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条据书信
吊唁 吊唁通知【精选9篇】
吊唁,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理的吊唁通知【精选9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吊唁词 篇一
关键词:《离骚》;冰冷而决绝;一唱三叹;以死铭志;不肯皈依
一曲《离骚》,奏不尽的几怀心殇。
汨罗江畔,寒风萧瑟。一位峨冠博带的老者静静屹立,颜色憔悴,形如枯槁,遥望天空,他怅然,任江风肆意吹乱发丝,衣袂飘飞,国破人亡,满目疮痍,沉冤未雪,他苦笑,泪轻划过他的脸颊,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他毅然纵身一跃,抱石沉江,冰冷而决绝,只抛下一句振聋发聩的千古遗言响彻云霄:“举世浑浊惟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在那个“信而疑见,忠而被谤”的年代,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本着一心报效祖国的热血豪情,纵使“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也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求上下而求索”。然而昏君无道,听信小人,上下求索,求而不得,蒙冤流放,千夫所指……曾经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失先路也”皆化作“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满腔丹心又怎样?济世之才又如何?终难敌奸佞的一手遮天,好恨!好恨!秦军狼虎之势,咄咄逼人,楚军落败已成定局,回天乏力。“长太息一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万念俱灰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百姓啊!一唱三叹,心如刀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写下绝笔《怀沙》后,悲愤掷笔而去,以死铭志,誓与楚国共浮沉。从此湘江潭边那个郁郁独行的背影被永久定格,镌刻在那个时代的历史丰碑上。
伴着亘古的风,《九歌》《天问》《离骚》久久回荡在江畔,试问汨罗江深处是否藏匿着他执拗不肯皈依的灵魂?那个诗一样的传奇?梦,早已被揉碎在浮藻间,痛彻心扉,“屯抑郁于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一缕幽魂无断绝,倔强而又无奈的叹息,绵延着。愁苦重昏在这片江河扩散,幽幽荡荡,延绵远方。无处话凄凉,徒留哀辞在江面惆怅。平芜尽处,浮雕沉鱼,别来几度心殇。
目极千里,一片苍茫。捧着鲜花却不知道何处吊唁。
参考文献:
于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吊唁词 篇二
[关键词]咬文嚼字;语文教学;教育
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是什么?毫无疑问,应该是辨字释词,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显露教师“内功”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卓有成效地辨字释词?让学生照搬、照抄和照背字典显然行不通,这需要在“咬文嚼字”上狠下功夫。
一、“咬文嚼字”的教学体现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很好地做到把“咬文嚼字”同“课文情境”和“片段练习”紧密结合起来,语文教学就可以实现艺术与效果的双赢。
(一)“咬文嚼字”与“课文情境”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如何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进行有效的学习呢?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追悼”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朗读不难发现在这段话中作者使用了“致敬”、“痛苦”“送挽联”、“送花圈”等词语,这些都是追悼的具体内容,表达的是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追悼”的意思不言而明。接着往下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里又出现一个词“吊唁”,学生发现“吊唁”和“追悼”有相同的意思,那就是二者都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吊唁”还有一层意思是什么吗?学生回过头,上下文反复比较,就会发现“吊唁”同时还对死者的家属表示安慰。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追悼”的意思,而不必通过查阅工具书知晓,追悼“表示沉痛地怀念之意”,尽管这样也可以体会得到,但是“致敬”、“痛苦”“送挽联”、“送花圈”等词语已经准确、形象、充分地表达出了它的意思,并且还让学生知道了“追悼”的具体形式。
这样的“咬文嚼字”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记住了词语的意思,体味了词语的感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运用。
(二)“咬文嚼字”与“片段练习”相结合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作者在形容拉车的车夫时,使用了一个词“饱经风霜”。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知道了“饱经风霜”的意思是,“形容经过很多艰苦困难”。这样的解释对学生而言比较模糊,到底“饱经风霜”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很难弄清楚。这时候,如果老师“平地起奇峰”,“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几句话描述一下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怎样的。”学生都完成以后,老师请同学分别把自己的片段与大家分享,不乏精彩的描写,“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黑的、瘦瘦的,布满了一道道的皱纹,眼圈深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看山去像一个霜打的茄子”。从学生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饱经风霜”不仅理解了,而且通过他们丰富的、形象的、准确的想象,使得这个词语的内涵在学生的头脑中“活”了起来。
只要做到把“咬文嚼字”与“课文情境”和“片断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语文教学就能实现艺术与效果的双赢。
二、“咬文嚼字”的意义体现
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个教学实例,我们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咬文嚼字”必不可少,它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咬文嚼字”可以有效避免语文的异化
由于对新课标的曲解和误解,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少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规模和级别的公开课、参赛课、示范课异化成为了政治课、故事课、活动课等等,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却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如果坚持“咬文嚼字”的原则,就可以回归文本,聚焦语言,真正做到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从而避免语文异化情况的发生。
其次,“咬文嚼字”可以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
吊唁通知 篇三
一、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大体可分官方节日和民间节日两大类。官方节日一般指国庆日、建军节、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等;民间节日指民间传统节日(包括国际性的)和宗教节日等。
国庆日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庆日都很重视,一般都要举行活动表示庆祝。一年一度的国庆招待会是各国庆祝国庆比较通常的做法。出面主持招待会的,有的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也有的是外交部长。招待会的形式也各有差异,近年来采用酒会的形式日趋增多。招待会一般均邀请各国驻当地的外交使节出席。遇有逢五逢十的大庆,招待会的规模就更大些,形式也更隆重些。但在某些国家,在国庆日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
军事检阅和群众游行是某些国家国庆庆典的主要仪式。除本国领导人和军政官员出席观礼外,还邀请正在当地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各国驻该国外交使节出席,并对他们给予较高的礼遇。有的国家在节日之夜还放节日焰火、举行文艺晚会等活动。
某些君主制国家,以君主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这些国家除上述常见的国庆活动外,还在王宫客人签名簿,由各国使节前往签名道贺。
我国自1980年以来,只举行国庆招待会和联欢会。招待会由国务院总理主持,采用酒会形式,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华侨、港奥台同胞少数代表出席。国庆联欢晚会一般不邀请外国人参加。
为庆祝国庆日,各当事国驻外使馆在驻在国首都一般都举行国庆招待会。这类招待会规模大小不一,多以酒会形式,邀请驻在国政府领导人和有关方面人士以及各建交国使节夫妇和主要外交官员参加。如在中午举行招待会,则往往不邀请配偶。招待会上一般很少发表讲话。有些国家的使节只举行小型双边宴会,邀请驻在国少数官员,不请外交团人士。一些国家的驻外使馆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各国对出席外交使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的规格,按习惯做法和国家关系来定。除关系密切的友好国家外,有的国家还明文规定领导人不出使馆的国庆招待会。
对别国的国庆日,国际上通常是发电、函祝贺,一般以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名义致对方相应领导人,少数国家在对等的基础上,以政府或国会的名义发贺电。在外交界和民间人士中经常用名片、函件等方式祝贺。在关系更为密切的国家间,常互相邀请政府代表团或特使参加国庆庆典活动。
各国对发来的贺电、函或名片以相应方式复谢。
建军节各国军方对于建军节也颇为重视。多数国家由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等最高军事首长出面主持建军节招待会,邀请各国武官参加,有的也邀请使节出席。
各国驻外武官是否举行建军节招待会,视各自情况而定。这样的招待会主要邀请驻在国的军方人士和各国派驻该国的武官出席,有时也邀请驻在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交使节等。
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这类庆祝活动都是根据国家关系的需要在双边范围内进行。届时两国领导人或外长相互致电祝贺。两国驻对方的大使馆也可以举行招待会,邀请对方政府官员出席。少数国家对友好条约签订日举行规模较大的集会,以示庆祝。
对于各国官方节日,民间友好人士间、有关业务部门之间,通常相互祝贺,对关系较好的国家还可登门拜访祝贺。
元旦各国庆祝的方式各异,内容不一,但大都含有除旧布新、祝福、祈求来年丰收之意。元旦期间各友好国家领导人之间或友好人士之间常常互发贺年片(或名片),这在国际上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习惯做法。在某些国家则有外交团向驻在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登门团拜的惯例。团拜时,外交团团长代表全体使节致祝愿词,驻在国领导人致答词,并备酒水款待。
三八国际妇女节有些国家由妇女组织发起组织各种报告会、座谈会、茶会等庆祝活动,邀请女宾参加。在我国内由全国妇联举行茶会,邀请驻华使节的夫人、女外交官和外国女专家、女记者参加。有时茶会上还安排一些余兴节目。
五一国际劳动节鉴于各国制度不一、庆祝的方式差异较大。某些国家举行盛大群众游行和军事检阅,邀请外宾参加,而许多国家官方则不举行任何庆祝活动。我国八十年代举行群众游阅活动,党政领导人和群众一起联欢,也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其他外国朋友参加。
民间节日、宗教节日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各自传统的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这种节日名目繁多。民间节日诸如印度的“灯节”,尼泊尔、伊朗的新年,瑞典的“仲夏节”,欧美国家的“狂欢节”,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我国的“春节”等。宗教节日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的“圣纪”、“开斋节”、“古尔邦节”,佛教的“佛诞节”和“成道节”等。对于民间节日,各友好国家之间也互相祝贺。如在一国访问时,适逢该国的民间节日,外国客人常向主人表示祝贺,而当事国也常常邀请外国客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和“佛诞节”等,各有关国家均进行广泛的庆祝,特别是以某宗教为国教的国家,庆祝的规模更为盛大。有关各国领导人之间和宗教界人士之间则有相互发送贺电、贺片祝贺的习惯。但其他国家一般不组织官方的庆祝活动,亦很少致贺。如在某国访问、游览,恰逢该国的宗教节日,则相机向有关人士表示节日的祝贺。
二、独立庆典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时,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庆典一般以升旗仪式开始。第一面国旗徐徐升起,象征着新独立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崛起。这时礼炮齐鸣,军人行军礼,其他人士行注目礼。随即第一任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发表施政演说,阐明其对内、对外方针政策。演说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军事检阅和群众游行。当事国对各国出席典礼的代表团和特使都安排在比较显要的位置上,并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设宴招待。首都及全国各地还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民族歌舞。
对新独立的国家,各国政府或领导人一般都要致电祝贺。电文中表达对该国良好的祝愿,宣布承认其独立,并表示欢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愿望。应新独立国家的邀请,有的国家还委派政府官员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率团前往参加独立庆典活动,也有的国家委派驻第三国的使节以政府正式代表或特使名义参加庆典。
三、就职仪式
许多国家元首就职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登基则举行加冕典礼。就职时通常要举行宣誓仪式,并发表施政演说。有的国家元首或国王就职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阅兵式、文艺体育表演等活动。就职仪式一般邀请各国外交使节参加,有的还邀请外国政府派遣代表或特使参加。新元首或新国王往往还礼节性的接见各国外交使节。有的国家政府首脑(内阁首相)就职也举行一定的仪式。
各建交国对外国领导人的当选均应以相应的领导人名义致电祝贺,各国驻当地的使节按惯例亦应向新任领导人发函祝贺。
新任外交部长的任命事项颁布后,建交国外交部长也有发电(函)致贺的。
四、寿辰祝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已取消了对领导人祝寿的做法。不少国家还保留着祝寿的习惯,在对外交往中,应尊重各国的习惯做法。
祝寿的方式除发贺电(函)以外,对关系密切的人士,还可赠送花篮或礼品(如蛋糕等),对一般人士的生日则送名片或口头表示祝贺。若应邀参加生日庆贺活动,则都赠以小纪念品或花束。各国驻外使节一般都应邀出席驻在国领导人的祝寿活动(如宴请、授勋等),并转达本国领导人的祝愿。
五、凭吊
国家元首逝世元首逝世的治丧活动,由于各国制度和习惯不同,做法有所区别,但大致都有如下程序:
讣告,宣布志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志哀。治丧国除讣告外,还由外交部发出照会通知当地各国使馆。讣告照会的信纸和信封一般都镶有黑边(但也有不带黑边的);与此同时还由治丧国驻外使馆通知驻在国外交部和当地各建交国使馆(也有由治丧国政府直接通知各建交国政府的)
治丧活动主要有,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最后举行追悼大会或葬礼。吊唁活动一般在灵堂内进行。在我国,灵堂的布置力求庄严、肃穆。在大厅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吊唁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正面墙上悬挂死者的遗像,镶以黑边或挽黑纱。上方挂黑底白字横幅。大厅四周悬以黑黄两色相间的挽幛。骨灰盒或水晶棺置于遗像下,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而亲属献的花圈则放在骨灰盒或水晶棺前。
追悼仪式后,由国家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和死者亲属护送骨灰盒(或遗体)至安放处(或安葬地)。
政府首脑的治丧仪式大致与元首相同,但规格略低于元首。
治丧期间,当事国的驻外使馆也设灵堂接受驻在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吊唁。
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逝世,各国视两国关系以及死者在世界上所享有的声望确定其志哀的方式。最常见的悼念方式是由国家领导人向治丧国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唁函或发表声明志哀。唁电(函)也可发给死者的家属。
国家领导人前往治丧国使馆吊唁亦是通常采用的吊唁方式之一。吊唁包括签名(也有题词的)、献花圈、默哀等。前往吊唁人员身份的高低视两国关系而定。治丧国使节应亲自出来守灵,接受吊唁。有的国家也有群众到治丧国使馆吊唁。
遇有在世界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外国领导人逝世,不少友好国家还以政府命令规定本国的志哀期,举行隆重的追悼活动。葬礼的当天,如正值议会开会,则以默哀或临时休会等方式表示哀悼。
派代表团或特使前往治丧国参加葬礼,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代表团和特使一般不进行其他参观访问活动。我国领导人逝世时,均婉谢其他国家派代表团或特使前来吊丧。
各国驻治丧国的使节、驻第三国的使节在接到治丧国外交部或使馆的照会后,亦应按规定时间前往悼念。至于是否献花圈或以谁的名义献花圈视两国关系和当地的习惯做法而定。
有的国家在其领袖人物逝世举行葬礼时,火车、轮船、军舰、工厂等鸣笛志哀。届时如外国轮船适值靠该国码头,亦应按通例挂半旗和鸣笛。
联合国对会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并且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各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表示哀悼。
一般人士逝世一般人士在国外任职期间因故去世,其丧事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其本国有关机构举办,但也有由所在国出面举办的。治丧安排常见的有设置灵堂、举行追悼会或葬礼等。所在国有关方面视情况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哀悼,如向死者家属发唁函、送花圈,派有关人员参加葬礼等。信奉宗教的,还有各种宗教仪式。
我国人员在国外遇有外国友好人士去世,可以以口头或书面表示哀悼,向死者家属致以慰问,有时也送花圈。如若参加追悼仪式或丧礼,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在参加有宗教仪式的丧礼时,不信宗教者可不做下跪等宗教性动作。
在我国,对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友好人士、老专家等逝世,有的由中国有关方面为其举办丧事。对知名的国际友人在华逝世,还组成治丧委员会,报上发表讣告,设置灵堂,接受死者生前友好、外国朋友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的吊唁。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人送花圈、参加追悼会。根据死者遗愿,其骨灰(或遗体)或运送本国,或安放(或安葬)在中国。
花圈制作花圈一般为鲜花以及松柏树枝等制成,有的花圈用绢花、料器花制成。花圈以白色或红色缎带(有的国家用红色缎带镶黑边)为挽联,用黑墨水或金粉书写,悬在花圈的左右两侧
六、慰问
伤病慰问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患病或因故负伤,其他友好国家领导人往往发电慰问,或指令其驻当事国的使节亲往医院慰问。如因种种原因,使节不能亲晤伤、病者,也有发函或送花篮(附名片)表示慰问的。如总理重病住院期间,曾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发来慰问电,许多驻华使节也发函、送花篮表示慰问。征得当事国同意后,一些友好国家还专门派医生前往为患者治病。
吊唁词 篇四
一、礼仪电报分类
××庆贺电报
庆贺卡的五种类型:grt1-祝贺结婚专用卡;
grt2—祝贺节日专用卡;
grt3—祝贺寿辰专用卡;
grt4—祝贺生日专用卡;
grt5—祝贺其他事宜通用卡;
××慰问电报
慰问电报是指人民群众及各单位之间,对于因病住院、因公受伤或工作于艰苦岗位和退离工作岗位等情况的人员及其家属表示慰问所拍发的电报。慰问电报的业务标识仍使用"grt"。慰问卡有三种图案,分别为玫瑰卡(grt6)水仙卡(grt7)和花篮卡(grt8)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
××请柬电报
请柬电报是市民公众遇有结婚典礼,生日寿辰等喜庆活动,以及机关,厂矿,公司,科学院校,社会团体等企事业单位遇有学术研讨,信息交流,新闻,产品鉴定,商品订货,工商贸易,业务洽谈,展览展销,宴请招待,节庆联谊等会议召开和施工奠基,工程竣工,新厦落成,开幕典礼,开业剪彩,校厂典庆,周年纪念等庆典和其他活动需邀请嘉宾参加时所拍发的电报。以传递和表达发报人诚挚,热情,郑重的盛情邀请。特别业务标识为"ivt"。请柬卡有三种图案,用户可依邀请参加的内容任意选用。
××吊唁电报
吊唁电报是广大市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对其逝者表示哀悼,缅怀生平事迹寄托哀思以及对逝者家属表示慰问时所拍发的电报。特别业务标识为"cdl".备有白色图案的特制吊唁卡,传递您此时沉痛的心情。
二、开放的种类标识
业务种类标识业务种类标识
?庆贺电报grt礼花酒杯卡ivt2
?结婚庆贺卡grt1全金色卡ivt3
?节日庆贺卡grt2鲜花电报frx
?寿辰庆贺卡grt3单枝型(a型)frx-a
?生日庆贺卡grt4小束型(b型)frx-b
?通用庆贺卡grt5普通型(c型)frx-c
?吊唁电报cdl豪华型(d型)frx-d
?请柬电报ivt吊唁型(o型)fro-o
?鲜花卡ivt××.
?frx中的x表示数字:××结婚卡;××节日卡;××寿辰卡;××生日卡;
三、退费处理
礼仪电报在传递、处理过程中,若由于电信部门的过失造成电报稽延或传递错误,以致电报失效的,经客户提出要求后,应退还全部所收费用,但不承担其他赔偿责任。由于客户原因造成电报稽延、失效的,一切费用均不退还。
对鲜花礼仪电报,由于收报人名址欠详造成无法投送,或因收报人不在又无人代收,留条后又未来局领取者,不退还任何费用。
鲜花礼仪电报因超出投递范围,由投递局通知发报局,注明因超出鲜花礼仪电报投递范围,鲜花无法投送,已按“礼仪电报”投送。客户可凭发报收据和退报通知书向原发报局办理鲜花退费手续,其他费用不退。
四、交发与受理
客户可随时到当地电信部门营业厅交发礼仪电报。现将交发手续及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①核实收报地点
客户拍发礼仪电报,应查明收报人的住址是否在开办此项业务的服务范围内。
②选购专用发电纸
根据所发电报的性质、类别,选购庆贺、吊唁、请柬专用发电纸。庆贺电报为浅粉色发电纸,吊唁电报为浅蓝色发电纸,请柬电报为浅黄色发电纸。
③选择礼仪电报卡式样
拍发庆贺电报,请根据庆贺内容(结婚、节日、寿辰、生日或其他庆贺事件),选择相应的或发报人所喜欢的庆贺电报卡,并将选定的庆贺电报卡编号填写在电报纸上。如选择的是庆贺生日的“生日蜡烛”庆贺卡,请在收报人名址前端的“庆贺业务折卡编号grt”后填写“4”,“grt4”。同样,拍发请柬电报时也应将自已所选择的请柬电报卡编号填写清楚。如选择的是“礼花酒杯请柬卡”,则请将编号“2”写在“ivt”后面,即“ivt2”。
拍发吊唁电报,因只有一种电报标识“cdl”,所以不必填写电报卡编号。鲜花礼仪电报使用现行的“庆贺电报”的发电纸。用户将选定的鲜花种类填写在“收报人名址”前的空格处(即“普通或加急业务”栏处)。鲜花礼仪电报的特别业务标志为fr,后跟用户选定的庆贺电报卡号和鲜花种类编号。例如用户选定鲜花小束(b型)和祝寿卡grt3,应在“庆贺业务折卡编号”后填写成为fr3-b。即:fr代表鲜花,数字3代表庆贺电报卡编号,后面的字母b代表鲜花编号。对方电信部门将根据“fr3-b”标识配制寿辰电报卡及小束b型鲜花,并将鲜花连同礼仪电报一并送交收报人。
④填写收报人的姓名住址
为保证礼仪电报及时、准确地投送,收报人名址要使用全名址,即收报人所在地的详细街道名称、门牌号数或楼(栋)号及单元号(门号)、房号、以及收报人全名。庆贺、吊唁、请柬礼仪电报还可以使用电报挂号。发往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礼仪电报,或由这些单位转交个人的礼仪电报,必须在单位名称前写明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鲜花礼仪电报收报人的地址,要使用全名址。如以单位名称或电报挂号作为收报人名址,发报人必须签字注明“电报延误的责任由发报人自负”字样。
⑤拟写电文
礼仪电报的电文是礼仪电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句爱的赠言,心灵的祝福和温馨祝词,便能实现彼此坦诚的沟通。发报人可根据所发电报的性质、种类及自己的意愿,自行拟写祝贺词、邀请词或吊慰词。在开放礼仪电报业务的电信营业厅、所,按照一般习惯,选编了一批礼仪电报的常用祝贺或吊慰词语,供客户选择使用。
⑥发报人署名
礼仪电报是人们用于礼仪往的电报。为使收报人了解电报是谁发来的,并依此回函、回电,客户在交发此类电报时,应在电文内容末尾处写上姓名或称谓关系。
吊唁通知 篇五
格式:1.标题:要标出"讣告"二字。
2.正文:先写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时间、地点、死因和终年岁数;接下可介绍死者生平事迹;再次写明举行吊唁或召开追悼会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
3.结语常用"特此讣告"、"谨此讣闻"。
4.署名、发讣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例:
讣 告
XX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10月25日3时40分不幸谢世,终年44岁。XXX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994年10月27日上午9时30分在XX市殡仪馆举行。
吊唁词 篇六
一、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大体可分官方节日和民间节日两大类。官方节日一般指国庆日、建军节、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等;民间节日指民间传统节日(包括国际性的)和宗教节日等。
国庆日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庆日都很重视,一般都要举行活动表示庆祝。一年一度的国庆招待会是各国庆祝国庆比较通常的做法。出面主持招待会的,有的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也有的是外交部长。招待会的形式也各有差异,近年来采用酒会的形式日趋增多。招待会一般均邀请各国驻当地的外交使节出席。遇有逢五逢十的大庆,招待会的规模就更大些,形式也更隆重些。但在某些国家,在国庆日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
军事检阅和群众游行是某些国家国庆庆典的主要仪式。除本国领导人和军政官员出席观礼外,还邀请正在当地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各国驻该国外交使节出席,并对他们给予较高的礼遇。有的国家在节日之夜还放节日焰火、举行文艺晚会等活动。
某些君主制国家,以君主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这些国家除上述常见的国庆活动外,还在王宫客人签名簿,由各国使节前往签名道贺。
我国自1980年以来,只举行国庆招待会和联欢会。招待会由国务院总理主持,采用酒会形式,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华侨、港奥台同胞少数代表出席。国庆联欢晚会一般不邀请外国人参加。
为庆祝国庆日,各当事国驻外使馆在驻在国首都一般都举行国庆招待会。这类招待会规模大小不一,多以酒会形式,邀请驻在国政府领导人和有关方面人士以及各建交国使节夫妇和主要外交官员参加。如在中午举行招待会,则往往不邀请配偶。招待会上一般很少发表讲话。有些国家的使节只举行小型双边宴会,邀请驻在国少数官员,不请外交团人士。一些国家的驻外使馆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各国对出席外交使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的规格,按习惯做法和国家关系来定。除关系密切的友好国家外,有的国家还明文规定领导人不出席大使→www.shubaoc.com←馆的国庆招待会。
对别国的国庆日,国际上通常是发电、函祝贺,一般以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名义致对方相应领导人,少数国家在对等的基础上,以政府或国会的名义发贺电。在外交界和民间人士中经常用名片、函件等方式祝贺。在关系更为密切的国家间,常互相邀请政府代表团或特使参加国庆庆典活动。
各国对发来的贺电、函或名片以相应方式复谢。
建军节各国军方对于建军节也颇为重视。多数国家由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等最高军事首长出面主持建军节招待会,邀请各国武官参加,有的也邀请使节出席。
各国驻外武官是否举行建军节招待会,视各自情况而定。这样的招待会主要邀请驻在国的军方人士和各国派驻该国的武官出席,有时也邀请驻在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交使节等。
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这类庆祝活动都是根据国家关系的需要在双边范围内进行。届时两国领导人或外长相互致电祝贺。两国驻对方的大使馆也可以举行招待会,邀请对方政府官员出席。少数国家对友好条约签订日举行规模较大的集会,以示庆祝。
对于各国官方节日,民间友好人士间、有关业务部门之间,通常相互祝贺,对关系较好的国家还可登门拜访祝贺。
元旦各国庆祝的方式各异,内容不一,但大都含有除旧布新、祝福、祈求来年丰收之意。元旦期间各友好国家领导人之间或友好人士之间常常互发贺年片(或名片),这在国际上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习惯做法。在某些国家则有外交团向驻在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登门团拜的惯例。团拜时,外交团团长代表全体使节致祝愿词,驻在国领导人致答词,并备酒水款待。
三八国际妇女节有些国家由妇女组织发起组织各种报告会、座谈会、茶会等庆祝活动,邀请女宾参加。在我国内由全国妇联举行茶会,邀请驻华使节的夫人、女外交官和外国女专家、女记者参加。有时茶会上还安排一些余兴节目。
五一国际劳动节鉴于各国制度不一、庆祝的方式差异较大。某些国家举行盛大群众游行和军事检阅,邀请外宾参加,而许多国家官方则不举行任何庆祝活动。我国八十年代举行群众游阅活动,党政领导人和群众一起联欢,也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其他外国朋友参加。
民间节日、宗教节日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各自传统的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这种节日名目繁多。民间节日诸如印度的“灯节”,尼泊尔、伊朗的新年,瑞典的“仲夏节”,欧美国家的“狂欢节”,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我国的“春节”等。宗教节日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的“圣纪”、“开斋节”、“古尔邦节”,佛教的“佛诞节”和“成道节”等。对于民间节日,各友好国家之间也互相祝贺。如在一国访问时,适逢该国的民间节日,外国客人常向主人表示祝贺,而当事国也常常邀请外国客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和“佛诞节”等,各有关国家均进行广泛的庆祝,特别是以某宗教为国教的国家,庆祝的规模更为盛大。有关各国领导人之间和宗教界人士之间则有相互发送贺电、贺片祝贺的习惯。但其他国家一般不组织官方的庆祝活动,亦很少致贺。如在某国访问、游览,恰逢该国的宗教节日,则相机向有关人士表示节日的祝贺。
二、独立庆典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时,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庆典一般以升旗仪式开始。第一面国旗徐徐升起,象征着新独立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崛起。这时礼炮齐鸣,军人行军礼,其他人士行注目礼。随即第一任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发表施政演说,阐明其对内、对外方针政策。演说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军事检阅和群众游行。当事国对各国出席典礼的代表团和特使都安排在比较显要的位置上,并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设宴招待。首都及全国各地还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民族歌舞。
对新独立的国家,各国政府或领导人一般都要致电祝贺。电文中表达对该国良好的祝愿,宣布承认其独立,并表示欢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愿望。应新独立国家的邀请,有的国家还委派政府官员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率团前往参加独立庆典活动,也有的国家委派驻第三国的使节以政府正式代表或特使名义参加庆典。
三、就职仪式
许多国家元首就职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登基则举行加冕典礼。就职时通常要举行宣誓仪式,并发表施政演说。有的国家元首或国王就职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阅兵式、文艺 体育表演等活动。就职仪式一般邀请各国外交使节参加,有的还邀请外国政府派遣代表或特使参加。新元首或新国王往往还礼节性的接见各国外交使节。有的国家政府首脑(内阁首相)就职也举行一定的仪式。
各建交国对外国领导人的当选均应以相应的领导人名义致电祝贺,各国驻当地的使节按惯例亦应向新任领导人发函祝贺。
新任外交部长的任命事项颁布后,建交国外交部长也有发电(函)致贺的。
四、寿辰祝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已取消了对领导人祝寿的做法。不少国家还保留着祝寿的习惯,在对外交往中,应尊重各国的习惯做法。
祝寿的方式除发贺电(函)以外,对关系密切的人士,还可赠送花篮或礼品(如蛋糕等),对一般人士的生日则送名片或口头表示祝贺。若应邀参加生日庆贺活动,则都赠以小纪念品或花束。各国驻外使节一般都应邀出席驻在国领导人的祝寿活动(如宴请、授勋等),并转达本国领导人的祝愿。
五、凭吊
国家元首逝世元首逝世的治丧活动,由于各国制度和习惯不同,做法有所区别,但大致都有如下程序:
讣告,宣布志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志哀。治丧国除讣告外,还由外交部发出照会通知当地各国使馆。讣告照会的信纸和信封一般都镶有黑边(但也有不带黑边的);与此同时还由治丧国驻外使馆通知驻在国外交部和当地各建交国使馆(也有由治丧国政府直接通知各建交国政府的)
治丧活动主要有,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最后举行追悼大会或葬礼。吊唁活动一般在灵堂内进行。在我国,灵堂的布置力求庄严、肃穆。在大厅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吊唁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正面墙上悬挂死者的遗像,镶以黑边或挽黑纱。上方挂黑底白字横幅。大厅四周悬以黑黄两色相间的挽幛。骨灰盒或水晶棺置于遗像下,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而亲属献的花圈则放在骨灰盒或水晶棺前。
追悼仪式后,由国家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和死者亲属护送骨灰盒(或遗体)至安放处(或安葬地)。
政府首脑的治丧仪式大致与元首相同,但规格略低于元首。
治丧期间,当事国的驻外使馆也设灵堂接受驻在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吊唁。
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逝世,各国视两国关系以及死者在世界上所享有的声望确定其志哀的方式。最常见的悼念方式是由国家领导人向治丧国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唁函或发表声明志哀。唁电(函)也可发给死者的家属。
国家领导人前往治丧国使馆吊唁亦是通常采用的吊唁方式之一。吊唁包括签名(也有题词的)、献花圈、默哀等。前往吊唁人员身份的高低视两国关系而定。治丧国使节应亲自出来守灵,接受吊唁。有的国家也有群众到治丧国使馆吊唁。
遇有在世界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外国领导人逝世,不少友好国家还以政府命令规定本国的志哀期,举行隆重的追悼活动。葬礼的当天,如正值议会开会,则以默哀或临时休会等方式表示哀悼。
派代表团或特使前往治丧国参加葬礼,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代表团和特使一般不进行其他参观访问活动。我国领导人逝世时,均婉谢其他国家派代表团或特使前来吊丧。
各国驻治丧国的使节、驻第三国的使节在接到治丧国外交部或使馆的照会后,亦应按规定时间前往悼念。至于是否献花圈或以谁的名义献花圈视两国关系和当地的习惯做法而定。
有的国家在其领袖人物逝世举行葬礼时,火车、轮船、军舰、工厂等鸣笛志哀。届时如外国轮船适值靠该国码头,亦应按通例挂半旗和鸣笛。
联合国对会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并且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各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表示哀悼。
一般人士逝世一般人士在国外任职期间因故去世,其丧事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其本国有关机构举办,但也有由所在国出面举办的。治丧安排常见的有设置灵堂、举行追悼会或葬礼等。所在国有关方面视情况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哀悼,如向死者家属发唁函、送花圈,派有关人员参加葬礼等。信奉宗教的,还有各种宗教仪式。
我国人员在国外遇有外国友好人士去世,可以以口头或书面表示哀悼,向死者家属致以慰问,有时也送花圈。如若参加追悼仪式或丧礼,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在参加有宗教仪式的丧礼时,不信宗教者可不做下跪等宗教性动作。
在我国,对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友好人士、老专家等逝世,有的由中国有关方面为其举办丧事。对知名的国际友人在华逝世,还组成治丧委员会,报上发表讣告,设置灵堂,接受死者生前友好、外国朋友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的吊唁。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人送花圈、参加追悼会。根据死者遗愿,其骨灰(或遗体)或运送本国,或安放(或安葬)在中国。
花圈制作花圈一般为鲜花以及松柏树枝等制成,有的花圈用绢花、料器花制成。花圈以白色或红色缎带(有的国家用红色缎带镶黑边)为挽联,用黑墨水或金粉书写,悬在花圈的左右两侧
六、慰问
伤病慰问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患病或因故负伤,其他友好国家领导人往往发电慰问,或指令其驻当事国的使节亲往医院慰问。如因种种原因,使节不能亲晤伤、病者,也有发函或送花篮(附名片)表示慰问的。如周恩来总理重病住院期间,曾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发来慰问电,许多驻华使节也发函、送花篮表示慰问。征得当事国同意后,一些友好国家还专门派医生前往为患者治病。
对一般伤、病者的慰问,可适当赠送鲜花、水果等。为照顾伤、病者的休息,谈话和逗留时间应较短,并注意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
吊唁词 篇七
“观众们想要有控制权,如果他们想要狂欢,那么我们应该让他们狂欢。我认为我们我们已经学到了音乐产业没有学到的:当观众有需求时,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以及合理的价格满足他们。这样一来,他们会愿意付费,而不是‘偷’。当然也有一些人会继续‘偷’,但我相信这会对盗版业带来一定冲击。
“对于现在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来说,在iPad上、在YouTube上、在电视上看《阿凡达》其实没有区别。这些都是内容载体,这些都是在讲故事。观众们已经说了,他们渴望看好故事。
“我们已经不再是在一个由演员、导演、制片人和编剧决定一切的世界里工作了,现在,看YouTube长大的孩子决定一切,我们必须说服他们,他们背后意味着主流家庭。”
Speeches at a Glance
今早的吊唁是本人误解《华盛顿邮报》新闻标题所致。真是愚蠢的错误。向各位道歉。—9月1日曼德拉出院当天,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却向他发去吊唁。原来这一错误是由于老布什的发言人吉姆·麦格拉斯理解错了。麦格拉斯赶紧发表Twitter道了歉,但愿有用吧。
《牛津字典》上将添加上“Twerking”条目。他们删了“尊严”腾地儿,因为这个词我们不用也无妨。
—在日前的MTV音乐录影带颁奖礼上,麦莉·赛勒斯尺度夸张的电臀舞Twerking惊呆了许多观众,而当《牛津字典》网络版决定收录Twerking这个词条时,网友Wonderella终于忍不住上Twitter对此大加吐槽。
我们那时候跟现在有个最大不同的点,就是老师随便你教什么,随便你讲什么,没有太多限制。现在就是有一个教学大纲,实际上教师就成了播音员了。如果是这样,那何必找教师,不如找个播音员,还可以省钱,全国一个教师就够了。
—学者何兆武最近在《名人面对面》节目中回答“如今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时说道。
吊唁通知 篇八
课堂提问是取得教育教学高效的必要途径,不管教学课程、教材如何改革也不能取代课堂提问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笔者从下面几个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分析,愿给一线的语文教师与学生带来一些启迪。
一、课堂提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课堂提问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课堂提问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利用课堂提问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堂提问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方面转变。鉴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提问进行探讨分析。
二、高中语文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一)在提问中摄入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
悬念是关系故事发展状况与主人公命运的一种紧张心理活动。在提问中注重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有极大的帮助,使得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到作者安排的巧妙性以及曲折变化的情节,这可以大大加深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浅显中见深刻道理的能力,逐渐养成积极思考的能力,彻底摆脱被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讲授曹禺的《雷雨》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当演到鲁大海大闹周家时,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教师(问):“鲁大海和周朴园什么关系?”“侍萍到底死了没有?”学生(答):“没有死。”教师(问):“鲁贵的妻子是不是侍萍?”学生(答):“是。”教师(问):“那鲁大海是鲁贵的儿子还是周朴园的儿子?”学生(答):“当然鲁贵的,那时候思想那么保守。”教师(回):“错,是周朴园的。”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雷雨》,先搞清这些人物关系。”
这种采用设悬念的提问方法,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问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古人常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由此可见,在课堂提问中善于启发学生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地学习。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这个道理,强调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师怎么教,而在于教会学生知道怎么学,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学不完的,学生要懂得学的意义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启迪式的提问方法来进行课堂提问,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启迪式的提问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仅仅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对于其他知识的吸收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例如:在讲授《祭十二郎文》一文时,教师解释“吾往河阳省坟墓”的“省”时,可以如此运用启迪式提问法。教师(问):“省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答):“探望的意思。”教师:“那探望坟墓合适吗?”学生:“不合适,只有健在的人才会用探望。”教师(问):“那人死了去看他能用什么词呢?”学生(异口同声):“吊唁。”教师:“对了,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活人是探望、看望,对于死人只能是吊唁、凭吊。”
在这样的提问方法中,让学生能够一步一步自己寻找出正确答案,不仅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情景进行提问提高提问质量
利用语言的声调、意义、感情色彩和形象等情景,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和各种想象活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景中,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这就是情景式提问法的要义。
例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正一个人安静地在河边散步,头上皓月当空,池塘里满池的荷花,不时还传来阵阵蛙叫声。如此一副美景,不得不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中,如此,学生学习这篇文字的兴趣自然如潮高涨,这样学生享受文字之美、理解文章大意当然是轻而易举的事。
吊唁通知 篇九
皮克林离开使馆没多久,美方就提出奥尔布赖特国务卿紧急要求深夜来使馆见中国大使,并说国务卿已在赶往使馆的路上。这很罕见,因为平时都是大使去国务院见国务卿。不一会儿,奥尔布赖特就带着皮克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罗斯顿、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李侃如和几个保镖来到使馆。
我没有马上出来,而是先让何亚非公使衔参赞与其周旋――我要等中国驻华盛顿的记者赶到后再见她。
我出来时已是晚上11点半了,奥尔布赖特好像有预感,一见到我就郑重其事地提出,她今晚奉总统之命来使馆,只见大使一人,不见记者。我心里本来就有气,当即回应道:你见不见记者不是我的事,但你知道,在“炸馆事件”中遇难的三名中国公民当中,邵云环是中国最大通讯社新华社的一位女记者,许杏虎是《光明日报》的年轻记者,他们的同行们能不关心这次事件吗?
奥尔布赖特说,这次事件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意外,克林顿总统、她本人和美国政府对发生这一不幸事件深感痛心和遗憾。总统还提出希望与主席通电话,直接向解释。事件发生后,她一直想和唐外长通话,但未获中方答复。奥尔布赖特还表示,美方关切美国驻华使领馆人员的安全。
我听了她的话,对她没有首先表示道歉很气愤。我严肃地要求奥尔布赖特代表美国政府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奥尔布赖特要求休会5分钟,好让她和助手们商量商量。她商量完之后对我说,为表示美方的重视和歉意,请我再次报告北京。
这时,中国驻华盛顿的记者都赶来了,围在会客室外面。奥尔布赖特得知这一情况后就问我,使馆有没有后门。她的意思是想走后门,避开会客室外面的中国记者。我心想:哼,这回你还想溜掉,没门儿!我故意很认真地告诉奥尔布赖特:“在中国使馆,你的安全是有保证的,我们没有后门。”奥尔布赖特离开后,一群中国记者挡住了她的去路,“严厉责问美国为何杀害他们的同事”。
她见状退回会客室,后来通过手下告诉中国记者,发表了一个简短声明:“我今天来这里,是要重申美国政府早些时候对中国人员在贝尔格莱德的死难所表达的深深歉意……”这是美国政府主要官员在“炸馆事件”后第一次公开表示道歉,是我们迫使美方在公开道歉问题上走出的第一步。
“炸馆事件”初期,美国政府不仅错过了道歉的最好时机,更是在国际社会纷纷谴责美国这一行径后,轻描淡写地将事件称为“误炸”,并用“惋惜”和“遗憾”等说辞来搪塞。
也许美国政府感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压力,态度慢慢发生变化。克林顿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决定在白宫会见中国大使。5月13日,我和刘晓明公使、何亚非公参一起去白宫。出发前,我们带了一本吊唁簿。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