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合同范本
我眼中的诸葛亮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800字(精选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800字,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始终有着这么一个人,他手持羽扇,身穿白衣,超然脱俗,仙气飘飘,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就是卧龙先生,诸葛孔明也。
城外,古道边上,一座茅屋矗立在漆黑的夜中,凛冽的寒风吹刮着草屋,发出“簌簌”的响声,微弱的烛光从茅草屋中透了出来,你身穿一身白色长袍在微弱的烛光下读着书,你早已习惯了这份孤独和寂静,但其实你的心中也在不断的期盼着知己的来临,终于,刘备来了,他凭着三顾茅庐的赤诚和统领天下的雄心壮志打动了你,你终于出了这方小小的茅屋,开始书写你那不朽的传奇。
博望城中,你面对着曹操几十万的人马,你丝毫没有逃避,也没有退缩,而是果断而又刚毅的挥动你的羽扇,挥出一把熊熊大火,让曹操的十万精兵刹那间土崩瓦解,这时,你期待天下能够早日安定,百姓不再颠沛流离。
西城中,你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十五万司马大军,你沉着冷静,一改往日谨慎的作风,曲如行云流水,人若闲庭信步。一出空城计生生吓退司马懿,这时,你期待的是夺回战略要地。
白帝城中,你独处高高的城楼,凝望冰冷的月光深深感叹,没有了解你的主公,今后的路你依旧要走,这时,你期待的是汉室的兴隆。
你的才智令敌人丧胆,你的胆量让勇士敬佩。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也犯过一些错误。马稷纸上谈兵,你却委以重任,落得个街亭失,挥泪斩;魏延是难得的人才,你却认定此人头长反骨。然而这些过错,也使你更加沉稳与坚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一生淡泊明志,追随刘备二十余载,尽职尽责,只为当年的承诺。
为完成大业,南定孟获后,你写下《出师表》以明心志。你带着蜀军,也带着你的忠贞和不悔的决心出发了,却左冲右突也未到达洛阳,但《出师表》却铭记了你一生的期待。
你走了,带着未完成的心愿走了,你耗尽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匡扶汉室,去终止征战杀伐的乱世。
但你虽然是失败了,但你也被我们永远记在了心中,记在了滚滚的历史长河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二
历史像是河里的水,涓涓细流,慢慢地涌进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领略了它的魅力。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故事,也有不计其数的人物,诸葛亮就是三国鼎立时期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又称卧龙先生,他可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关于他的故事脍炙人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以前,我们对诸葛亮的认识可不那么高尚,在朋友家我看到过猪哥亮的影片,不过那却是搞笑的影片,人们是以“诸葛”翻译成本地话,就是一个不文雅的词,有些人这样称呼诸葛亮也太小看他了。但我小时侯不太懂事,也是有这样的误区,还利用这个词去骂变态的人,那时我们的确忽略了这个大名人。现在长大了,开始读名著,开始了解真正的历史人物,才发现历史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才发现历史的知识也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自从读了《草船借箭》以后,让我更深刻地了解诸葛亮的才智。就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拿一个借口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来十万多支箭。所以妙,就妙在诸葛亮借箭的经过,这个经过能否成功就要靠自己的机敏,自己的预见性,还要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做出决定。诸葛亮就是具备了这样的“功能”:他知道鲁肃肯帮他保密,他知道四更起大雾,他知道曹操不会冒然出兵,他知道回来时会顺风顺水。有了诸葛亮这样高明的认为,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连周瑜也不得不自叹不如。
现在,诸葛亮在我的眼中他不再是以前的“猪哥亮”,而是有胆有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虽然我不知道诸葛亮是否帅气迷人,但他的超常智慧吸引着我。人要是肯动脑子,肯思考,也会象孔明先生那样才智过人,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遇到难题要仔细分析,认真研究,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700字出师表 篇三
张庭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读完《三国演义》,闭目遐想,脑海中浮现出各种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或闭目养神,或怒目圆睁,或策马扬鞭,或抱刀挺立,各种神态,不尽相同。刹那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常幻想着自己是那时的一员战将,保家卫国。然而这么多人物中,我最佩服他了——诸葛亮。
自古以来,他就是智慧的化身,与他有关的故事都将他的聪明才智展现得淋漓尽致,如“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草船借箭”中,他神机妙算,算尽天时、算尽地利、算尽人心,他智计无双,让曹操损失箭矢十万余;让周瑜算计落空,自叹不如!然而,让人更加称奇的是,他在星陨五丈原后,竟能凭借一尊槐木雕像吓退司马懿几十万大军,保证蜀军安然撤退!
他是一个隐士,本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想法,隐居卧龙岗,勤于农事,却也不忘天下大事,于是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以勉其志。可谁曾想,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他,竟得徐庶的推崇,更甚刘备的敬重,感念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他出山相助。
他是一个军事家,出卧龙岗之前,未带过兵,脑中却拥有成篇成章的军事理论。初出茅庐的他,第一战就打败了曹氏集团第一猛将——夏侯惇,从此一战成名。他火烧新野,烧得曹仁落荒而逃。赤壁一战,他巧借东风,助周郎烧得曹操大军片甲不留。面对此人,刘备爱、周瑜妒、曹操恨,也只能骂骂他是个“诸葛村夫”。
他还是一个发明家,为了使农民更方便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其载重量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他还发明了对外发出求救信号的纸灯笼,后世称此为“孔明灯”,可谓是家喻户晓。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智者,一位隐士,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和发明家。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四
羽扇纶巾谈笑间,千军万马我无懈。这是我想到诸葛亮时的第一感觉。书中将他描写的神乎其神,也有人用一句话便概括诠释了他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寥寥数语,却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个多智近妖的完美形象,忠而无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然而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却在先主刘备逝去后仍旧尽心辅佐刘禅,北伐临行,一篇《出师表》震古烁今,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堪伯仲间。”的万世美名。
不甚了解古代的人大多会觉得诸葛亮智谋无双,未卜先知,身为文臣也不必涉险沙场,只需要安居府中,饮茶下棋,战时随便一个计策便是成败关键,以一己之力逆转战局,摇着鹅毛扇侃侃而谈,“谈笑间樯橹灰飞”不外如是。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诸葛亮无疑是拥有大智慧与战略性长久眼光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民生计,他的智是集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赤壁之战”便可窥探一二。若说“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勾画的未来宏伟蓝图,构造了一统天下,还旧都归正统的大致框架,那么“赤壁之战”便是具体实施了。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狼烟起,金戈铁马,枭雄聚,逐鹿天下。诸葛亮以身犯险,舌战群儒,孙刘联军大破八十万曹军,借天时地利人和,以少胜多,以此经典一役为势单力薄的刘备奠定立足基础,至此终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但计谋不会凭空出现,一个完善的计策需要反复斟酌推理,多方面考虑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气候人心测算无漏,甚至要考虑己方可能发生的种种客观因素。再完美的策略也会存在弱点,诸葛亮劳心布局,也要劳力辅佐。刘禅昏庸无能,以致诸葛亮凡事亲自操持,蜀魏交战,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军营中,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饮食起居。当他听说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时,便断定说:“亮将死矣。”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可怜白发生。”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然魂化清风明月,也如隽永恒星,永曜九重天阙。
我眼中的诸葛亮 篇五
说到《三国演义》,就不得不提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蜀汉丞相,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其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诸葛亮是作者罗贯中进行了很大的加工,并不完全是真实的诸葛亮。例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周瑜比诸葛亮小,而在历史上,周瑜是比诸葛亮大的。还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原来的主人公为孙权。故事发生在孙权一天去刺探曹军的军事情报,船被发现了,曹军放箭射之,孙权的船的一边插满了曹军射来的。箭,船眼看就要翻了,孙权便下令让船转向受箭,使船俩边平衡后才离开。
虽说《三国演义》中不少关于诸葛亮的情节是虚构的,但他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的忠诚品质。当年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对刘备的雄心壮志和猥自枉屈的行为感动不已。于是跟随刘备四处奔走,一直尽力为刘备效力,刘备也记住了这一切,至他驾崩前,刘备将诸葛亮叫到身边,把自己不争气的儿子阿斗托付给了他。而且刘备对诸葛亮还说了一句话他绝对信任诸葛亮的话—“吾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虽说后人对这句话说法不一,有的说此言真是这样。有的说是刘备怕诸葛亮夺权而故意演的一出政治戏。可我并不赞同第二种看法,因为刘备死后,蜀国位高权重又备受尊敬的就只有诸葛亮了。刘备死后,诸葛亮要称王还不易如反掌,可他为何没有做,就是因为他的一份忠心。有人说后来蜀国政事都是由他处理,是他架空了后主刘禅。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当时刘禅十分依赖诸葛亮,这是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的,那么诸葛亮不理政又由谁来理政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位忠臣,不然他为何会在出师北上时进尽真言为后主写下《出师表》呢?他知道此次出师北伐的危险性,他又何必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冒险呢?
我眼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的人物,他在我心中始终如一。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六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张角、张梁、张宝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和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耿直豪爽的张飞,仁义爱国的刘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其中,诸葛亮最受人们的尊敬,在许多读者心目中,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他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用适当的计谋对付敌人,比如激将法、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调虎离山计等。“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是史书对他的最高评价。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众所周知,关羽、张飞、赵云等都是刘备勇猛善战的名将。可是,在这些勇将之后,蜀国几乎再未出现过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有几句话最能说明这一点:“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致使后来再一次战斗中,只有已经是一把白胡子的赵云披甲上阵。可惜,骑马打仗,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力气,人老气衰,怎是敌人的对手?这说明,诸葛亮在人才的培育上疏忽了。
另外,我还觉得诸葛亮不放心他人做事,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过问。一天到晚为事务所累,结果“亲历细事,终日流汗”。记得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司马懿曾委派奸细打听孔明的日常生活起居,听说孔明事必躬亲,伤心、伤神,饭量一天天减少,便拊掌大笑。诸葛亮整天为国事所虑,又气又累,他自认为他的心思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他的忧愁不是别人所能分担的,因而积劳成疾。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他的死,是多么令人遗憾呀!
读史使人明智,评人可以自省,读《三国演义》更使人受益多多。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七
诸葛亮可谓是神机妙算,智谋通天。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人,但大家似乎将他神化到了一个不可到达的高度。我们真的应该真真切切的认识他。
诸葛亮凭借他的智谋和胆识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国鼎立,功不可没,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创造了无尽的传奇,充分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还发明了许多机械,可谓是鬼斧神工。如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等充分体现了他的才智是极高的。他七擒孟获又充分体现了他的仁爱。他善于用兵,任用贤能,重视人才又体现了他的心虑深远,不得不说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他被神化了,但却始终实实在在是一个人,我第一次对他产生质疑是在他挥泪斩马谡时,既然他已经知道街亭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地方而且马谡又不能守,为什么又同意让马谡去呢?最后竟还流着泪杀了他。既然诸葛亮真的如此爱惜这个人才,他就应该坚持不让马谡去。对于街亭失守后亡羊补牢地杀死了马谡我也是不看好的,虽然不知他到底是什么动机,但这个事却动摇了我心中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
其次就是对蜀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火烧连营。一把大火烧尽了一切也烧去了一条仁君的生命。既然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也必定应该与刘备同行,这样也许历史将会被改写,而他只是留守了国内。而他布下的八阵图则是这次失败的最让我疑惑的地方,据说诸葛亮做了最坏的打算,我却认为比起亡羊补牢,让失败不发生才是最重要的。所
最后,先帝去世后诸葛亮打着讨贼的旗号六出岐山,劳民伤财又无结果,最终命丧五丈原,为他闪着金光透着灰芒的一生划上了句号。以他的才智和自己国家的优势完全可以采用劳兵之计拖垮魏国,自己养精蓄锐最后一举出击。但他没有,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失败!
我想世上没有所谓的神人,人就是人,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去审度人生,在不同角度对不同人物进行不同模式的分析,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立场!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800字 篇八
最近,因为实在闲得无聊又重新看了会《三国演义》。看到罗贯中将一个个三国人物写得跟鬼神似的还真的生出了“观关羽之忠而似伪,看诸葛之智而近妖”的感慨。虽然我也一直挺欣赏这个东汉“智绝”的,但是客观的评价诸葛亮还真的很难。都是那些个中国古代失意文人惹的祸,为了塑造几个精神偶像有谁能不把这个“鞠躬尽瘁”的楷模给大书特书呢?不过,在某些程度上还真是教坏了小孩子。所以演义演义,只能当个演义读。有能力又有空闲的话不妨读下《三国志》。下面我想发表下个人对诸葛亮的看法。
有才。无庸置疑,诸葛亮确实有才。刘备有了他,定荆州,收两川,平南蛮开三国之功业。但是有才的只是他的政治方面。定荆州的是关张,收两川的是魏严之到白帝托孤诸葛亮也只是个幕后的策划者。不过,单是这样也足以让诸葛武侯的名声流传千古。可惜啊,可惜。陆逊的一场连营大火不单烧得刘玄德命丧白帝也似乎烧糊涂了诸葛亮;又或许是先主的遗命让他心浮气燥,使他丧失了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应该有的冷静与审时度势。六出祁山,穷兵黩武,内无安邦定国治理朝政之良谋,外鲜克敌制胜攻城拔寨的方法。他在进退中矛盾,在得失中迷茫,一点一点地蚕食了自己的生命后不单给蜀国留下了个烂摊子,还隐约的制造了文武之间的矛盾。真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无德。说孔明无德是因为他不会做人。一个丞相的职责是什么?“调和阴阳”。孔明在一手遮天的几十年里一直做的就是个“太上皇”的位置。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下“出师表”,当把他翻译成通俗点的白话文其中大意是向刘禅推举贤能顺带地褒奖了下自己在教育了下小刘。“我很强,你老子都三顾茅庐来请老子。我非常强,你个小屁孩只管乖乖的听我的话就可以了,叫你用谁就用谁,叫你打谁就打谁。所有的责任我抗着!”貌似这就是诸葛亮的潜台词。我当时一直很不解,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夺位或者不刘禅做掉。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刘禅太白痴了,跟本不用夺位,孔明依然是老子。孔明还确实聪明,用人家的钱给自己投资买股票想搞个名利双收,刘禅想撤资返被又骂一顿——后出师表——真是可怜这个没爸的孩子。
哎,说了一大堆闲话不知道符不符和闲人的心态。对于孔明的看法还有很多,现在写了挺多了,以后有时间在写吧。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 篇九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蜀国军师。从小就有一颗辅国的心,但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在吹牛,只有徐庶、庞? 后来诸葛亮归隐山中,最有名的故事“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八门金锁”“七擒孟获”等。
火烧新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夏侯淳新率十万大军来进攻,当时关羽、张飞都不服气诸葛亮,刘备让诸葛亮分配兵力,诸葛亮摇了摇羽毛扇说:“子龙引三百精兵前去迎敌,只许败,不许胜。刘封、关平引三百精兵埋伏在山后,看见火光后,四路兵马一起杀出!”众将许久之后,都按诸葛亮说的去做,果然取得大胜。
草船借箭:在赤壁大战前夕,周瑜急需用箭,所以想让诸葛亮去做,其实是更想刁难诸葛亮,就让诸葛亮在十日内得箭,没想到诸葛亮说三日即可。果然诸葛亮在第三日,用十艘草船去曹操领地,曹操知道后曰:“定是周瑜小儿的诡计,调集一个营的弓箭手,只在岸上放箭即可。”不一会儿,草船射满了乱箭,过去清点,超过了十万支箭。
八门金锁:在陆逊火烧连营后,刘备兵力不到一半,正以为要丧命于此,诸葛亮和赵云赶到,诸葛亮知道后,就算出赵云在此,也不一定能救出刘备,摆下了八门金锁阵,吴兵十万大军在里面,死的死,伤的伤,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七擒孟获:在诸葛亮与司马大军交战时,蛮王孟获赶来支援司马,可是后来孟获被生擒。孟获想用南山花宾打倒诸葛亮,之后亲自去请。可是他们早已和诸葛亮联系好了,捉了孟获,并送到诸葛亮面前。但孟获并不服气,又被诸葛亮给放了。孟获去找木鹿大王,据说木鹿会和万兽做朋友,孟获和木鹿联系好后,就将当地猛兽召集,进攻诸葛亮。赵云前去迎敌,可赵云再勇猛,也抵不过百万猛兽,只能撤退。诸葛亮造了移动火桩,打倒了万兽。当然木鹿大王也被大象踩死。孟获又被捉放,又去找南华,据说他的铠甲用酒长年泡着,刀枪不入,诸葛亮用火箭射之,全部射死烧死,孟获又被捉住,之后孟获心服口服。
归天:在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数年后,诸葛亮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诸葛亮观天象发现一颗大如斗的星星落了下来,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第二天,诸葛亮在五丈原上坐着车,死了。
这就是我喜欢的忠心聪明的诸葛亮。
我眼中的诸葛亮 篇十
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白羽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生忠肝义胆、淡泊名利。听到这儿,你肯定已经猜到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可以说是那一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了。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临危不惧的。魏国派司马懿挂帅去对蜀国街亭进行“大扫荡”,诸葛亮先派马谡驻守却惨败;司马懿率兵趁胜追击直逼西城。得知大事不好的诸葛亮已无兵迎敌,在城中只留有少数老弱残兵。诸葛亮却灵机一动,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诸葛亮空城计将司马懿吓退兵了。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他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掐指满分作文网一算,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并请(牛牛范文☆www.huabuqi.com)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一天,他没动静;第二天,他还是无动于衷;直到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就请鲁肃一起去取箭。他下令开船靠近曹营,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10万支箭到手了。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忠肝赤胆的。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亲请出山后,一心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鞠躬尽瘁地侍奉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心底无私。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抱憾而死的。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时,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他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鞠躬尽瘁”,病死军中,临终前泪雨俱下,他是有遗憾的:天下还没统一、有负刘备之托、留下刘禅一人面对强敌。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永远让人衷心敬佩的英雄。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