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条据书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_

2024-10-13人围观
简介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1  爱迪生救妈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3个词。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遇事要用科学方法解决,对科学产生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1

  爱迪生救妈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3个词。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遇事要用科学方法解决,对科学产生兴趣,有探究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你们对爱迪生有什么了解吗?(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必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爱迪生救妈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用简单的放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爱迪生一件什么事?(爱迪生靠自己的聪明,想出好主意救了妈妈的命。)

  2、妈妈怎么了,为什么会有危险?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3、面对家中的环境,大人们都是怎么说,怎样做的?

  4、面对大人们着急的样子,爱迪生是怎么做的?

  5、手术的结果怎样?妈妈得救了吗?

  6、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联明?你喜欢他吗?

  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填空练习。

  jí jí

  (1)上医院已经来不( )子,爸爸很着( )。(及、急)

  zuò zuò

  (2)爱迪生长大以后,为电灯的发明( )了很多工( )。(做、作)

  二、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三、检查自主识字效果。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组词。

  3、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范写。

  2、学生书写,比比谁写得好。

  五、扩展活动

  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六、本课小结:

  我们要向爱迪生那样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学习发现新知识。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数星星的孩子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生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的科学家吗?

  2、教师简介“张衡”。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教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板书课题),多音字:数(shǔ、shù)。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开火车式认读生字:口头组词,练习用词说一句话。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初读感悟:

  ①一边听录音范读,一边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②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读给同学听。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

  二、复习词语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重点指导:“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数”:左右结构,左右均。

  “离”:上窄下宽。

  2、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3

  丑小鸭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展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写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说说所看到的、感知丑小鸭生活的生活遭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学生质疑。

  3、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4、借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同桌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5、小组内轮流读课文,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并纠正。

  三、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组内合作认读

  四、课堂练习:

  1、读词语。

  2、积累词语。(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出示启示:我校招收为《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2、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二、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2、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三、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2、小组合作, 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一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a、第3自然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b、第4自然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c、第5自然段重点通过学生想象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d、第7自然段重点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四、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1、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2、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一、巩固练习

  l、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B、分组竞赛认读。

  2、自荐讲《丑小鸭》的故事。

  3、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二、写字指导

  1、指导观察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 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2、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的字, 师生评议。

  三、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1、明确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互相订正。

  3、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四、扩展活动

  l、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声有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2、选看《安徒生童话选》。

  五、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假如你是那只丑小鸭, 当你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你会说些什么呢?

  个性练习:优秀生,学会灵活运用词句,一般学生掌握字、词学会有声有色讲述。

  六、本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邮票(3张以上)。

  (2)、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3)、别针一枚。

  (4)、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2)邮票

  三、学习资源

  1、邮票

  2、教师推荐相关的资料:

  (1)邮票的相关知识: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集邮是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获得怡神的乐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邮票中丰富对邮票知识的了解。

  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军事、体育、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在邮票中留下倩影。邮票是百科全书式的图片概况。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 (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

  邮票齿孔的知识: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邮票齿孔发明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孔形齿。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

  四、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学习流程:质疑——探疑——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邮票齿孔的来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过程:

  1、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2、学生发言:

  a:用小刀裁开

  b:用手撕开

  c:用剪刀剪开

  d:用别针刺开

  3、教师评价: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1)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2)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3)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4)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5)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解决的问题:

  课文中的答案:

  补充的资料: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想到:机器打孔

  尔做到:研究造出

  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6、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a: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b: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c: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

  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生:马上立刻连忙)

  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理解“仍然”。(生:还在依然依旧)

  10、拓展:

  a、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

  b、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师:板书:1854

  生:啊!

  c、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生:在画图纸

  师:那叫设计,随机板书:设计

  生:找材料

  生:拼装

  师:对,拼装制造,板书:制造

  生:试验

  师:板书:试验

  生:修改

  师:修改也叫改进,板书:改进

  d、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生:面的票

  生:电话收费票

  生:卫生纸

  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生:方便面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切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的孩子有了一点学习的积累,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时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四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 “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习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习,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习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中国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习、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习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习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