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中药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优秀16篇】

2024-11-11人围观
简介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生地的功效和作用吧,仅供大家参考。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生地黄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生地,其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食材。作为中药材的其中一员,就免不了要提

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生地的功效和作用吧,仅供大家参考。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

生地黄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生地,其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食材。作为中药材的其中一员,就免不了要提供一定的益处给人们了。那么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7点:

1、 可以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免于病毒的入侵。

生地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能保护由于

曾有报道这样说,地黄和生地为主的增液汤能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甾醇类。由此,更可以证明生地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2、 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阴虚患者。

生地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阴虚患者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的症状,使血浆cAMP含量正常。但对T3、T4无影响。

3、具有降低体温的功效

生地能抑制体温中枢,具有较好的降低体温的功效。若与玄参、麦冬、知母、石斛、竹叶、芦根、龟甲、鳖甲能使处于亢进状态的代谢功能和过高的内分泌功能所引起的阴虚内热的病情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了畏热的感觉和症状。

4、对心脏虚弱患者起到强心的作用

生地有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明显。另外生地有弱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机制与强心和扩张肾血管有关,其有效成分为梓醇苷及其衍生物。

5、具有补血的功效

生地具有刺激骨髓,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作用。 ...

生地的简介 2

生地也叫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40厘米,全植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和腺毛,根壮茎肥厚肉嫩,呈块状,圆柱形或组锤形,直径2.5~5.5厘米,表面橘黄色,有半月形节及芽痕,茎生叶丛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某部渐窄,下成生叶柄,边缘具有不整齐钝齿,叶上面多皱,下面带紫色。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化学成分 3

地黄根茎主要含B-谷甾醇与甘露醇,及少量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还含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葡萄糖与0.0053%的维生素A类物质;根又含水苏糖、4.2%精氨酸与3.O%r-丁氨酸。怀庆地黄的根茎也含甘露醇、水苏糖、0.11%的梓醇、蔗糖、4.2%精氨酸、3.O%r-丁氨酸。干地黄中分得糸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榈酸、丁二酸、胡萝卜甙及S8环状化合物。

功效与作用 4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清热、生津、润燥、调经、凉血、止血。

生地黄的功效和作用 5

1.清热生津:用于热入营血,症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时有谵语,咽干,或热结肠胃,口渴欲饮,大便干结,或消渴,胃热炽盛者,都可选用。

2.凉血止血:用于肺胃炽热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及月经过多者,可与侧柏叶、艾叶、生荷叶同用。

3.养阴生津: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净、胃阴不足而口干舌燥口渴等,可与麦冬、沙参、玉竹等同用。

【鉴别应用】生地黄包括鲜地黄、干地黄两种,其气味同为甘苦而寒,功用同是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故凡温热病邪人于营血,或热伤阴液以及血热妄行、月经因热而不调者,均可应用,但也有区别。干地黄甘重于苦,故偏于滋阴养血,临证多用于阴虚阳亢、血虚化燥、心烦内热以及月经不调等证;鲜地黄苦重于甘,其气大寒,故偏于清热凉血,临床多用于邪热深入营血的舌绛口渴及吐衄发斑等血热炽盛之证。所以热病在大热时期用鲜地黄好,若至后期,阴液已伤,宜用干地黄。

生地黄的功效 6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临床应用 7

3.1、用于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的,可用生地配玄参、麦冬等清热,方如增液汤。所谓增液,并不是真正能够增加体液,只不过是通过清热而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譬如釜底抽薪,去掉了热源,水分蒸发自然减少。

3.2、用于治疗血热而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茅根、芦根;治尿血,则配木通、车前子;治痔疮出血,可配槐角、地榆,方如凉血地黄汤。但如血证因阳虚、气虚引起,或因出血两致阳虚、气虚,则不宜用生地。

3.3、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在养阴清热方剂内,生地常不可少。一般配鳖甲、地骨皮、知母等。治疗阴虚所致喉痛(慢性咽炎),可用生地配甘草、薄荷、山豆根等。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可用生地60g煎水饮,或加瘦猪肉60~120g同煮汤服。

3.4、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皮癣等)。配蒺藜、白鲜皮、防风等,方如生地消风饮;或单用生地,每日90g,煎成300毫升,分1~2次服完。如为“血热”所致的疮疤,则用生地30g,夏枯草15g,水煎服。

生地黄的药用方法 8

1、生地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水煎,分三服。(《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2、生地治时气热毒在脏腑,欲发赤斑:地黄汁五合。上件药于锅中,以炼成了猪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圣惠方》)

3、生地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圣惠方》解毒饮子)

4、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5、治吐血: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蒸之令消。(《医心方》单神方)

6、生地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生地黄、白茅根各半两,葱白二茎。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7、治心热肠风脏毒出血:生地黄半斤,研取汁,连渣,黄连四两,二味拌匀晒干。上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医统》千金地黄丸)

8、生地治妇人伤血不止,兼赤白带下:生地黄汁、益母草汁半碗。上件药,取水半盏,同煎至七分,日三五服。(《普济方》地黄益母草汤)

9、治跌骨碎破: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若血聚,以针决之。(《卫生易简方》)

10、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卫生易简方》)

生地黄的吃法 9

很多人想起中药,就会想起那股刺鼻的苦味,但是绝非任何中药都是难以下咽的。只要利用得好,中药材也能有美味的时刻。像生地黄,若加上苦味的中药材熬药的话,那简直是让人哭不吭言;但若拿来熬粥熬汤那就是人间美味了。下面来看看美味生地的做法:

生地炒肉片

原料:鲜生地五两、瘦肉二两

调料:白糖、黄酒、盐适量

做法:

1、鲜生地切片备用,瘦肉切薄片,加入适量盐、味精、料酒、水淀粉上浆备用;

2、锅中火烧热,倒适量油,油温三成热下肉片滑炒至嫩熟,将生地片放入锅内大火翻炒,加入适量料酒、白糖、盐、水,再略炒盖好锅盖中火烧3分钟即可。

生地百合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100克,百合30克,生地萸20克,大葱、生姜、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

1、将百合、生地萸分别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半小时;

2、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生姜片、葱段一同放入沙锅里;

3、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45分钟,加入食盐、味精调味食用。

美味生活不是靠人给的,重在自己创造。因此想要吃上美美的生地黄美食的话,那就动手diy吧!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10

生地黄鸡

生地黄作为一种中药材,经常被用到了食疗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药膳。今天就来讲一道乌鸡生地汤。特别适合治疗肾精亏虚导致的腰酸背痛,四肢无力,盗汗,不能久站等症。

准备:乌鸡、生地黄、枸杞、葱姜香菜、盐料酒、鸡精、胡椒粉

做法:

(1)乌鸡洗净切块,用水浸泡十分钟,生地黄、枸杞都浸泡十分钟。期间,葱、香菜切段,生姜切片;

(2)将乌鸡大火煮沸,捞出鸡块,漂去浮沫;继续煮,一直将浮沫漂净再倒入鸡块、生地黄、枸杞、葱姜、胡椒粉,然后大火煮一个小时左右即可;

(3) 加盐、鸡精后再炖20分钟,关火撒上香菜即可出锅。

喝生地蜂蜜水有效治便秘

生地蜂蜜水

经常便秘者可喝生地蜂蜜水效果很不错。

方法:取生地黄10克,注入500毫升水后煮半个小时,待药水稍凉后加入20毫升蜂蜜搅拌均匀,平均分成两份分成早晚服用,时间应以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为宜。

生地黄偏寒。凉血、生津。蜂蜜本身就有很好的通便润肠作用,两者搭配在一起。

百合生地黄粥

百合30克,生地15克,枣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生地、枣仁浸泡半小时后煎汤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煎,粥成后加入冰糖适量服用。具有滋补肝肾、凉血安神的功能。适用于肝肾阴虚证,症见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心悸不安、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脾胃虚寒或脾虚湿盛者不宜服用。

地黄粥

干地黄30克,山药60克,鸡内金10克,粳米300克,白糖适量。将干地黄及山药洗净加水煎浓汁,过滤备用,粳米加水煮粥,水沸后加入鸡内金及药汁熬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搅匀食用。功能健脾开胃、助消化。常用于肠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等。

地黄羊肉粥

羊肉50克,粳米50克,生地黄汁30克,肉桂末3克。羊肉及粳米加水炖至快熟时加入地黄汁及肉桂末,再加入五香粉及少许盐进行调味。具有补肝肾、填精髓的功用,虚火妄者不宜食用。

生地黄泡水能天天喝吗 11

生地黄泡水能天天喝吗?这当然不可以哦。

不管是什么食物,天天吃都是不好的。很明显的生地黄是凉性的,天天喝的话会导致体质寒性加重。那么生地黄泡水怎么喝比较好呢?

生地黄泡水喝,一天10-15克就可以了,也可以用点地黄、枸杞泡酒,经常喝对人体有抗衰补益的作用。现在有好多饭店都有地黄水,就是用的生地黄直接泡水,如果有条件的话煮几分钟,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就用热水泡一下就行,特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特别这个季节家里都有暖气,很干燥,经常喝点生地水非常好。

只要适量饮用生地黄泡水,对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好处1、对高血压人群是良好的降压食物

熟地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

好处2、对于肾虚、脸色发黄的男性是不错的补血补精食物

我们都知道气血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一旦气血不足就会让其他疾病乘虚而入。女性朋友气血不足不仅仅脸色枯黄,而且还会影响月经不调。所以调理气血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熟地不但可以大大改善气血问题,同时能有效改善男性朋友遗精等补精问题。

好处3、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经过中医论证,常使用熟地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不错的强身健体之效。为了不被寒风吹走,可以适当食用熟地黄哦。 ...

生地的`作用 12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

1、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3、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性状鉴别 13

呈不规则的块状或长条形,纹锤形,全体扭曲皱缩,大小不一,直径1~5厘米,长5~15厘米。每支重量10~125克。表面灰棕色,多皱褶及沟纹,粗糙。质地致密,断面紫黑色或乌黑色,油润有光亮。气微香,味微苦甜。以肥大,质致密沉重,断面油润,紫黑色者为佳。

生地的副作用 14

生地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生地。《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生地黄性寒而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药性论》:忌三白,指生地与萝卜、葱白和薤白相克。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生地市场信息 15

1、生地的价格

生地的市场价在2.5元/50g。

生地黄的配伍应用 16

1.配豆豉:豆豉善治风热在气分之发热,有清热不伤阴之说,功能宣疏发汗、清透温热;生地黄苦微甘大寒,功能清热凉血,治温邪劫津,舌干绛,吐血,衄血。两药合用,能助少阴以祛邪,达到滋阴而不伤正的效果。

2.配生姜:生地清热止血,凉血解毒,多用于热病伤阴之侯;生姜解表散寒,化饮宁嗽,止痛和血。两药合用,寒温并施,用生地以清热凉血救阴,以生姜辛散透邪,又防生地之阴凝助浊。

3.配薄荷:薄荷清轻凉散,芳香开郁,表散风热,舒解气郁;生地清热凉血,生津止渴。两药合用,育阴凉血,辛凉透热。

4.配大黄:生地甘寒之品,主清主润,清热凉血之中有滋阴生津之功;大黄苦寒之味,主通主降,通下热结之中有降火凉血之力。二者配伍应用,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大为增强,且大黄通下热结,生地滋阴生津,二者合用攻补兼施,可奏滋阴增液、通便泄热之功,此又称为“增水行舟”之法。

5.配鲜石斛:鲜石斛甘淡微寒,气味轻清,重在滋养肺胃之阴而清虚热;鲜生地甘寒多汁,味苦,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效。取石斛与生地二者鲜品配对,质润多液,同气相求,相须为用,共奏滋阴养液、清热生津之功。

6.配熟地:熟地甘而微温,气味俱厚,补血填精,生地甘而寒凉,性润滋阴,凉血生津恒以为用。二药相配,补血而凉血,滋阴而生津,适用于血虚兼血热者及阴亏而津亡者。

7.配乌梅:乌梅属敛涩之品,味酸性平,能敛虚火、生津液;生地味甘苦而性寒,具清热养阴之功。二药配伍,酸甘化阴,有较强的养阴生津作用,且二者一清一敛,清其内热,敛其虚火,相辅相成,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口渴多汗等证。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