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春分的美好寓意和象征 春分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最新5篇】

2025-02-24人围观
简介春分的寓意及内涵是昼夜几乎相等,春分到象征着天气已经不冷了,万物即将陆续复苏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的美好寓意和象征要怎么写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春分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最新5篇】,

春分的寓意及内涵是昼夜几乎相等,春分到象征着天气已经不冷了,万物即将陆续复苏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的美好寓意和象征要怎么写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春分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最新5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春分节气的习俗 篇一

春分祭日

萧放说,二十四节气中,“四立”“二分”“二至”是相对重要的“大节气”,而春分又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由于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从春分到清明,是一年之中气温攀升速度最快的时期。春分过后,天气转暖,春雨增多,光照时间也越来越长,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俗话说“棒槌落地生根”,形容的就是春分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的状态。农谚中也有“春风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说。

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农耕社会,人们对太阳有着强烈的依赖和崇拜,太阳寓意着能量、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上古社会就有了“朝日夕月”的礼仪制度。萧放解释说,“朝日夕月”的意思是,在春分祭太阳,在秋分祭月亮。古人祭日一般在早上,因此叫做“朝日”;祭月在晚上,称为“夕月”。祭祀时,一般用牲畜等祭品放在柴草上焚烧,让烟升入天空。

从周代起,就有了在春分祭日的仪式。山东荣成的成山头在古时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修日主祠。到了秦朝,秦始皇两次驾临成山头,在这里修建了“始皇庙”,设立了“日主祠”,祭拜日主。后来,历代帝王都在都城设立了祭祀太阳的坛庙,明清两代帝王祭拜太阳的地方是现在位于北京东部的日坛。

萧放介绍,在过去,日神和月神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便祭拜的,祭祀大典只能由朝廷举办。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时期,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份由官员代祭。祭日也是为了祈求一年有个好收成。

春分这天,北方地区有吃太阳糕的习俗。太阳糕在北京地区尤为多见,既是祭日的供品,又是应节食品,有“太阳高”的寓意。太阳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制成,上面印着象征太阳的三足金乌,吃太阳糕是表达对太阳的感恩。

春社

古人农业技术不高,靠天吃饭,因而有了“春祈秋报”的传统,即在春天播种的时候,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天收获的时候再报答神灵的恩赐。因此,在春分和秋分两个时节,古人要做两次大型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这个祭祀活动叫“春社”和“秋社”,春社与秋社合称为“社日”。清末民初著名易学家尚秉和称,社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

萧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中国诸多祭祀类传统节日一样,春社分为官社和民社。官社庄重肃穆,礼仪繁缛,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成为邻里聚会娱乐的日子。民社有各种娱乐活动,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这天,妇女和儿童也都会出门游玩。春社是传统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社会”一词即起源于民社时的聚会活动。

唐诗中有诸多诗篇描述了民间春社时的场景。“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描述的就是江西铅山鹅湖山春社时,家家酣醉的场面。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有《社日》《社饮》《社鼓》《社肉》等诸多与春社有关的诗篇。

酿春酒

古时山西和浙江的人民有在春分酿酒拌醋的习俗。萧放说,古人在春分酿醋和造酒,大概是取春分时“天地均平”的意境,均平意味着均衡,均衡才能调和,才能做出好酒好醋。另外,春分时节,地气贯通,微生物开始活跃,也有利于酒和醋的制造。浙江有县志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民谚也有“好酒知时节,春酿贵如金”的说法。

杭州、绍兴、杭州一带都有古老的造酒传统。明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录了一笔杭州旧俗:在梨花开时采花和米酿作成酒,叫做“梨花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的《杭州春望》一诗中也写道“青旗沽酒趁梨花”,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酿春酒”的文化传统也逐渐消失。目前,我国仅浙江、山西一带还保留着在春分日酿酒的风俗习惯。在山西陵川,春分这一天不仅酿酒,还要以酒祭祀先农,祈求五谷丰登。

花朝节

与其他节气一样,春分也有三个物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时节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下雨时天空开始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也有三番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然而春分时节绽放的花却远不止这三种。

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百花盛开的时节自然也少不了关于花的节日。萧放介绍说,春分前后有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叫做“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各地“花朝节”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在二月初二,有的在二月十二,还有的在二月十五。

在古代,“花朝”与“中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有“花朝月夕”之说。花朝节时有祭花神的仪式,相传花神住在花神庙,因此花朝节的庆祝仪式多在花神庙举行。花神庙遍布全国,江南尤多。

“花朝节”这一天,江南花农们一大早便会赶到庙里去祭拜花神,在神像前供奉糕点供品,祈愿祝福。清人蔡云《咏花朝》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描绘的正是旧时江南人过花神节的盛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也记载了花朝节时市民争相涌出城外玩赏的热闹场景。各地地方官员也要在这一天带着僚属到郊外和乡村抚慰农桑。

杭州的“花朝节”通常在农历二月十五。这一日,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们会拿着红布条穿梭于庭院中,给花木“挂红”。清吴存楷《江乡节物诗》中有一首《挂红》写道:“惜花心事太殷勤,一色赤霞树底分。寄语封姨莫孱愁,春红不是石榴群。”花木挂红,既是祈愿花木繁茂,也是古代挂护花幡传统的遗存。后来,花朝挂红之俗代代相传,越发多了吉祥富贵、喜庆热闹的气氛。

在萧放看来,花朝节不仅是古人与大自然亲近的日子,更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和情趣,是古人日常生活的美学表达。因此,花朝节也是现代人应该传承的节令和习俗。

挖野菜

春分时节,也是野菜生长茂盛的时期。萧放说,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春分去野外挖野菜的习俗。在宋代,挖野菜是全民性的风俗活动,连皇帝和皇后也会参加,因此花朝节也有“挑菜节”的别称。在当时人的观念中,“挑”有“猜”和“挖”的意思。据《武林旧事》记载,每年二月初二,南宋皇宫中都要举办“挑菜宴”,实际就是猜野菜名的游戏。宫女太监备下一批木斛,在里面堆上湿土,将挖来的各种野菜一棵一棵插在其中,每斛插一棵。再找来一批绸布,剪成长条,写上野菜名,卷起来,对应着压在插野菜的斛底。参加挑菜宴的人很多,皇后、皇子、皇女、嫔妃、太监、高等宫女都有资格参加。见着一种野菜,猜它的名字,之后抽出卷起的绸布条,与其上的野菜名比照,猜对了就会有赏赐。

萧放说,将《武林旧事》中关于“挑菜宴”的记载与《宋会要辑稿》上“吴越王进贡”的记载相参看,则更为有趣。《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二月初二,“纳土归宋”的吴越国王钱俶进贡了“黄金挑菜器四,黄金错刀四,银挑菜器二十,银错刀二十”。镶金嵌玉的刀便是用来挖野菜的,而挑菜器就是用来代替木斛的。

春天挖野菜也是现代人一项特别的生活习俗。春分时节,地里马兰头、荠菜、蒿菜、蒲公英、蕨菜等都冒出了芽,准备好了变成餐桌上一道时鲜小菜。野菜的吃法极为简便,应着春日里清爽的口味,只需用精盐、麻油、白糖调制一下。野菜多有清凉、解毒、败火的功效,很是适合阳气上升的春季食用。

春分的美好寓意的含义 篇二

春分的美好寓意是平分春天。春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几乎等长,即春分有代表着昼夜几乎等长的寓意。

春分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相等,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

每年春分,人们会举行祭日仪式,祭拜太阳神,这个太阳神指的是古代的一位炎帝,因为他让人们有了足够的粮食充饥,所以人们会在这天祭拜他,以表感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分的特点 篇三

1、昼夜等长

在春分这天的时候,太阳基本上是直射迟到的,所以这一天全球基本上是昼夜等长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一样长的,白天黑夜都是12个小时。但是,南北半球之间是不一样的,在时间上会有一些差别,所以,需要区别看待。

2、倒春寒

在春分的时候,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倒春寒,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样的自然现象一般都是由于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所导致冷空气南下而产生的,在北方地区,这个时候会出现大风和扬沙的天气,还有很多的地方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和倒春寒。

3、回温

在春分节气的时候,回温也是比较快的,这个时候,除了一些全年皆冬的高寒地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其他一些地区都会出现回温的情况,很多动植物都会在这个时候生长。春分的寓意和象征,春分谚语!

春分的古诗有哪些 篇四

《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春分日》

五代宋初 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五代宋初 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癸丑春分后雪》

宋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踏莎行》

宋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宋 崔融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春分的风俗 篇五

1、立春蛋

在春分的时候会有立蛋的习俗,是属于民间习俗,这样的习俗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当时,为了庆祝春分的到啦,大家会选择刚生下来没多久的鸡蛋,我们可以尝试把蛋放在桌子上立起来,当然,其中失败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成功的人也是有很多的,一般在这个时候还会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谚语!

2、送春牛

在春分的时候,还会有送春牛的民间习俗,一般送图的人都是一些民间善言唱者,会说一些吉祥话,可以说,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家庭说不同的话,一般会说到主人家给钱才会停下来。

3、吃春菜

在春分节气的时候,大多数地方会有吃春菜的习俗,也有人把他叫做春碧篙。一般到了春分这天的时候,全村的人都会去收集春菜,还会有相应的一些美食出现,大家都可以去尝试一番。

4、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得吃汤圆,同时还得将数十个没有包馅、已经煮好的汤圆,用细竹签插着,并将之放置于田边那儿,这就是“粘雀子嘴”。据说此习俗能避免麻雀来破坏庄稼。

5、放风筝

春分这天,大部分人都会到户外放风筝,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风筝发展大致经历了木质、竹子、纸质、塑料等材料,形式也多种多样,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风筝图案通常为吉祥图案,通过放风筝不但可以祈福,还能锻炼身体,又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

5、春分祭扫

我国部分地区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