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报告范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电子版)

2024-04-24人围观
简介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篇] 【导语】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料,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通过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以下是©无忧考网整...
【导语】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料,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通过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以下是©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失踪的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学生质疑。

  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3)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资源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饶”不能加一点。“厌”不能写成“庆”

  区别:性——姓,躁——燥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题目:想象你走进了大森林……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一幅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写了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侧重描写了绿树;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两旁的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等进行描写,其中抓住了小溪动态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美,看谁写的文章美!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小小的书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4、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题西林壁》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

  3、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解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自由读诗

  3、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解读第一句

  A、出示句子

  B、指明朗读

  C、我们伟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侧:侧面;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示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雄伟、壮丽,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解读第二句

  A、你们认为作者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出示第二句,解释“缘”的意思。

  C、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自由读

  2、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上一篇:迷茫的人生(作文7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评论

关注微信