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榜样三观后感【5篇】
第1篇: 榜样三观后感
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想到了战争时期牺牲了的英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面神圣的五星红旗。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面神圣的五星红旗。
每一次唱起这庄严的国歌,在那激荡人心的乐曲声响起时,哪一个中国人,哪一个炎黄子孙,不是肃然起敬、激动万分呢?因为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那烽火不断的乱世中,伟大的作曲家—聂耳用慷慨的歌词和雄浑的乐曲,用为国献身的勇气谱写了它,从此,战斗之歌时刻回荡在神州大地。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每次都发自内心去唱这国歌,心中的自豪感伴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为我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我国南极考察人员凭着自己的科技力量,乘着自己的万吨巨轮登上南极大陆,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长城站、中山站的时候;当我国运动员登上了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谁不为这高兴,谁不为这自豪。如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颁奖台上,以前被称为“东亞病夫”的中国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有多少人为这惊讶,有多少人为这赞叹……
我为祖国的日溢强盛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发区星罗棋布,高楼大厦到处都有;高科技捷报频传,卫星、火箭连连发射;重点工程节节胜利;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使“东方明珠”—香港重返祖国。人们安居乐业,我们的祖国正向前飞奔!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的祖国必将在这国歌的旋律当中勇敢站起来!飞越腾空……
第2篇: 榜样三观后感
铭记历史,就是对历史的尊重;以史为鉴,就是对未来的承诺。
悠悠的岁月不能将它尘封,虚伪的谎言不能将它掩饰,它见证了中国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的蜕变,它亲睹过侵略者狰狞可憎的面孔,它也震惊于中国战士誓死卫国的决心,它将一切的罪恶与正义,悲恸与欢乐,怯懦与不屈尽数收集,让时光为它们串成一条线,当人们回首往事时,一切清晰明了。它便是历史。
历史的长卷缓缓铺开,讲述着一段血色的岁月......
枪炮狂吼,血染大地,呼号声于天地间久久回荡。战士们同仇敌忾,举枪怒号,那细小的枪口怎能泄尽他们心中的愤恨!看着昔日默契的战友死在自己身旁,听着敌军轰炸机投落炸弹后震耳的爆炸声中夹杂着的乡亲们凄厉而绝望的哀嚎,他们无能为力。武器落后,敌众我寡,但每个人都深知,只要自己退后一步,原本可怜的胜算便又少了一分;只要自己畏缩一分,便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辜负了全国人民的期望!要么守住阵地,要么全军覆没。要么赢,要么死!他们不惧一切,在枪林弹雨中奋勇还击,杀身成仁,死得其所,以鲜血铺就中华崛起之路......
中华人民在数不尽的反击与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正气,终于击溃日寇,守住国土,守得正气天地存!
而今天,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天安门前军人整齐的方队,傲然的身姿,先进的武装充分地展示了战士意志之坚和中国国防力量之强。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让人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平是一艘航轮,能载着人们驶向美好的未来!
铭史承志,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第3篇: 榜样三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对在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的张富清同志的关怀与肯定,在广大基层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一点一滴地做好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张富清同志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一要牢记使命,忘记成绩,轻装上阵,时刻做好人生再出发的准备;二要不惧平凡,但拒平庸,在基层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必须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做好;三要从容舍得,才能自得,老先生扎根基层的一生是幸福的,战场上、工作里都能不懈奋斗,守住了初心。
基层党员干部表示,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让人景仰,基层工作人员要传承和弘扬张富清老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火热实践,投身乡村振兴,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甩开膀子干、撸起袖子干。
党员干部认为,老战士张富清的英雄战功让我们钦佩,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老党员张富清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提醒着我们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建功新时代。
基层老党员说,我们要学习战斗英雄,就要匡正人生价值坐标,始终以英雄为榜样,强化担当奉献意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坚决完成党交给的每项任务。
张富清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多次战斗中都是担任突击队员,这种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军人去学习。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狠劲,不讲条件、不提要求,真正将各项工作具体扎实落到实处。
第4篇: 榜样三观后感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需要我们铭记那一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与民族作出奉献牺牲的人们,铭记伟大的抗战精神。
铭记历史。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历时十四年,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一个令中华民族始终铭记的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的前行,铭记是为了时刻保持冷静与清醒。这一段历史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都要始终保持一种强大,保持一种创新发展。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欺。这一段历史也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无论是国家与民族,都要始终保持一种团结奋斗,要做到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无论历史如何演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要始终铭记历史,铭记国家和民族的那一段至暗时刻。以此为鉴,时刻告诫自己,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
铭记老兵。中国人民历时14年抗战,3500万同胞伤亡,才换来这场沉重的胜利。75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岁月,理该铭记那些为国家与民族作出牺牲奉献的人们。对于那些抗战老兵,我们要心存感恩。对于健在的,要给予最隆重的礼节与尊敬,既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支持,也要在精神上给予关怀,要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幸福安康,要让他们感受到国家与人民的尊敬、爱戴。对于已经“归队”的老兵,要整理好他们的抗战事迹,要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知晓他们光荣的过去,知晓那一段艰难岁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主流媒体推出了《致敬老兵》采访片段,通过老兵及老兵家属对那一段历史的描述,再现了当年那一段惨烈历史,再次激荡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面对山河破碎、家园沦丧,他们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心怀必胜信念,始终坚守信仰与希望,如今,山河壮美如画,而当年浴血奋战的将士早已是耄耋老人。铭记他们,敬重他们,既是在铭记那一段历史,也是在铭记初心使命。
铭记精神。时光流转,光阴荏苒,当年那一段气壮山河的硝烟早已散去,早已成为了历史教科书中的铅印文字,当年的抗战老兵也两鬓斑白,但抗战精神却历久弥坚,成为了支撑和引领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的源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抗战精神虽然诞生于血与火,但却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从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到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了一个精神航标。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或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抗战精神始终激励我们奋斗前行。“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新形势,我们更要铭记抗战精神,赓续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
第5篇: 榜样三观后感
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走去。这一路上,同学们不像以往郊游那样兴高采烈,而是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来到了烈士陵园。
刚到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石碑上刻着几个镏金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的四周是一大片松树林,绿油油的松树象征着先烈的坚贞、刚强。
我们站好排后,祭扫烈士墓的仪式就开始了。第一项是少先队员献艺篮,庄严肃穆的场面让我心激动不已。第二项向先烈士们默哀,在默哀的时候,我想起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跳崖,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先烈的英雄事迹,仿佛让我也置身于硝烟的战火之中。第三项是朱校长读祭文,整个陵园飘荡的是校长是激荡人心的文字。第四项是少先队员们齐唱扫墓歌。第五项是校外辅导员给我们讲烈士邓铁梅的事迹。第六项是词朗诵。第七项是宣誓。最后一项是自由祭扫,我小心翼翼的把佩带在胸前的白花放在烈士的碑前,默念:先烈呀!你们安息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你们的精神永存心间。
通过这次祭扫烈士墓的活动,我了解很多抗美援朝的英雄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的名字与英雄事迹。我一定会记住这些英雄的丰功伟绩,以后的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来祭拜你们的。
下一篇:依依不舍如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