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_推荐(精选8篇)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_推荐(精选8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一
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用砚、爱砚、藏砚,留下了许多咏砚的佳诗妙句,砚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砚添光彩。
砚有许多别名,屡见于诗人笔端,唐代文蒿在《即墨侯石虚中传》中以砚拟人,说砚姓石,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又称砚为“即墨侯”,宋代王迈在《除夜洗砚》诗中就这样写道:“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唐代薜涛别出心裁,称砚为“润色先生”,陶谷《清异录》中载薜涛《四友赞》曰:“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文人墨客喜欢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视,砚被冠以“石友”之美称,如宋代王炎的咏砚诗:“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砚,有如凹石积水而成的小潭,便得名“石泓”,黄庭坚《次韵王斌老所画横竹》诗就称砚为“石泓”,诗云:“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宋代文人苏易简的《文房四宝》一文中载:传说古时黄帝在东征时,偶而得一玉,琢为墨海,并刻有“帝鸿氏之砚”于其上,砚亦因此又多了“墨海”之名,如宋代程俱在《谢人惠砚》诗中所云:“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古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而将砚台比作种田人的田地,为此砚又被冠以“砚田”之名,如宋代戴复古有句诗,说“以文为业砚为田”,坡也吟道“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此外,砚还有“万石君”、“淘泓”、“镇真先生”等之称。
我国有许多名砚,历代文人墨客嗜之如癖,赞不绝口。端砚素有“天下第一砚”的美名,唐代李贺所写:“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宋代张九成所云:“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红霓。”皆道出了端砚的珍贵。洮河砚因石料难得,在古时已相当珍贵,正如金代诗人冯延登在《洮石砚》诗中所云:“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洮河砚以发墨快而不损毫,磨而不光,呵气即湿,佳者贮墨数天不干涸而取胜,坡称之:“缥缈神仙栖到山,幻出一掬生云烟。”北宋张文潜直言洮河砚:“明窗吐墨试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赞洮河砚:“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贺兰砚叩之如磬,呵之出水,有“存墨过三天”之说,被誉为“朔方瑰宝”,董必武曾写诗赞曰:“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歙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冻,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书法家黄庭坚在“砚山行”中对歙砚倍加赞扬:“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宋代书法家蔡君漠认为歙砚:“玉质纯苍致理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足见歙砚身价之高。
有趣的是,不少名人喜欢在砚上题诗作铭,记事述怀。画家虚谷有一“梅雀玉带金星砚”,砚台上镌刻着两句诗:“平生不与群芳斗,冰天雪地独自开。”诗砚相映,更令虚谷爱不释手,赋诗道:“但愿终生伴此石,何愁迟暮老风尘。”宋代坡不只爱吃肉,同时痴迷名砚,还在砚上题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民族英雄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淄。”言简易赅,表达了坚贞的民族气节。老一辈革命家元帅也有一砚铭:“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然不息。”元帅的一生以其高风亮节的品质为其铭文留下了注脚。
“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书写之余,赏名砚,品砚诗,意趣横生,其乐融融。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二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
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
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支粉笔,
画出的是彩虹,
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
赏析
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这首歌就是由宋青松作词、王佑贵作曲,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巧借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具有鲜明特征的意象,深情讴歌了人民教师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首歌也因此成为了一首耳熟能详且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精深、精当、精美和精巧是这首歌歌词的主要特点。
一、精深。歌曲是诉诸听觉的语言艺术,歌词一般既具有直白浅易的特点,又具有诗的意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的歌词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抒发了对人民教师的赞颂之情。“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其中的“神秘”“乐趣”“有力”“举起”等词语,浅易晓畅,形象地表明了“我”对教师的无限崇拜与神往,同时也揭示了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征。这首歌的歌词又具有诗的含蓄、诗的韵味。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这一句形象地告诉人们,老师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我”架起了知识的彩虹,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我”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彩虹”一词,本指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弧线,而这里却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知识和理想”比喻成美丽的“彩虹”,含蓄而形象。
二、精当。“精当”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歌词的语言特征。精当的语言,往往能传神而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这句中的“美丽”一词,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在“我”的心中,教师的外表不仅是美丽的,教师的心灵更是美丽的。一个“美丽”,真诚地表达了“我”对教师由衷的欣赏、喜爱与赞美之情。再如“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两句,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李商隐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举”字,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了人民教师甘为人梯、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崇高品质。
三、精美。这首歌歌词共两段,每段12句,上下对称。每句以六言、十言为主,间以七言和八言。句式上,以整句为主,整散相间。句子大致对称,隔句用韵,富于变化,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如:“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这四句中,一二句对称,三四句对称。“你”“理”“利”押韵,使整首歌富有音乐美。
两段歌词,前半部分写小时候“我”对教师的理解,后半部分写“我成了你”即做了教师之后的感受,认识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四个“我以为”,说明了教师在“我”心目中崇高的形象与地位。四个“才知道”,深刻地揭示了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职业本质。“小时候”“长大后”的反复吟诵,不仅点明了时间的变化,表现了“我”认识上的转变,在语言上也产生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由小时候“我以为你……”的懵懂,到“长大后我成了你”的人生选择,“你”“我”的回环往复,增强了歌词的音乐感,从侧面歌颂了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三
1、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3、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佚名《天净沙六首·王本成》
4、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之后者,成功报师尊。——佚名《冰心》
5、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6、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7、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8、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佚名《一似梦瑶台》
9、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新竹》
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1、三人行,必有我师。
12、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13、男婚女嫁休心日。意灭情忘舍俗时,恭从吾师云水去,将来决定到天。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5、为别人照亮道路,自我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尔任斯基
16、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17、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佚名《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18、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9、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20、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2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2、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23、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并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24、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25、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2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7、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28、客来坐上心慵问,饭到唇边口倦张。不是故将形体纵,养成贫病疗无。
2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0、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31、师友相从气义同,报恩惟有厉清忠。长绳难系青春日,心迹兼忘来源通。
32、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33、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3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雪中书怀》
35、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36、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之后者,成功报师尊。
3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8、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39、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
40、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2、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4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5、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46、闻道谿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送僧往金州》
47、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唯愿诸公皆省悟,同登无漏出红。
48、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4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1、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52、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53、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54、懒看经教懒烧香,兀兀腾腾似醉狂。日月但知生与落,是非宁辨短和长。
55、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5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5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
58、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59、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60、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6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62、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四
“偶于旧书页间得吾师玄童陈先生、孔才贺先生诗笺各二纸。陈先生者,一为北海泛舟诗,写于甲申即1944年,完好:一为赐赠之作,写于壬午即1941年,仅存尾页,贺先生者,一完好,一仅存首页,当写于1946年。忆从两先生学诗多年,先生诗格高古,书法超逸,当时孩稚未尽解,今乃知非时辈所及,忽忽四十余年,两先生早归道山,余亦白发,而览兹笺,两先生慷慨悲歌、舞蹈击节之风概,犹宛然耳目间也。大化迁移,人生能几?惟诗情得震铄千载之下,则数十年一瞬息耳!笺已暗敝,恐日就碎坏,遂装裱什袭藏之。”
文字间涵着我的深沉悲痛。我上中学,是在四十年代沦陷的北平。回想起来,对我帮助最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美术老师。他名陈小溪,字玄,四十多岁年纪,总是穿一件蓝衫,胖乎乎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他是画家,兼工书法、篆刻,古诗文也有很深的造诣,与画家王雪涛、吴镜汀、李苦禅都是好友。他除了教美术课之外,还业余授徒,非但不取分文,还要陪上些纸笔,是真正以教学为乐的一位教育家。我因为酷爱绘画和文学,就课余授业于陈老师。
学校里古槐阴下的两间破旧的西房,是陈老师的宿舍,取《老子》“大音希声”的意思,号曰“希声草堂”。沦陷中的北平风雨如晦,学校也一片死寂,这希声草堂里方丈之地倒是有一点生气,课后或者假日,总是有三三五五同学前来请教,或伏案作画,或持刀治印,或诵习诗文,陈老师这边添改几笔,那边指点几招,时而论画,时而谈诗,自然也时而谈天说地,泡茶烧饭,形成一个自由生动的学习环境。
应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很利于人才的成长的。著名油画家、陶瓷艺术家侯一民,著名板画家宋广训等都是我当时的同窗学友,我先是学绘画,总是长进不大,后来又学诗文,算是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底于。陈老师教授诗文的方法很别致。他先是介绍读物,从总集到别集。我手头还保存着一部吴北江先生选评的《古今诗范》,是陈老师赐赠的,至今我仍认为是学诗的最好读本。他推崇杜诗,也指导我着重习杜诗,一部《杜诗镜铨》读过多遍,其中相当一部分能够背诵。杜诗中,他只给我讲解了《咏怀》《北征》《秋兴》等一些代表作。在简要地讲解词语之后,他开始朗读或朗吟,读或吟到妙处就停下来,说一声“妙啊―嗯!”他并不说出妙在何处,但从他那眉飞色舞的神态,从他那喝采般深情的语气,知道他的心境已经化入诗中,深深地受到感动。此时的我,也无须追问妙在何处,感情同老师一起交融在诗中了。他给我改诗也是如此,很少具体地改动字句,只是从大处指点。教师只加引导,要学生自己去寻求,他的这种教学方法至少非常适合我,我是最不愿意听老师成本大套地讲课的。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获得了较强的自学能力,阅读了大批古籍,习作了几百首旧体诗。其中存下来的几首,编入了我的《流外楼诗词》,现在看看,仍觉尚可,但这适足以证明数十年来我写诗长进甚微,愧负先师多矣。
在希声草堂里,不仅研习书画诗文,还纵情谈论,沦陷期间,骂日本侵略者,光复后,骂“劫收”大员,兼及人生宇宙,无所不谈。只有训育主任或者住在对门的连辛亥革命都不赞成,却认为大日本必胜的一位老先生偶然闯进来才转而谈古典、谈市井。陈老师虽然未曾涉足政治,但他有鲜明的倾向性,他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在斗室中讽嘲还不足,陈老师写了许多首讽刺时政的诗,通俗幽默,大胆辛辣,抄成一本《入木三分集》,当时自然不可能出版,而今怕是早已散佚了,我和其他同学,在熏陶渐染中受到很大影响。推想起来,他要我读杜诗是别有深意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时读来,令人泪下。后来,陈老师终于找到了光明。他的儿子从解放区来看他,把一些解放区的报刊藏在蜜罐子的底层带进城来。在那些纸质粗黄的报刊上,我们第一次见到、朱总司令的木刻像,第一次读到的《沁园春?咏雪》。陈老师盛赞这首词,许为千古绝唱,他眼神放光,透出无限的敬仰和喜悦,他藏在内心深处的想往,毫无遮拦地表露了出来。
就在这一年我上高三,陈老师对我说:“你学诗要多几位老师才好,孔才是大才子,我介绍你拜他为师吧。”贺孔才先生名培新,与陈老师同为吴北江先生的学生,交契甚厚,常到希声草堂来,原是见过的。他是诗文大家,兼工书法篆刻,才高望重。这一天,陈老师带着我到贺宅――宅在积水潭西岸,号“海西草堂”――去拜师。贺先生十分高兴,设便筵聚饮,还把一部他的诗集《天游室集》赐赠给我。从此我有了两位好老师。
孔才先生指导我阅读,同陈老师是一个路子。每次向他请教,他评诗论文,上下古今,淹贯百书,精深博大,时而说一些笑话,横生逸趣。记得有一次他给我讲《离骚》,讲着讲着动了感情,忽然站起身,边走动边大声吟唱起来,高亢激越,声震屋瓦。他没加一句解释,我从吟唱中领会到的比听讲解要多得多。
指导我写作,孔才先生也是很少讲解作法和改动字句。他给我批改过很多诗稿,可惜散失殆尽,仅存经先生圈点的半页而已。他写诗主张高唱入云、气宇轩昂的阳刚风格。我的习作中,有他喜欢的句子,如“剑气欲腾牛斗上,文章小试思神惊”,他画了双圈。但是,,有一次我久病初愈,写了一首诗未免颓唐,其中有“病起梳头觉发长”的句子,他看了很不赞成,说青年人写诗要有蓬勃的朝气,切不可低沉消极。他找出李贺的一首诗给我看,“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他说:“长吉尚且如此,何况今天的青年呢?”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至今犹如昨日,对我此后写诗乃至做人影响很大。善教者不须多言,话要点在节骨眼上。
孔才先生也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解放初,他将世代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物悉数捐赠给国家,投身革命,吟诗一改旧凋。又一次我见到孔才先生,他兴高采烈地吟唱了他的新作,其中有两句道:“工农今作邦家主,马列真为世界师。”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五
1、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8、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9、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1、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曹雪芹《咏菊》
1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14、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对联》
15、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六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跃气氛;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67-02
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第一个就是课堂气氛活跃。而语文教学中,最难活跃课堂气氛的就是诗词教学。课堂气氛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少应包括: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①诗词简短,言简意赅又蕴含深远,故事性不强。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诗词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笔者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归纳了以下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使用现代语言,营造氛围
中职生虽然普遍基础差、不爱学,却也有些聪明、不愿守陈规的学生,他们贪玩、好新奇还屡有创意。他们认为古诗文年代久远,语言艰涩难懂,内容古板无趣,没有学的必要。教师想让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首先是化解学生这种抗拒情绪,可以考虑从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方面入手,可从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体态语言安抚学生,说话时的语调和遣词造句尽量轻松,贴近现实生活,尽量弥补作品语言古朴给学生带来的隔阂感。
例如,教学《诗经·静女》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自由恋爱这种观念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再用玩笑的语气告诉他们,远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已出现,我们现代人自诩聪明,实际上不过是绕了一大圈回到从前。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比照古人和今人的约会和小儿女心态,诠释诗歌内容时也不时加入现代因素。比如说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我挠挠头,故意叹息:“可怜哪,等不到人,音讯全无,她到底在哪?是否改变了主意?出事了吗?千忧万虑,却又无可奈何,同学们把手机借给他,通通话安慰下好吗?”讲到后面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让学生自己讲其中含义,学生七嘴八舌,讲出许多现代故事和心理。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到下课还听到学生用诗中句子相互交流。玩笑中,学生竟将诗歌背了下来,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触类旁通,引发联想
教学中,当教师讲到某个俗语或是某些在中小学背过的诗句时,学生总会兴致勃勃地齐声说出下句,特别自信和兴奋。根据这点,教学古诗词时,不管是这首诗的风格或是主要意象、创作手法、主要句子等,只要能联系起学生已有知识的都尽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以此作为讲授此首诗歌的开始,让学生在浓郁的兴趣中顺理成章接受诗歌传达的内涵。
如李煜的《虞美人》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绪化作绵长幽深的滚滚东流水。抽象变具象,具体可感,比喻贴切有艺术感染力。所以讲授这首词时笔者从艺术特色讲起。让学生联想诗词中讲到“愁”的句子,将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分类,找出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创作手法相类似的句子——即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创作的句子。学生找了好些例句,如:李煜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变得可感可触摸;还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轻悠飘忽的愁竟有了重量,而且重得要令人担心小船是否承受得起这份沉重;还有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诗如画的场景叠加将愁的感觉真实延伸……
师生合作,齐心协力将知识叠加起来,让诗歌阅读变成志同道合者的快乐游戏。
三、你说我写,背诗“很好玩”
目前中职学生最爱看的是漫画书、电视、电影,拿起本白纸黑字的书就想打瞌睡,学生一听说下个单元是古诗文就夸张地打呵欠,建议老师不如还是看电影的好。这种情况下,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名句名章在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应的FLASH,制作精美有趣。还有一些图片,都能很好地图解作品。所以,听录音朗读时,将诗句所代表的各张图片(抹去文字部分)一一有序展示,边听朗读,边观看直观场景,以加深印象。朗读结束,图片也看完之后,教师打乱图片顺序,随机抽取一张,让一组学生用现代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另一组学生则找出相应诗句,直接在PPT上打出来。最后再从头到尾排好,教师解说、听一遍录音、学生朗读。全部做完之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学生基本已烂熟于胸。
赞可夫说:“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本的内容,那么,虽然他没有努力去记住材料,而材料却能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这样的课上得很热闹,有听有看还有写,往往上完课后,删去幻灯片上的文字,只看着图片,学生已经可以自然地把整首诗背下来,不需要另花时间死记硬背,也不需要老师耳提面命,自然就能懂能背了。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把材料印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了。
四、以今鉴古,“理论”联系实际
不以今人非古人,不离开历史背景去理解古诗文,这似乎已成定论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教师若一味沉浸在历史蕴涵之中,学生也许很难跟教师一样深入其中。
也许我们教师很难理解曹操是企业领导人,王维是超级导游,而且可能还会认为这是“荒谬之言”,但学生可以,而且坚信他们是很好的企业领导人和导游,甚至期待自己可以遇见他们。讲《短歌行》时,学生侃侃而谈,谈自己对曹操式未来上司的向往,自己从诗句中找出论据,证明曹操正是自己理想中那个善于发现并善待善用自己这匹千里马的好上司。学《山居秋暝》,学生认为王维是个口才非常好的导游,语言优美,画面描述又好,他们跟着这导游转了好几圈,看到了许多事物,欣赏了这座空山和谐美丽的色彩和幽静恬淡的魅力。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手段外,偶尔笔者也会突发奇想,比如,让学生把《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成散文或议论文,或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进行一番讨论演绎,或找一些诗歌中传达的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辩论等。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目的只是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段,对诗歌意境、内涵、情感、品味、语言等的欣赏评鉴才是诗歌教学的真正目标,寓教于乐,既要乐,也不忘了乐只是教的形式,教才是乐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以乐起兴、以乐带学、寓教于乐是笔者教学古典诗歌的一种常用的、也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01.
[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6.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七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碧玉、裁出、剪刀”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认识美
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吗?你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或一首诗来描绘春天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阳春二月,微风拂面,草长莺飞,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ong)柳(liu)”。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设计说明】回忆对春天的感受,用词语、语句描述春天,并借助动画展示春景图和春柳图,引起了学生的翩翩联想,丰富了学生对春天的表象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诗文,感知美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自己轻声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妆成、裁出、剪刀。
4.重点指导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
5.指导书写:咏、裁、剪(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字形;学生在生字卡片上练写。)
6.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把诗句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7.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8.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说明】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流利,是古诗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强调难读、易错的字音、字形,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为读懂古诗作了较好的铺垫。
三、细读诗文,品味美
(一)学习第一、二句诗
1.课件播放柳树远景图。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读第一、二句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诗句中的字词,说说诗句表达的意思,不懂的和同桌讨论讨论。
3.教学进行适当点拨。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一树:满树。
4.指导朗读。
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1)指名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
(2)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一些。)
(3)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设计说明】引导观察、想象、读文,借助图像及文中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春意。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师:多美的柳树呀,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读句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2.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说说诗句的大意。
4.品读“细叶”,感受春的魅力。
①朗读句子,从句中你感受到早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你从“细”字,又感受到什么?
③那我们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它的细致、精美。(指导学生美读诗句,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句的问话语气。)
5.拓展、想象:难道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只剪裁出了美丽的杨柳吗?想想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还会剪出什么?(裁出娇艳的鲜花,裁出绿绿的小草,裁出烂漫的春光,如花的盛世。)
6.可见这两句诗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7.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古诗。(自由读。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齐读)
【设计说明】紧扣“细”字进行品读求异,不仅拓宽了诗之意蕴,还品出了诗人练字的绝妙功底,使学生无不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为诗人的生花妙笔所折服。再通过拓展思维、放飞想象,由“咏柳”到“咏春”甚至“咏国”,体会大自然之美,盛世如花之美。从而升华了诗文的主题。
四、回旋诵读,表达美
1.(配乐出示画面)在徐徐的春风中放眼望去:那一排排的才展开新叶的柳树婀娜多姿,让诗人感慨万千,不由得吟出――(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漫步于湖畔垂柳间,诗人不禁为这精美的柳叶所赞叹,他情不自禁地颂出――(生齐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此时,诗人更加赞叹这迷人的春天竟如此神奇,不由自主地赞道――(生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3.伫立湖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柔美的柳枝随风舞动,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背一背这首诗。(学生配乐背诵《咏柳》。)
5.多好的春风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把你搜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设计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读为心声”,通过一赞三叹的回旋诵读,拓展阅读,表达出学生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咏、碧、妆、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试着写一写、画一画。
【总设计说明】
1.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教学本诗时,应紧扣“咏”字,引导学生“披文人情”,解诗题。懂诗意,悟诗境,表诗情,通过“赏柳”――“咏柳”――“品柳”――“诵柳”,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诗中文字浅显,语言凝练,教学时应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读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读为主,入境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的语言之中。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教学中,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从导入新课的初读感知,到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的细细品读,再到学完全诗后的反复诵读,循序渐进,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八
1、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佚名《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4、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5、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7、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9、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班婕妤《怨歌行》
10、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2、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绝·师恩难忘》
1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5、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