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礼仪范文

京剧脸谱介绍(详解5篇)

2025-01-05人围观
简介京剧脸谱介绍详解(一):脸谱的色彩:脸谱的色彩也有各自的含义。一般来讲,颜色象徵了性格。比如红色,表示人物的忠勇义烈;黑色表示人物忠耿、正直、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凶狠等等。当然

  京剧脸谱介绍详解(一):

  脸谱的色彩:

  脸谱的色彩也有各自的含义。一般来讲,颜色象徵了性格。比如红色,表示人物的忠勇义烈;黑色表示人物忠耿、正直、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凶狠等等。当然这对性格的象徵也不是绝对的。

  作品特点

  脸谱对于不一样的行当,情景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异常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所以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主角,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脸谱的类型:

  脸谱色彩丰富,图案不一,容易让人感觉混乱、神秘。但实际上,脸谱能够归纳为一些基本的类型,由这些基本的类型,根据人物的性格、气质等,再变化出许许多多的脸谱。每个脸谱都是以戏中人物的长相、性格等为依据的。基本的类型有:

  整脸是脸谱中色彩、构图最单纯的一种,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类型。化妆时以一种颜色为主,再以白笔或黑笔勾画眉、眼、面部肌肉纹理等,尤其强调眉毛的勾画。

  三块瓦脸运用十分广泛,很多脸谱的构图是三块瓦脸的变形。三块瓦脸画时要求对称,整个面部用一种主要颜色作为底色,再用线条勾画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三块瓦脸又能够分成几类,比如花三块瓦脸。所谓花三块瓦脸,就是眉眼、鼻窝画的更複杂化的三块瓦脸。画花三块瓦脸的人物多是绿林好汉、剽悍的武将。

  破脸又叫歪脸。所画脸谱左右两边不对称,图案扭曲,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歪歪扭扭的感觉。主要用来表现品质恶劣的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一个人很丑陋。

  丑角脸特点是在鼻梁上画一个粉块。随人物不一样,粉块的形状也不一样。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中精灵神怪的形象。画时注重传神,着眼点主要在于让观众明白人物是从什么精灵幻化而来。象形脸中最著名的便是孙悟空的猴子。

  构成

  京剧的构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起源

  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必须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天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述,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述,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关羽之子关平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姬僚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青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所以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称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中国京剧中的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的记载,北齐(公元550—577)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后世的戏曲脸谱,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歌舞伎亦受其影响。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主角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之后,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到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脸谱介绍详解(二):

  一、脸谱来源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脸谱的远祖。

  二、脸谱的特点

  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所以不仅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张人物的功效,并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一般说来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有以下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主角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三、脸谱应用

  在京剧中,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主角的分类来进行。“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到达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而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构成比较。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四、脸谱的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1.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真性的脸谱。如: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2.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如:文官勾脸的典型——包拯。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窝和鼻窝,额面勾白色弯月,表示包拯日断阳,夜断阴。

  3.抹脸:是用毛笔蘸白色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如:《三国演义》的曹操在京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的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4.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如:郑子明是京剧中采用破脸的典型人物。

  五、脸谱谱式

  京剧化妆使用浓重的色彩,以强烈的比较形式,按照脸部的结构、肌肉的走向、骨骼勾画在脸上;同时根据不一样人物的性格、身份、善恶组合成许多不一样类型的谱式。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构成了大约十来种基本谱式,把基本谱式作为一种程式,为各类人物的勾法供给了大致样式,从中可演变出无数个脸谱来。

  以下为主要的脸谱谱式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尖三块瓦”“花三块瓦”“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向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徵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4.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也称“老脸”。

  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仅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整脸”与“三块瓦脸”,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普通元宝脸”、“倒元宝脸”、“花元宝脸”三种。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明白何种神怪所化。

  11.神仙脸:由“整脸”“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

  13.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主角。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14.英雄脸:“英雄脸”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六、脸谱色彩

  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变幻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了强烈的审美效果。脸谱色彩的表现十分丰富,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切性格特点尽情流露于色彩中。它是性格化的。

  1.红脸:忠勇义烈,有血性,如关羽、荆轲、后羿等。表示其他时,常包含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2.白脸:阴险奸诈、凶恶或愚蠢,如曹操、赵高、司马懿等。也可代表和尙,太监脸谱或表示老人年迈。

  3.黑脸: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如张飞、包公、崇黑虎等,也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4.蓝脸:刚强、粗旷、骁勇、桀傲不驯,如窦尔敦、雷震子、吕蒙等。

  5.黄脸:智勇兼备、骠悍、凶残、工于心计,如典韦、宇文成都、土行孙等。

  6.绿脸:刚勇、强横、猛烈、暴躁,如程咬金、牛邈、彭越等,也可表示绿林好汉。

  7.紫脸: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常遇春、专诸、徐延昭等,也可表示面色不好或丑陋。

  七、常见京剧中脸谱人物介绍

  孙悟空(猴脸),《闹天宫》中人物。有火眼金晴,能七十二变化。因偷仙桃、闹天宫,玉皇大帝派天兵神将捉拿,未成。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故事见《西游记》第五回。孙悟空是神猴,顽皮、机智,故用猴脸。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或黄色。额头上有佛珠。赵天君(黑色六分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曾与众天兵神将捉拿孙悟空。因他是财神、火神,故双颊勾金钱纹,眉额勾火纹。印堂有神目。

  温天君(绿色碎花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东岳大帝部下,泰山之神灵。为天火之精,能镇除疫厉,为民除灾。故额头勾火葫芦。面部呈蝶形展翅,示为喜神。

  刘天君(红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精于五雷掌诀能呼风唤雨。用红色三块瓦表示其忠勇,额头勾有雷火之形。

  马天君(白色花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又称“灵官马元帅”、“马王爷”,道教神将。民间也称他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还称“马王爷三只眼”,故额头勾画火形、神目。

  李天王(红色尖三块瓦神仙脸),《闹天宫》中天神,称托塔天王李靖。一手持剑,一手托塔,其塔可镇魔降妖。曾奉玉帝之命,率天兵捉拿孙悟空。红色示其忠勇。眉眼间勾云头纹,示为天将。额头画有戟,为重兵器,“戟”与“吉”谐音,有“吉祥”的双关含义。

  巨灵神(黑色花元宝脸),《闹天宫》中李天王的先锋官。手挥巨斧迎战悟空,败阵而逃。以相貌凶狠、怪异著称。故其脸谱黑面獠牙,额头勾绘慈悲、佛相及佛珠。

  北斗星君(紫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喝玉液琼浆。玉帝大怒,派李天王、二十八星宿、东西星斗、南北二神等天兵神将禽拿孙悟空。紫红色三块瓦脸,表示稳重、老练、忠勇。额头饰有北斗七星之形,表示其身份。

  天罡(蓝色神仙脸),《安天会》(即《闹天宫》)中天官星宿。天罡(gāng),即北斗七星之柄。其脸谱蓝色表示蓝天。脑门勾绘慈悲佛相三面。獠牙示其凶猛。

  青龙(蓝色象形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是东方武神。曾与众天神一道捉拿孙悟空。民间把青龙(东方)与朱雀(南方)、玄武(北方)、白虎(西方)并称四方之神。面相为龙头造型。眉为龙角,鼻下勾龙须。额头画神火。

  白虎(白色象形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是西方武神。曾与众天神一道捉拿孙悟空。民间把白虎(西方)与朱雀(南方)、玄武(北方)、青龙(东方)并称四方之神。白虎为凶神、恶相。脑门绘“王”字纹,表示其为兽中之王。翻鼻孔,虎须,虎牙。

  大鹏(金色象形脸),《狮驼岭》中之三妖怪。原本是如来佛身边护法之鸟,名为大鹏金翅雕。偷偷下凡作怪,有一宝物,叫“阴阳二气瓶”,能将人吸入,三刻便化为浆水。孙悟空曾被吸入瓶中,但钻破逃出。之后大鹏被如来佛用手指断了翅筋,不能飞,只得皈依佛门。故事见《西游记》第七十七回。其脸谱勾鸟嘴,嘴边饰飞翅图案。脑门勾佛珠,为佛门之相。

  典韦(黄色、花三块瓦脸),《战宛城》中人物,曹操手下猛将。曹操征伐中原,典韦领兵战于宛城。宛城守将张绣惧怕典韦之勇,用计将其兵器双戟盗走,夜袭曹营,典韦战死,曹军大败。典韦是忠勇、凶猛之将,故以正黄色示其凶猛,配以三块瓦式示其忠勇。眉间勾双戟,表示所用兵器。

  曹操(白整脸),《战宛城》中人物。曹操凭大将典韦和许褚之勇,战败宛本城守将张绣,夺城之后,又谋占了张绣婶娘,张绣受辱,遂用计邀典韦过营饮酒,灌醉送归,乘机盗走典韦的兵器铠甲,然后偷袭曹营。典韦战死,曹操仓皇逃走。这是侯喜瑞先生勾绘的曹操脸谱,细目、细柳叶眉,眉心多纹,以示满腹奸诈。全谱给人以奸诈多疑,又不失英雄本色的感觉。

  许褚(黑碎花脸),《战宛城》中人物,曹操帐下猛将,与典韦一齐征战于宛城。其脸谱勾黑色碎花脸,以表现威猛之相。

  张郃(紫三块瓦脸),《定军山》中人物。曹操手下大将。张郃攻打葭萌关,被老将黄忠和严颜战败后,退走定军山,投奔夏侯渊。紫红色三块瓦脸表示其忠勇之相。

  夏侯渊(花十字门脸),《定军山》中人物,曹操手下大将。张郃攻打葭萌关不利,败走定军山,投奔夏侯渊。黄忠等奉命追击,用计故意射杀夏侯渊之侄夏侯尚,将夏侯渊激怒,并趁机将其刀劈。夏侯渊原勾黑膛破脸,钱金福先生认为破脸有损大将威风,便创此谱式。

  通天纹勾长“寿”字,显得鼻梁突起,可使人物形象更雄壮。

  夏侯惇(蓝色三块瓦脸),《定军山》中人物,曹操的部将。蓝色三块瓦脸表示其骁勇强悍之相。

  曹洪(红碎花脸),《战潼关》中人物,曹操帐下大将。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汉津口》中人物。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排行老三。其脸谱勾成黑十字门蝴蝶脸,呈“笑脸”状,同时又有豹头环眼之态,表现其凶猛、骁勇之相。

  关羽(红整脸),《单刀会》中人物。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排行老二。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有儒将风度。

  姜维(红色三块瓦脸),《铁笼山》中人物。故事取自《三国演义》。姜维率蜀军伐中原,困魏将司马师于铁笼山。陈泰施离间计,使羌王迷当与姜维失和,羌兵反而助魏攻蜀。姜维腹背受敌,大战失利,四十万人马只存七人五骑退走。其脸谱勾红色三块瓦脸,表示忠耿勇猛。脑门勾太极图,表示他通晓天文地理。

  周仓(瓦灰花元宝脸),《华容道》中人物。周仓是关羽的亲随猛将。在华容道中大喝一声,将曹操吓得惊慌失措。

  魏延(紫十字门花脸),《战长沙》中人物。关羽攻长沙,刘表部下老将黄忠出战不胜,太守韩玄欲斩黄忠,适大将魏延押粮归来,杀韩玄,救黄忠,将长沙献与关羽,同归刘备。黄盖(红六分脸),《群英会》中人物。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在群英会上被周瑜怒打,以便假降曹操,火烧战船。赤壁大战中立下奇功。红色六分脸,示其忠勇之相。

  司马帅(红十字门脸),《铁笼山》中人物,司马懿的儿子,魏国大将,被姜维围于铁笼山,缺水难忍,拜泉得水。魏将陈泰来救,司马师才脱险。

  马谡(油白三块瓦脸),《失街亭》中人物。诸葛亮帐下的参军。他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王平劝阻,结果失掉军事要地街亭,为整军纪,诸葛亮挥泪将他斩首。

  蒋干(文丑脸),《群英会》中人物,曹操的谋士。因与吴国都督周瑜有同窗之谊,奉曹操命去东吴探听。拟劝降周瑜,却反中周瑜的反间计,将假书信盗回曹营。曹操中计,错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

  廉颇(粉红色六分脸),《将相和》中人物。故事取自《东周列国志》。廉颇是赵国大将,居功自傲,不甘居于大臣蔺相如之下,制造不和,后知蔺相如为国家社稷而忍让的苦心,深感愧悔,亲自负荆到相府请罪。粉红色脸谱表示年迈气衰的忠勇老将。

  荆轲(三块瓦脸),《荆轲传》中人物,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志》。荆轲是战国末年的燕国刺客,燕太子丹派他去泰国刺杀秦始皇,刺杀未成,被杀。其脸谱上脑门中间勾绘一尖锐匕首,以示他刺客身份。

  项羽(钢叉无双脸),《霸王别姬》中人物。楚汉相争,楚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

  艺术特色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此刻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赵高脸谱是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它在表现肤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时,虽有必须的生活依据,但必须经过变形。脸谱的变形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离形,一是取形。离形,就是不拘于生活的天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取形,就是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必须的形的图案中来。经过取形来到达寓形得似,是脸谱的常用手法,取形还有一个更高的目的,就是要倚神;要性格化。

  脸谱的性格化,并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画在脸上。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和它自身的复杂性,仅有在情节发展中,经过表演,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贴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榉的综合效果。由于脸谱是图案化的,能够把某种神情表现得十分鲜明、强烈是它的优越性,但越是把某种神情表现得十分明确,就越是不可能在同一个脸谱上表现人物神态有重大变化,所以也带来了它的局限性。

  演员的面目表情虽然能够使脸谱的神气有些变化,但不能完全突破这种局限性。这就是京剧脸谱不可能一个人物仅有一种勾法的基本原因。钱金福勾的张飞的笑脸,很适合于《芦花荡》;而演《战马超》,尚和玉强调张飞威猛的勾法就更适宜些。脸谱的传神,又是同寓意相结合的。演员在创造脸谱的时候,总要渗透着他们对剧中人物的审美评价。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不仅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明起来。寓褒贬、别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离不开取形。脸谱中有许多取形,既是装饰手法,又是象征手法,亦是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本质方面的象征。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

  想象本身就有进取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这就需要加以鉴别。所以,正确地区别脸谱中的精粗美恶,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乃是提高表演艺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京剧脸谱介绍详解(三):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十分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主角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1.京剧脸谱的构成

  京剧的构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2.脸谱的分类

  (1)整脸

  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尖三块瓦”“花三块瓦”“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与六分脸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向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4)碎花脸与歪脸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5)僧脸与太监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仅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整脸”与“三块瓦脸”,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6)元宝脸与象形脸

  无宝脸的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普通元宝脸”、“倒元宝脸”、“花元宝脸”三种。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明白何种神怪所化。

  (7)神仙脸与五角脸

  神仙脸由“整脸”“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五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8)小妖脸与英雄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主角。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英雄脸”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3.脸谱的颜色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一般: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主角。例如关公等。

  黑色

  一般: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

  一般: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紫色

  一般: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黄色

  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蓝色

  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4.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十分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郎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王彦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我是财神爷。孙悟空(猴脸),《闹天宫》中人物。有火眼金晴,能七十二变化。因偷仙桃、闹天宫,玉皇大帝派天兵神将捉拿,未成。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故事见《西游记》第五回。孙悟空是神猴,顽皮、机智,故用猴脸。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或黄色。额头上有佛珠。

  赵天君(黑色六分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曾与众天兵神将捉拿孙悟空。因他是财神、火神,故双颊勾金钱纹,眉额勾火纹。印堂有神目。

  温天君(绿色碎花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东岳大帝部下,泰山之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京剧脸谱介绍详解(四):

  1、京剧脸谱的行当分类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一样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脸谱与戏曲人物主角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呢回答是否定的,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主角的分类来进行。

  中国戏曲中人物主角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主角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主角:“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主角。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到达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行主角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主角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构成比较。“净”、“丑”主角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主角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所以,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一样,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主角,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2、京剧脸谱的绘色方式

  “脸谱”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必须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能够分辨出这个主角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经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主角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型。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有的贴金敷银,华丽耀炫,光彩夺目。京剧《西游记·金钱豹》中的金钱豹即用勾脸,脸膛贴金,脑门上勾豹头形花纹,脸蛋上勾金钱图形,成为一种复杂的花脸,用以表示豹的凶猛。

  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三国演义》的曹操在京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小说、评书中说宋朝初年的开国功臣郑子明雌雄眼,相貌丑陋,郑子明是京剧中采用破脸的典型人物。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1、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2、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3、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4、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3、京剧脸谱的色彩含义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我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主角“心灵的画面”。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一样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一样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有: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主角。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白色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

  勇猛而爆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

  京剧脸谱介绍详解(五):

  一、脸谱来源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脸谱的远祖。

  二、脸谱的特点

  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所以不仅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张人物的功效,并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一般说来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有以下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主角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三、脸谱应用

  在京剧中,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主角的分类来进行。

  “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到达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

  而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构成比较。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四、脸谱的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1.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真性的脸谱。如: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2.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

  如:文官勾脸的典型--包拯。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窝和鼻窝,额面勾白色弯月,表示包拯日断阳,夜断阴。3.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如:《三国演义》的曹操在京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4.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如:郑子明是京剧中采用破脸的典型人物。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

  五、脸谱谱式

  京剧化妆使用浓重的色彩,以强烈的比较形式,按照脸部的结构、肌肉的走向、骨骼勾画在脸上;同时根据不一样人物的性格、身份、善恶组合成许多不一样类型的谱式。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构成了大约十来种基本谱式,把基本谱式作为一种程式,为各类人物的勾法供给了大致样式,从中可演变出无数个脸谱来。

  以下为主要的脸谱谱式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尖三块瓦”“花三块瓦”“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向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徵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4.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也称“老脸”。

  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仅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整脸”与“三块瓦脸”,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普通元宝脸”、“倒元宝脸”、“花元宝脸”三种。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明白何种神怪所化。

  11.神仙脸:由“整脸”“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

  13.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主角。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14.英雄脸:“英雄脸”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六、脸谱色彩

  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变幻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了强烈的审美效果。脸谱色彩的表现十分丰富,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切性格特点尽情流露于色彩中。它是性格化的。

  1.红脸:忠勇义烈,有血性,如关羽、荆轲、后羿等。表示其他时,常包含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2.白脸:阴险奸诈、凶恶或愚蠢,如曹操、赵高、司马懿等。也可代表和尙,太监脸谱或表示老人年迈。

  3.黑脸: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如张飞、包公、崇黑虎等,也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4.蓝脸:刚强、粗旷、骁勇、桀傲不驯,如窦尔敦、雷震子、吕蒙等。

  5.黄脸:智勇兼备、骠悍、凶残、工于心计,如典韦、宇文成都、土行孙等。

  6.绿脸:刚勇、强横、猛烈、暴躁,如程咬金、牛邈、彭越等,也可表示绿林好汉。

  7.紫脸: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常遇春、专诸、徐延昭等,也可表示面色不好或丑陋。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