救地球吧!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其奔腾不息的气势曾征服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然而,谁又曾想过,每天被黄河冲走的泥土又是多少呢?黄河上游的植被面积少之又少,又加上人们的大量砍伐,稀少的植被保不住泥土,被水一冲,泥土就溶入滔滔河水中,不仅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而且因为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造成洪灾泛滥,河水断流,美丽的母亲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所以,保护森林,绿化家园责任重大,我们作为地球的儿女,更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披上绿色的外衣。现代的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幸福。但是,在文明的背后,一个个问题便接踵而来。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成了一个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工厂排出的污水、废气,造成水资源、空气的严重污染。在如今,已很难再找到一处完全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了。现在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同时地球表面的臭氧层也被严重的破坏。被破坏的臭氧层无法抵御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的放射,这给我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非洲地区,那些投资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在当地大量开设工厂,污水、废气随意排放,这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报纸上不是刊登过美国动植物科研人员在非洲原野实地考察时遭到了变异动物的猛烈袭击,其中由8人组成的勘探小组,仅有2人幸存吗?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多么可怕的事实,这都是人类肆意破坏地球而种下的恶果,人类终于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4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分段、.总结段意。
3.学习课文一、二段。
重点:
1.分段、.总结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
难点:
了解地球有关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
2.理解题意。
一.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二.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理解词语。
宇航员(图片)、遨游、遥望、晶莹透亮、水蓝、和蔼可亲、半径、一叶扁舟、很小很小。
2.理解句子。
(1)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摇篮”?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2)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3.总结。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一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二是地球的大小。三是人类生活的陆地在地球中的比例。这一段主要是强调它的小,说明我们要更加爱护它。
五.学习第二段。
1.理解词语。
上帝的恩赐、甚至、再生、生态、基地、火星(图片)、月球(图片)。
2.理解句子。
(1)请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吗?
b.再说,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问题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
问题5:矿产资源为什么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问题6: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小结:这一段从两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资源情况,一是地球的自然资源形成困难,如果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开采,资源必将越来越少。二是人类生活需要的某些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因为人类滥用化学药品,破坏生态,给人类带来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
六.课题练习。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重点: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难点: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一、二段讲了什么?
2.思考回答课后第一题。
二.学习第三段。
1.理解词语。
破碎、目睹。
2.理解句子
问题7:课文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小结:除地球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地球真的会“破碎”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破碎”这个词?
(2)“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
(4)小结:这一段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
(1)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
(2)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
(3)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
(4)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
五.漫谈体会。
学到这里,我们对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地球、资源和人类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大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说你看到或听到哪些是破坏地球的行为,为什么?哪些是保护地球的行为?
六.课堂练习。
七.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理解了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了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八.布置作业。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2、独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渺小、慷慨、自然资源、生态灾难”等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确保护地球母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的重点内容,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教具准备:
教师:CAI课件,收集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
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生齐)地球板书:地球
2、师问:地球,你还想把它叫什么?(花园、妈妈、母亲、摇篮。。。。。。)
二、以读为本,研读悟情
1、师: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地球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
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
4、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
(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下面请同学们了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6、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这么多有关地球的知识。下面,我还想检查一下大家理解词语的情况。请看屏幕:渺小慷慨自然资源生态灾难
7、指导理解“渺小”
生说渺小的意思。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是渺小的?指导读句子。
8、指导理解“慷慨”
师:地球很美,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它是渺小的。但是地球也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怎样才叫慷慨?地球慷慨的向人类提供了些什么?
9、举例说说哪些属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将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10、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献给了它的孩子——人类,人类的祖先也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妈妈的呢?
出示课件:水污染、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意伐木等图片
师:这些图片都能用一个词概括——生态灾难。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学生举例)看到这些生态灾难,你的心情怎样?(痛心、难受、担心等)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课文中哪些文字也让你感到痛心、难受、担心呢?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仔细阅读批注,师巡视。
师:同学们批划很仔细,把你批划的那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生读句子
出示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呢严重的威胁。指导朗读。
11、师:读到这些,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老师也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是还有很多人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到底能不能移居呢?大家小组讨论讨论。
小结: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生读——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现在,我们可以把课题补充完整了,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
师: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生补充完整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听一听。
2、师总结: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老师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本设计着眼于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精读、质疑、讨论、感悟达成目标。做到以读为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思的悬念从读中生,悟的结果从思中来。使学生经受语言的历练和环保意识的熏陶。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理解关键词和重点句,会用“渺小”、“至少”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地球的未来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了解地球,更要懂得保护好地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1、多媒体幻灯片展现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2、学生看图后结合课文自由描述。教师相机点出地球的美丽壮观。紧紧抓住:晶莹透亮、纱衣等词理解。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读句,用自己的话赞美地球的外观。比如:地球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真是可亲可爱。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
5、板书:美丽壮观。
过度: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和蔼可亲?课文围绕课题概括地写了哪几方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归纳:一、美丽壮观、小;二、资源有限;三、不能移居。(板书)
二、解读探究。
(一)理解“小”。
1、自由读1、2两节,哪些词突出小意。
2、分析讨论。幻灯片呈现原句,抓住“只有、一叶扁舟”理解地球的体积小,面积小。加强个读、齐读,读中体会小。
3、学习对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幻灯片呈现原文: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抓住数字,分析人居陆地面积,以及人多而面积小,通过强烈的对比,感受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5、小结:综合两者深彻体会地球之小。
(二)理解“资源有限”。
1、自由读3、4小节:从哪两个方面说明资源有限?
2、学生读后回答,教师板书:自然资源、再生资源。
3、理解自然资源有限。
①自由说,抓住“节制”和资源形成的年代久远理解:不加限制的开采,使得有限的自然资源逐渐枯竭。板书:开采。
②理解“慷慨”:地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蔼可亲,无私奉献。
4、理解再生资源有限。
①出示原文: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至少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齐读一遍。
②理解“再生”。学生举例说明。本来再生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再生?
③总结原因:抓住“本来”一词,除去读,加上读,对比感知本来的作用。从而体会遭到毁坏的资源不再再生。
④出示幻灯片:灾难图片图景触目惊心!学生有感发言。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述环境受破坏的严重性。
⑤再读原文。提升情感:地球的易碎性。板书:毁坏。过度:有人说,浩瀚的宇宙无穷大,人类难道不可以移居别的星球吗?比如火星、月球。
(三)理解不能移居。不能移居的原因是什么?
①出示原文: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个读:每句是什么意思?
②分析讨论:抓住第一句中“至少、没有适合”;第二句中的“不能指望”理解双重否定的含义:地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唯一星球。突出“唯一性”。齐读加强共鸣。
③学生举例加以论证。火星、月球等其他星球目前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人类不可能移居它球。
三、提升情感。
1、出示原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宇航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可爱、易碎”怎么理解?
2、学生结合学习所得解答:地球美丽而可爱,和蔼可亲;资源遭受无节制开采而面临枯竭,再生资源遭受肆意毁坏和化学药品的侵害已不再再生,地球已经千疮百孔,太容易破碎了!
3、个读,比读,读出因为美而爱,因为破碎而痛惜的情感。再齐读一遍。
4、由衷地大声疾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强调“我们”。(幻灯片展现破碎的地球)
四、增强意识。
我们有哪些补救措施了?学生纷纷举例。
五、回顾板书,总结板书。
板书:建设家园、珍爱地球。
六、作业设计。
以“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评选好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发表。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6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艺性的笔调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的渺小,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人类不断造成生态灾难,除地球外人类别无去处等科学知识,阐明了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道理。全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课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科学小品文是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文体。科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就该文来说:知识性就是对地球有关方面知识的介绍;趣味性主要是文章的文艺性笔调,一是文章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二是文章通过介绍地球而阐明的道理;通俗性就是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最后生成学生的环保行为。因而该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是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学生学习该文,如何抓住重点呢?首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让学生更多地把住课文介绍的地球知识,然后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形成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如何突破难点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可爱的一面,然后联系实际说开去、想开去,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容易破碎的方面,认识保护地球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课前布置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关于环境污染的数据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准备。
情景启发策略:创设环境遭到破坏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情感得到升华。
直接强化策略: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上资源的破坏和面临枯竭”通过直观的视觉,强化学生认识,让学生看到历历在目的地球惨状。
三、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尝试按照“设疑激趣→研读感悟→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等环节来设计这堂课。
一、设疑激趣
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切入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自己来提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到问题,而是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找答案,这样做无疑是让学生去自读自悟。
二、感悟地球的易碎性
让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学生很容易找出。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马上会回答矿物资源的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它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就没有了;第四自然段中的`四种自然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随意毁坏的话,能再生的也会变成不能再生。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让学生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出示人类破坏资源的课件)。然后,我适时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心灵受到震憾。(相关的文字课件)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感悟地球的唯一性
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地球妈妈本是年轻美丽,而此刻却是千疮百孔、蓬头垢面地向你走来,不断地哭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因此,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四、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孩子们有的说“我们已经醒悟,不会再破坏地球”;有的说“我们会给您再次穿上美丽的纱衣”;有的说“妈妈,亲爱的地球妈妈,我们爱您,我们用颗颗美丽的心呵护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思维
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文字课件)。他们有的发出环保倡议,有的画环保宣传画,有的设计环保的公益广告,有的写出自己的感想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课前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B案,只有一个地球,希望对你有帮助!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8
本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以环保为主题,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地球的可爱与容易破碎,同是又是唯一的,呼吁人们要爱护地球。
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在解决完字词的基础之上,对全文进行了结构划分,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因此,在这一节课上,我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抓住宇航员在太空俯瞰地球时发出的一句感慨,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可爱及容易破碎,以及地球的唯一性,最后再带着整节课的体会,来发出热爱地球的呼吁。
上课伊始,我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播放给学生,虽然前期营造了较好的氛围,但视频时间太长,挤占了后面的时间。在回顾旧知识,可以找一两个人回顾一下,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在地球的可爱这一环节还能顺利的完成,但是,到了地球容易破碎这一环节,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没能以较好的衔接形式将这一部分呈现给学生,同时,朗读和分析的方式单一性,也使得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个性阅读,同时又在方法的讲解上忽略了科学小品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整个中后期显得较为混乱,同时课堂氛围显得死板。最后由于时间不足,撰写广告语的小练笔也没能进行。
此外,板书字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练习,板书的设计不容忽视,应该再多用些心,将其设计得更为完美而严谨。
这次讲课,问题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对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得不断加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下次要尽量避免并改正。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老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太可爱: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0
教学本课,我从两方面入手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1、精选训练点。在讲课时,我不贪求全,词词讲,句句说,破坏课堂教学有限的容量。如我“在讲地球的美和小时,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我选择“扁舟”一词作为训练点,我首先向学生发问:“把地球比作扁舟说明了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说明了地球的小!”这个比喻的作用真的仅此而已吗?我让学生进一步想想这个比喻与先前接触过的比喻有何不同?我们在打比方时,要求本体和喻体有相同之处,比喻得要贴切、恰当,而地球和扁舟除了有“小”这个共同点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出相同之处,这个比喻恰当吗?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不用米粒皮球来比喻地球和茫茫宇宙,为什么此处比喻忽略了本体和喻体的形似?此时,我及时的点拨,学生了解了其巧妙的寓意,地球像一叶小舟形驶在茫茫宇宙中,而这叶小舟上载着60多亿人,人类的安危全系于这叶小舟,如果人类在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坏,后果则不堪设想。所以从“扁舟”这个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球的“飘摇不定”,从中体会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人类更应保护地球,才是这个比喻的精妙之处。通过这个词语的训练,使中心得以突出,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得环保意识深入人心。2、巧设训练法,我利用腾图资料中的练一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领会其博大精深,进一步发展祖国的语言文化。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1
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自觉感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目,体会情感。
1、板书课题。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分析作者拟题目的。这种拟题方法很少见过,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的拟题方法:有以事件命题,以景物命题,以人物语言命题,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
3、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珍爱)
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用自己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讨论,分析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别无去处
3、学生将板书内容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内容,欣赏评价。
1、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谈体会(自己认可的观点、怀疑的观点、不懂的地方、体会更深的地方),可以先和同学讨论。
2、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3、按课文结构展开讨论。
1)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美丽渺小”部分(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
分析描写地球“美丽”的词语:纱衣、母亲、摇篮。(比喻、拟人)
分析描写地球“渺小”的词语:五分之一。(比较)
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一褒一贬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矛盾、无奈)
2)教师范读“资源有限”部分(第3、4自然段)。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分析如下词句:
“慷慨”“枯竭”“不节制”的意思是什么?体会到什么?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再生”“随意”“灾难”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物链的破坏谈谈后果。
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3)学生齐读“别无去处”部分(第5、6、7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分析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让学生谈谈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宇宙知识。
4)学生谈谈教师没能分析到的其他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很美丽,可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精心保护地球。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师板书“精心保护”。
四、自主讨论,形成认识。
学生自由读全文后,分小组开讨论会“怎样精心保护地球”。
教师小结:珍爱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精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小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地球的珍爱。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2
一、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火箭生空录象,初步感受地球的可爱。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地球吗?
(三)、了解地球的“可爱”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学生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完后请一个同学评。并再请同学说)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也禁不住想试一试,能给我一个机会吗?(课件出示句子,师范读,生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还有从哪里也感受到?(慷慨)(师板书、并指导写法)你知道慷慨的意思吗?(生答)其实,地球就是一个宝库,它毫无保留、无私地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然而,我们人类却没有好好保护它们。(出示相片:浓烟、伐木……)
看到了这些,你觉得怎样?想说什么?
(过渡)我不禁想起宇航员说的那句话:“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她也太容易破碎了。”(板:易碎)(出示课件句子)
(四) 、了解地球的“易碎”
(1)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地球太易破碎了?我们人类到底对地球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
(2) 小组汇报。
(3) 师小结:所以,宇航员不禁感叹: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五) 、总结归纳:
(1)进一步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我们不要等资源枯竭,现在就移居到别的星球,怎么样?(生答)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发言)
(2)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讨论发言)(完后师投幻灯,绿化)
(3)让学生写一句最想对地球母亲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 我们要保护地球,以为我们――(生读课文)
2. 大家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
3、完后汇报。
(六) 师总结。
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明天是否能与山水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醒,我国已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
(七) 扩展延伸
要求课后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a) 动笔写一条环保室宣传格言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b)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作感。
c) 围绕“保护地球”着一主题办手抄报。
d) 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在解决完字词的基础之上,对全文进行了结构划分,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因此,在这一节课上,我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抓住宇航员在太空俯瞰地球时发出的一句感慨,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可爱及容易破碎,以及地球的唯一性,最后再带着整节课的体会,来发出热爱地球的呼吁。
上课伊始,我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播放给学生,虽然前期营造了较好的氛围,但视频时间太长,挤占了后面的时间。在回顾旧知识,可以找一两个人回顾一下,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在地球的可爱这一环节还能顺利的完成,但是,到了地球容易破碎这一环节,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没能以较好的衔接形式将这一部分呈现给学生,同时,朗读和分析的方式单一性,也使得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个性阅读,同时又在方法的讲解上忽略了科学小品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整个中后期显得较为混乱,同时课堂氛围显得死板。最后由于时间不足,撰写广告语的小练笔也没能进行。
此外,板书字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练习,板书的设计不容忽视,应该再多用些心,将其设计得更为完美而严谨。
这次讲课,问题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对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还得不断加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下次要尽量避免并改正。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3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会本课字词。教学重点:体会“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的情况。2、地球仪一个。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 请同学们用心去聆听这大自然的声音。(放一段《大自然之声》)2、 你们此时此刻有什么感受?(生谈)是地球让我们能够聆听这美妙的声音,是地球让我们欣赏到那迷人的景色。3、 是地球让我们享受到生命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地球的概况。过渡:大家说得真好!相信在深入研究课文后,你们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三、精读品悟㈠、学习第一部分。1、师出示地球仪。我们的地球是由海洋、陆地两部分组成,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其中人类生活的陆地面积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听到这两个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范围很小)2、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抓住重点词句谈一谈你的感受。(当学生谈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爱时,指导学生朗读,相机理解晶莹透亮、群星璀璨、渺小等词语)㈡、学习第二部分过渡:是啊,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在这小小的地球上,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请同学们细读并研究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以组为单位,完成下表内容。1、 学生先细读课文,再以组为单位填表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2、小组代表介绍表格内容。3、师:了解了这些情况,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㈢学习第三、四部分过渡:人类的破坏行为,严重的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如果长期这样,人类的生存危机将会来临。地球将会灭亡。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至九自然段,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1、 交流感想2、 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发表感慨。(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出示给学生)3、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美丽而又慷慨,无私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它是那么可爱,但人类的破坏行为,又深深的伤害了这位无私的母亲,她伤痕累累,面临着破碎的危险。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奇思妙想:1、我们应该怎样精心保护地球?(谈一谈你的构想)2、设计一些号召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地球的标语或童谣。四、总结全文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人人都做环保小卫士,环保小宣传员,用真诚的心去保护咱们的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越来越可爱,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五、作业:针对你所在社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想办法提高身边人的环保意识,改善社区的环境。(倡议书、宣传画等)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老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XX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 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5
【设计理念】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分清晰,说服力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孝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情感目标: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猜谜:“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
2、出示地球图: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3、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二、设问导读:
(一)了解地球的“美丽”。
1、谈话: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
3、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
(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提出问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因此说地球是“母亲”,是“摇篮”。)
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分小组学习,并找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理解地球的“渺斜
(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
(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
(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4)出示九大行星比较图: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他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排列第五,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5)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校(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三)小组交流,了解地球的“易碎”。
1、谈话: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又渺小星球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但是宇航员在赞美它可爱的同时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其他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是易碎的呢?(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哪两类?(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
4、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5、什么是“生态灾难”?举例说说吧。
6、“但是,......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读到这一句,请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
(四)理解人类目前不能移居
1、谈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想一想: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人类不能移居有2个原因。
第一是至少在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也许有可能,但是人多了就不行了。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5、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6、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五)情感升华,保护地球
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个短片《拯救地球》,看后说说你的感想。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三、拓展延伸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商讨保护的办法。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人类不能移居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极具科普知识的文章。它向我们介绍了环境保护这个大问题。而这种文章不太好上,稍微把握不准,就有可能成了空洞的
说教课。那么怎么来上这篇文章呢?我觉得还得让学生在感悟中朗读。在上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的资料,用来补充说明问中的一些语言,同时我也准备了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看看地球的图片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书中是怎么样描写地球的可爱的。让后让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就这样让学生在感悟中不断地朗读,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说说看到环境被破坏后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评价,这样学生就仿佛亲眼见到了环境被破坏的惨境,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本次公开课结束后,我一直都在做深刻的反思和琢磨。为什么有的时候讲课会精彩纷呈,亮点不断。有的时候却压抑、沉闷,效果欠佳呢?我有这样一种片面的想法: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学生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畅所欲言,而在学生汇报时,往往只忙于顺应学生的自主,不自觉就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这样也就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于关键处回归整体,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很容易具有零碎和片面性,而缺乏整体的把握。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篇16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第二部分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第三部分说明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四部分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整篇课文一层一层说下来,最后发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号召。条分缕析。说服力强。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时将生活中的实例、资料引入课堂。采用“资料交流引申法”。
隐性内容:
小组合作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搜集信息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从学生自身来说。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已有了较扎实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好的阅读方法。经过近期创新教育的开展。很多学生己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
阅读后会在内心产生自己的想法。有了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学生也越来越关注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学习本课有4础和优势。但就教材来说。本课是一篇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而且介绍的是有关地球的知识。虽然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对地球的知识并不甚了解。
从保护环境这一点来说。虽然在生活中人人都有了一定的体会,但要落实到“重要性”还需要加深学生的了解程度。据此。本课教学“‘以课前查阅部分资料为4础。以课上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线。以教师随时引导为辅助”展开。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I.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学习本课生字。掌握“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
3.朗读课文。
4.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一)过程与方法1.习理解课文经历“朗读感悟一互动交流一一资料引申”的过程。
2.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的同时。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学前准备教师
1.深钻教材,依据本课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2.搜集“介绍地球知识和有关环境污染情况”的资料。
3.课文配读录像和介绍宇宙中星球情况的录像。
4.制作课件,主要内容包括太空中地球运行动画效果、有关图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见附表)。
学生预习课文;阅读“介绍地球知识和有关环境污染情况”的资料。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尝试后发现有成功之处也有待改善之处。成功之处。是运用了“打破课文结构。学生讨论交流体会”的方法。
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避免了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且通过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将资料和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好地达到了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
欠缺的就是未将情感目标进一步注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应在授课完毕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污染源。并尽自己的所能去治理污染或宣传环保。避免污染的扩大。
附表一:
第一部分:
出示文字:从“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地球。
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现。和蔼可亲”。
第二部分: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 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第三部分:
出示文字: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到‘。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第四部分:
科学家己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推荐阅读:
-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通用16篇)
- 特级教师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断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6篇)
-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精选16篇)
- 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通用6篇)
- 王崧舟教学实录——《只有一个地球》(精选13篇)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