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报告范文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2024-07-07人围观
简介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活动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欣赏梅花的品格。

  活动准备:

  梅花图片、课件、古筝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朗诵古诗《青松》后讲话引出主题。

  师: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仅有勇敢高洁的青松,而且还有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花

  二、认识梅花,指导梅花不怕冷,在冬天开放。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欣赏。

  (2)认识梅花: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请幼儿欣赏课件,理解古诗内容

  (1)播放课件欣赏,知道古诗的题目,一共有几句?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意境。

  “墙角数枝梅”是什么意思?

  “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

  “遥知不是雪”是什么意思?

  “为有暗香来”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朗诵古诗

  五、鼓励幼儿尝试配乐朗诵古诗《梅花》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2

  之四

  佚名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  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

  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谱。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如: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从什么地方反复?请举手表示。反复后的结尾是否一样?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歌曲录音范唱,并在反复处举手表示。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后的结尾不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绽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3.学习歌谱。

  (1)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再学习 切分节奏,和老师一起拍击。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4)全班一起唱歌谱。

  4. 歌词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出现的难字,指导他们读准多音字“为”。

  (3)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梅花》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形,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演唱歌曲,教师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唱歌词。

  (4)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5)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第一乐句的“墙”字,虽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强拍上,强调了这个字的语气,但我们在演唱时不要唱得过强。反复后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远都飘散不掉。

  7. 设计演唱形式。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8. 听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三、集体创编《春晓》

  1.聆听音乐《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视唱曲谱。

  3.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中的几个片段旋律排序连成歌曲《春晓》。

  4.随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5.试着让学生即兴创编歌曲《春晓》。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如:陆游的《咏梅》、王冕的《素梅》等。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学们能像梅花那样,立志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 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2) 培养学生学习顽强精神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倔强坚贞的性格。

  2. 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上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古诗学习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网页的浏览学习,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看,你们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有这样一种花,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写过赞美它的文章,它就是梅花。诗人王安石就写过《梅花》这首诗。这节课前,同学们都浏览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网页,做了预习工作。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欣赏理解《梅花》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1、 出示墙角的梅花图,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这两句诗中,你们有哪些词不理解?

  3、 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数枝、凌、寒、独自

  4、 要求学生分组学习,教师随机指导。

  5、 指导学生交流。

  6、 在数九寒天,其他的花朵都因为畏惧寒冷而凋谢了,可墙角的几枝梅花却冒着严寒盛开着,这说明了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7、 指导朗读。

  8、 作者看到洁白的梅花在严寒中开放,联想到什么呢?

  9、 教师随机个别指导。

  10、 指导交流。

  11、 指导朗读。

  12、 播放音乐激发情感。

  三、创意配音表演,巩固学习,

  1、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下面我们进入“小剧场”,在这里有一段关于这首诗的动画,但没有声音,请你们分组根据画面和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配音。

  2、 指导交流评价。

  四、总结学习,激发探究。 今天,我们欣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我们也要学习梅花的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其实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宝库中,还有不少诗人写过赞美梅花的诗,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进一步积累。

  学生根据自己的浏览学习的情况,自由发言。

  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然后齐读1、2句古诗。

  学生思考,质疑。

  分组学习1、2句,着重学习理解这些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交流学习情况。

  自由发言,体会情感。

  根据课件中的提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学习步骤自学三、四句。

  交流学习的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根据课件提示,分组准备。

  配音表演,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课前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发现”,有利于知识建构。

  通过画面的展示和提问,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通过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

  学生围绕重点在媒体的帮助下合作学习,对知识的获得有积极的效果。并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利他行为以及学习的热情。

  学生间的交流能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在理解的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以及作者对梅花顽强精神的赞美。

  在分组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独立操作课件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件中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提示以及相关的练习,为不同程度的学习提供帮助。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深入领会诗句的含义,体会梅花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课件中音乐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配音表演这环节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

  鼓励学生利用网上资料,结合自己的情况对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5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小编整理了大量的阅读理解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这篇陈亮《梅花》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梅 花

  陈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②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③东君:司春之神。

  7.(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句中的“横”和“点”历来为人称道,任选一字赏析。(2分)

  (3)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陈亮《梅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7.(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答对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横”写出了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的情态,同时表现出白雪覆盖下梅枝的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点” 写出了白雪下的梅花花萼晶莹剔透,点缀着梅枝,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3)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对抗金的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爱国之情,以及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答对两点即可)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梅花的基本特征,感受屏风的艺术美。

  2.学会用吹画和棉签点画的方法表现梅树和梅花,感受制作屏风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红色卡纸、A4彩色纸、双面胶、剪刀、排笔、棉签、颜料盘、黑色墨水、红色颜料、吸管

  三、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我们看看视频里有什么?对了,这是梅花。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梅花是红色的,花瓣有5瓣左右,树枝是黑色的。

  (二)引导幼儿了解梅花屏画的制作方法

  1.师: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梅花,今天老师想教小朋友们一个新本领,利用吸管吹画及棉签点画的方法制作一幅梅花画。

  2.了解制作梅花屏风需要的材料。

  介绍材料:红色卡纸、A4彩色纸、双面胶、剪刀、排笔、棉签、颜料盘、黑色墨水、红色颜料、吸管。

  (三)观看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制作梅花屏风的过程

  1.师:画好的梅花画风干后,要怎么制作成屏风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2.观看视频。

  (四)活动延伸

  师:那做好的屏风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将它放在娃娃家、教室美工墙的装饰等等。小朋友们屏风的用途可多了,做好屏风之后一定要将它利用起来。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2、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重点:

  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活动难点:

  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书包一个;

  2、幼儿参观小学的照片若干;

  3、区角活动的渗透。在区角中投放各种小学里要使用的文具,让幼儿写写字,整理整理书包。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我们离幼儿园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还有几天啊?

  师:再过34天我们就要毕业,做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我们做小学生要准备些什么呢?(买新衣服,买书包等)啊!今天你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书包。

  二、交流讨论。

  1、 师:你的书包是怎么来的?(幼儿交流)师小结:吴老师知道了你们的书包有送的,也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的。他们希望你们以后做个好学生,戴红领巾。

  2、 互相交流讨论书包的外形、特点等师:那你的书包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个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1)和同伴交流书包的外形、特点。

  (2)个别介绍。

  3、师提问:如果班级里的2只书包一样,你怎样来识别呢?(幼儿充分讨论)师小结:我们的每一只书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双肩背,有的可以拎的,还有的书包是拉链的,有的是按钮的,而且每个书包上口袋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4、师提问:你的小书包里放些什么呢?

  (1)上小学可不可以拿玩具?

  (2)书包里可以放点心零食吗?让幼儿充分讨论师小结:原来书包里也是一个小世界,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可以放在里面,现在让我们把书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三、幼儿操作。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2、个别幼儿介绍。

  师:你是怎么样整理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师小结:哦,原来书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要放在各自的地方,这样我们拿的时候就很方便了,很快就能找到。

  活动延伸:

  1、和小学生做朋友,和哥哥姐姐一起再一次整理书包,观察书包里有没有缺少学习用品?如果缺少,交流少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少?

  2、整理铅笔盒。看看铅笔盒的文具,用用、试试,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8

  之三

  新虹桥小学 阎茗

  一、教学目标 设计

  1、 认知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 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2) 培养学生学习顽强精神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倔强坚贞的性格。

  2. 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上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古诗学习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网页的浏览学习,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六、教学过程 设计与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看,你们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有这样一种花,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写过赞美它的文章,它就是梅花。诗人王安石就写过《梅花》这首诗。这节课前,同学们都浏览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网页,做了预习工作。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欣赏理解《梅花》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1、 出示墙角的梅花图,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这两句诗中,你们有哪些词不理解?

  3、 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数枝、凌、寒、独自

  4、 要求学生分组学习,教师随机指导。

  5、 指导学生交流。

  6、 在数九寒天,其他的花朵都因为畏惧寒冷而凋谢了,可墙角的几枝梅花却冒着严寒盛开着,这说明了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7、 指导朗读。

  8、 作者看到洁白的梅花在严寒中开放,联想到什么呢?

  9、 教师随机个别指导。

  10、 指导交流。

  11、 指导朗读。

  12、 播放音乐激发情感。

  三、创意配音表演,巩固学习,

  1、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下面我们进入“小剧场”,在这里有一段关于这首诗的动画,但没有声音,请你们分组根据画面和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配音。

  2、 指导交流评价。

  四、总结学习,激发探究。 今天,我们欣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我们也要学习梅花的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其实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宝库中,还有不少诗人写过赞美梅花的诗,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进一步积累。

  学生根据自己的浏览学习的情况,自由发言。

  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然后齐读1、2句古诗。

  学生思考,质疑。

  分组学习1、2句,着重学习理解这些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交流学习情况。

  自由发言,体会情感。

  根据课件中的提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学习步骤自学三、四句。

  交流学习的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根据课件提示,分组准备。

  配音表演,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课前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发现”,有利于知识建构。

  通过画面的展示和提问,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通过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

  学生围绕重点在媒体的帮助下合作学习,对知识的获得有积极的效果。并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利他行为以及学习的热情。

  学生间的交流能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在理解的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以及作者对梅花顽强精神的赞美。

  在分组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独立操作课件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件中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提示以及相关的练习,为不同程度的学习提供帮助。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深入领会诗句的含义,体会梅花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课件中音乐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配音表演这环节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

  鼓励学生利用网上资料,结合自己的情况对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

  2.体验点画的快乐。

  3.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梅花,范画,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初步了解梅花结构特征。

  (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

  (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

  二、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1)老师示范每一个步骤并进行详细介绍,幼儿要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成果展示。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注意花儿的大小、疏密。

  2、培养幼儿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绘画范例大图。

  2、梅花的图片若干。

  3、调好的白色、黄色、粉红色、红色颜料每组幼儿一份,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展示梅花的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梅花的形状和颜色。教师对梅花进行简单的介绍。

  2、告诉幼儿,今天我们和小猪一起让梅花盛开。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3、教师提出点画要求。教师重点提示:蘸色要适当,把梅花点画在树枝上,注意先从上端树梢点,再点下边的。小心别把颜料弄到衣袖上,手指上的颜料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

  4、作品展览,互相欣赏讲评。

  【活动延伸】

  1、学习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

  红的红,白的白。

  小朋友们都来看,

  花儿好看我不摘!

  2、可以在美工区里投放点画材料,让幼儿点画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活动反思】

  从本节活动完成来看,我觉得我预设的两个目标孩子们基本上达到了,此外,本节课还提高了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看着自己的作品,她们高兴的欢呼着、跳跃着。

  像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因为是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的,所以孩子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手指点画、彩笔添加的方法,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墨汁、红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吸管,展板。

  2、雪中腊梅的图片,点吹腊梅花的示范画。

  3、梅花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敢看腊梅花的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对腊梅花有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的美,接着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腊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激发幼儿学习吹点画的热情。

  2、教师讲解示范吹点腊梅花的方法,并详细讲解。

  (1)先用毛笔蘸棕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对着颜料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

  (2)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不能出现排队现象。点画后及时擦手。

  (3)用彩笔添加花心。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展览作品。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鼓励、激励不同水平的孩子。

  5、活动延伸欣赏古诗《梅花》。

  活动反思:

  从本节活动完成来看,我觉得我预设的两个目标孩子们基本上达到了,此外,本节课还提高了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看着自己的作品,她们高兴的欢呼着、跳跃着。

  像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因为是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的,所以孩子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 篇12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学会利用身边的物品材料来制作手工艺术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冬天的主要花卉——梅花,感受梅花外形的美丽和独特的香味。

  2让幼儿体验不同形式的手工制作方式,激发幼儿参加手工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学习欣赏作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观察梅花的外形,在制作梅花的外形,和如何粘贴花瓣。

  活动准备

  1新鲜的梅花

  2染红的玉米胶水水彩笔白纸卡纸

  3教师制作的示范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1.游戏:闻一闻、猜一猜。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把梅花给幼儿闻一闻,请幼儿说说闻到的是什么花的香味。

  2.教师出示采集的梅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说说看梅花是什么时候的花卉,看看梅花的枝干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呢?”

  3.教师出示制作好的梅花,请幼儿欣赏。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老师用染红的玉米种子制作的梅花,好看吗?你们也想制作美丽的梅花吗?“

  4.教师结合书上的步骤现场制作梅花给幼儿看,一边做一边讲制作方法,和步骤。

  1)在白纸上用水彩笔画出梅花的枝干;

  2)用胶水把染红的玉米粘贴到枝干上,做成梅花的花瓣(注意:每朵梅花有五个花瓣)。

  3)把制作好的画粘贴在硬卡纸上,固定到墙壁上就行了。

  5.幼儿进行制作,教师分别给予指导,帮助粘贴有困难的幼儿把玉米种子粘贴牢固。

  6.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并相互讲评。让幼儿把制作好的梅花摆出来,互相观看和欣赏,比一比谁的更好看。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