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条据书信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五种研究报告集锦(精选10篇)_
1.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一
一、问提的提出我们家一家六口,除了妈妈和奶奶之外,我家的全部人都姓唐,我们家乡的村子里也几乎都是姓“唐”。“唐”姓是怎么来的呢?历关于“唐”姓究竟在我国姓氏中占怎样的位置,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唐”姓的历史和发现做了一些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唐”姓来源:皇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帝尧,姓依祁,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迁杜国,称唐杜氏。
“唐”姓氏史名人:唐顺之,江苏武进人,明朝散文家,观至右金都御史、化凤阳巡抚。“唐宋派”人物之一。
“唐”姓现状:当代唐姓人口已达101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人口的0.65%从明朝至金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万激增到1010余万,约19倍。
四、研究结论
1、唐姓起源很早,传说,舜帝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说以被称为陶唐氏。
2、“唐”姓是中国姓氏排行25位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
3、今唐姓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这6省唐姓占全国唐姓人口60%。
2.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二
一、提出问题。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陈”,我也有好几个朋友也性“陈”,所以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陈”姓是怎么来的?
2、历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3、现在姓“陈”的人大约有多少?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资料。
2、查阅书籍和报刊。
3、询问长辈。
三、陈姓的历史。
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第五名,陈姓在江苏排名第3名。我国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覆灭商朝,建立周朝以后,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为了表示尊崇,就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了他,并封他为陈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谥号陈胡公,古代有以封地为姓氏的习俗,所以陈胡公的子孙都以陈为姓,陈姓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四、陈姓的名人。
陈平,汉族人,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后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六出奇计辅助刘邦开疆辟土,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为西汉名相。
五、陈姓的人口数量。
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大约有7000万。
六、总结。
1、陈姓源出自妫姓。
2、陈姓名人很多。
3、陈姓人口数量有许多。
3.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我的亲戚有不少人姓罗,我有好几个朋友也姓罗,罗姓是怎么来的?历姓罗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罗姓用的人数是第几名,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罗的姓氏和现状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从网上查资料。
2、问家长。
三、资料整理。
来源:有5种说法,一种是源于妘姓,数字颛顼帝之孙视融氏后裔的封地罗国(今河南罗山),属于国名为氏,与己、董、彭、秃、芈、曹、斟称为“视融八姓”。
一种是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关是罗姓,属于以官职称谓人士。
一种是源于新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拨叱罗氏族,叱罗氏族二白改为罗氏。
一种是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阿史那部解,瑟罗可汗,属于汉化为氏。解瑟罗氏后改为罗氏。
还有一种是源于蒙古族属于帝王赐姓改或汉化为氏。
历史名人:有被称诗亮的罗邺、豫章学派创始人的罗从彦、广州、益州两州的刺史罗友、山水画家罗牧、《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有唐代文学家罗隐、唐朝军事家罗通与罗士信。
现状:据统计,罗姓排在中国第20位,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主要分布在南方。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罗姓历史起源久远,在439年就有罗姓了。
2、历罗姓人才辈出,罗邺、罗友、罗牧、罗从彦……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我国国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姓,罗姓排在第20名。
4.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丁,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丁,“丁”姓是怎么来的?历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丁”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丁”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丁”姓来源:历的西域(今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人很多,进入中原文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土传》:“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碌丁,又有从兄土雅漠丁,不知何义,后世逐以鹤年为丁姓。”
“丁”姓历史名人:丁士美,准安府清河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状元。曾主持纂修国史,实录及重录《永乐大典》。丁度,祥符人,北宋文学训诂学家,官至端的殿学士。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藏书字。
“丁”姓现状:目标,丁姓在我国姓氏人口牌型榜上名列第四十八位,属于大姓之一,人口约五百七十八点四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六左右。
四、研究结论
1、定性是源远流长的一个大家族古代很早就有了丁姓。其间,丁姓光祖发迹到衰败前后共五百余年。
2、在历史的长河中,丁姓有很多人才,如宋代大臣黼,中共党员丁福顺和丁文,诗画家丁宝书,现作家丁玲……
3、“丁”姓是当代第四xx大姓,总人口共五百多万人。
5.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有的同学也姓任,我有几个领居也姓任。“任”姓是怎么来的呢?历姓任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任”姓在我国人囗排名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任”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任”姓的来源:据说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性,为12姓,其中有被赐以“任”姓,其后裔就以“任”为姓氏。
“任”姓的名人:南梁文学家、方志学家、藏玉家,竟陵八友之一的任昉,出任过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第官职,死后追封谥号为敬子;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一员将领任峻。官渡之战时招募百姓在许下屯田,结果年年丰收,积谷早已堆满了粮仓,帮曹操管理后勤粮草,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任弼时……
“任”姓的现状:据统计,全国户籍人囗中,“任”姓是全国第59位姓氏,大约占全国的0.34%。
四、研究结论
1、“任”姓来源于上古时代黄帝赐给子嗣的12个姓其中之一的姓氏。
2、历,“任”的名人辈出。有的文学家任不齐、任昉;水利专家任仁发;军事将领任峻、任尚、任武;画家任伯年;伟大的革命家任弼时……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光芒。
3、“任”在我国户籍人囗中排名59位,占全国人囗的0.34%。
6.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我对余的姓氏,很感兴趣,而且姓余的人很少,我觉得值得研究,于是我对余姓的历史名人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找关于中华姓氏大全,上网浏览并了解余氏名人和来源。
2、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余姓资料。
三、结论
1、我国余氏源远流长。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2、在历史的岁月中,余姓名人不计其数。余靖,北宋大臣。字安道,本名希古。宋韶州曲江人。天圣进士,历集贤校理、知制诰、知桂州兼经制广南西路贼盗等,官至工部尚书、知广州余玠,南宋将领。字义夫,号樵隐。蕲州广济(湖北)人。初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与蒙古军作战,以功补进义副尉。淳佑元年,玠率部援安丰,擢淮东制置副使……
3、据统计,目前余姓人数已达到两千万人。
7.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汉字多种多样,可以组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我最近在网上知道了一种诗,叫藏字诗,可藏字诗是什么呢?有哪些类型的藏字诗?藏字诗有什么用?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藏字诗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网络查找
三、信息整理
1、什么是藏字诗:藏字诗属于“异体诗”之一种。将组成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愿的一个词语或某个字,藏在句子一定的位置,并按某种题材,以诗的格式表达出来,即谓之藏字诗。
2、藏字位置的分类:(1)藏头类;(2)藏尾类;(3)藏中类;(4)混合类如藏头藏尾类等。
3、藏字诗举例:
(1)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2)笑看坎坷风雨年,口出话语注重轻,常翻万卷自信永,开心十分把爱驻。
(3)众人皆醒我独醉,心有灵犀最珍贵,邂逅真情爱不悔,今生只为你相随。
(4)后生可畏牛仔人,知易行难为散民,后涨先伏优质股,觉悟股道做股神。
4、藏字诗的用处:(1)表白;(2)祝贺;(3)传递秘密信息;(4)作为文字游戏。
四、研究结论
藏字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暗含其它意义的诗歌,它体现了中国汉字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含蓄性,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创新这一类诗歌,可以让小朋友学习创作。
8.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汉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经常有人不规范使用汉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个话题,我开展了一次研究:一、提出问题:
1、中小学生使用汉字不规范,错误率高。
2、街头广告、电视广告,用谐音字造成的错误引导。
3、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如:书籍、报刊等。
二、研究和调查渠道:
1、问卷调查。
2、实地调查。
3、工具书——字典。
三、研究结论
1、针对中小学生使用汉字不规范、错误率高的方法有:猜字谜、编顺口溜、结合字义。比如:一点一横长,口字站中央,大口张开嘴,小口往里藏。可以利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住汉字。
2、针对街头广告、电视广告,用谐音字造成的错误引导,提出以下建议:
(1)宣传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积极作用,让大家意识到不规范用字的消极影响。
(2)规范行业行为,遇到此情况可以向身边的家长询问或记在脑海中回家查阅字典等。
3、针对社会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可以对汉字进行普及教育,举行一些汉字组词比赛、设计组词游戏等。
9.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国的文化发展,还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二、主要研究的问题
1、汉字的来源
2、汉字的发展
三、研究方式:网络搜索。
四、研究结果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没有文字,只能结绳记事。有位大臣名叫仓颉,虽然他很能干,也因此很苦恼,无法解决结绳记事不能记录的事情,只能在门外饮酒解闷。他看见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顿时有了灵感创造出了一种和动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现的,主要体现在龟壳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更“复杂”了一步,一直到了战国时期才结束。
西周晚期出现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与小篆之间的过渡字体。之后,秦国将大篆转化为小篆,并且在竹简上刻小篆。
隶书之前是战国字体,有金文,篆书,还是简牍帛书,也称为古隶。秦隶是在秦简基础上改进而来,到东汉时隶书完备。三国战乱隶书埋没在了烽烟之中,被大家遗忘了。
楷书在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以钟繇为代表。东晋“二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书圣”,唐楷最为繁荣。楷书一直繁盛到了21世纪,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现代的简体楷书。
10.五下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500字 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的一种字体,我也正在学习行书。行书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书法家写行书?有哪些的行书作品?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邢叔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网络
三、资料整理
1、来源: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以及后来的证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变成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在汉末,行书并没有普通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祝永明、董其昌,清代的刘墉,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张辛等,擅长行书并有不少的作品流传于世。
3、代表作品:天下有三大行书,分别为王羲之的《兰亭序》雄强俊秀,颜真卿的《祭侄稿》劲挺奔放,苏轼的《黄洲寒食帖》轻盈流畅。这三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四、研究结论
1、行书的出现约于八分楷法至晋朝盛行。
2、的行书书法家各个朝代都有。
3、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祭侄稿》、《黄洲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