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礼仪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分析: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_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分析 篇1
问题:以下的教学片断,说明了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哪些教学方法?并作简要分析。
案例一:
语文老师在讲完“窃窃私语”这个词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把“窃窃”错写成了“切切”。于是老师打算在这节语文课上帮大家纠正这个词的写法。
正当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教室里忽然传来几声窃笑,老师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小张和同桌的小李正在小声说话,一边说着一边笑,显然不是在谈论跟上课有关的内容。老师停下来望着他们,这时,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注意到了,小张却还是旁若无人的讲着。于是,老师把小张叫起来提问:“你能不能解释一下‘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吗?”小张显然不知所措了,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于是老师又把小李叫起来了,小李似乎有所准备,“就是小声说话的意思。”“那你知道‘窃’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接着提问。小李这下无言以对了。老师示意让他们坐下。
老师开始解释:“窃窃私语,就是背地里小声说话的意思,也就是偷偷小声说话,‘窃’就是偷,私底下的意思,它一般和财物利益有关,所以要写加‘宝盖头’的‘窃’而不是没有‘宝盖头’的‘切’,比如,同学在课堂上背着老师偷偷说话,这就叫‘窃窃私语’,如果在偷偷地笑,就叫‘窃笑’,同学们认为这种行为好不好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小李和小张顿时红了脸,低下头,认真听课了。
分析:在案例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了科学性与思想统一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这三个原则。
首先,老师在向学生正确讲解“窃窃私语”这个词语的写法的时候,根据词义的分析,还进一步向学生传达了“在课堂上讲话这种行为是不好的”这种观念。这样,老师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遵循了科学性与思想统一原则。
其次,老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偷偷讲话的情况当做一种具体体现,直观地向学生描述了“窃窃私语”的正确表现,有利于学生感受到丰富的词义,更容易的掌握到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这样的直观手法,方便学生用感受来掌握理性知识,遵循了直观性原则。
最后,老师是在发现了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后,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面理解知识。老师对这个知识点的再次教学,弥补了学生掌握知识中的缺陷。这样老师就成功的引导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了知识,遵循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在教学方法方面老师主要运用了以语言传递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分析 篇2
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
何盼,男,9岁,二(1)班学生。小脸蛋上时常黑乎乎,身上有时脏兮兮的。上课时不是钻抽屉就是东张西望,有时索性站起来,或是走处座位。集队做操时常跑到别班队伍中去,把他拉倒自己队伍中站好不一会儿有开始左摇右晃了。真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针对其行为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力管理他的学习。2.学校因素:在老师的眼里,何盼是个顽皮的小男孩;在同学的眼里,何盼是个爱惹事的同学。3.个人因素:单纯,好动,玩心比较重,精力充沛。我将所采取的教育策略:A.利用他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优点,让他与同学结对子,既帮助同学又让他有事可干,是他旺盛的精力有地方消耗。同时又能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B、课堂上多提醒他多倾听,表现较好时及时给予奖励,增强他信心。C.平时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让家长也及时了解
如何让何盼变成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呢?
(一)打架风波
某天下午第一节课下课,突然有学生跑来办公室报告:“打架了,何盼把某某鼻子打出血了。”我一听便急忙往教室里赶,只见某某正捂着鼻子嚎啕大哭,他却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顾不得多说什么我一边命令他站在黑板前等我来了解情况,一边扶某某去处理鼻子。等我处理完再回到教室他正在黑板前掉眼泪。我以为他一定是认识到错误了,他却说“是他先动手打我的。为什么他不站黑
板?”原来他是因委曲而掉眼泪呀。于是我只好把他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一番最后他连连点头表示以后不再打架了。后来,他爸爸到学校来提到他回家说“不到学校读书了,老师偏心罚他站黑板”。原来是一直对我让他站黑板的事感到委屈呢。我内心一惊,心想:我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原来会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呀。虽然顽皮但他毕竟刚走进小学,他对学校的一些制度并不清楚,我若贸然的采用一些强制措施去惩罚他的话,一定会让他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看来下次我得三思而后行了。
(二)今日班长
今天轮到他当今日班长,一大早我就向他嘱咐要如何如何,该怎么怎么做。这一天他上课特别认真,小手举得特别积极,收作业检查卫生也用不着老师催促。一句话,今日班长当得挺不错。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他高兴得满脸笑容。
(三)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胜过老师的力量。某某学生说,“何盼,这个字你写错了„„ 何盼,你的数学试卷最后一题做错了„„ 何盼,你的这个英语单词拼写错了„„”。“啊„„哪里错了啊„„怎么改啊?” 。某某人说,“我来跟你讲啦„„”。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和感染,促进了他与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要求我们要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孩子需要信任。只要你有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经常找他们谈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辅导,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他也是一名可爱的孩子,从小程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呵护他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他(她)都将会给你一个惊喜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分析 篇3
感动你我他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各方面的影响下,教师的职业又变得举足轻重。育人是一项说起来容易而作起来难的事,作为教师可谓:如履薄冰。在平凡的工作中,我们每每有欢喜,有忧伤,甚至愤怒。回头看看,自己的教育历程中还有一些惶恐……
美国哲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的更加需要。”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育他们时,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给他们最大的帮助。但有时候我们被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蒙蔽了双眼,看到的都是缺点,对他们左也是挑剔,右也是挑剔,少了关心和呵护。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件小事。
我班有一个叫龙坤的孩子,皮肤白白的、一脸的天真可爱,如果你不谈到他的学习,他在你的心里一定是个乖孩子。刚入学的时候他的表现就很有点糟糕。但他就是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经常走神,还搞小动作,不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是个比较贪玩好耍的学生。对于他的错误,有时我会对他发脾气。事后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我尝试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课堂上,我总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然后再加以表扬,给予鼓励。课后我利用晨检、早辅等走到他身边给他讲讲、范读,有时候摸摸他的头,消除他对老师的恐
惧;还鼓励他要多大胆的读,错了没关系;让班上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他;就这样,最近我发现这孩子慢慢的转变了:第一次他上课主动地举手了,作业较以前认真了。学习上他变得主动了。我想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进步的。
他的变化让我认真地反思了我自己,班级像他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一味的简单粗暴,只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使他对自己,对老师,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的观点,认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自暴自弃。回想过去,我们在“严是爱,松是害”的高标准下,自觉不自觉地伤害了多少学生,我不禁很惶恐。今天我很感谢他,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学生,也重新认识了我自己。做教师要学会用心、用爱去浇灌自己的学生,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
我们教育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学生成长的路上,有了周围的人不断 “加油”声的鼓励,他就会在跌倒后,勇敢的、充满信心的站起来,继续向前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