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

国际互联网的神奇之旅第二课时_探索国际互联网的奥秘第二课时课程

2024-05-16人围观
简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 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 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互            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

  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了解国际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国际互联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国际互联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件出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奇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二、精读:

  学习第2节,体会互联网自身的奇妙和带来的通讯便捷

  1、轻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国际互联网非常奇妙呢?想一想,画一画。

  2、交流:

  相机板书“大网”“线”“地球村”,围绕三个加双引号的词语展开对话等学习活动。

  (1)“大网”:

  a、(【课件出示】出示描写“大网”的句子。相机板书:大网

  1、学生结合课文说感受,抓关键词。(紧扣“大”说奇妙。)

  2、联系生活说感受,相机理解引号的意思。

  3、边想象边说感受

  4、朗读指导

  (2)“线”:

  a、(【课件出示】投影出示描写“线”的三句话。

  1、体会 “线”的奇特。

  b、教师相机引导:

  第1句重点体会:无数条  亿万台。

  体会到:线的多。

  第2句重点体会:看得见 看不见

  体会线的样子奇。

  第3句重点体会:飞速流动 几秒钟 万水千山  世界各地。

  体会工作原理。

  相机朗读指导。

  c、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一段录像是模拟国际互联网世界的,请同学们看仔细了。看完录像后你对国际互联网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感受?(观看模拟录像),什么感受?

  相机朗读指导。

  小结:这些“奇妙的线”,组成了这张“奇妙的网”,一张能够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3)“地球村”:

  a、交流的过程中投影出示相关文字。

  预设1:相机红色突出显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如此浩大的一个地球怎么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呢?

  预设2:

  【指导例1:】

  学生交流后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点红关联词。

  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指导例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点红关联词。【现场对话】

  体会利用互联网不仅……还……。通过互联网,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像是——邻里一样,就像住在一个村子里!

  引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小结。这张大网,把天涯变成了咫尺;这张大网,把庞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真是——“奇妙” !

  【课件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齐读。

  相机板书:快捷方便。

  三、学习第3节,体验互联网带来的奇妙生活

  1、是啊!国际互联网何止带给我们通讯上的便利呢?

  2、学生交流:身边的人是怎样利用互联网的?

  互联网上这么多内容,试试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板书:丰富多彩)

  什么词语把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都联系起来的?

  (“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关注省略号。交流人们还怎么利用互联网?

  试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来说说互联网的其他妙处?

  小结:互联网上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相机朗读。

  3、从反面想象情境体会:

  生活中有没有遭遇到,突然间,网络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有没有?

  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所以说,(引读)因为——有了这张“网”,——(引读第4节)

  四、总结拓展,全面认识互联网

  1、同学们,你们最想用互联网做什么?

  练习生活进行交流。

  2、诗歌配乐欣赏《网络是什么》

  六、作业

  1、进入老师的个人主页网上阅读《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家》《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三篇推荐文章,并在评论栏里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为灾区人民送去——。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网”“线”“地球村”

  奇妙  快捷方便

  丰富多彩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2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

  1、同学们, 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了吗?

  2、板书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齐读

  4、学生质疑: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5、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1)生字卡片正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4、用“奇妙”“甚至”造句。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3、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3、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4、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

  板书:

  纵横交错 巨大无比

  奇妙的 构造神奇 传输迅速

  国际互联网 信息快捷 生活方便

  极大方便 巨大作用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3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你知道他们所说的“网”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邮递 蜘蛛 跨过 奇妙 国际

  付款 光缆 甚至 查阅 咫尺

  3、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4、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5、用钢笔描红。

  缆 跨 尼 涯 咫

  聊 阅 逛 款 捷

  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

  全文可分为2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构成特点和主要功能。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比较、举例等方法,生动浅显,准确活泼,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4、理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功能,以及与人类的息息相关。

  教学建议

  (一)教学要点

  1、导入新课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新事物?他奇妙在哪里?

  2、初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理解下列词语:

  蜘蛛  光缆  跨过  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查阅  甚至  奇妙  信息  息息相关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多数在上下文中都有相应的具体说明,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也有一些词语,因缺乏具体的语境,可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

  3、学习第一段

  ① 为什么“入网”、“上网”、“网”都加上了引号?

  ②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他有什么功能?

  ④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互联网的功能?

  ⑤ 你知道互联网还有哪些作用吗?

  通过朗读,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网”、“线”的实际意义,从而领悟文中引号的作用。

  这一段可通过反复朗读,划找词句,让学生体会到互联网是一张“巨大的网”以及其速度之快,领略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4、学习第二段。

  ① “无所不有” “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

  ② 第3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③ 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可抓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一句式,通过朗读、分析,进行语感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总结全文

  漫谈: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身体会,畅谈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此时可适当安排一些拓展阅读,以丰富课文内涵,充实阅读实践。

  (二)媒体使用

  可结合学校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亲身上网实践,切实体会国际互联网的神奇。

  ◆ 网络家电知多少

  今天,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你还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网络家电已走近了人们的生活。

  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在收看节目时可以通过相关设备在电视屏幕上获得补充信息,还可和其他观众交流感想。比如在收看足球比赛时可以获得某些运动员的有关信息,也可看到有关的统计资料;收看儿童动物节目时,可以回答有关的提问,用打印机打印出画面,进行绘画等。

  网络可视电话 这种电话机与家用电脑和网络相连,装有因特网软件产卡、麦克风、扬声器和视像屏幕,不仅可以在网上对面聊天,还能通过因特网拨号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各地直通长途电话,收费相当便宜。

  网络冰箱 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冰箱上加一个液晶屏幕,通过网络和外界相连。这样,用户只需敲几下键盘,便可通过网络向商店发出订单,商店方面根据订单取货、发货;并把货物的价钱通过网络告诉消费者。另外,这种网络冰箱还可以及时告诉用户冰箱里的食品的状况,以免出现食品过期和腐烂的状况。

  网络微波炉 通过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使用户可随时通过因特网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沟通,从其网站存储的上万个菜谱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菜,或将菜谱下载,依据其设定的程序指令让微波炉自动烹饪。由于同站中的菜谱不断更新,遂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各种各样的南北大菜和风味小吃。

  网络视像摄像机 电脑用户使用调制解调器即可上网进行双向联系,传递声音影像。用户通过荧屏和麦克风等,就可上网和远方的亲朋好友见面,并让摄像机的视像放大,拉近距离,让远方的画面传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网络全球收音机 机内有一个微型电脑,通过通讯卫星接收全球1000多家广播电台的信号,调频清晰,音质尤佳,并可以进入因特网收听各种综合服务的数据信息。

  ◆ 下世纪,你在自己的手腕上办公

  或许再过个10年、15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锢在闹市深处狭窄的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办公室”时代,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的办公室”,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包会了zi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在4厘米袖口镶边内的是一个位置作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地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簿也在手腕上,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的,声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薄片扬声器。需要电话号码吗?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后,按你当时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

  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上,借助于导航网络,来电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像。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面,屏面一侧排着6个符号按键。可展现多种图像,每一种图像代表一种文件。如接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为通信遍布整个世界。信息、电信传递、蜂房式电话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4

  读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我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用途太广了,可以发信,可以聊天,可以天南海北去游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足不出户地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买东西-----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我觉得互联网太神奇了,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国际互联网把我们整个地球连在了一起,人们的距离不因为地区的遥远而遥远,是互联网把我们变成了一个家园,一个村庄。互联网上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学习也离不开它,学习课文前查找资料,帮助我们预习课文,课后,我们到网上做习题,查资料全面地了解到各种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利用互联网上课,和老师互动,展开讨论,真是太方便了。

  我相信到了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肯更方便,足不出门,就可以玩遍全世界,可以在家里学习,上课-----那样的日子真是更加方便,我期待着------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9

  通德桥中心小学 李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探究导航: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谁愿意来读文中的那段话。读得非常流利。

  3、让我们一起来读。

  4、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5、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7、(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李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

  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6

  本文选自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设计此课的教学时,我要求自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着眼于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通过多元化的阅读资源,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元化。在课前准备阶段,我就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家长口述等多种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如:什么是国际互联网?什么是网站?你都知道哪些网站?等等。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单一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领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新课改下的阅读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全员参与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过程。教学时,我通过范读引导,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无论何时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3.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以一句“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这样既简单又亲切的话语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教学中,我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接着,与学生共同研读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读、悟、听、说”中感受网络的神奇。最后,我又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喜欢的段落。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时的运用恰当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对学生的看法表示肯定,表示感谢并进行鼓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服务,成了学生的合作伙伴。这节课中,我也注意架设教材与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同时,自己在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组员的潜力?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索还很多很多,我将在课改之路上继续探索、实践。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出示:

  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谁的家有了电脑的?谁家正准备购买电脑?

  2.我们班上的小华同学最近几天闹着要他爸爸给他买一台电脑,可他爸爸对电脑、对国际互联网了解不多,只知道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说服小华的爸爸购买电脑呢?(师生分别扮演爸爸、小华表演对话)

  3.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

  板书:息息相关

  4.“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选择“息”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词语的引申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

  (2)合作探究:“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电子钱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条件的可以将读后感或研究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email:

  附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息息相关

  附《网络是什么》

  网络是什么

  有人说,网络是广袤的草原,你要是骏马,它让你任意驰骋;网络是无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鹰,它让你自由翱翔;网络是无边的大海,你要是鱼儿,它让你开怀畅游。

  也有人说,网络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春花灿烂,万紫千红,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让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险些忘了归家的路。

  网络,像个大杂院,居住着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张正义,有的闲侃无聊;有的加点色彩,有的天天吵闹。

  网络,像个大森林,百鸟朝凤,百兽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千万分清敌和友,认清狼还是羊。

  网络,像一锅粥,五彩缤纷,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欢细细品尝,有的人囫囵吞枣;要解其中味,还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选择。

  网络,像个大市场,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叫买叫卖,好不热闹。有的和气生财;有的倒买倒卖,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网络,象个大港口,停靠着各种各样的船舶,上面装着众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会腐蚀你灵魂。

  网络,像个电影院,天天放着七彩人生。有时开怀,有时悲伤,尽显不同的人生之旅。

  网络,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亲情,那快乐就常驻在心中。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8

  之一

  作者:通德桥中心小学 李健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探究导航: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谁愿意来读文中的那段话。读得非常流利。

  3、让我们一起来读。

  4、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5、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7、(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李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

  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今天,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 发送到李老师的电子信箱,李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 。我的电子信箱是:

  3、点击你将进入无锡商业大厦的“网上超市”到那儿你会体会到网上购物的乐趣。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9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0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文字资料  ( )形象音乐

  新闻“大网”信息地球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近在咫尺(    )快捷(   )单调(   )麻烦(  )

  三、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  )几秒钟,对方( )能收到。

  2、我们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  )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能呈现他的形象。

  3、(  )亲友远在天涯,(   )国际互联网能让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

  四、课文内容填空。

  1、“息息相关”的意思是(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我可以举许多例子说明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     );2)(     );3)(   )。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号的用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如:(“国际互联网”)、(“网”)、(“上网”)、(“入网”);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如:(“网上商场”)、(“网上钱包”);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线”)、(“大网”)、(“地球村”)。

  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还知道了国际互联网(构造奇特)、(传输速度快)、(内容非常丰富)的特点。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1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时代感强,学生比较喜欢。在教学设计中我找准中心,设计问题。

  文章有“文心”,题目有“题眼”, 紧扣文章的核心设计教学,能凝神聚力切实高效展开教学活动,成就高效简洁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读题找到题眼:“奇妙”这一词,契领全文,于是设计中心问题 “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整体把握全局,展开教学, 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通过研读,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问题的有效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每一问都应该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伊始,我问:“爱上网吗?平时你都喜欢在网上干什么?”,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大大激起了学生上课的热情。直奔文章要核心,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引导学生走进深度走进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时。再次引导学生: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传递信息快?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内容多?再次引导了学生读书探究,也引导了学生抓住了重点,最后准确地找出“ 天涯咫尺”“无所不有”“巨大的蜘蛛网”等语句。带着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和我的孩子们走进课堂教学实践,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课堂教学的快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

  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看着他们对网络那么好奇,我知道,他们也像我一样,离不开网络,也许会有人误入陷阱,或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课文学习后,我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问题做些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再回到课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切不可沉溺于网络游戏中。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正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通过讲解后,学生对国际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2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3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

  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国际互联网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上这一课,我可以对学生滔滔不绝,可是面对着孩子们求知而又疑惑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大多数人觉得互联网是那么神秘,好象离自己很远似的。有些学生虽然接触过电脑,但却从未上过网,怎么能想象出网络世界的“奇妙”呢?对于上过网的孩子,他们对网络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课上,我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其实我们讲得再多,也比不上让他们亲自上网,体会一下上网的感受和乐趣,可遗憾的是,他们说电脑课现在还没学到上网的内容,我答应带他们上网去冲冲浪,到现在还没实现自己的诺言。看着他们对网络那么好奇,我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也会像我一样,离不开网络,也许会有人误入陷阱,或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课文学习后,我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问题做些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在回到课上组织学生交流。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有人说,网络是广袤的草原,你要是骏马,它让你任意驰骋;网络是无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鹰,它让你自由翱翔;网络是无边的大海,你要是鱼儿,它让你开怀畅游。

  也有人说,网络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春花灿烂,万紫千红,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让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险些忘了归家的路。

  网络,像个大杂院,居住着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张正义,有的闲侃无聊;有的加点色彩,有的天天吵闹。

  网络,像个大森林,百鸟朝凤,百兽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千万分清敌和友,认清狼还是羊。

  网络,像一锅粥,五彩缤纷,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欢细细品尝,有的人囫囵吞枣;要解其中味,还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选择。

  网络,像个大市场,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叫买叫卖,好不热闹。有的和气生财;有的倒买倒卖,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网络,象个大港口,停靠着各种各样的船舶,上面装着众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会腐蚀你灵魂。

  网络,像个电影院,天天放着七彩人生。有时开怀,有时悲伤,尽显不同的人生之旅。

  网络,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亲情,那快乐就常驻在心中。

  ……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5

  【学习要求】

  世界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事,今天正一一变为现实,“国际互联网”就是其中一项发明。本文紧扣时代脉搏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奇妙”的新事物。学习这一课,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 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4、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从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切入文章,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2、3自然段解答问题,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4自然段总结课文,指出互联网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字词点击】

  请大家看生字表,共有九个生字,其中“蜘”、“蛛”、“咫”都是翘舌音。“缆”、“尼”声母分别是边音“l”和鼻音“n”。

  “尼”、“咫”、“阅”、“逛”均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且包围形式各不相同,书写时要注意每个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习生字,要善于发现一些规律,便于巧记。

  学习生词时,要弄清楚其中不理解的字的意思,这样,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容易了。

  天涯:涯,水边,泛指边际。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特别提醒同学们,用“甚至”造句时,“甚至”后面的意思要比前面进一层。

  息息相关:“息”指呼吸时进出的气。“息息相关”的意思是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非常密切。它着重强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

  有一个成语叫“休戚相关”,“休”是喜悦、吉利的意思,“戚”是忧愁、悲哀的意思。这条成语的意思是忧喜、祸福彼此相互关联,它强调的是利害相关,关系密切。这样对比理解,既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又利于我们积累词汇。

  【疑难解析】

  理解句子意思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如: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

  ——我们首先要弄懂“天涯”和“咫尺”的意思,“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咫尺”,比喻很近。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一个成语叫“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这里是对这个成语的反用,由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速度很快,所以亲朋好友即使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却能一下子把距离拉得很近很近。

  再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

  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

  ——这是一个排比的句式,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表示互联网功能之多和作用之大。请大家还要留心这一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最后的省略号说明,互联网的功能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有更大的潜力等待挖掘,更突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功能之多。

  【品评赏析】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一些国际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注意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还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又如“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大网”非常生动地把连接亿万台电脑的无数有形和无形的线所形成的一种网状结构表现出来,而“地球村”则表明国际互联网使生活在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沟通就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那样容易。像这样,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课文链接】

  [电脑]

  电脑是电子计算机的俗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卓越的成就之一。1946年,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从那时算起,至今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1965~1971年)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1972~)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因特网]

  网络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把各个地区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合成一个规模巨大、功能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能使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计算机共享信息资源。

  因特网是迄今最大的全球性网络集合,它连接了全球几十万个网络,并通过这些网络彼此间的合作,共同遵守着一定的网络协议来运作。所以因特网也称国际互联网。

  [悉尼]

  澳大利亚最大港市。它是全国经济、交通、贸易中心。2000年9月,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举行。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