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合同范本

巴东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优秀12篇)

2025-02-09人围观
简介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细心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12篇巴东三峡教案的相关文档,希望大家能够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细心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12篇巴东三峡教案的相关文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巴东三峡》教案 篇一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削: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葱c ng:青色。

袅ni o:细长柔弱。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渺mi o小:藐mi o小。

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浣hu n妆:梳洗打扮。浣,洗,洗涤。

玲l ng珑l ng:(东西)精巧细致。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壑h :山沟或大水沆。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大杰(1904~1977),文学家,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博览世界名著,撰《支那儿女》、《昨日之花》等作品。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建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颇受赞誉,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这一篇,是传统游记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游记精华之一。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览三峡的。他按照游览的顺序——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大到高峰险滩,小到石崖上倒悬着的红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笔下。应该说,刘大杰先生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三峡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写三峡地势险恶。

第二部分(3~9),分述三峡各段的地理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6),西陵峡:共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第二层(7、8),巫峡:最奇险最美丽(山、水、云)。

第三层(9),瞿塘峡:水势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第三部分(10),叙写游览三峡的感受:愉快轻松。

三、写作方法

⑴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不同峡的山、水及其他景观的特征来写。如:巫峡抓住了“最奇险最美丽”来写;瞿塘峡抓住了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的特点来写。

⑵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等等。

⑶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有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突出了巫峡阴森、恐怖的特点。另外,也使得语言优美,增强了文化内涵。

四、重难点导析

⑴第七、八段对巫峡的描写。

第七段描写巫山的山水。先一句总写“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采用多种手法进行描绘,生动形象。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使人感觉危险异常。在写到山时,运用拟人手法突出其高峻。如“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围”“咬”二字用得极妙。此外,作者还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出山峰的高峻。最后一句用江水冲击山崖、石滩发出的声音形成的声势来突出“奇险”,照应了开头。总之,这段采用多种手法描绘巫峡的山水,强烈冲击人的视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写巫山的云。巫山云雾天下闻名, ”并且与庐山比较:“发地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样就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写作文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法,使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⑵最后一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写走完三峡后人们的感受。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的心情,这些关于心情的描写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由此可以想象出在经过三峡时人们的紧张与惊惧。

【类文品读】

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二百零四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来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有夔门,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八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经过了。这八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八米,每小时二十多公里。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呜号……扁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瞿塘峡内,以前有一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濒堆。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颃堆上,撞得粉碎。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顽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四十公里。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一百五十六公里。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选二百零四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壮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 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化成的。“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毛主席《游泳》词中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里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对这段不平凡的航程,抒发自己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为人类造福。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五百公里,落差达一百四十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来发电。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宜昌上游的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兴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二千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一百三十八亿度电力。这将抬高三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1.概括下列各段的内容要点。

(1)第一段总写三峡:     、     、     和     。

(2)第二至四段写瞿塘峡,它的突出特点是   。

(3)第五段写巫峡,它的特点是    。

(4)第六段写西陵峡,它的特点是   。

2.第七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介绍三峡的壮丽景色,第八段以后为什么又介绍了与三峡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哪些语句表明“瞿塘雄”?巫峡被称为“一条曲折的山水画廊”,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这篇文章与《巴东三峡》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⑴特点起止点长度修久的文化⑵雄奇、险峻⑶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⑷急

流险滩(或险滩) 2.承上启下。承上,总括长江三峡自然景色雄伟瑰丽;启下,介绍三峡地区许多与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3.这些名胜古迹都出自三峡地区,应是三峡的组成部分,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既表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文化景观,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又使文章的说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峡口有夔门,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 5.文章叙述了三峡的雄壮瑰丽和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6.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皆应予以适当肯定。注意要做到中心突出,意思完整。如喜欢《巴东三峡》,可陈述理由为: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拟人、比喻、反复、烘托等手法很值得学习,同时作者的叙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也随作者一起在三峡中游览。如回答喜欢《壮丽的长江三峡》,可陈述理由为:在介绍三峡自然风光之外,还侧重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刘备托孤”的故事,“巫山十三峰”及“神女峰”的传说,既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印象。)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恐怖(  ) 渺小(  ) 单于(  ) 浣妆(  ) 崆岭(  ) 秭归(  ) 瞿塘(  ) 险峻(  ) 夔门(  )

2、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是现代     、     、     家。他是      人。

3、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

⑵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⑶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

4、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巴东三峡巫峡长,     。

⑵    ,也有垂杨也有花。

⑶    ,生长明妃尚有村。

⑷青滩叶滩不算滩,     。

⑸三峡形势险恶:谚语:“   ,   ”

5、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6、本文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你能结合实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二、同步解读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前人用字之妙。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也不假的。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地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名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濒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山顶上有一古? 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7.上面三段文字分别描述了长江三峡即     、     、     。

8.第一段提到的王昭君生活在     朝代。她最著名的历史事迹是   。

9.第一段引用了在工部的两句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请问杜工部指谁?你还能写出他的其他诗歌吗?请举例本段引用的这两句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请用文中词语写出巫峡的特点:   。

11.第二段文字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以不同角度描述巫峡。请找出形容山势的两个句子,分别找出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绘的角度。

(1)句:       修辞手法:

(2)句:       描绘角度:

12.第三段文字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是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    朝代。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表现    。

13.第三段提到了“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英雄落泪”或“游子思乡”的内容的诗句。

14.你认为选文哪一段最精彩,给你印象最深。请写出你的理由。

三、美文赏读

家园落日

⑴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⑵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⑶……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⑷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⑸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⑹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地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⑺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⑻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⑼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⑽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⑾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⑿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

⒀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⒁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⒂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⒃……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⒄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⒅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⒆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⒇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21)最终承认:仅

(22)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23)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24)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25)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26)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注释]

①雾霭:霭,云气、轻烟。

②舐犊:舐,舔。

③旷达:心胸阔大,遇事想得开。

15.“我”为 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模仿此种手法写一段文字。

19、找出文中一句?

《巴东三峡》教案 篇二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 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 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 生字注音(10分)

浣( )袅( )崆( )秭( )壑( )

瞿( )夔( )赴( )褐( )促( )

二。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 )望 险( ) 玲( ) ( )崖 绝( )

三。 多音字组词(6分)

四。 阅读回答(29分)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 ,用在《巴东三峡》一文开头,作用是 。

2.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进入了最后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两旁的高山,笔直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① 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 ”字,抓住 、 、 、 、等特点。写山突出“ ”,抓住 、 、 的特点。(9分)

② “险峻”一词的解释为 。(2分)

③ 划“ ”句子的修辞是 。(4分)

④ 作者用 、 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4分)

一。 huàn,niǎo,kōng,zǐ, hè qū kuí fǜ hè cù

二。 凝 峻 珑 悬 壁

三。   三。   略

四。 1. 民谚   渲染三峡悲凉、险恶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① 险,窄、急、曲折、多滩;高,笔直、整齐、险峻。

② 略

③ 拟人

④ 奇险、美丽

教学重点 篇三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峡教案设计优秀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1)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三峡教案设计优秀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教案 篇六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巴东三峡》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巴东三峡课堂反思 篇八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 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 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 ,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

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 终成三足之势 ,这些人物都 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 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拓展训练 篇九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 生字注音(10分)

浣( )袅( )崆( )秭( )壑( )

瞿( )夔( )赴( )褐( )促( )

二、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 )望 险( ) 玲( ) ( )崖 绝( )

《巴东三峡》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div>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简析重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2 组织课堂发言。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2 抽学生发言。3 小结: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4 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 朗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2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3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 理清作者游踪顺序。三、字词积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板书设计: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2疑难字词浣妆   滟滪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   绝壁  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2 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 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2 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 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2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2 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 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 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 朗读例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3 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2 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3 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4 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 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 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3 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 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第三课时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2 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 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二、比较阅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2 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 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 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三、作文训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2 请学生朗诵。3 评价。1 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 朗读3 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教学步骤 篇十一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三峡》教案设计 篇十二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学习目标:

1、识记与积累

郦 阙 溯 属 略无 绝 重岩叠嶂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哀转久绝

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

3、应用:

①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