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礼仪范文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精彩3篇】
读《苦难辉煌》,就是在读中国的苦难史,读中国的辉煌历史。我们触摸的是厚重的中国历史,思考的是中国的未来。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理的《苦难辉煌》读后感【精彩3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苦难辉煌》读书感悟 篇一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早已证明:苦难铸就辉煌,碌碌终将无为。现实告诉我们:穷人孩子早当家,纨绔人家多败儿。前行的道路,充满了坎坷,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必须历经千辛万苦,执着并且坚持,方能取得“真经”。《西游记》是这样,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个“斗”字,尽显精神;《水浒传》也是这样,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一个“闯”字,占尽风流;《三国演义》更是这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个“淘”字,写满传奇;《红楼梦》则从反面证明了这个道理,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一个“如”字,道尽机关。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使《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由此可见,苦难正是辉煌的催化剂。
五千年的文明史,是苦难的经历;一百年的屈辱泪,是苦难的诉说;三十年的改革路,是苦难的开拓。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更是一部辉煌史。不经历苦难,难以铸就辉煌;不吃尽苦头,难以品尝甘甜。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道理:不要整天只想着摘果子而不种树,不要只是做白日梦而不付诸努力。只有甘于吃苦、勇于吃苦、勤于吃苦,才能有所得,有所收获。
金一南少将的这部《苦难辉煌》描述了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从这本书中深刻感受到了这段革命史那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辉煌,从“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问题入手娓娓道来,让我们与其一同感受那段历史,使我激动、使我震撼。在激动与震撼之余不禁让我通过这段历史去思考当前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经济规模、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但理想信仰、精神追求、道德文化等在一部分人身上却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当物质极大丰富后,我们的信念寄托、精神归宿在哪里?
党中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战略,实行了改革开放,这完全是我党的英明决策,因为在当时我国国力差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条件不富裕,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然而有一部人却曲解了这一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规范提升”忘在了脑后,渐渐地失去了自我,误入了以自我利益为主体的价值观,失去了人生目标。
从近年来那些落马的政府官员的“成长历程”看,其走上不归路的根源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人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在某个时期发生了改变,把大众的利益、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放到了脑后,甚至不再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不惜以身试法。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会因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与不同的追求。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行为,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行事为人的具体指导。例如:怎样择友、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金钱、怎么对待诱惑、怎样选择未来之路等,其背后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进行指导,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革命时期,先驱们以追求共产主义事业作为人生目标,用自己壮烈的革命生涯体现着他们的价值观,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目标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统一起来。而在当今经济高度发展,物质高度丰富的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大好时代中,某些人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开始“努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崇高精神的追求,忘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也正因为有这样一小部分人的存在,玷污了我们整个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各式丑恶现象,使我们伟大的党蒙羞。
作为一名政协代表,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是多么重要与必要,当前的反腐倡廉活动就是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目标最好的行动指南,我应该认真学习,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患位之不尊,只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丰,只耻知之不博”。
苦难辉煌读后感700字 篇二
在中国历史的至暗时刻,无数革命先烈、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中华民族最苦难与刻骨铭心的时代画卷。在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磨难、挫折与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饶、永不放弃。
从苦难到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革命道路不是从辉煌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它是一个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一个历程。读过此书,内心已然心潮澎湃。历史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是步履蹒跚,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坚定理想信念,不因困难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这本书的作者金一南教授说:当一个民族走向强大的时候,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强大,绝不仅仅是腰包里塞满了钱,你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在如今这个信仰珍贵的年代,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推崇?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书中给予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传承百年的革命精神!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再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当中,做平凡的英雄。在现在这个信息科技的时代,什么都可以复制,连成功都是可以复制的,但是革命先辈的精神是不能复制的,革命时代虽然过去了,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精神不能丢。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历经磨难但始终坚韧不拔。革命的道路不是鲜花与掌声,更多是的泥沼与困苦,但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坚守,让它的光荣与梦想,它的热血与献身,焕发无限的魅力!
我们作为后来人的90后,正在续写历史。我们要义无反顾地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第一个“一百年”刚刚过去,第二个“一百年”正在走来!我们要传承革命精神,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在本职岗位上再立新功,将个人进步与国家铁路事业发展紧密相连,要让革命精神成为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三
《苦难辉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20多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作品。该书是第一本从国际大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该书以其独特得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时间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毛主席的大无畏精神,伟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轰隆声,仍然如雷贯耳。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知,我只想把他们写出来,让他们永志史册。当然,这批真人不限于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里也有真人,否则他们不可能使北伐战争得犹如摧枯拉朽。”我想,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
我认为,当代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这种信仰,国民党人失败的原因也是没有把他们的信仰发扬好,在困难和机遇面前犹犹豫豫,错失良机。而共产党人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他们的主义舍弃一切。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人,却把这种信仰丢得越来越远了,大量的企业家们用污染中国观景而挣得的钱移民国外,官商勾结榨取人民的血汗钱,为了名和利抛弃家人,越来越少的人为整个国家和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谋福利,而是为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知道,中国人骨子里是不会变得,现在现象正是崛起前得黑暗,历史是不停前行的,历史是不断产生问题的,人类就是不断解决问题,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历史才会进步。但我又很担心它,这样的苦难真的是不想再经历,希望中国人能深深的记住这次苦难,在下一次苦难来临前,未雨绸缪,让苦难能缓和些。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