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轻松掌握高中化学必修知识_

2024-10-19人围观
简介【导语】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也要记得做好整理。1.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一 
【导语】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也要记得做好整理。

1.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一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2.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二


  乙醇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CH3CH2OH

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三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四


  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5.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五


  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6.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六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7.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七


  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SO2+H2OH2SO3,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鉴定SO2气体主要用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SO2和CO2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同时证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为:2H2S+SO2=3S↓+2H2O,与Cl2、H2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硫酸。

  7.久置_显黄色是因为含有分解生成的NO2;工业浓盐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Fe3+。保存_方法是在棕色瓶中,放在冷暗处;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浓_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滴入稀_现象是溶液只变红。

8.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八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原料。

  3、凡是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2等)都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前者解释碱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解释雕刻玻璃的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6、正长石KAlSi3O8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Al2O36SiO2

  7、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

9.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九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常见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10.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十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

  2、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CB误差分析法

  ①俯、仰视必会画图才行(量筒、容量瓶画法不一样)

  ②偏大偏小看公式:CB=mB/V

  4、稀释或浓缩定律

  C浓BV浓体=C稀BV稀体

  5、CB、ω、S之间换算式:

  CB=(1000ρω)/M;ω=S/(100+S)

  6、CB配制一般操作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五套试卷精选题解:夯实基础,挑战高分_

下一篇:河北导游考试网:你导游之旅的入门钥匙!_

文章评论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