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合同范本
牛郎织女教案:故事背后的深情与爱情传说_
《牛郎织女》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体说一说。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
(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
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
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
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这位新同学是谁呀?......
(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今天怎么迟到啦?
(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种意思。(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
(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
(2)联系“新学期”。原来是*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
1、预习《牛郎织女(二)》
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20牛郎织女(一)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
老牛(眉开眼笑)
《牛郎织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一、激趣导入。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
1、解决本课生字词。
2、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读完文章后的疑问。
三、初读课文。
小组活动出示:
1、这篇课文讲了和故事?他们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读课文。
1、理清人物关系: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牛郎织女)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哥嫂:铁石心肠
老牛:知恩图报
织女:美丽善良
2、体会织女之“决”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决心”变红)
一个高贵的仙女要嫁给一个贫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呀。
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五、关于民间故事。
1、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可以做一些课外延伸。
选择一:课后可以看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择二:试着去创编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牛郎织女》,导入新课:
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
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
生:织女。
(板书:织女)
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 挺美满)
师:“挺”是什么意思?
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
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
生讨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
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
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
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发什么愁?
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4、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他们被无情地分开。
(板书:被王母娘娘抓走 无情分开)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3——6自然段。
③师: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与同桌一起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王母娘娘的这种无情。
④师:绝大多数同学真的读出了这种无情,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
⑤生:织女为什么被抓走?
生计论:
生归纳:织女被抓走的原因有:a、王母娘娘为门风。b、为她的尊严。c、为发誓把织女捉回来。d、给织女顶厉害的惩罚。
⑥师:怎么理解“王母娘娘”、“门风”和“顶厉害”的“顶”的意思?
生1:王母娘娘: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生2:门风:家规。
生3:顶:最。
⑦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怎样抓走?
生计论:
生归纳:a、(王母娘娘)她亲自到牛郎家里。b、她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c、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跌倒了。d、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到了天上)。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学生提不出,老师可以提示:面对这种情况,牛郎会干些什么或怎么做?)
生讨论:
生1:归纳:他赶紧披上牛皮……飞起来了,到了天上。
生2:这是第5、6自然段的内容。
师:默读第5、6自然段。
⑨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牛郎怎么可能会“飞”?
生2:因为牛说:“我死了以后,你可以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见特别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这对你会有帮助。”
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是神话故事。
生3:牛郎、织女虽然都到了天上,但却被天河分开了。
5、师:最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抗争,喜鹊搭桥让他们七月七日会面。
(板书:抗争 鹊桥会面)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7——8自然段。
③师:自由读这一部分。
④师:结合课文,观看插图,展开想象。
三、归纳思路,复述课文:
1、归纳思路。
①生1:课文的思路是:织女的婚后生活——被王母娘娘抓走——抗争。
②生2:按照老师的板书思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课文复述,字数不超过100字。
③人人自由复述课文。
④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课文。
2、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①生1: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②生2:人人自由复述第26、27课。
③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这个完整的故事。
四、谈体会:(以阅读提示中问题谈)
师:谈体会,可以谈寄托了人民群众怎样的理想?也可以谈赞颂了什么?鞭挞了什么?
①分小组讨论。
②推荐几个代表发言。
③选一两名学生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些民间故事读一读。
附板书:
婚后生活 挺美满
织女 被王母娘娘抓走 无情分开
抗争 鹊桥会面
《牛郎织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以小组为单位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27*牛郎之女(二)
牛郎
勇敢坚强
勤劳诚实
织女
《牛郎织女》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原来造句。
3.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七、作业:用原来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2)学生汇报。
2、王母娘娘知道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八节至第十节。
(2)学生汇报:
(3)探讨一下王母娘娘的形象。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一)造句。
1.心急如焚
2.霎时间
(二)、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美满生活
老牛诀别
21、牛郎织女
织女被抓
携子追赶
鹊桥相见
《牛郎织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篇。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走呼牛郎相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横,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的人间幸福、所追求的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是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织女到底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①小组练习。
②全班汇报。
③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搜集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巧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板书:
牛郎 织女
勤劳 追求爱情
关心他人 追求自由
勇于抗争
《牛郎织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星织女星相关的的天文知识;
2.了解相关的美好传说;
3.掌握说明文的写法;
4.感受科学的现实与浪漫的传说并不相悖
一、导入:(2分钟)
(幻灯片映杜牧的《七夕》)七夕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节日,给了我们多少美的遐想和浪漫的情思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究一下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两位男女主角的奥秘。看看这两位主角如何生活在我们的神话和现实中。出示课题《牛郎织女》。
二、预习检查:(1分钟)
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板书神话和科学)
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12分钟)
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
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
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
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
问:诗人在词中表达了何种情思?哪些诗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逢?
提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读本词)
4.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的版本很多,这里的戏剧部分就引用了一种版本。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一种版本。
师述:一对有情人被一条无情的银河相隔,而善良的喜鹊们却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搭起了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多么美好的传说!多么浪漫的神话!(板书浪漫)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的神话如此地令人向往,难道这就是这两颗星的真实面目吗?
四、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写一写(25分钟)
1.叫三生读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知识。
问:牛郎织女真的能一年相会一次吗?请用书中的句子说明。
提示: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样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个电报给织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问:这几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提示:列数字,作比较。因为这两颗星距离我们很遥远,用数字能确切地说明事物。
作比较。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与太阳进行比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想象他们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兴趣小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天文学知识,筛选主要信息,写成一段单纯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台对照夏夜星空图介绍天文知识。
3.对照夏夜星空图,学习有关天文知识。(结合相关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部分和说明性的文字部分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试着找出课文中的某些方面做个比较。
提示:可就距离、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话的浪漫和科学的严谨。(板书严谨)
五、总结全文(5分钟)
现实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差距如此之大,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大量与之有关的美妙传说?
1.那么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阅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话和神仙……最后”重点指出,一方面要欣赏童话,一方面要提倡科学,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谐一致的。(板书欣赏神话、提倡科学)
讨论,明确: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六、拓展练习: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图片,谈谈神话和科学的统一和谐。布置一研究性学习题目。全班自由分为4组:每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话传说、月球的天文知识,并将之写成一篇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天文知识介绍的说明文。
《牛郎织女》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个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本文是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并穿插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没有欢乐的生活情景及下凡的经过。本文是阅读课文,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针对学生的疑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体会出牛郎的诚实、勤劳、善良的品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体现在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不仅组织学生选读内容,还请学生谈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理由。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探究活动
——怎样回信
一天,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收到一封询问有关语法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吕先生很快地把回信写好,待要寄信时,却把他难住了。
原来,那位写信人在信后面留下的签名写得龙飞凤舞,潦草得无法辩认,吕先生费尽心思,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又拿起信端详一番,突然心里一亮,高兴地喊道:“有办法啦!”
试问,这是个什么办法?
答案:
吕先生把信上的签名剪下,贴在信封上,然后根据来信人的地址把信寄出去。
《牛郎织女》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讨论交流时体现)
2、领悟课文的语言特点。(在学生写讨论交流时体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
1、把课文及各个段都发送到网页上。(到时学生交流体会时可以叫同学点击段落进行浏览了)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梳理了一遍,也要求你们课后去练习合作讲故事,下面我们听听同学们讲得怎样,好吗?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5分钟)(板书)
二、网上学习。
1、自主探索,谈感受。
(1)接下来请同学们进入我们的崇德小学网点击“我的课件”进入我们的课题《牛郎织女》(二),先点击“讨论交流”,轻声地读一读。
“学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何体会大家可以从内容情节、思想感情、写法上受到的启发、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论故事中的人物、文章中的情节或者对故事你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创造等。”(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把你最想说的话用最简练的语言把它写在word里。完成后请以自己的名字为文件名保存在c盘,然后“提交作业”,再到“网上邻居”去看看其他同学说什么。好,小组学习现在开始。
谁来说说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很好。希望你们课后再去把内容充实好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点击“阅读提示”全班读一读要求,再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的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反映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把劳动人民当时不能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故事里。这也是我们民间故事吸引人的地方。
五、扩展活动。
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民间故事吗?
下面我们就上网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找到后请把你喜欢的文章拷贝下来,以故事的名称保存在c盘一个以“民间故事”为名的文件夹内。当然如果你的搜索有困难,你也可以通过网上邻居了解一下同学搜集情况。如果他搜集到的故事你喜欢的。你也可以拷贝下来。
六、布置作业。
1、课外到图书室或是自己的小书橱里搜集几篇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我们将在班队课上进行交流。
2、把你们的感受写成文章。
参考资料 叶圣陶(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江苏苏州人。又名叶绍钧。“五四”运动时期开始白话小说创作。主张“为人生”的艺术。1911年起历任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员,当过编辑。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进商务印书馆从事小学国语课本编写工作,1931年进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抗战时期到四川,一边从事教育工作,一边写作并从事编辑工作。解放后,历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未厌集》《城中》和《抗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以及散文集《西川集》等。 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时代背景牛郎织女的故事大约在东汉末年初步定型。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完成中央集权时期,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婚后过着自由美满生活的描述;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理想很难实现,而王母的思想行为正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冷酷无情,对人民的压迫,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只能一年相会一次的情节。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牵牛星、织女星秋天晚上,我们仰望星空,在银河系的东西两侧可以看到两颗最亮的星星,就是牵牛星、织女星。牵牛星、织女星看来只有“一水之隔”,其实距离甚远。两星相隔约16光年。它们跟太阳一样,都是恒星。两星的位置是不变的,永远没有相会的机会。
教学建议 1.本课可从民间传说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空中有“牛郎星织女星”,这些在我国都广为流传,但小学生很少知道这些传说的来历,所以,由这些传说导入新课,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课文的兴趣。 2.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阅读一遍一般得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阅读任务,必须每读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提高阅读效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已经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和目标作了提示。导入新课后,可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进行阅读。 (1)“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看看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这项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通读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读课文后,在小组或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牛郎从童年到长大所遭受的生活不幸,了解牛郎如何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又如何在老牛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相知、相爱的。如果通读一遍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再快速阅读一遍。 (2)“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这项要求,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有选择地抓住重点读。要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内容,读完以后,组织学生汇报:你选读了哪一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内容。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中重点部分的感悟。这一环节要搞得灵活、扎实、充分。 (3)“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跟大家讨论讨论。”这项阅读要求是就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讲的,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同学间互相解答;综合性较强、涉及课文基本内容的问题,可酌情组织讨论;由课文内容情节引起的延伸、想象、探讨性的问题,可激发兴趣留在课后解决。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后,应让学生谈一谈对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领悟。可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自己品读,再全班交流。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语言十分准确、通俗。讨论交流时,应让学生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段落读一读,说说体会。 4.本文和下一课连在一起,是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学完本文,学生肯定很想知道牛郎和织女以后的生活怎样。可以利用学生这种急于求知的心理,自然过渡到学习下一课。
《牛郎织女》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3、理清课文思路。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理清结构。
2、难点:对民间故事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词语的幻灯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 ) 咧( ) 梭( ) 酿( )
腮( ) 偎( ) 眶( ) 礁( ) 拗( )
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
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
(八)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语段阅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专制、凶狠、残暴。
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四)课文内容小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牛 郎 织 女
勤劳善良的牛郎 牛郎星
哥嫂虐待 建立家庭 天河阻隔
老牛作伴 生活美满 鹊桥相会
追求自由的织女 织女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主题思想。
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难点:艺术特色、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教学用书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天 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
(2)人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
2、鲜明的对比手法。
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
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
老牛对牛郎的关切、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
3、语言通俗流 ,描写细致,充满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
(五)课后练习辅导。
练习二:1、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
2、象征意义见教案。
(六)课堂练习:
写出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预习《渔夫的故事》。
教学后记:
1、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2、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3、独立思考能力差,不善于思考。
《牛郎织女》教案 篇11
解读文中的爱情观:《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反映了劳动人民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它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爱情应该是高尚的、忠诚的,是能够跨越时空的一种美好情感,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教育。事实证明这种教育并没有把学生引入歧途。据2004年9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市初三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将主题定为“爱情如歌”,其中收录的全都是爱情名篇,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等,这些作品,让孩子领会到了“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的内涵。
这充分说明,歌颂美好爱情的作品不但不会把学生引向歧途,反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和人格。如果我们的中小学教材都能体现出这种与时俱进的新观念,我们的学校教育便一定能给学生更多的营养。
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在封建社会孤儿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人做妻子吗?启发思考后孩子们的答案当然会是否定的.怎么办?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实现不了的理想只有*想像来完成.因为封建统治者禁锢不了人们的思想,阻止不了人们的想像。所以文中虚拟了一个通人性对人友善,宁可为朋友牺牲自己生命的老牛形象。老牛是牛郎的唯一亲人。老牛的这一举动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也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对命运的极力反抗。即便是牛郎也有追求美的权利——社会本来就应是人人平等的。牛郎的妻子同样可以是美若天仙的。同时也表明人间的亲情是非常宝贵的。(这一点可以结合感恩亲情教育拓展助读)。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在封建社会,社会底层人们眼中的幸福生活便是如此。这就是他们朴素的理想。粗茶淡饭,夫妻恩爱,是最起码的要求。可就是这,在当时也达不到。因为有王母娘娘这类的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他们讲究门当户对,完全剥夺了牛郎这类人的幸福和他们追求幸福的权利。让他们的温饱也成问题。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可激起同学们对牛郎织女的深深的同情和对王母娘娘的怨恨。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想将它永远地留住,何况是孩子呢!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牛郎织女不能相聚是因为王母娘娘的霸道,激发人们对专制者的憎恨和对善良的人们的同情。这也是神话与科学沟通的一个契点。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揣摩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正义感的;还要帮助学生从神话到科学的理解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
《牛郎织女》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下一篇:初中英语高效教学教案设计模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