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条据书信

党员2021年学习《1921》电影观后感(优秀7篇)

2024-05-30人围观
简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为了纪念党成立100周年,电影院也上映了有关建党100周年的电影《1921》,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党员2021年学习《1921》电影观后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为了纪念党成立100周年,电影院也上映了有关建党100周年的电影《1921》,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党员2021年学习《1921》电影观后感(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2021《1921》电影观后感党员 篇一

爱的奉献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涵养

曾几何,一曲爱的奉献流传在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演绎出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其实,我们共产党人就是爱的奉献的觉悟者,是甘于爱的奉献的先进者。爱的奉献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涵养。

爱的奉献是什么?就是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就是用实际行动帮群众化解困难,创造机会。就是至力于党同群众的血肉关系,用爱心增强党的凝聚力。就是要用青春的奉献铸就理想,用生命的奉献造就思想,用热爱的激情产生动力,用高尚的情怀关爱人民,用服务的心态构建和谐。

共产党人是始终有信仰方向的,始终有理想信念的,信仰和信念是所有共产党人的生命本色,是共产党员的理想底线,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共产党人用理想做奋斗指南,用信仰做奋斗动力,用感情为人民服务,用爱心奉献人民,用抱负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中,我们要站在不同岗位的立场上,用不同的角度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中,我们要以公仆的姿态,融入在时代大潮中,真心爱民,真心服务人民。服务人民就是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帮他们化解困难,帮他们寻找出路,帮他们解决困难,帮他们创业起步,也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关心他们的生老病死,让一切矛盾在服务中消除,让一切纠纷在服务中解决,真正发挥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共产党人讲奉献,但所有奉献都是建立在党的原则这个基础之上的。没有原则的奉献,就有以权谋私的倾向。我们一定认真把握,区别对待,既热情服务,又善于服务。既认真服务,又科学服务,决不能盲目服务,好事办成坏事。也不能没有原则地服务,把关心办成走后门,影响社会风气。我们一定要把握住科学发展这个观点,在服务中善于思考,在服务中要勇于提高质量,让服务人民不走过场,让服务人民成为贯彻好,落实好,保证好人民利益的一个主体活动。

共产党人讲爱的奉献,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结合时代特征,形成新的理想和抱负。爱的奉献应在各种行业,各个领域进行,应在各个层次,各种家庭进行。爱的奉献在新时代的新特征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消除各种矛盾,把具有普遍意义的先进事,感人事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给予推广。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我们结合时代特征,给一些阻碍改革体制的条例从瓶颈部位上突破,要开拓创新,善于在新时代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就是深化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让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 用爱的奉献这种方式为人服务,就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使命,不断谱写新乐章,不断演绎感染时代感动中国的精彩故事,让爱的奉献成为共产党人跨世纪的好传统,跨世纪的接力棒,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冲刺中,把为人民服务这一棒接好,接出水平,接出特色。

电影1921观后感200字 篇二

记得影片中,当陈独秀被军阀逮捕关进大牢,他隔着狱栏坚定不移地对李大钊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这样的场景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感叹:革命的曙光和修远路途中这些志士们前行的力量都源自于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情怀令人崇敬。

还记得当影片中革命者李达哽咽着,嘴角颤抖,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伟大意义,我潸然泪下。

《1921》的观后感 篇三

正值建党百年之际,有关建党的红色电影也是相继上映。趁着周末点映,有幸观看了电影《1921》,电影以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开篇,带我们走进风云崛起的1921年。电影用了很多笔墨来渲染那时候共产党员所面临的艰难环境,以新的视觉真实还原再现了党代会召开前后的场景,展现了一百年前青年的精神面貌及人生选择。

影片历史人物众多,在还原我党那段特殊历程时,虽线索众多,涉及历史人物众多,但影片依旧杂而不乱、主次分明。既具备历史片的史诗感,又抓取了几位重点人物,极好的突显出角色的生动性,比如黄轩与倪妮饰演的“革命夫妇”,张颂文饰演的何叔衡,都是群戏当中特别亮眼的存在。张哲翰饰演的萧子升与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关于救国道路选择问题的一段交锋戏也是极其精彩。刘昊然饰演北大刘仁静,做到了“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演出了他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血激昂。火烧赵家楼这一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真实呈现在银幕,让人心潮澎湃。一大会场上刘仁静面对共产国际的据理力争,让人看到早期革命者的坚定。

1921年一个将将开始的年份,一个将永载史册的年份,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有一个时代的任务,那个时代的热血年轻人的伟大使命就是救国存亡不断地寻找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当影片中的人物唱起《国际歌》的时候,我浑身热血沸腾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场跨越百年的致敬。百年前的中国,内外交困,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幸而有一群那个时代满怀理想和壮志的。年轻人奋勇而起,勇担重任,献身革命。感谢那群觉醒青年的坚信、不屈和那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才激起了更多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奋起反抗压迫的勇气,才有了后来日渐强大的中国。1921—2021,中国共产党用百年的奋斗,换来今日的国泰民安。

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将传承革命精神,争做时代的接班人,也相信2021年的百岁生日会是我党一个全新的起点,因为如今的我们和一百年前的他们一样朝气蓬勃,心中一样装有星辰大海。

《1921》观后感 篇四

影片《1921》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担起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1921年的上海,租界林立,局势剑拔弩张。13位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有志青年们,从民族危亡的困境出发,将青春理想化作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跟踪,在上海共聚。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和推动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这个未来将改变亿万国民前途命运的政党正式成立。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

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世界格局波澜壮阔、风起云涌。3月,苏联和波兰签署和平条约,白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式加入苏联;5月,孙中山在广州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1月,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政党成立。

1921年,中国革命孕育新生,蓬勃向上。那年7月的一叶扁舟,承载了中国的转机和未来,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和希望。

1921年,一位位风华正茂的意气少年,正在为信仰摇旗呐喊。

《1921》里,没有刻板的说教解读,甚至消解了那种恢弘、浩瀚、石破天惊的时代感,也没有树立英雄的崇高伟岸身影,不再探讨时代意义,不再拘泥历史群像。全片是重归那年的现实,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在新思想冲击下思进求变的风华少年,以他们年轻人的视角,通过他们的乖张、他们的激进、他们的坦荡、他们的性情,来描述他们当年是在何等残酷严苛的逆境下,作出舍生取义的抉择。

缪博英是建党以来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这位女英雄为革命奉献了一切。她在生命垂危之际依然感叹:“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去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

正是这群可爱的、可敬的革命先驱们,他们立誓于行,用自己的热血、理想甚至是生命,去翻开新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

此时,我明白了,党用她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引领着我们,鼓励着我们,用她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为铁路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电影1921观后感200字 篇五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影片中这13位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正是这样的人,他们明白了救国图存是出路,唤醒了沉睡的国人,照亮了黑暗的中国。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平等尊重的国际待遇,决不能忘记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艰辛与革命先驱为之付出的鲜血甚至生命。我们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努力奋斗,用自己的所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1921电影观后感 篇六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幸和几位评论家一起观看了电影《1921》。看完电影,大家交口称赞,认为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21年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非常不容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是更习惯于把视角聚焦于教育。我觉得,这既是一个党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是一个青春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教育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党史,更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史。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年长的何叔衡也只有45岁。在1921年,他们也是青春年少。所以,他们有着与今天的“90后”“00后”一样年轻的面庞,一样的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一样保存着童趣童真,所以我们也能够看见影片里刘仁静等几位年轻人在上海大世界快乐游玩的镜头。

影片讲述的是这群年轻人的青春史,更是讲述了这群年轻人的奋斗史。在这群人身上,我们特别地感受到20世纪初这群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感受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拯救中国的豪情和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影片中,陈独秀执拗地向孙中山要教育经费,讲述“教育救国”的道理,甚至为了索要教育经费而放弃去上海参加“一大”;毛泽东说,他坚信最终一定能够“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心生敬意。他们以生命创造了历史,告诉人们,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一股渴望改变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党,如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奔跑的镜头。这两个奔跑的画面,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毛泽东的奔跑。那是在法国国庆日,一方面旅法的中国留学生与法国人民一起在凯旋门下庆祝欢呼,一方面是在上海租界的法国人一起合唱《马赛曲》。但是毛泽东等中国人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法国人肆无忌惮在中国土地上欢乐,中国人只能在他们的门外,看着天空燃起的烟花青年毛泽东从愤懑失望中升腾起一种不屈、一种自强,开始了迅疾的奔跑。奔跑当中穿插的,是他对家乡生活的回忆,是被父亲追打的奔跑,以及母亲在身后的`呵护。这个奔跑的桥段具有很强的寓意,它意味着青年毛泽东把向父权挑战的勇气转为向旧世界挑战的力量,从小我转向大我,从青涩转向成熟。奔跑中的毛泽东内心坚定、目光澄澈,热血沸腾、信心满满。从他青春奔跑的剪影里,我们看到了日后他奔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天安门的远大前程。真正的青春,正是永不停息的奔跑,是超越时空的奔跑。

其次是王会悟的奔跑。作为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影片,《1921》破例将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李达、王会悟这对年轻夫妻作为主线人物之一。王会悟是一位美丽、智慧、勇敢的新女性,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李达走到了一起,在陈独秀的家中结为伉俪。婚后的他们携手共进,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为筹备“一大”忙里忙外、殚精竭虑。在会场遭到特务监视的情况下,王会悟建议把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为一大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中一个镜头,是王会悟准备向博文女校的校长借校舍给来参加一大的代表住,又担心校长看出破绽,李达就让她奔跑,训练她克服紧张的心理。最后,她在《国际歌》的旋律中奔跑,顺利完成了任务。一位23岁的女子,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奔跑中,她的步伐如此坚毅、沉着,因为,这是向着光明的奔跑,向着未来的奔跑。

通过重塑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这部电影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红色起点”,重温了党的历一个特别的“重要瞬间”,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学习党史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可视化学习教材,也为讲好、讲活党史故事提供了生动范本。影片反映出来的20世纪初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使命担当,为今天的年轻人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提供了范本和榜样。

影片起用了许多青年演员,无论是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罢工斗争的青年工人,还是一大的代表,他们都是年轻人。我相信,演出的过程也是今天的年轻人向100年前的年轻人集体致敬的过程,而观影的人们,也将会向100年前的年轻人致敬。

新的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样。党史知识,并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言行。革命者,并不是老去的身影,无论100年前还是100年后,那些以国家民族为己任而奔跑的行动者们,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年轻。

电影1921观后感100字 篇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的中国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我们观看了电影《1921》。

其中,倪妮饰演的的王会悟,让我看到了中国新时代女性的崛起。她不仅能在间谍进入时机敏地反应过来迅速向大家报信,还能无条件支持丈夫的事业,自己也参与其中。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