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条据书信

片段式作文(优秀8篇)

2024-11-05人围观
简介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里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片段式作文(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里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片段式作文(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片段式作文范文字 篇一

想起的时候,她已不在身边;毕业那天我们说好了的,以后要继续想念。

窗外那多朵漂浮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驻足且舍不得离去。当我想念的时候,总有云从我的窗口经过;而此时的她却停留下来了,想是她承载的思念太多,连风也吹不散吧!天空的蔚蓝让她显得更加的洁白和清纯,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邂逅,又或者是一种缘分的巧合。我不知道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将去向哪里;可是命运已然证明,在茫茫的人世间我们有缘遇见。既然遇见,必定有缘;既然有缘,必定珍惜!而珍惜过后便是漫长的想念。

寂寞的窗口,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着远处和不远处的风景。我斜躺在床上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城市里如画的风景。耳机里正在运动的是一张经典老歌的专辑,而此时通过电流传入耳朵的旋律正是那首经典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听着歌手低沉的且颇有磁性的声音和轻柔的音乐伴奏,我的心情极度的轻松。

记忆在那熟悉的歌词里翻涌,思绪也随之飞去。

一切就像陷在时间旋涡里一样,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式的从眼前闪过,就像一部电影,人物在银幕上鲜活地跳跃着,而它的银幕不过是我的脑海罢了。

高三下期,在我换了N位同桌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同桌――她。以前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鲜少说话;有时候不经意碰面,相互之间也都不会点头,也许是心照不宣吧。而如今坐到一起成了同桌,真的是天南海北的神侃,熟悉的程度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在街上相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很开朗活泼,就像春天里刚萌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她也很清纯脱俗,就如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李白的一句诗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许是缘分的安排,让她闯进里我的世界,成了我的新同桌。

在我和她相互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都惊奇地发现,我和她居然是本家。于是,她便有话要说了。

她说:“既然如此投机,干脆结义金兰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差点没摔死,还结义金兰,我又不是女的。我赶忙更正:“是拜把子好吧。”现在校园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结义的话都统称“拜把子”。

“对对对,是拜把子。”她说,“不过,我们现在缺少条件,那些繁文缛节就无须再客套了,你就直接叫我姐姐吧。”

“姐姐?”我甚是惊讶,“你没搞错吧,应该是你直接叫我哥哥。”

“要不要看身份证,”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我可比你大耶!”

“你哦,”我说,“如今拜把子可不像古代那样,谁的年龄大,谁就是长;一般都是男的长,现在,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岁数尽量小的。”

“我才不想自欺欺人,”她有写气愤,“你不想叫我姐姐那就算了,我们还是做同龄人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直接叫名字吧!”

“你好,我叫谭筱雅。”她说。

“筱雅,你好!”我先问了声好再做自我介绍,“我叫谭小宁。”

“小宁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她微笑着,像一朵开得灿烂的花。

重复一遍自我介绍,不知道代表了什么,难道意味着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够厉害啊!我不禁佩服。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尤其是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因为要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很大。但我和她却常趁着课间短暂的几分钟放松一会儿。或说些小笑话,或互相调侃,不然,就是谈谈理想,谈谈未来,当然,也谈感情。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轻松,就像刚淋了个冷水澡一样。

我和她谈论的理想与未来都是些很遥远的话题,尽管高考即将来临,但也还有两三个月;况且班主任也说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无须再和其他的同学谈论自己的大学梦了,那样压力会更大。至于感情方面,并不是我和她之间谈情说爱。早就说过了,我和她已经拜了把子;尽管她不肯屈服不承认我这个哥哥,我也没有讨好承认她那个姐姐;即使如此,我们也说好了只做“同龄人”,即关系比一般朋友要好却还不到爱情的那种朋友。有不少的人说,校园里的兄妹或姐弟很容易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可我想说,

想起的时候,她已不在身边;毕业那天我们说好了的,以后要继续想念。

窗外那多朵漂浮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驻足且舍不得离去。当我想念的时候,总有云从我的窗口经过;而此时的她却停留下来了,想是她承载的思念太多,连风也吹不散吧!天空的蔚蓝让她显得更加的洁白和清纯,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邂逅,又或者是一种缘分的巧合。我不知道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将去向哪里;可是命运已然证明,在茫茫的人世间我们有缘遇见。既然遇见,必定有缘;既然有缘,必定珍惜!而珍惜过后便是漫长的想念。

寂寞的窗口,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着远处和不远处的风景。我斜躺在床上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城市里如画的风景。耳机里正在运动的是一张经典老歌的专辑,而此时通过电流传入耳朵的旋律正是那首经典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听着歌手低沉的且颇有磁性的声音和轻柔的音乐伴奏,我的心情极度的轻松。

记忆在那熟悉的歌词里翻涌,思绪也随之飞去。

一切就像陷在时间旋涡里一样,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式的从眼前闪过,就像一部电影,人物在银幕上鲜活地跳跃着,而它的银幕不过是我的脑海罢了。

高三下期,在我换了N位同桌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同桌――她。以前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鲜少说话;有时候不经意碰面,相互之间也都不会点头,也许是心照不宣吧。而如今坐到一起成了同桌,真的是天南海北的神侃,熟悉的程度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在街上相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很开朗活泼,就像春天里刚萌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她也很清纯脱俗,就如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李白的一句诗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许是缘分的安排,让她闯进里我的世界,成了我的新同桌。

在我和她相互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都惊奇地发现,我和她居然是本家。于是,她便有话要说了。

她说:“既然如此投机,干脆结义金兰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差点没摔死,还结义金兰,我又不是女的。我赶忙更正:“是拜把子好吧。”现在校园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结义的话都统称“拜把子”。

“对对对,是拜把子。”她说,“不过,我们现在缺少条件,那些繁文缛节就无须再客套了,你就直接叫我姐姐吧。”

“姐姐?”我甚是惊讶,“你没搞错吧,应该是你直接叫我哥哥。”

“要不要看身份证,”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我可比你大耶!”

“你哦,”我说,“如今拜把子可不像古代那样,谁的年龄大,谁就是长;一般都是男的长,现在,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岁数尽量小的。”

“我才不想自欺欺人,”她有写气愤,“你不想叫我姐姐那就算了,我们还是做同龄人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直接叫名字吧!”

“你好,我叫谭筱雅。”她说。

“筱雅,你好!”我先问了声好再做自我介绍,“我叫谭小宁。”

“小宁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她微笑着,像一朵开得灿烂的花。

重复一遍自我介绍,不知道代表了什么,难道意味着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够厉害啊!我不禁佩服。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尤其是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因为要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很大。但我和她却常趁着课间短暂的几分钟放松一会儿。或说些小笑话,或互相调侃,不然,就是谈谈理想,谈谈未来,当然,也谈感情。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轻松,就像刚淋了个冷水澡一样。

我和她谈论的理想与未来都是些很遥远的话题,尽管高考即将来临,但也还有两三个月;况且班主任也说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无须再和其他的同学谈论自己的大学梦了,那样压力会更大。至于感情方面,并不是我和她之间谈情说爱。早就说过了,我和她已经拜了把子;尽管她不肯屈服不承认我这个哥哥,我也没有讨好承认她那个姐姐;即使如此,我们也说好了只做“同龄人”,即关系比一般朋友要好却还不到爱情的那种朋友。有不少的人说,校园里的兄妹或姐弟很容易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可我想说,

想起的时候,她已不在身边;毕业那天我们说好了的,以后要继续想念。

窗外那多朵漂浮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驻足且舍不得离去。当我想念的时候,总有云从我的窗口经过;而此时的她却停留下来了,想是她承载的思念太多,连风也吹不散吧!天空的蔚蓝让她显得更加的洁白和清纯,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邂逅,又或者是一种缘分的巧合。我不知道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将去向哪里;可是命运已然证明,在茫茫的人世间我们有缘遇见。既然遇见,必定有缘;既然有缘,必定珍惜!而珍惜过后便是漫长的想念。

寂寞的窗口,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着远处和不远处的风景。我斜躺在床上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城市里如画的风景。耳机里正在运动的是一张经典老歌的专辑,而此时通过电流传入耳朵的旋律正是那首经典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听着歌手低沉的且颇有磁性的声音和轻柔的音乐伴奏,我的心情极度的轻松。

记忆在那熟悉的歌词里翻涌,思绪也随之飞去。

一切就像陷在时间旋涡里一样,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式的从眼前闪过,就像一部电影,人物在银幕上鲜活地跳跃着,而它的银幕不过是我的脑海罢了。

高三下期,在我换了N位同桌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同桌――她。以前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鲜少说话;有时候不经意碰面,相互之间也都不会点头,也许是心照不宣吧。而如今坐到一起成了同桌,真的是天南海北的神侃,熟悉的程度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在街上相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很开朗活泼,就像春天里刚萌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她也很清纯脱俗,就如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李白的一句诗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许是缘分的安排,让她闯进里我的世界,成了我的新同桌。

在我和她相互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都惊奇地发现,我和她居然是本家。于是,她便有话要说了。

她说:“既然如此投机,干脆结义金兰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差点没摔死,还结义金兰,我又不是女的。我赶忙更正:“是拜把子好吧。”现在校园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结义的话都统称“拜把子”。

“对对对,是拜把子。”她说,“不过,我们现在缺少条件,那些繁文缛节就无须再客套了,你就直接叫我姐姐吧。”

“姐姐?”我甚是惊讶,“你没搞错吧,应该是你直接叫我哥哥。”

“要不要看身份证,”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我可比你大耶!”

“你哦,”我说,“如今拜把子可不像古代那样,谁的年龄大,谁就是长;一般都是男的长,现在,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岁数尽量小的。”

“我才不想自欺欺人,”她有写气愤,“你不想叫我姐姐那就算了,我们还是做同龄人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直接叫名字吧!”

“你好,我叫谭筱雅。”她说。

“筱雅,你好!”我先问了声好再做自我介绍,“我叫谭小宁。”

“小宁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她微笑着,像一朵开得灿烂的花。

重复一遍自我介绍,不知道代表了什么,难道意味着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够厉害啊!我不禁佩服。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尤其是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因为要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很大。但我和她却常趁着课间短暂的几分钟放松一会儿。或说些小笑话,或互相调侃,不然,就是谈谈理想,谈谈未来,当然,也谈感情。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轻松,就像刚淋了个冷水澡一样。

我和她谈论的理想与未来都是些很遥远的话题,尽管高考即将来临,但也还有两三个月;况且班主任也说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无须再和其他的同学谈论自己的大学梦了,那样压力会更大。至于感情方面,并不是我和她之间谈情说爱。早就说过了,我和她已经拜了把子;尽管她不肯屈服不承认我这个哥哥,我也没有讨好承认她那个姐姐;即使如此,我们也说好了只做“同龄人”,即关系比一般朋友要好却还不到爱情的那种朋友。有不少的人说,校园里的兄妹或姐弟很容易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可我想说,

想起的时候,她已不在身边;毕业那天我们说好了的,以后要继续想念。

窗外那多朵漂浮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驻足且舍不得离去。当我想念的时候,总有云从我的窗口经过;而此时的她却停留下来了,想是她承载的思念太多,连风也吹不散吧!天空的蔚蓝让她显得更加的洁白和清纯,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邂逅,又或者是一种缘分的巧合。我不知道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将去向哪里;可是命运已然证明,在茫茫的人世间我们有缘遇见。既然遇见,必定有缘;既然有缘,必定珍惜!而珍惜过后便是漫长的想念。

寂寞的窗口,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着远处和不远处的风景。我斜躺在床上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城市里如画的风景。耳机里正在运动的是一张经典老歌的专辑,而此时通过电流传入耳朵的旋律正是那首经典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听着歌手低沉的且颇有磁性的声音和轻柔的音乐伴奏,我的心情极度的轻松。

记忆在那熟悉的歌词里翻涌,思绪也随之飞去。

一切就像陷在时间旋涡里一样,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式的从眼前闪过,就像一部电影,人物在银幕上鲜活地跳跃着,而它的银幕不过是我的脑海罢了。

高三下期,在我换了N位同桌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同桌――她。以前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鲜少说话;有时候不经意碰面,相互之间也都不会点头,也许是心照不宣吧。而如今坐到一起成了同桌,真的是天南海北的神侃,熟悉的程度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在街上相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很开朗活泼,就像春天里刚萌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她也很清纯脱俗,就如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李白的一句诗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许是缘分的安排,让她闯进里我的世界,成了我的新同桌。

在我和她相互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都惊奇地发现,我和她居然是本家。于是,她便有话要说了。

她说:“既然如此投机,干脆结义金兰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差点没摔死,还结义金兰,我又不是女的。我赶忙更正:“是拜把子好吧。”现在校园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结义的话都统称“拜把子”。

“对对对,是拜把子。”她说,“不过,我们现在缺少条件,那些繁文缛节就无须再客套了,你就直接叫我姐姐吧。”

“姐姐?”我甚是惊讶,“你没搞错吧,应该是你直接叫我哥哥。”

“要不要看身份证,”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我可比你大耶!”

“你哦,”我说,“如今拜把子可不像古代那样,谁的年龄大,谁就是长;一般都是男的长,现在,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岁数尽量小的。”

“我才不想自欺欺人,”她有写气愤,“你不想叫我姐姐那就算了,我们还是做同龄人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直接叫名字吧!”

“你好,我叫谭筱雅。”她说。

“筱雅,你好!”我先问了声好再做自我介绍,“我叫谭小宁。”

“小宁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她微笑着,像一朵开得灿烂的花。

重复一遍自我介绍,不知道代表了什么,难道意味着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够厉害啊!我不禁佩服。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尤其是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因为要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很大。但我和她却常趁着课间短暂的几分钟放松一会儿。或说些小笑话,或互相调侃,不然,就是谈谈理想,谈谈未来,当然,也谈感情。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轻松,就像刚淋了个冷水澡一样。

我和她谈论的理想与未来都是些很遥远的话题,尽管高考即将来临,但也还有两三个月;况且班主任也说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无须再和其他的同学谈论自己的大学梦了,那样压力会更大。至于感情方面,并不是我和她之间谈情说爱。早就说过了,我和她已经拜了把子;尽管她不肯屈服不承认我这个哥哥,我也没有讨好承认她那个姐姐;即使如此,我们也说好了只做“同龄人”,即关系比一般朋友要好却还不到爱情的那种朋友。有不少的人说,校园里的兄妹或姐弟很容易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可我想说,

想起的时候,她已不在身边;毕业那天我们说好了的,以后要继续想念。

窗外那多朵漂浮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驻足且舍不得离去。当我想念的时候,总有云从我的窗口经过;而此时的她却停留下来了,想是她承载的思念太多,连风也吹不散吧!天空的蔚蓝让她显得更加的洁白和清纯,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邂逅,又或者是一种缘分的巧合。我不知道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将去向哪里;可是命运已然证明,在茫茫的人世间我们有缘遇见。既然遇见,必定有缘;既然有缘,必定珍惜!而珍惜过后便是漫长的想念。

寂寞的窗口,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着远处和不远处的风景。我斜躺在床上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城市里如画的风景。耳机里正在运动的是一张经典老歌的专辑,而此时通过电流传入耳朵的旋律正是那首经典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听着歌手低沉的且颇有磁性的声音和轻柔的音乐伴奏,我的心情极度的轻松。

记忆在那熟悉的歌词里翻涌,思绪也随之飞去。

一切就像陷在时间旋涡里一样,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式的从眼前闪过,就像一部电影,人物在银幕上鲜活地跳跃着,而它的银幕不过是我的脑海罢了。

高三下期,在我换了N位同桌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同桌――她。以前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鲜少说话;有时候不经意碰面,相互之间也都不会点头,也许是心照不宣吧。而如今坐到一起成了同桌,真的是天南海北的神侃,熟悉的程度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在街上相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很开朗活泼,就像春天里刚萌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她也很清纯脱俗,就如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李白的一句诗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许是缘分的安排,让她闯进里我的世界,成了我的新同桌。

在我和她相互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都惊奇地发现,我和她居然是本家。于是,她便有话要说了。

她说:“既然如此投机,干脆结义金兰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差点没摔死,还结义金兰,我又不是女的。我赶忙更正:“是拜把子好吧。”现在校园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结义的话都统称“拜把子”。

“对对对,是拜把子。”她说,“不过,我们现在缺少条件,那些繁文缛节就无须再客套了,你就直接叫我姐姐吧。”

“姐姐?”我甚是惊讶,“你没搞错吧,应该是你直接叫我哥哥。”

“要不要看身份证,”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我可比你大耶!”

“你哦,”我说,“如今拜把子可不像古代那样,谁的年龄大,谁就是长;一般都是男的长,现在,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岁数尽量小的。”

“我才不想自欺欺人,”她有写气愤,“你不想叫我姐姐那就算了,我们还是做同龄人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直接叫名字吧!”

“你好,我叫谭筱雅。”她说。

“筱雅,你好!”我先问了声好再做自我介绍,“我叫谭小宁。”

“小宁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她微笑着,像一朵开得灿烂的花。

重复一遍自我介绍,不知道代表了什么,难道意味着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够厉害啊!我不禁佩服。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尤其是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因为要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很大。但我和她却常趁着课间短暂的几分钟放松一会儿。或说些小笑话,或互相调侃,不然,就是谈谈理想,谈谈未来,当然,也谈感情。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轻松,就像刚淋了个冷水澡一样。

我和她谈论的理想与未来都是些很遥远的话题,尽管高考即将来临,但也还有两三个月;况且班主任也说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无须再和其他的同学谈论自己的大学梦了,那样压力会更大。至于感情方面,并不是我和她之间谈情说爱。早就说过了,我和她已经拜了把子;尽管她不肯屈服不承认我这个哥哥,我也没有讨好承认她那个姐姐;即使如此,我们也说好了只做“同龄人”,即关系比一般朋友要好却还不到爱情的那种朋友。有不少的人说,校园里的兄妹或姐弟很容易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可我想说,

想起的时候,她已不在身边;毕业那天我们说好了的,以后要继续想念。

窗外那多朵漂浮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驻足且舍不得离去。当我想念的时候,总有云从我的窗口经过;而此时的她却停留下来了,想是她承载的思念太多,连风也吹不散吧!天空的蔚蓝让她显得更加的洁白和清纯,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邂逅,又或者是一种缘分的巧合。我不知道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将去向哪里;可是命运已然证明,在茫茫的人世间我们有缘遇见。既然遇见,必定有缘;既然有缘,必定珍惜!而珍惜过后便是漫长的想念。

寂寞的窗口,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着远处和不远处的风景。我斜躺在床上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城市里如画的风景。耳机里正在运动的是一张经典老歌的专辑,而此时通过电流传入耳朵的旋律正是那首经典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听着歌手低沉的且颇有磁性的声音和轻柔的音乐伴奏,我的心情极度的轻松。

记忆在那熟悉的歌词里翻涌,思绪也随之飞去。

一切就像陷在时间旋涡里一样,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式的从眼前闪过,就像一部电影,人物在银幕上鲜活地跳跃着,而它的银幕不过是我的脑海罢了。

高三下期,在我换了N位同桌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同桌――她。以前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鲜少说话;有时候不经意碰面,相互之间也都不会点头,也许是心照不宣吧。而如今坐到一起成了同桌,真的是天南海北的神侃,熟悉的程度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在街上相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很开朗活泼,就像春天里刚萌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她也很清纯脱俗,就如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李白的一句诗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许是缘分的安排,让她闯进里我的世界,成了我的新同桌。

在我和她相互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都惊奇地发现,我和她居然是本家。于是,她便有话要说了。

她说:“既然如此投机,干脆结义金兰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差点没摔死,还结义金兰,我又不是女的。我赶忙更正:“是拜把子好吧。”现在校园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结义的话都统称“拜把子”。

“对对对,是拜把子。”她说,“不过,我们现在缺少条件,那些繁文缛节就无须再客套了,你就直接叫我姐姐吧。”

“姐姐?”我甚是惊讶,“你没搞错吧,应该是你直接叫我哥哥。”

“要不要看身份证,”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我可比你大耶!”

“你哦,”我说,“如今拜把子可不像古代那样,谁的年龄大,谁就是长;一般都是男的长,现在,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岁数尽量小的。”

“我才不想自欺欺人,”她有写气愤,“你不想叫我姐姐那就算了,我们还是做同龄人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直接叫名字吧!”

“你好,我叫谭筱雅。”她说。

“筱雅,你好!”我先问了声好再做自我介绍,“我叫谭小宁。”

“小宁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她微笑着,像一朵开得灿烂的花。

重复一遍自我介绍,不知道代表了什么,难道意味着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够厉害啊!我不禁佩服。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尤其是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因为要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很大。但我和她却常趁着课间短暂的几分钟放松一会儿。或说些小笑话,或互相调侃,不然,就是谈谈理想,谈谈未来,当然,也谈感情。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轻松,就像刚淋了个冷水澡一样。

我和她谈论的理想与未来都是些很遥远的话题,尽管高考即将来临,但也还有两三个月;况且班主任也说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无须再和其他的同学谈论自己的大学梦了,那样压力会更大。至于感情方面,并不是我和她之间谈情说爱。早就说过了,我和她已经拜了把子;尽管她不肯屈服不承认我这个哥哥,我也没有讨好承认她那个姐姐;即使如此,我们也说好了只做“同龄人”,即关系比一般朋友要好却还不到爱情的那种朋友。有不少的人说,校园里的兄妹或姐弟很容易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可我想说,

想起的时候,她已不在身边;毕业那天我们说好了的,以后要继续想念。

窗外那多朵漂浮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驻足且舍不得离去。当我想念的时候,总有云从我的窗口经过;而此时的她却停留下来了,想是她承载的思念太多,连风也吹不散吧!天空的蔚蓝让她显得更加的洁白和清纯,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邂逅,又或者是一种缘分的巧合。我不知道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将去向哪里;可是命运已然证明,在茫茫的人世间我们有缘遇见。既然遇见,必定有缘;既然有缘,必定珍惜!而珍惜过后便是漫长的想念。

寂寞的窗口,像一架照相机,拍摄着远处和不远处的风景。我斜躺在床上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城市里如画的风景。耳机里正在运动的是一张经典老歌的专辑,而此时通过电流传入耳朵的旋律正是那首经典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听着歌手低沉的且颇有磁性的声音和轻柔的音乐伴奏,我的心情极度的轻松。

记忆在那熟悉的歌词里翻涌,思绪也随之飞去。

一切就像陷在时间旋涡里一样,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式的从眼前闪过,就像一部电影,人物在银幕上鲜活地跳跃着,而它的银幕不过是我的脑海罢了。

高三下期,在我换了N位同桌之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同桌――她。以前不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鲜少说话;有时候不经意碰面,相互之间也都不会点头,也许是心照不宣吧。而如今坐到一起成了同桌,真的是天南海北的神侃,熟悉的程度仿佛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在街上相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很开朗活泼,就像春天里刚萌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她也很清纯脱俗,就如夏日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李白的一句诗概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许是缘分的安排,让她闯进里我的世界,成了我的新同桌。

在我和她相互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都惊奇地发现,我和她居然是本家。于是,她便有话要说了。

她说:“既然如此投机,干脆结义金兰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差点没摔死,还结义金兰,我又不是女的。我赶忙更正:“是拜把子好吧。”现在校园里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结义的话都统称“拜把子”。

“对对对,是拜把子。”她说,“不过,我们现在缺少条件,那些繁文缛节就无须再客套了,你就直接叫我姐姐吧。”

“姐姐?”我甚是惊讶,“你没搞错吧,应该是你直接叫我哥哥。”

“要不要看身份证,”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我可比你大耶!”

“你哦,”我说,“如今拜把子可不像古代那样,谁的年龄大,谁就是长;一般都是男的长,现在,女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岁数尽量小的。”

“我才不想自欺欺人,”她有写气愤,“你不想叫我姐姐那就算了,我们还是做同龄人吧!”

“既然如此,”我说,“那就直接叫名字吧!”

“你好,我叫谭筱雅。”她说。

“筱雅,你好!”我先问了声好再做自我介绍,“我叫谭小宁。”

“小宁同学,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她微笑着,像一朵开得灿烂的花。

重复一遍自我介绍,不知道代表了什么,难道意味着刚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够厉害啊!我不禁佩服。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尤其是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因为要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很大。但我和她却常趁着课间短暂的几分钟放松一会儿。或说些小笑话,或互相调侃,不然,就是谈谈理想,谈谈未来,当然,也谈感情。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我都非常的轻松,就像刚淋了个冷水澡一样。

我和她谈论的理想与未来都是些很遥远的话题,尽管高考即将来临,但也还有两三个月;况且班主任也说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无须再和其他的同学谈论自己的大学梦了,那样压力会更大。至于感情方面,并不是我和她之间谈情说爱。早就说过了,我和她已经拜了把子;尽管她不肯屈服不承认我这个哥哥,我也没有讨好承认她那个姐姐;即使如此,我们也说好了只做“同龄人”,即关系比一般朋友要好却还不到爱情的那种朋友。有不少的人说,校园里的兄妹或姐弟很容易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可我想说,

片段式作文范文字 篇二

这个冬天,在不经易中来到,没有事先预兆,给人的只是惊讶!寒冷的冬天总是给人些许伤感,感觉瞬间这个世界被冬的冷气深深包围,郁郁湿润的心情,抹不掉叠加的颤栗,或近或远,或疲或倦,在这个让人的思想有些沉重的季节里找不到一丝安慰!

偶尔翻开微信,竟然看到让人有些醉意的图片,那图片就像仙境一般,又像童话世界,那思绪随着图片走入梦幻之中。迈着朦胧的碎步,一副奇异的景象已融入了天地之间,哇——雾凇,视野中的美景玲珑剔透,让人眩晕,好像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处身在童话的梦幻之中,不能自拔,雪白的大地,傲然的雾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人流连忘返。整个大地穿上了一件洁白的婚纱,就像是要出嫁的新娘,那样的羞涩,那样的温柔,那样的轻盈,那样的妩媚。

每根枝杈上都堆积着厚厚的雪花,就像开满了白色的花朵,细看一下那醉人的枝杈,枯枝被棉白的雪花粘裹得像一个绒棒,细细的看还带着毛刺,在光的折射下发着耀眼的光,那枝杈上的雪软软的,绵绵的好像能看穿每个雪花之间的缝隙,让人有一种通透之感。让人平添了一种爱惜之情,让人陶醉,让人心动。松柏上那如雾似烟的绒冠,彰显着青松的挺拔,翠柏的高傲,让人油然而生了一种敬意,一种崇拜。如此完美的壮观的景象,真是不枉此生啊。

我久久的凝望在这雾凇的图片当中,感受着它那如梦似幻的灵气,品味这千姿百态的人生!我们感谢上苍,恩赐给我们如此迷人的风景!

片段式作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片段式作文

片段式作文,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片段,它是相对于整篇作文而言的,一般是一个或几个语段组成的,要求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或中心。比如可以是描写生活中的某一个画面,或者是说明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还可以对某些现象发表一点看法。我们所学的作文通常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片段式作文和完整的作文相对应,也分为描述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的片段。片段式作文主要运用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它篇幅比较短小,所需的时间也不多,通常在一节课内就可以写完并评讲,因此,片段式作文易于安排到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平时不注重观察和思考,在写作时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还容易对写作产生厌恶情绪。而片段式作文给学生的感觉更加轻松,很多学生都比较乐意接受,学生的压力小了,摆脱了对写作的恐惧感,发挥得也更加好。实践证明,长期坚持片段式作文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下面我将为大家谈谈有关片段式作文的几个方面:

一、片段式作文的价值

可能有些教师 虽然片段式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但它同样是组成整篇作文的一部分,完全可以用写作的方式去完成它。另外,在片段式作文的练习中,还有几个好处。

首先,它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挥想象。学生写作写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平时不注重观察,不能仔细去感受身边的一切存在和现象。不观察自然也很难发挥想象,学生在观察和想象方面都是非常欠缺的。片段式作文通常是要学生围绕某个细微的现象或者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仔细观察,再通过自己的想象,用丰富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就会督促学生深入地观察各种现象和变化,抓住一些重要的细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再组织好文字进行表达。学生养成了观察和想象的习惯,再把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中,这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片段式作文本身也是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片段式作文符合学生的心理,更加容易实行。平时一说写作文,个个学生都皱起了眉头,但如果说是只写一个片段,很多学生都松了一口气。也就是学生从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片段式作文,因为篇幅较短小,比较容易操作,学生也有足够的信心来完成它。一般片段式作文二三十分种就可以完成,再长也就一节课时间,如果是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般也要两节课时间。片段式作文可以当堂写、当堂评讲,及时反馈,及时纠正,这样的方式更加灵活、易于安排,同时也能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二、训练如何开展

片段式作文形式比价灵活,在课堂上可以展开书面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上的训练。

在书面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练习模仿写作、想象延伸。在仿写中,教师可以挑选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先仔细阅读领悟,再根据作文的要求,结合所仿片段进行写作。仿写的范围非常广,也很容易实行。比如说可以挑选一段人物描写的内容,也可以选择一段风景描写的美文,还可以学习一些事物说明的方法和角度。关键是要学生不能照搬照套,在仿写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写出新意。

想象延伸,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合理想象和构思,为课文情节进行更详细的补充,让细节之处再现细节,也可以为文章续写结尾等等。这样的方式比仿写稍微更难一点,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又要有合理的逻辑来支撑。想象延伸也可以不必限于课本上的文章,还可以采用学生自己喜爱的,更有感触的作品来延伸训练,达到发挥想象的目的。

在口头训练上,主要就是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口头的表达,可以更好地让全班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听听别人的表达,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堂形式比书面训练更加活泼,学生的兴致也比较高。教师要多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或者熟悉题目进行口头训练,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还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片段式训练纵然是非常好的,但大作文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灵活地安排好,用片段式作文与大作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训练也要有一定的计划,训练什么类型的题目,用什么方式来训练,教师都要预先精心安排好。总之,写作训练是需要不断坚持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教师既要采用更高效、更易行的方法,还要按照计划坚持训练,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晓娟。让学生走出写作难的困境。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11期

[2]王金凤。如何切实搞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国文房四宝,2013年4期

[3]吴彩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讨。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年12期

片段式作文范文字 篇四

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非主流的平方

⊙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 何梦诗

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小K叫做“90后后”了。请注意,我并不是笔误——写了两个“后”,而是身为“90后”的我已经落伍了。原因是,我不非主流。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也就是说我主流。那为什么说我主流呢?

一、差距?代沟

好吧,你们是“90后”,我是“90后后”。

但,你至少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明明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还要叫非主流呢?难道说反话也是种主流?

唉,看来我是落伍了。

日子还要继续。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共同语言只剩下“下一节课是什么”之类的了。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和别人有共同语言就去研究自己反感的东西的人。

于是,一个难得的课间,我们难得都在看书。

“你在看什么?”我问。

“《三重门》。我已经看过一遍咯,现在是回顾。”

“谁写的?”

小K深吸一口气,十分不解地看着我:“连《三重门》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韩寒呀!”

我这才记起,好像是有个叫韩寒的,特别愤世嫉俗,文章还不错。据说还写了N本书,在“80后”“90后”中口碑不错。

这时小K讽刺地说:“你在看什么?‘90后后’。”

我正好在看孔庆东先生的《单刀赴高考》,我学她的腔调来了一句:“人家好歹也是个省状元。”

“谁呀?帅不?”

“闪一边去。”我拿书敲了敲她探过来的头(我心疼我的书),“正是因为你们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才会去整容,弄得和韩国人一样。”

“那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漂漂亮亮的。”小K争辩。

“每个人都一样有什么好的?走在街上跟看见了自己的N胞胎一样。”

“切。”小K从开始说话到现在,没一句是好好说的。

“你喜欢看这种书的话,还不如去看《追忆似水年华》。”我最后说道。

小K又来劲了,眼中放光:“嗯?谁又出新书了?明晓溪?饶雪漫?”(打这两人名字时,我打的是连拼,这两个名字就自动出来了。记得谁说过,等我的名字能用连拼一次性打出来,那我就不是草根了。)

“和你没共同语言。”我们继续各看各的书。

二、现代文学

随着小K的非主流化,班上的人都被传染了。

小E跟着变身为所谓的“片段式朦胧文学”追捧者。

我很受不了她,讲话老文绉绉的。

一次我说了句:“这么低的分。”

小E立即转换到热泪盈眶的状态(说状态是因为那个表情相当做作):“对生活充满希望吧!现在请好好努力,到七月流下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喜极而泣”都用上了?怪不得小K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K特意嘱咐我,说话时一定要多打句号。(能用逗号就不用分号,能用句号就不用逗号,能用省略号就不用句号。)

这症状还算轻的。真正发起“病”来,那才难以招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

小E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有文采”的句子。

“我和我爱的人,手牵手……”

又来了!我这次准备好好整整她:“我们相爱多年,我早已以身相许。可我们的未来很苍白,恐怕无望同居了。”

“同居?”小E这才停下来。

我继续抒情,“他比我大很多,但他陪我走过了这段单薄的青春……”

“等等,那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你也认识他的。他就是……”我扬扬手上的书,“它咯。”

小E气得喷血,然后故作镇定,“看来我还未修炼到一定境界啊。”于是又投身于“现代文学”了。

我倒也没完全欺骗?

如果说,进了文科班就等于和文学订了婚,那么,很不幸,我即将被休,不对,是退婚。

囧,我也被传染了!

三、改造计划

在本人落后N久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自称为“非主流达人”的新晋教主——W,打算把我调教成旗下人员。

她把她全触摸屏的MP4给我“借鉴借鉴”,我把我的给她让她“指导指导”。

我先进入音乐播放、播放列表里全是长达11分钟的歌。

“你下的都是现场版?”

“那叫串烧。”

串烧?又不能吃还叫串烧。

我退出,进入图片库。看了半天,都是些以黑色为背景的图片。图片主角若是人,要么只有半个脸,要么只有半个脚。再有些就是打着腮红、鼓着嘴的自拍了。

我又退出来,进到视频库。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儿童不宜(表面是说儿童不宜,其实主要的消费者还是“80后”“90后”)的所谓“大片”,其实是把经典践踏得面目全非的“豪华明星阵容”的“巨作”。

这时,W问我,“你下的都什么歌啊?听都听不懂!”她指着“La Ore

片段式作文 篇五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抓住典型词句、精彩片段或篇章手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仿写运用。在阅读教材中的优秀范文后学到写作方法、获得技巧上的启示,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典型词句积累,铺开读写结合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在写话中要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让孩子们多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注重词语累积的过程,由说到写,逐渐过渡。词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铺开了低年级学生读写结合之路。

(一)词语积累,铺垫写话基础

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优美字词,理解与运用中积累语言,让优美字词巧妙而自然地印记在学生脑海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秋天到》一文,其中“黄澄澄、红彤彤”把学生给难住了,教师引导孩子联系上文、借助插图来说说:“梨和枣长得什么样?”经这么一点拨,孩子们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都是描写颜色的词。孩子们理解了这两个词,并用这两个词说出自己见过的事物,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就这样,阅读一篇篇课文中的好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积累并运用着。这样,积沙成塔、滴水成河,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只有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才能够左右逢源。

(二)句式训练,夯实写话基础

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中挖掘典型的句式进行句型模拟训练,做到读练结合,就好比盖房子过程中的钢筋水泥,起着支柱的作用。如教学《难忘的一天》中结尾:“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读一读,说一说这种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从而体会排比句式的优美,以及借景抒情的妙用。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也说一说。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在老师赞赏的目光中,一句句新鲜、独特的句子出炉了:“花,仿佛格外的红;草,仿佛更加绿。”“风,仿佛格外的轻;水,仿佛更加清澈。”在语文教材中还有“有……有……还有……”“因为……所以……”等关联句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每天训练一点点,学生就进步一点点,点点滴滴,就汇聚成了流淌不息的小溪。

二、精彩片段仿写,提高读写结合之效

读写结合教学,还应挖掘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读中导写。段落是构成文章的主要部分,如果语文老师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写得精彩的段落通过引领学生感悟、分析之后,穿插一些行之有效的仿写训练,就可以使学生无痕地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总分段式的仿写,搭建习作的桥梁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总分段式仿写 “先以中心句总述,后分层次加以叙述描写”的段落很典型,是片段仿写很好的一种形式。比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中第二自然段,围绕“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这一中心句展开描写,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四种景物写出秋天丰收的美。模仿这段话的总分段式,让孩子们写一写熟悉的《美丽的校园》,学生写出了精妙的语句:“我们的校园真美呀!荷花池里的荷花亭亭玉立,榕树又高又大像撑起一把绿绒大伞,一棵棵椰树高高地直立着像列队的士兵一样。”这段仿写掌握了总分段式写法,还用上形象的比喻,显得比较生动。通过一段时间的片段仿写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掌握了一些词语的应用,消除了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培养起一定的写作兴趣。

(二)并列段式的仿写,提高习作水平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并列段式的仿写也十分重要。并列段,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二年级教材中《泉水》二、三、四、五自然段,并列写出了泉水到过哪里、碰到谁、说了什么话,句式相对统一,读来朗朗上口。孩子读后还发现每段的语言很讲究,“流进、流过、流到、穿过”每个动词都不重复,写得很生动。孩子们读着读着来了灵感:“泉水来到农民伯伯的菜地里,蔬菜痛痛快快地喝着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足了,让农民伯伯脸上乐开了花。’”片段的模仿训练,它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佳作的熏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既消化了“读”的内容,又提高了“写”的水平。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片段式作文 篇六

关键词:片段训练;提高策略;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24-02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课改深入的同时,作文分值逐次增高了,但语文老师对写作指导的信心却降低了。学生作文出现了“四不像”或胡乱拼凑,或是空洞,少有具体写实的东西,学生不能有创造性地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足见这种作文不符合“课标”中“有真情实感地,有创造性地表达”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推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平时作文训练有“假”、“大”、“泛”的毛病。“假”指的是作文训练中假定的东西太多;“大”指的是大题目,大范围题材,大作文占主流;“泛”指的是宽泛不具体的要求,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东拉西扯,不知言之为何。具体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毛病:

一、现行作文训练的通病分析。

一是、求大求全。作文训练大多数是大作文,并且写作要求都是从字数、主题等宽泛的大的方面要求。在作文的批改中,有等级或分数,有眉批和总结性评语,看似全面了,但少有具体地针对学生的句段,提出作文中具体优劣点并指出方向,不利于引导学生语言的精彩提炼。

二是、多“大”少“小”。福建“省颁”作文要求就有“”、“八小”的要求,我的理解是“”是作文能力较全面的训练和体现,是写作问题的源头,是“八小”的基础或依据,“八小”是各个突破问题的工具,是精化作文各个部分的手段,大小结合,相辅存之。操作中可往往是有“大”无“小”,或多“大”少“小”。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会分类点评作文,这样一来,学生存在的问题的代表性就体现了出来,片段作文就是突破问题的杀手锏。

三是、小作文支撑不足。老师们常会结合课后练习,拓展一两个片段。但如何拓展,有那些具体要求,与适时的作文教学有什么相类似?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考虑不足。平时的片段多因练习而来,而不是从全学段或整册的教学任务或学生的能力目标来构思设置。这样就难免会出现理论不足和缺乏前瞻性的毛病。

四是、误读整体感知作品。范文教学时,我们都从整体上去评价,误把精彩段落的剖析当作了肢解课文,因此精读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精析也少了。时间一长,学生精析片段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笼统叙事的学生作文可见一斑。

二、片段作文训练提高的依据――双性合一,突出实效。

片段作文就是作文整体中的局部段落(多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单个的片段作文训练,其所得到的能力训练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在训练中却不能把它单一地考虑,而是要综合地考虑整体的能力发展,就要涉及到诸多要求。

一是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大作文易出现空、大的问题,而片段作文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突击单个的问题,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学生刻画的人物“眼睛大大,鼻子中中,个子不大不小”,千人一面,没有人物独有的个性。我们对此采用以不同人物为对象的外貌描写训练,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到人物的外貌的个性特征,以及外貌描写对对人物刻画的突出作用。在训练中发现不足,并不断地针对问题突击训练,一次、两次训练或许是解决好一个写作中的小问题,但是一年、三年积累下来,足以形成一个写作的体系,解决写作的大部分技巧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讲,针对不同学段、年级设计训练任务。因为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和写作的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变化。如我们在七年级上期侧重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训练,七年级下期就可侧重人物的综合性描写;八年级则可侧重一些叙事的训练;九年级就要多一些说理性的片段训练。针对不同学年设置相应的片段训练目标,同时也是符合我们教材编写中发展意图的,也是符合学生心志发展要求。

针对性的片段训练,问题具体、细化,训练从小处着手,但又要始终着眼于大处和全面。针对的问题越小,越容易解决,越能体现实效。着眼愈大,愈能远瞩学生的作文能力发展和学生的个性成长,也就是片段训练的长效体现。

二是讲究梯度性,逐见成效。作文教学的收效期较长,不能一朝一夕就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它是一个分层次的活动。首先要注意从易到难的规律。初中的作文教学任务编排是――记叙文到说明再到议论文,各自又皆体现了层次性。片段训练也应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分层次安排训练内容,如七年级上的片段训练目标可依次定为:叙事要素,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对人物的烘托描写,人物语言与心理反映,文言名句的运用与联想等。既按层次推进,又能结合单元课文的特点,使范文学习与写作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梯度推进中还要较好地实行有形的“分”到无形的“总”的方式。平时的训练是分散的点,一学期、一年后的回顾能见到总体的构思。我们常用的训练手段有:各种文体的开头、结尾或强化过度、精化某一情节,这是分头突击的过程。但只要有意识地训练了开头,自然也会重视结尾和中间段落的训练,因此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却又要有完整文章的无意集合。

梯度推进中,一脉隐约,统一不变。在初中学段“训练”要有主要目标,重在从描写、叙述到说明、议论,并且重在训练描述的具体化、生动化。如此就可把三年的片段训练组成一个统一的布局,使主线一直是清晰的。训练中又在主线中旁支、辐射若多个侧面,最?

在片段梯度的设计中,关键还在于这个“度”的把握。适中的度就是符合实际条件的,因此对自身条件的再认识,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获得,必须细致而深刻。度的定位基础于教学的实际,又要稍高于实际,才能有效地引导发展。

三、片段作文训练的多样性体现。

从表达方式上分别进行片段训练:针对学生的理解运用基础,考虑各种表达方式的训练难度安排训练活动――七年级以片段描写为主;八年级以片段叙述、说明为主;九年级以片段抒情、议论为主。

从结构上可分为:开头、过度、结尾和中间段落的具体描述训练。这种训练形式我们一般针对某一范文的一个部分,或是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改造训练。变换一个段落,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变换的形式中得到不同的艺术体会,学习到新的文学表达方式。

从形式上暂可分为三种训练方式:依托课后练习作续、扩、改训练;仿写名篇、名句、名段;设定小的主题目标,作创造性的精化训练。在我们的训练中最常见的是第一种,这种方式有现成的题目或条件可依,我们只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造一下便可运用于片段训练。它目的明确,有现成的样例可参照,并且能较好地把课文与写作结合起来,因此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训练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对文学精华的仿用与借鉴,在老师的引导下依葫芦画瓢,学生易于取得成功。第三种训练方式是老师的意图最强的一种。是学生对某一主题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并且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片段写作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训练方式,是提高程度更强的训练,它需要老师有更切实际地要求和指导。仿写中还可以运用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仿写训练,同学间有共同生活和情感,有相似视角,更能引起共鸣,从而产生较强的创作热情。

从参照的对象来讲,一方面围绕某一事物,用不同的文学方式表达。借用某一对象进行描写、抒感、发表看法,充分展现这一事物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立体观察认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能力。另一方面,参照周围的众多事物来刻画某一事物。通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人、事、物、情等的描画与叙述,对中心事物进行烘托、渲染,深入地展现此物的多面性,揭示此物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有力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向更开阔的写作空间。

四、对片段作文训练的两个瓶颈的思考。

片段式作文范文 篇七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片段训练;微作文

微作文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形式,对于逐渐提升学生的作文技巧与写作能力都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片段训练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对于训练主题的选取,引导方式的选择等都要有合理的考虑。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片段训练的积极教学功效,并且能够让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与写作技巧得到长足提升。

1、对生活片段的真实记录

片段作文训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展开形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生活片段进行真实记录,这是片段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生活中往往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最为直接的渠道,多从生活中积累一些感受与体验,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写作也会带来很多帮助。因此,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于生活片段进行真实记录,首先让学生在片段训练中将生活中的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场景或者人物写清楚。这不仅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训练过程,这也会极大的提升作文教学的综合效率。

有学生在写帮妈妈做家务的片段训练中这样写道:“我双手捞起一条滑溜溜的草鱼,把它放在砧板上,左手按住它的头,右手拿起菜刀,刚想刮去它的鳞片,没想到这条放在砧板上的鱼,不想任人宰割,‘扑腾’一声,从我的手中挣脱开来,溅了我一脸的血水不说,还差点割伤了自己的手。”这无疑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这样的记录读来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习作片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生活有更为悉心的观察,并且记录下生活中这些难忘的场景与瞬间,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会很有帮助。

2、对于细节的清晰刻画

片段训练中加强学生对于细节的刻画能力同样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文教学要点。很多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都不具备较好的细节描述能力,学生笔下的细节往往缺乏活力,读起来没有感染力。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时可以首先引导大家感受一些作家笔下的经典的片段描写,让学生学习这些好的文章中细节的有效表达方式。这不仅会深化学生的写作技巧积累,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素养。

很多经典的文章中都有着大量值得学生学习的细节刻画范本,如《散步》中对南方初春田野的细节描写(环境细节),虽着墨不多却透露出春的气息和不可遏制的生机;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是因为其中父亲买橘的背影(外貌细节)被刻画得感人至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到成亨酒店里买酒喝时,“排出九文大钱”,就这么一个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孔乙己明明穷困潦倒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这些精美的细节加强体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细节刻画能力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丰富片段训练的教学方式

想要进一步体现微作文教学的功效,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片段训练的教学方式,这在实际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确立一些相应的主题,让学生来进行片段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或者是让学生展开即兴作文。多样化片段训练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丰富作文课堂,这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对于学生写作技巧与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微作文的积极教学功效。

例如,一次微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如下进行教学导入:阳春三月去踏青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同学们徜徉在鸟语春光中,春天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让人真切感受到了美的愉悦。这时候你继续对同学们说: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春天的缤纷色彩,摄影师也把春天的美好定格在了自己瞬间的镜头中,而我们手中有一杆笔,能否用笔间流露的语言文字来表现眼前的美景呢?不要他们长篇大论,就写写那一丛烂漫的山花,或是一片嫩绿的草丛,亦或几只上下窜动的小鸟,他们又岂能不灵感如流呢? 这种即兴作文训练不仅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与表达欲望,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过程的乐趣,这才是积极的微作文教学方式所在。

4、结语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片段训练是一种很好的作文教学的形式。片段作文训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展开形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生活片段进行真实记录,这是片段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片段训练中加强学生对于细节的刻画能力同样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文教学要点。想要进一步体现微作文教学的功效,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片段训练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会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带来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方瑞。做好片段作文,提高作文水平[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片段式作文范文 篇八

【关键词】视频教学;视频片段组合;SMIL

一 系统设计的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视频编码技术的优化,在网络上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已变得越来越简单。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笔者就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它的研究对象离不开人体,而人体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长发育的、有个体差异的特殊研究对象,诸如生化、生理、病理、药理等学科多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1]特别是在形态学方面,它不仅仅要研究宏观的、静止的、局部的,而且还要研究微观的、动态的、整体的。在医学教学中,这些内容用语言是难以描述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中,主要借助教师的板书和挂图来展示。但是,板书的描述 挂图则由于其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且易损坏、不易携带等缺点使得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困难重重。[2]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形态学科教学上的困难。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应用视频教学优?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这三个加起来就有95.5%之多。[3]所以,“要想快速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4],简洁地说明了形象生动的视频信息能为人类的学习提供最生动、真实的场景,促进人类的有效学习。视频教学,它突破了文字的限制,以更加自然、逼真的方式展示视听世界,对改善人机交互能力和知识表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展示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阐述一些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些枯燥的内容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细胞的分裂过程、白细胞吞噬消灭细菌的过程、母体内受精卵的形成及胎儿发生发育的过程等这些平时难以在体外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生理过程;许多高水平的手术,由于受到手术室空间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现场观摩,即使有幸进入手术室,也无法观察到手术视野的详细细节。而通过在无影灯上安装摄像机等视频采集设备,将手术过程录制为视频,配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手术全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生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正是由于医学学科特别是医学形态学科的这些特点,使视频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将计算机网络引入课堂教学之前,视频教学法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课前播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插播讲解重点;课后集中播放复习教学内容。而视频的播放都是通过向专门机构预约登记,然后用录像机、影碟机等进行播放。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后,在多媒体教室配备视频放映设备,由授课教师进行播放。无论是如何播放,都存在一个问题:视频资源不能共享播放,即一个教室播放该视频,别的教室就无法播放;另外,现在的教学设计多种多样,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大多教学视频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解剖结构、病因病理、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愈后等一整套过程,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可能只需要播放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或是几个视频教材中的几个片段的组合。对于这种需求,需要我们通过专门的编辑机器和编辑软件,在备课阶段对需要的视频部分进行编辑,生成我们需要的新的视频片段。由于一般的编辑机器比较昂贵,编辑软件操作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到专门的机构请求协助,而制作的新的片段可能只使用一次,这就使制作极不方便,使用成本太高,结果就是教师真正使用视频教材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简单而方便的对视频教材进行组合,搭建便于使用的平台就成为普及视频教学法的关键。

二系统设计的思想及应用技术

现有的视频教材大多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了个性化教学,我们需要将其按照知识点进行分解,这就涉及到视频的时间同步技术;不同的老师可能对视频片段的切分需求不同,即时间线长度不一致,使得每个老师可能生成不同的视频片段,这需要系统能够具有用户功能,将不同老师生成的视频片段放在不同目录下;同一个老师可能生成许多不同的视频片段,在不同的教学场合下使用,故系统要能生成一个播放列表,教师可以自主的为生成的每个片段指定文件名称;片段的取舍取决于教师教学的需要,为此系统需要设计一个人机交互界面,老师可以输入用到的视频地址或名称,需要片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果片段需要不同的视频或时间段,也需要系统提供继续添加视频名称和片段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的功能,当所有片段添加完成后,老师就可以生成这个播放片段序列。

实现该系统主要有两个技术难点:一是视频的时间线同步技术,即视频何时播放,从何处播放,播放多长时间;二是播放列表的生成技术,即将一个个单个片段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片段,也就是文章所说的片段组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媒体同步语言和asp网络编程语言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实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

三 基于媒体同步语言的组合式视频点播平台

SMIL是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的缩写,它是由3W(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组织规定的多媒体操纵语言,与我们网页上用的HTML(超文本传输语言)的语法格式非常相似,主要用来规定多媒体片断(这里的多媒体包括的范围有: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动画、图片、文字等)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播放[5]。利用SMIL的这个特性,我们开发了一套组合式视频点播系统,方便教师进行视频教学。

图1 点播系统基本界面

用户通过注册登录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在服务器中生成一个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此时,系统给用户提供四种功能选择:直接点播视频文件;生成组合播放的SMIL文件;进入列表管理;退出系统。

直接点播视频文件:如果用户需要放映完整的视频,可以直接点播该文件。这些视频文件存放在流媒体视频服务器上,通过rtsp方式进行调用。流媒体方式是目前互联网上提供视频观看的主要方式,优点是用户不需要完全下载该视频就可以实现边下载边播放,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微软公司提供的medialserver,视频主要采用mpeg4编码,后缀为asf或wmv,优点是画面细节表现较好,同时视频服务器软件和客户端播放软件都是免费提供;而是real公司提供的helix server,视频主要是real9编码,后缀名为rm或rmvb,目前在网络上流行最为广泛,它提供的画面比较柔和,且在同比特率的情况下流畅度更好;三是苹果公司的quicktime,其后缀名为mov,但目前在互联网上应用较少。本平台主要采用real公司的rmvb的流媒体视频作为基本数据。[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生成组合播放的SMIL文件:用户从视频列表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视频,点击“添加”按钮,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入所需片段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点击“添加”,将在数据库中生成临时字段,储存视频的存储位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

系统给用户提供两种选择,如果还需要继续添加其它视频片段,点击“关闭窗口”,系统返回图一界面,用户可以反复添加;如果用户所需的视频片段添加完毕,如图2,用户点击“生成列表”按钮,直接将本次登录添加的视频片段的所有信息生成一个SMIL播放文件,放在用户的文件夹下。

图2

生成列表成功后,系统会给出成功提示。

所有的系统功能都是围绕教学应用而设计的,系统的所有设计最终要在教学过程中去应用,要有助于、方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用户在备课阶段,将授课需要用到的所有视频片段添加到数据库生成SMIL播放列表后,存储在用户的文件夹中。用户登录系统,选择“列表管理”,就可以见到该用户所制作的所有SMIL文件,由于不同的用户建有不同的文件夹,因此,每个用户的SMIL文件列表不会有交叉和重合。

在用户的SMIL列表中,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点播和删除功能,如果用户觉得某个播放列表已经不再使用,可以点击“删除”按钮删除它;用户点击“点播”按钮,系统会自动调用播放器如Realplayer,播放该播放列表中设定的视频片段集,学生感学就像播放一个文件,而不是几个片段的组合,从而方便教学的组织。[7]

图3

系统除了以上介绍的核心功能以外,其它诸如用户注册、管理员管理、系统维护以及视频目录生成等功能也有一定的特色。如为了便于用户查找、了解系统中有哪些视频,我们通过一个程序,动态地将系统中的所有视频信息实时输出为excel文件,便于用户保存和管理。

四 实际应用

在系统初步完成以后,我们在全校通过培训、讲座及示范性教学等各种手段进行了推广。主要应用于临床手术视频观摩教学、医学形态学科的课堂教学等。如在手术视频的观摩中,教师在备课阶段,可将事先已上传在服务器上的完整手术视频,按照铺巾、消毒、切皮、手术、缝合等步骤进行片段切分,并将切分后保存的片段地址嵌入在自己的ppt教学幻灯中直接调用,如同保存在自己本机的视频一样,使用非常方便;老师还可以将类似手术的同一片段如切皮步骤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对比片段。在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一些常见操作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视频的片段教学组合,最后将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片段组合,正误对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经过示范性讲座及系统应用培训,教师们基本上掌握了该系统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我们又通过举办比赛等形式,优选一批应用比较好的片段组合案例,给以表彰,并在校园网上公示,提高教师的应用热情。

我们的系统目前已收集医学视频大约2500余部,基本覆盖了我校所有医学学科,其组合点播功能在全校已经推广应用,教师们普遍反映效果较好,极大简化了视频教学过程,也激发了教师们运用视频进行教学的热情。

五 展望

组合式视频点播系统目前只是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我们计划进一步将之应用到在线考试系统等其他方面。传统的考试系统,题干只是文字部分,但在医学形态学科中,一些考核知识点更适合用图片或视频来进行描述。用视频描述时,只需截取一段关键片段,通过本系统来提供考试知识点的视频片段,会更有利于医学形态学科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欧阳群玲。医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现状与发展构思, [EB/OL]

[2] 房维强。医学形态学科网络课程模版设计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4).

[3] 郭飞飞,王荣泰等。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系统。教育技术研究。[J/OL].

[4][EB/OL]..

[5][EB/OL].

[6] 三种流媒体格式的比较[EB/OL].

[7] 陈春梅。基于JSP的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

[8] 浪潮视频点播服务器及软件系统校园网解决方案, [EB/OL].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Video-on-demand System in the Medical Teaching

ZHAO Qiang FANG Wei-qiang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re,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4,China)

Abstract:Video-teaching metho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morphology. The technologies limit the forms and types of its applic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great demand of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lied platform.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lied platform is also significant to popularize the video-teaching methods. The essay tries to display a new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SMIL language.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