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党团范文

练习题歌词 练习题歌词范文精选10篇

2024-11-27人围观
简介《练习题》是江映蓉演唱的一首歌曲,由胡小健作词,郑金光作曲,收录在江映蓉发行的首张专辑《坏天使》中。电视剧《一起又看流星雨》的插曲。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了练习题歌词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对您的

《练习题》是江映蓉演唱的一首歌曲,由胡小健作词,郑金光作曲,收录在江映蓉发行的首张专辑《坏天使》中。电视剧《一起又看流星雨》的插曲。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了练习题歌词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练习题歌词 篇一

关键词:幼师;学生;唱歌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10-01

一、集体课的课堂理论教学

集体课也就是大课。上大课有教学整体统一感,学生掌握知识平衡。大课学习中,老师在教学上要解决学生三个问题:

了解歌唱器官。歌唱器官主要有:呼吸器官,也可称为动力器官;喉头声带,就是声源;共鸣器官,就是扩大与美化声音的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听觉器官,能辨别声音的好坏及音准、节奏等。

学习乐理知识。节奏、旋律、音乐符号是歌曲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把这些内容搞清楚,才能对声音进行统一的训练。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歌唱时往往都是运用浅胸呼吸,运用浅胸呼吸不但音域过于窄小,声音机械化,不便于表现,而且有可能影响同学们声带的发育,甚至损伤嗓子。因此,浅胸呼吸的方法,在教学中应当坚决予以否定,而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是克服浅胸呼吸的有效方法。

二、观摩课的课堂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唱歌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每四周进行一次观摩,学生选择前一段所学歌曲,上台演唱,让全体同学提出意见,并感觉台上台下不同。观摩实践课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紧张心理。紧张会使人的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这些状态的产生严重导致舞台表演失控,歌唱的稳定性自然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咬字不清楚。歌唱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咬字方面,“咬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是歌唱要求。做到正确咬字、吐字,原则上咬准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正确的咬字部位不在嘴里,而在胸部的“剑突”周围。

深情并茂,用情带声。一首歌不仅吐字清晰,声音圆润,而且手势,眼神也很到位,感情也恰到好处,从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产生广泛的联想,加之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或特定音乐,或声、画、像的配置,再加入歌曲所要求的意境,让学生用情,用声来歌唱。

三、小组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集体课听不清自己的声音,特别是音准差,发声方法不对的学生,教师无法辨别,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方法,把每班的学生分成4个组,每组最多不超过10个人,4个组交替进行,让每个学生听到自己的发音和体会声音位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深入学习发声技巧问题。哼鸣练习。学生在哼鸣的训练中,不仅要了解哼鸣可以产生最丰富的声音共鸣,也是发声的基础。哼鸣练习能使声音增强灵活性,防止喉音,调整气息获得好的声音位置等有关声乐训练的基础知识,而且必须让他们在教师特定的某个情景中想象思考,体会情感的表达,,使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进入了情与声的结合中;顿音练习。伊丽莎白?舒曼说:“顿音的练习可以使声带结实稳定和发展软愕弓形处的灵活与弹性”(《声乐艺术的基础工作))。在顿音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细心地寻找有利于学生歌唱的元音和正确的发音方法。练习时让学生双手叉腰,将软愕提起成弓形,气息要深、柔和、有弹性: ,舌根放松,喷口要短促有力,同时感受腰、腹部周围肌肉的变化,通过顿音的练习有助于解决发声中的一些问题,用来改善气息;连音练习。连音练习在歌唱中是最重要的技法,通过一系列的连音练习,能巩固气息的均衡,使声音优美、圆润。连音练习可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从歌曲中抽出有代表性的旋律。在练习时,要提示学生各音之间不能有空隙,乐曲之间气息不能间断。运用正确的换气方法,在移调练习时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声音的流动性和共鸣的运用,从女声最好的声区f开始练习,逐渐向高低声区两边扩展,这一方法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和熟悉新课的内容从时间和教法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小组之间相互观摩。小组课中,除了基本练习外,歌唱教学实践也很重要,小组之前可以针对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每一次口型进行练习和讨论。这些实践虽然很小但是都需要学习者认真实践,做了才知道对于否,不做永远不会知道,就像不下水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唱歌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可以立竿见影。小组成员在相互学习中会不知不觉的提高唱歌技巧。

唱歌课说到底是提高幼师生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它与实践的结合点就在于它是要辅助于行动的,是要躬身体验的。因此,幼师唱歌课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理论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培养出的幼儿教师才是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练习题歌词 篇二

关键词英文歌曲 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2006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改革,听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从原来的20%提高至35%,增加了对话听力理解测试,复合式听写也由原来的备选题型改为必考题型。面对听力比重的大幅提高,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学都相应更强化听力教学的部分,但与之而来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于听力练习的积极性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后来的百无聊赖,语音课上也常常出现第一小节课互动良好,第二小节课睡倒一片的现象。改变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丰富听力材料的多样性就显得势在必行。其中,在听力教学中引入英文歌曲欣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1 英文歌曲运用在听力教学中的优势

1.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在课间听音乐打发时间,尤其是随着MP3,MP4,音乐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这种趋势变得越加明显。音乐和语言的处理在大脑的同一区域。Mophy(莫斐)曾说过:“音乐能够改变课堂气氛,它似乎能在缺乏活力处补充活力,在学生抱怨无力下笔时激发想象。还能更多的占据大脑的右半球,使学习成为一种更愉悦的体验。”因此,如果能多推荐适合他们欣赏学习的英文歌曲,把课间的时间利用起来引导他们加强英语听力方面的训练,并在听力教学中也多听多唱,必将对他们的听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语言学习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情感因素的影响。Krashen(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中提到:要使最理想的学习发生,情感过滤一定得弱,一个弱的情感过滤就意味着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听力学习的积极气氛,或者说是一个非胁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有一个无意识的自然的学习语言的过程,这也将有利于学生改变对于以前听力课就是听一段材料然后做题目,再听老师讲解,最后再听一遍材料的枯燥印象,使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

1.2 有助于训练语音

在歌曲的演唱中,会出现很多单词的连读、重读、弱读、省音现象,要求学生反复倾听并模仿演唱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辨识能力,并练习出更地道,更纯正的英语发音。

比如在西城男孩所演唱的Only Love中,有这样两句歌词:You’re telling me you’re so confused, you can’t make up your mind 和 I know if I could find the words to touch you deep inside. 其中的confused 存在吞音现象,最后的/d/没有明显发出,而另一句的deep inside存在连读,容易听成/di:pin/ /said/,造成理解困难,通过多听多模仿,以后学生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能很轻易地分辨出来了,自己也知道怎么去读。

1.3 有助于学众化口语和惯用表达方式

在给学生欣赏西城男孩的Seasons in the sun 中,有这样的几句歌词:I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you tried to teach me right from wrong. 其中的black sheep是指的害群之马,学生对于这样的字面含义和实际意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特别感兴趣,在歌词中出现这样的表达也使得记忆更加的容易。再比如很多歌曲中都习惯把want to, go to这样的含义使用wanna, gonna, gotta这样的方式表达,这种表达已经成为口语中的惯用表达,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学生也对这种表达更加的熟悉,从而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加地道。

2 运用英语歌曲进行听力训练的方法

2.1设问法(QUESTIONING)

设问法也是听力训练中一个比较常用的办法,即对一段材料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通常是以who, when, where, what, why开头的问题,以方便学生练习不同问题的回答技巧,从而更好的熟悉听力材料的内容。

以西城男孩的My Love为例,在听第一遍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two lovers?

Where am “I”?

What am “I” hoping for?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大致了解歌词内容。

2.2听写法(DICTATION)

听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就歌词的一个段落进行听写,另一种是采取四级听力中的复合式听写方式,即将整个歌词中的某些单词或句子删掉,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填写完整。

比如在给学生听西城男孩的Only Love 时,可以把歌词做如下设计:

Two a.m. and the ______ is falling.Here we are at the ______ _______ once again

You’re telling me you’re so _______ .You can’t make up your __________

This is meant to be you’re asking me

But only love can say ______ _______ or __________

But I believe for you and me the sun will ______ one day

So I’ll just play my part and pray you’ll have a __________ of heart

But I can’t make you see it through that’s something only love can do

In your arm as the dawn is breaking.______ _____ ______ and a thousand miles apart

I’ve tried my ______ to make you _____. There’s hope beyond the _______

If we give enough if we learnt to trust

2.3讨论中心思想法(THEME DISCUSSION)

在欣赏完整首歌曲后,让学生写出所听歌词中最能反映歌曲中心思想的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所能反映的中心思想。

比如说John Lennon的Beautiful Boy,歌词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成长(grow up),学生在听完歌曲后被要求挑出最能反映歌手对于成长的看法的歌词(e.g. But I guess we’ll both just have to be patient. Cause it’s a long way to go. A hard row to hoe. 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通过找出这些句子并且讨论其含义,学生最后可以得出结论:growing up takes time. It can be difficult, and full of the unexpected. It’s quite an adventure. 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使他们对于某些意义深远的歌词理解得更加深刻。

3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歌曲的选择

适合听力训练的歌曲应该节奏舒缓,发音清晰,曲调优美,难度适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爱听的基础上愿意反复听甚至反复唱,并且在完成题目时也因为容易下手而产生成就感,同时又因为有一定的难度而激起挑战欲,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根据这样的标准,经典英文电影的主题曲或者欧美音乐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歌曲都可以纳入听力训练的考虑范围,也可以让学生推荐他们喜欢的英文歌曲,集思广益。

3.2练习的时间

听力训练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每节课选取一两首歌曲练习即可,过犹不及。歌曲的练习只是对传统练习材料的辅助补充,切不可本末倒置,把听力课完全变成了歌曲欣赏课。

参考文献

[1] 杨晓钰。英语歌曲欣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歌词 篇三

关键词:音乐 声乐教学 情感

一直以来,声乐教学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这种单一的将发声技能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真正达到声乐教学效果的。声乐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它需要一个整体协调的状态,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状态、心理稳定等方面,仅仅练习发声技术不但学不好技术,还会影响歌唱的美感。

一、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魂――音乐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

二、有内涵的练声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从枯燥的练声技能中摆脱出来,就需要运用音乐的魅力,发挥练声曲的作用。在练声前,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发声练习曲调的旋律,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例如:5 4 3 2 | 1――这一短小的练声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练声曲的旋律是对“拱桥”的描绘,提示学生用声音来描绘拱桥的形状,以及用“划船过拱桥”的欣喜心情来进行发声练习。如此,简单枯燥的练声曲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学生会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终达到练声目的。同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要求根据词意思维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三、“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其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歌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而作的技术挣扎。”他在歌唱时听从心灵的支配,超越技术对他的影响,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导师。北京曲艺界也有着“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的艺谚,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内在情感统领、调动声音,以显示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双重艺术魅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达和歌唱的艺术表现上,会给课程的整个过程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歌唱前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酝酿感情,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决定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在脑海里形成“内心形象”,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积极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带声”的歌唱。

练习题歌词 篇四

[关键词]音准;策略;优化

一、音阶练唱提高音准水平

音阶训练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最为基础的一项练习,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音乐教师往往会因其过于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而不愿意把它作为日常训练内容。但音阶的训练着实重要,教师可设计一些巧妙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阶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歌曲《月之故乡》时,教师可在学习歌曲之前进行基本音阶的训练,让学生随着琴音演唱基本音阶,让学生感知固定音高,从上行音阶到下行音阶都要反复练唱。在练习时演唱速度要慢,要拉长音值,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音高距离。为了增加音阶训练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柯达伊训练手势来进行训练,让学生直观感受音高变化,把音阶唱得更准。在训练中,教师也可以进行个体训练,让学生按序进行音阶单音接龙的练习。音阶训练对于学生音准的提高很有帮助,教师要把音阶的训练作为一个常规内容来抓,并辅以趣味性的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提高音准,为学唱歌曲、演唱歌曲做铺垫。

二、模唱练习增加音高记忆

在提高学生音准练习训练中模唱的练习是很有实效的。模唱可以是乐谱的模唱、歌词的模唱,也可以进行字母的模唱。教师可通过模唱的基本练习,增加学生对音符音高的记忆。例如:在教授歌曲《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就可采用模唱的方法。乐谱的模唱可分步骤进行,首先教师教唱,学生模唱,等唱得熟悉一些后,随钢琴弹奏进行自主模唱。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断聆听、模唱,直到学会旋律为止。当学生熟悉旋律后,就可进行歌词的模唱了。教师先对旋律中连音线的使用进行简单地讲解,让学生知道怎样准确填词。然后让学生随着琴音填歌词。模唱练习中还有旋律回声练习,即教师唱一句,学生分组依次跟随模唱,形成大山回音的效果。这种训练既对重难点乐句进行了重复的训练,又愉悦了课堂。教师在模唱练习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钢琴,要把口中唱的与耳朵听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音准。

三、视唱乐谱形成音高概念

音乐教学中离不开视唱乐谱,学歌的过程更不能忽略这一环节。好多歌曲的小细节都会在乐谱中体现出来,一些歌曲的装饰音、节奏型都会在曲谱中表明,教师要针对这些音乐记号给学生做出讲解,让他们把歌曲处理得更好。教师带领学生视唱乐谱时可分段、分小节地进行。避免学生记不住旋律或对音高概念模糊不清。例如:在教授歌曲《共和国之恋》时,先反复练唱前半部分,再对后半部分即歌曲的高潮进行重点地练习。因为这部分旋律音域跨度大,在音准和演唱技巧上都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重点地视唱练习,让学生能够唱对、唱熟。当两部分都练习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完整的视唱乐谱练习。分段的练习能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重难点,快速地学会歌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乐谱中旋律的发展规律,找到各乐句之间的异同,这样唱准各音就不是问题了。视唱乐谱是学唱歌曲必要的环节,不能省略,而学生的识谱能力有差异,因此,教师的授课速度要适中,尤其是在初唱乐谱时,要慢弹慢唱,让学生都能跟唱,然后在练习中逐步加快,达到良好的视唱效果。

练习题歌词 篇五

【关键词】英文歌曲;兴趣;教学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的理论依据

1.在课堂上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我们知道,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抽象思维也是要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相对于枯燥的记忆单词、背诵课文而言,学生更喜欢直观形象的语言教学。

2.在课堂上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师如能将英文歌曲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语言与情境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各个方面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为学生搭起一座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逐渐转变的桥梁。也恰恰是符合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认识规律。

二、英文歌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利用英文歌曲进行语音训练

我们在平日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英文歌曲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如可以利用歌曲中的某些单词帮助学生纠正和训练双元音、长元音等的发音。还可以利用一些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来纠正他们某些不准确的发音。另外连续、弱读等现象在英语歌曲中也大量存在。如believe这个单词,字母b后面的e其实除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发出的[i]音之外,还可以弱读为[?]。我给学生们播放过玛丽亚凯莉和惠特尼休斯顿合唱的《埃及王子》的主题曲“When You Believe”和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的代表作 “Oops! I Did It Again”中的相关发音让学生反复听唱,从而习得自然的英语语感。

2.利用英文歌曲进行听力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长时间的听力训练过程中,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师如能够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一些主题适当的优美的歌曲,学生的精神和情绪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具体从课程结构设计上来讲,教师可以将歌词编成填空练习,让学生填空;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自主决定哪些词空出,一般是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这样的实词填空;如果在进行语法专项的主题教学则可以放出一些关联词的空让学生完成,比如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还是关系代词?各种状语从句的连接词辨析等填空练习都可以。学生听完做完之后再核对;也可以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进行自我校对,最后老师讲解并给出正确答案。

3.利用英文歌曲进行语法训练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如果英文歌曲运用得适当,是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高三二轮语法专项复习时讲述虚拟语气这个知识点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虚拟语气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是公认的一个老大难的语法问题,更要命的是高考中总能时不时看到虚拟语气的身影。所以我在课前导入时使用了由著名华人女歌手李玟演唱的2001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的主题曲“A Love Before Time”给学生们做填空练习。歌词部分如下:

If the sky opened up for me, and the mountains disappeared;

If the seas ran dry, turned to dust, and the sun refused to rise

I would still find my way by the light I see in your eyes.

很明显,此部分歌词包含了虚拟语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虚拟语气在if非真实条件句中的应用,这个也是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

4.利用英文歌曲进行翻译训练

翻译工作的原则要求是:信,达,雅。把枯燥的翻译训练与诗歌曲韵结合起来,翻译知识的讲解会更生动、直观、实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翻译一些简单的英文歌词,然后小组之间或小组内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领会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区别。诸如此类的练习多了,学生的知识和眼界自然而然也就慢慢地丰富拓展了,那么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训练兴趣也会相应不断地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英文歌曲的选择

英文歌曲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点:旋律要优美,要符合我们中国的社会文化主流形式;歌曲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应易于学生理解;歌曲的词句应非常清晰,无明显的语法错误和含糊之处,适合进行语言训练;歌曲的内容应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赏析水平或能满足特定的教学目的;所选歌曲应是健康向上、教人自信自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歌曲。同时更需注意:在课堂上使用英文歌曲的次数要适中。因为听英文歌曲辅助教学毕竟是一种非主流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合于在平日正常的主流教学过程中穿行。若次数太频繁,有可能会让学生本末倒置,分散注意力,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的教学。

练习题歌词 篇六

关键词:童声合唱;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启动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启动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艺术领域内,合唱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较强的集体歌唱方式。而童声合唱是对孩子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富有成效的手段,是培养孩子喜欢音乐,激发他们的乐观精神,调整和谐融洽的合作情谊,保持拥有纯真、向上的良好歌唱状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童声合唱它不仅能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童声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广,内容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一、合唱训练

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前,首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

1.气息练习。呼吸训练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训练时要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把呼吸过程比喻得形象一些:将腹部想象成一个气球,吸气时,就是往气球里充气,气要吸到腰部。呼气时气球下方有一种力托住,是从上方往外呼。另外,也可用搬重东西时憋住气和屏息闻花的感觉启发他们体会气息的位置。练习呼吸时要看指挥,一般坐在凳子上训练,脚分开与肩同宽,眼睛平视,眉毛上提,眉头伸展,我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

(1)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2)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练习。进行发声训练时,要向学生讲清发声训练的重要性和目的:无论干什么,都要先打好基础,不要认为发声训练枯燥无味而不愿进行练习,集体练声的目的是将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起来,以便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应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一开始的哼鸣训练要用直声唱,不要颤音,因为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哼鸣的训练要伴随着渐强、渐弱进行,声音拢过来后,加元音进行练习。练声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的练声曲多以级进为主,元音的变化不要太多,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发声练习。发声训练要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影响了声音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这样在下面的歌曲学习演唱中就能做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进行合唱训练。

二、合唱教学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在进入合唱训练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一般要让学生先学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比较流畅,而低声部旋律的流畅性却差一些,难学、难记。在学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儿童学习的特点又是学得快、记得牢,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训练,这样,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新鲜感。合唱教学一般采用视唱法,即指导儿童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要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要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要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既可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就进入填词演唱阶段。合练时,在教师指挥下用轻声、慢速演唱,教师在指导儿童练唱时用心审听整个合唱效果。

2.歌曲的艺术处理。每首合唱曲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都要进行艺术处理。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较齐唱更为细致复杂,要求也更高一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是合唱整体谐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应要求音准、节奏统一,演唱方法(呼吸、发声、咬字吐字、连音、非连音、断音唱法、分句、停顿及换气等)的统一及音色的融合。

(2)合唱中各声部所处地位与功能不同,应做不同处理。一般说,应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占主导地位的旋律。其他辅旋律相对地要弱一些。但各声部线条应当清楚。

(3)合唱音准的技术处理比较复杂,如何取得两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的和谐,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如根据调式音阶的特性及各种音程的特性进行专门练习,重点解决合唱音准上的个别难点等。

(4)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及风格,使儿童充分理解作品,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练习题歌词 篇七

练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两个义项:一是反复学习,以求熟练;二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据此,练习的目的应该是巩固学习效果,而练习的形式则应包括所有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储备和能力的一切形式,如作业、实验、考试等。因此,有效的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练习意图,有良好的练习效果,本文试以语文学科为例,就如何科学练习,注重实效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练习应“有的放矢”

作为教学必备环节的练习,练习的作用应该是能巩固学科素养,巩固学科知识,巩固学科技能。因而,无论练习的形式如何,都应该有助于三个巩固中的一点,教师在设计和布置练习时,都应该明确练习的意图是为了什么,力求“有的放矢”。缺少明确练习意图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或者和教学内容脱节,起不到对学科学习的巩固强化作用,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实在于事无补。

如有老师教学《长征组歌》后,布置的练习题是:熟读课文,学唱《长征组歌》,课外再摘录两首歌词。这一题目实际包含了三种练习,第一是熟读课文,第二是学唱《长征组歌》,第三是再摘录两首歌词。分析这三项练习,其练习的意图都不明确。第一项“熟读”,读多少遍为熟读呢?不如干脆改为“背诵”;第二项练习是学唱,似乎不是语文学科的要求;第三项摘录两首歌词,摘录什么内容的歌词呢?如果不加限制,又怎能保证学生摘抄的歌词和教学内容有关系呢?这种练习实在是语文性不强,和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练习。

二、练习应形式多样,数量适度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提升学科素养,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学科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试压倒一切,进而考试取代一切,无论练习的形式和练习的量都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练习形式的单一性。笔者曾对某校一个年级组的语文作业形式进行统计,结果是抄写字词占30%,抄写规定背诵的语段占20%,抄写文言词语解释占30%。据此统计,死记硬背的练习占了学生练习的绝大多数。再了解学生课后练习状况,答曰,背书。

就语文练习的形式来讲,本身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抄写、造句、问答、默写等常规性作业;听写、朗诵、采访、主持、演讲、调研、辩论等听写作业;看图说话、作文、仿写、缩写、速写、扩写、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自由作文等写作作业;阅读报刊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阅读性作业。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得到语文能力多方面的锻炼。但是,在一切为了考试成绩的思想的指导下,语文练习主要是试卷练习,平时作业也主要是识记性的作业,作文变成中高考是什么题型,平时就作什么作文,可以说,过分的重视考试成绩,已经让语文教学在许多方面异化成争取考试分数的工具,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端正教学思想,必须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必须对学生终身负责,通过多样化的语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技能。

其次是练习的量或者过多,或者过少。语文素养的养成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语文练习的量的安排也应该是均衡的,应该遵循日积月累的学科规律。但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语文练习量的安排非常不科学。曾经对某校某语文教师所布置一周的作业作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语文课堂作业:抄写生字并注音45个,每个5遍;抄写词语55个,每个5遍;抄写应默写的语段约150字,三遍;解释文言文加点的字42个,翻译文言文15句;探究和练习问答题12条,答案约350字。

2.语文课外作业:抄写生字并注音25个,每个5遍;抄写词语35个,每个5遍;抄写应默写的语段约150字,三遍;读书心得或小作文三篇,每篇不少于400字;单元练习试卷(非学校统一订购)A卷、B卷各一。

分析这一案例,可以发现,练习的量约在10000字左右,若不考虑学生思考时间,以每分钟30字的速度计算,则约需6-7小时,每天在1.3小时,考虑到初中生每天约三四门课有作业,这个作业量显然是过多的,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书面作业外,自由阅读、观看影视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据了解,这并不是特殊的例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然也有教师布置作业过少的。语文练习过多的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相反的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我们应该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从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出发,科学确定语文练习的形式和量。

三、练习应注意阶段要求和可操作性

教师布置练习本应该考虑所布置的练习是否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在学科知识系列中处于哪一个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许多试卷初一、初二、初三都能做,甚至初一学生刚进校,有些老师就拿部分中考试题让学生练习,全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状况。

任何学科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都有一个序列,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设计学生练习(包括试题),必须考虑到知识点在学科知识序列中的阶段性,考虑到知识的前后衔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超越学生知识实际的练习、试题只能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厌学、放弃学习。

练习不单要注意知识的阶段性,还应该注意练习的可操作性。所谓练习的可操作性,就是布置练习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是否具有完成练习的必备条件,是否可以具体操作。这种可操作性包括时间上是否可行,地点上是否允许,是否具备完成练习的知识及物质条件,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所布置的练习必定是空练习,往往是有布置而无结果。

从时间上来说,布置练习必须考虑完成练习所需要的时间,平时作业每日在半小时左右为宜,因为学生不是只完成语文一科的作业,需要过多时间的作业,学生很难保证完成的质量。从地点上来说,布置练习时应该考虑学生完成练习是否受到具体的环境限制。有老师教学《端午日》一文,布置的练习题为: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如果单是凭课文叙述,而没有身临其境,要较好地说出自己的联想感受,恐怕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今日许多学生根本不知赛龙船为何物。从物质条件上来说,布置练习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完成练习必备的物质条件。比如常见的上网查询什么资料,发个短信电子邮件等等,对于那些家中没有电脑或者未使用互联网的学生来说,真不知道他如何完成。教育是公平的,布置练习,同样应该对所有的学生是公平的,尤其是重大考试。

所谓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主要是因为练习量过大,练习内容过多。在基础教育中,要实现减负的目标,就必须对练习加以研究。练习必须科学有效,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教学效益低下,不但教学成绩得不到提高,而且还会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练习题歌词 篇八

关键词:歌词 听说念唱 优化 普通话教学

一、当前高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尴尬及应对策略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入开展,高校已成为普通话培训的主要阵地,普通话课程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课程目标在于让大学生具备运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测试结果表明,在朗读说话环节,学生的方音缺陷依然存在,运用语音技巧传情达意的能力明显欠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乏善可陈。这种局面不但使任课教师尴尬不已,也与开设普通话的课程目标背道而驰。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培训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取得最优化的培训效果,成为每一个普通话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学生厌学固然与普通话课程的公共课性质有关,但当前普通话教学的程式化、机械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普通话培训教材统一固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字词的单项念读多,而朗读说话等综合训练少;教学模式和训练步骤上,无非是“讲-读-练”三板斧;加之教材内容与中小学语文课程部分重复,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多想办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语音面貌的根本改变,有利于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值得借鉴推广。

二、歌词的听说念唱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说唱不分家”,“语言是歌唱之本”。同为有声语言的表达,歌唱和普通话在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声乐教师特别注重歌词的吐字归音、字正腔圆;反过来,将词曲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课堂,也不失为训练普通话的良好途径。在普通话教学中适当融入歌唱元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快速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听歌K歌是当代大学生最喜爱的业余活动之一。普通话课前或课中播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配以歌词展示,往往能让学生顿生好感,精神为之一振,消除疲劳,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很快融入课堂气氛。老师则抓住机会,顺势导入,引出授课重点从而达到迅速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促进发音基本功的训练

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唱歌,发音正音训练都是最基本的环节。二者都讲究“字正腔圆”。要达到这种效果,吐字归音特别重要。大多数歌曲都是押韵的,相同的韵母在歌词中反复出现、回环重叠,唱歌时,还往往会把韵脚字拖长,进行强化。那么在普通话课程中,在教会学生“咬字头、立字腹、收字尾”的吐字要诀后,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重点训练的声母和韵母,选择一首代表性歌曲,让学生有意识地读准每一个韵脚字,确保发音准确到位。

3.有利于快速调动和把握情感,达到 “因情运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

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以情感表现为灵魂。在普通话朗读训练中,由于很多文章不熟悉,加之篇幅长,情感的表达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融情入境难度大。若换成耳熟能详的经典词曲,通过听-唱-念-诵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情气声三者的融合和变换则要有效得多。

4.创新训练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普通话培训教材多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练习材料一般以字词正音、朗读作品60篇为主;教学手段多以讲授为主,辅之以字词或文章的念读。长久以往,单调而机械,造成学生听课疲劳。适当地安排词曲听说念唱训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训练形式活泼多样,增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训练效果。

三、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培训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尽管歌词的听说念唱对普通话教学有很大帮助,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实施不当,则容易改变课程性质,背离课程方向,分散学生注意力,违背初衷。如何恰当地利用歌词的听说念唱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两条基本原则:

1.始终以普通话训练为核心,不能喧宾夺主。普通话课程以纠正方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歌词的听说念唱要始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来安排,不是为了单纯的活跃气氛而娱乐搞笑,不能偏离课程性质,这是将其引进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时间的安排上,听唱环节在每节课占用的时间不超过5~8分钟,教师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念和说上。

2.歌曲的选择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穿插的时机也颇有讲究。高校普通话课程一般开设15周,30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不同时间段灵活安排不同歌曲,穿插的时机选择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也要有周密构想。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尝试为例,试做说明。

(1)课程开场以听说为主。万事开头难,第一节课往往至关重要。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普通话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笔者通常在课前有意识地播放因2008年中国奥运而风靡一时的歌曲《中国话》,并设计相关问题,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开展互动,以此导入正题,让学生自己介绍歌曲背景和主旨,再转入到中国话(普通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上来,切入正题。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这首歌中的另外一大特色,即绕口令的念说,来介绍普通话训练的要点和方法。这样的开课形式,不同以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2)正音训练部分,重点应放在吐字归音和听辨正音上。普通话教学的重头戏在于语音辨正。在教师讲完发音并作示范后,要检验学生的听辨及正音能力,这个环节也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例如,声母的辨正难点在于平翘舌音的发音和正误分辨。在讲授发音要注意的问题并使学生具备区分发音错误和缺陷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将要结束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首深受年轻人追捧的《隐形的翅膀》(张韶涵演唱)的歌词片段:“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请同学们重点听加点字的发音,就歌手吐字归音进行纠错并给出正确的演示。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中的问题把握得非常到位,并能引以为戒,自觉改正发音中的缺陷。与此同时,课后为了巩固训练成果,笔者还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练习《莲的心事》(乌兰托娅演唱)。

依此类推,在前后鼻音重点难点音区分练习中,笔者精选了《荷塘月色》(凤凰传奇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如“淌、漾、香、旁、光、望、裳、伤”)来训练后鼻韵母“ang”的发音,以区别“an-ang、ian-iang、uan-uang”等难点鼻韵母;利用《传奇》(王菲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眼、颜、见、念、边、远”等韵脚字训练“ian、üan”的准确发音;而《烟花易冷》(韩春演唱)中的“人、本、等、魂、轮、门、身、筝、城”等则是训练“en-uen–eng”发音的最好材料。实践表明,在发音训练环节,适当地让学生听歌词念歌词再演唱,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吐字归音技巧,自觉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3)朗读部分的教学,重在融情入境,以声传情,对词曲的选择要求更高。在普通话训练朗读教学环节要解决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传递出作品的感情。老师空泛的理论说教和脱离篇章的句子、段落朗读,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难度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找不到感觉。笔者往往选择学生们熟悉的且风格迥异的词曲,让学生先听再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体会气息的转换和节奏韵律以及语音轻重缓急的变化,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中,快速融进真情实感,一气呵成,声情并茂。例如《沁园春·雪》《月满西楼》等经典词曲,前者意境恢宏,感情奔放,气势豪迈,气息饱满;后者则是意境清幽,感情细腻委婉,气息舒缓沉抑。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营造氛围,再示范朗读,然后师生齐诵,最后个人表演。这样在审美、愉悦中,迅速实现情气声三者的完美融合。

(4)说话部分的训练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话题。比如“谈谈自己最喜爱的歌曲”“说说自己的业余爱好”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业余爱好进行介绍,说出自身的感悟和欣赏,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而导致冷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话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上述两条主要原则外,教师还要注意:选定的曲目要经典通俗,耳熟能详,大众化,传唱广,这样才能够快速引起共鸣,引入正题。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借助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演示手段,采用听说结合、唱念结合、唱诵融合、说唱结合等多种形式,以收到听词品悟、念词正音、吟诵传情、说词达意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师的亲身示范常常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学生自身的表演更是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音基本功、朗诵表现力,还要熟悉一些经典歌曲,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和掌控能力。

总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听音正音、吐字归音的能力,使学生的语音基本功更扎实,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品味、领悟、鉴赏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传情达意,这与普通话教学要达到的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目标相得益彰。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XJK012BYW004]。)

参考文献:

[1]田传海。普通话与歌唱[J].滁州师专学报,2002,(3).

练习题歌词范文 篇九

【关键词】英语歌曲小学生听力

1.英语歌曲的积极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听力材料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听力形式不外乎是听音选内容、听音连线、听音作判断等几种形式。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样的听力材料往往会失去听的兴趣。若能尝试在英语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力,既能满足学生听歌曲和唱歌曲的愿望,又能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能主动地学习语言,听力水平也能逐步得到提升。

1.2接触地道的语言材料。英语歌曲不仅语言材料地道、真实,而且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学生易学易记。小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歌曲自然习得英语的音韵、语法、词汇和词义,并且有助于形成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1.3降低学生对听力练习的焦虑感。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绝大部分都处于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小学生缺乏听英语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都存在着一定的焦虑感。焦虑感过高不利于学生应有水平的发挥。即使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由于学生受听力材料的内容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更容易引起紧张和焦虑感。利用歌曲这一载体,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他们能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参与听力训练活动,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2.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

2.1歌词的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需求。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以使歌词的难度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即:有的歌曲可以容易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有的歌曲可以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使学生可以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觉。这样既可以激发听力水平较弱的学生的兴趣,又能使水平高的学生发挥和展示出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总之,教师应使绝大多数学生听有所得,而且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2歌词的语言要具有真实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听力材料的内容应力求真实,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地道的英语。此外,教师选择歌曲应具有具体的目标。如:利用歌曲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有关语言知识,这样的歌曲在内容上就有可能重复。适当的重复有助于学生记忆相关的语言知识。

2.3要兼顾歌曲的趣味性和教学的目的性。歌曲内容有趣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外部动力,教师在考虑歌曲的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教师还应围绕听力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听的活动,使听歌曲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辅助和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3.英语歌曲教学的方法。教师在利用英语歌曲培养学生的听力时设置的听力训练应以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以及运用信息为具体目标。目标是有层次的,目标不同,训练听力的方法也不同,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利用歌曲训练学生听力的方法。

3.1听歌曲,理解歌曲大意。在学生学完Colors这个话题的知识后,教师可适时地选教一首与课文知识相关的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Colors这首歌曲。教师可在学生听前设计如下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尝试在听过歌曲后,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同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The song is about __________.

A. colors B. animals C. bodies

②How many colors can you hear in the song?

A. 8 B.9C. 10

接着,教师播放Colors整首歌曲,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在欣赏富有节奏的歌曲后,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学生通过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3.2歌词填空。学生在听完一首完整的歌曲后,为检测学生对该歌曲的理解程度,教师可将歌曲改编成完形填空练习,要求学生补全歌词。如在学生听了Colors第一段后,老师可要求学生在听后将听到的颜色词填入歌曲中。

_____, _____, _____, and green stand up.

_____, _____, _____, and _____ turn around.

Stretch up high above your head.

_____, _____, _____ and _____ sit down.

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降低完成歌曲的难度,可以给出首字母予以提示;还可以设置选择项,让学生在听后选择完成。

3.3听歌曲,将歌词重新排序。听歌曲前,教师将顺序打乱的歌词分别写在纸条上,然后将他们分发给小组的成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听一至两遍后,将歌词按听到的顺序重新排序,看看哪组完成排序的时间用得最少。如学生在听完Colors第二段时,教师将写着歌词的纸条分发给各小组,看看哪组能以最快的时间将歌词重新排序。

A.Pink, purple, brown and tan stand up.

B.Pink, purple, brown and tan sit down.

C.Stretch up high above your head.

D.Pink, purple, brown and tan turn around.

练习题歌词 篇十

【关键词】 创造 模仿 反复练习

英语虽然是一门外语,但其在国际以及国内的运用,已经可以说是相当普遍了。英语的学习是不可避免,而且非常重要的。学习英语,有的孩子认为只要应付考试就够了,拼命地练题,检测,考试拿分,而完全忽略了英语口语的提高。其实,口语提高了,英语的语感就强,这样学习英语会事半功倍!

一、转变观念

口语与听力的提高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不少家长要求孩子每天读课文,听课文,以为只要这样坚持,提高就很快。口语的训练根本不是局限于课本,它更多地来源于生活中:电影、歌曲等,许多很娱乐有关的方式。

二、口语听力具体训练技巧

2.1 听录音跟读

这里的录音,指的是内容能大致听懂的,偶尔出现不熟悉的词汇是允许的。教材录音、教辅录音、课外英语杂志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容。

2.2 跟着英语歌曲练习口语

接下来的训练就是“娱乐”为主了。很多经典歌曲都是英文,其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而学唱英文歌曲对于英语口语与听力的提高也有着莫大帮助。

2.2.1 先选好目标

不是所有英文歌曲都适合自己学习。第一看性格,性格急躁的孩子一般不适合学习柔情舒缓的歌曲,而安静的孩子往往不适合节奏快的歌曲。刚开始接触英文歌曲的时候除了要按自己性格来选择外,还有一点:难度不能大。这个阶段选择的歌曲的歌词应简单,连读少,复杂句不多且句子重复率较高。例如:Jingle Bell之类的歌曲。

然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英文歌曲的第二阶段了。这一阶段选择的目标范围很广,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歌词不太简单的,连读、弱读都有,重复内容不多的。例如:My Heart Will Go On, Right Here Waiting.

英文歌曲选择的第三阶段难度最大,这个时候要求自身有一定英语水平。这个阶段推荐的就是说唱曲。这种歌曲的歌词节奏快,有大量的连读出现,且要符合曲调节奏。例如:Remember the Name等。

2.2.2 怎样学唱英文歌

选好了目标就是学唱了。先整体听,多听几遍找找感觉。然后就是学唱。歌曲学唱不同于听力材料练习,不一定是一句一停,更多情况是两句甚至三句一停,对于歌曲中出现的连读,更是要多听几遍再练习。在跟唱熟悉后,就消原声跟着曲调唱词;如不能消原声,就把音量调小跟唱。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说唱曲,在大量听原声的基础上,要先把歌词读数遍熟悉一下。

2.3 看原声电影练习口语和听力

看电影,是多数孩子都喜欢做的事。很多优秀电影都是英文的。不少家长觉得英语听不懂,就带着孩子看翻译版,这样孩子也觉得要看翻译版才好。其实翻译电影不单是在音响效果上比不上原声,更有很多语言魅力无法表达出来。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都或多或少会影响原声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要养成看原声电影的习惯。

2.4 自己创造说英语的机会

中文从难度上来说比英文难很多,但孩子们都说,我们中文学起来这么简单,为什么英文就难呢?其实道理不难理解:中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而英文用的时候却很少。所以练好口语的最后一步,就是自己创造说英文的机会。

2.4.1 自言自语

早上起床,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What a wonderful day it is to be!”把自己要做的下一步先用英文说出来。

2.4.2 找一位好搭档

找一位爱好英文的搭档,每天固定用英文进行交流一段时间。交流的时候忘记语法,只要能让对方理解就达到目的!例如:在表达“交通事故”时我们不会traffic accident,怎么办?我们可以形象地说:“One car come, two car come. Beng!”

三、结束语

英语口语与听力是同步提高的,其练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学得很开心,很容易!用不同的方式来练习,在不同的环境去巩固,养成一个说英语的习惯,英语的总体提高就不是难事,相反,会变得容易且变得那么的有趣。Practice makes perfect.

参考文献:

[1] 李啸,黄晓琳。 脱口说英语:习语口语大全。实用生活篇[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